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诸葛亮都不敢指挥他呢

陈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诸葛亮都不敢指挥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74 更新时间:2024/1/13 7:19:03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做过很多的大事、好事,甚至做过特别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不会把自己的功绩到处说给别人听,他们不想炫耀自己的成绩。众所周知,三国中武将的排名有一吕二赵的说法,一吕指的是吕布吕奉先,二赵指的是赵云赵子龙,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他真的是蜀中第一的高手了吗?并非如此,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他没有赵云的名气高,但是武功却并不比赵云差,他就是刘备的保镖陈到,要说三国第一猛将,并不是赵云,是刘备的贴身保镖,诸葛亮不敢指挥他。可见,陈到还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物啊!

陈到这个历史人物,不但在《三国演义》中是没有戏份的,而且在《三国志》中也没有专门传记,倒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引用了杨戏的《季汉辅臣赞》的内容。杨戏夸赞陈到“忠克”,并把他和赵云一同称赞:统时选士,猛将之烈。陈寿介绍陈到,说他: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就这么不到五十个字,我们能从中得出三个结论。一、陈到是豫州人,从刘备在豫州时就追随刘备。二、陈到的名望和地位是不如赵云的,杨戏排列的顺序也是赵云在前。三、陈寿说陈到很勇敢,杨戏说陈到是猛将。

真正喜欢三国历史的,肯定都知道陈到,说陈到生平不显的,是因为只读了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里面没有提到陈到。现在的许多穿越小说,都少不了陈到,陈到和关张赵马黄一样,都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将领刘备在担任豫州刺史和豫州牧期间,陈到投奔了刘备。陈到武艺高强,但是没有统帅能力,这一点,陈到类似于典韦许褚。因此,刘备命令陈到组建白牦军

,其实就是亲兵卫队,这个卫队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却不适合冲锋陷阵。陈到,就是白牦军的首领,负责保卫刘备的人身安全。刘备死后,陈到跟着李严来到永安,封“征西将军”,这其实和赵云的“护军将军”一样,都是杂牌将军。也就是说,陈到和赵云一样,军内地位是逊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的。但是陈到和赵云一样,带领的部队属于“卫戍区”的部队,虽然级别低,但是位置很重要,因此,三国志中,

关张赵马黄,是并列作传的。

他不仅是刘备的将士,而更大的作用则是刘备的保镖。既然作为保镖,自然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命其统帅一支军队,名叫白毦军,这支军队头盔上的缨穗是由白色的牦牛尾巴制成的,所以叫这个名字。据历史记载,此人眼里从无他人,就连当时的诸葛亮也指挥不动他,他只听刘备一人的话,陈到则是负责训练精兵,可以说是精锐力量,就是现在的特种兵。既然要负责精锐部队的力量,自然要十分的隐蔽。因为这支部队的力量太过于强大,太过于精锐,所以刘备很少让外人知道。一直是秘密的训练,秘密的统领。经过陈到统帅之后,这只军队成了刘备手下的上等军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特种部队,其实在古代有许多这样的部队,比如大唐的玄铁重骑,明朝的火器营,都是当时的精锐部队,而这支部队被形容为“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意思是陈到所率领的白毦军是先帝刘备的亲卫部队白毦军,是西部的高级士兵。

所以我们对这个部队的将领也就是陈到,就鲜为人知了。同样,这个军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部队,因为他存在的意义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部队的存在诸葛亮才放心北伐战争,然而能够进行北伐战争,大部分还是因为白毦军队的存在,当时他们能够振作东部,让吴国震惊到。而且我们知道当时的阵营非常的恐怖,诸葛亮也不敢随意命令他。陈到确实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对于保护刘备的责任是功不可没,一点也不比赵云少。而且陈到对刘备是特别的忠诚,他是半路来投靠刘备的,刘备没有嫌弃他,还让他做自己的贴身保镖,陈到可谓是尽职尽责。

陈到的带兵能力也非常的突出,在军事方面有自己的才能,刘备当然知道陈到是一个人才。但是不能把所有人才都暴露在外边吧,让外界知道一个赵云就够了,陈到只是外界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却并不知道他这么厉害。陈到在真实的历史中是蜀国的将军,官至护军、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官职次于赵云,官位虽高,但是战功却少,从而也就导致了他的光辉只能被赵云覆盖。罗贯中为了承托赵云的勇武,也就把陈到写没,更而把他的战功加到了赵云身上。至于为什么陈到不为人所熟悉,纯粹是因为三国演义里面忽视了陈到,大部分人了解三国,都是通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没有涉及的人物,大家就不太熟悉了。

陈到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三国演义中,按现在的研究,是罗贯中觉得蜀国的大将已经足够牛,如果再出现一个牛逼的陈到,六虎上将,居然还没有一统天下,只能说明,刘备太菜了。罗贯中著述的目的,是为了尊刘抑曹,所以,必须让刘备的形象高大起来。因此,三国演义有意疏忽了陈到。不得不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低调的人还是很少的。以至于现在大家一直认为赵云乃是三国第一猛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为人处世,虽然赵子龙和陈到所选择的道路不同,但是他们都为三国的统一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变得更美,希望在这个乱世之中得到安逸。

标签: 三国刘备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得诸葛亮为什么总是为粮草发愁?战国时期为什么从能没这种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那是人人都认可的智慧的化身,多少妙计出自他手,只是在北伐战争当中,本来打得很漂亮的一仗,最后却都因为粮草不足,而最终退兵。但是在持续了上百年战争的战国时候,却从来都没听说过粮草拖了哪个军队的后腿,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问题首先出在兵制上。治理一个国家,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看上去是

  • 刘备死后如果是诸葛亮取代刘禅,蜀汉还会这么快灭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诸葛亮

    一个王朝的灭亡都是有病因的。我们看三国里的蜀汉政权的灭亡,在后世人的眼中,大多化罪于"阿斗”。其实,蜀汉灭亡的病因在刘备没有离世之前就已经种下了。不信,我们来梳理一下。在刘备当政的后期,给他镇守和征战江山的五虎上将几乎死亡殆尽,要不战死,要不被害,要不病亡。公元220年,关羽败走麦城,带领数十骑将士

  • 为什么诸葛亮不采取魏延之计直取长安或潼关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诸葛亮

    长安,历来都是帝都,而且历史积淀深厚,人文历史悠久、物产十分丰富,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在冷兵器时代又易守难攻。当年秦国就是据长安而厉兵秣马横扫天下一统六国。后来刘邦又在此建立大汉王朝,历经百年,可谓早已是世界知名的大都市了。就算到了三国时期,董卓也是丢掉洛阳退守长安,又在长安大肆建设,搞了许多安逸享乐

  • 诸葛亮为什么临死前放七粒米在口中 这个有什么说法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诸葛亮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人物,而在众多英雄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最受世人爱戴的一个人。而人们之所以敬佩他,就是因为他的智慧,他善于用计策大败敌人,经常会出现以少胜多的案例。而且他在刘备还很弱小的时候就跟着刘备了,帮助他一步步成为了一方霸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了托孤大臣,担任了辅助刘禅的大

  • 盘点中国古代智商最高十人,诸葛亮只能排第六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智商最高十人

    中国古代人才辈出,其中很多人有勇有谋,如果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智商过人。所以小编为大家排行了一下古代智商最高的十人,我们一起去看一下都有谁。TOP1、韬略鼻祖、兵家之宗——吕尚(姜子牙)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

  • 诸葛亮凭什么让刘备对他推心置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被后人形容为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臣的典范,但是这一切毕竟只是后面才发生的事情,对于刚出山的诸葛亮来说,并不足以让刘备对他推心置腹。有人将这个功劳拨给了《隆中对》,认为是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让刘备动了心,从而才会对刚出山的诸葛亮信任有加。《隆中对》确实是诸葛亮审时度势所制定的战略方针,从他出山之后所

  • 历史上的赵云是否参与过诸葛亮的“一出祁山”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云,三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发生在诸葛亮“一出祁山”期间,主人公是赵云。原文如下:赵云深入重地,只听得四面喊声大震。邓芝急收军退回,左有董禧,右有薛则,两路兵杀到。邓芝兵少,不能解救。赵云被困在垓心,东冲西突,魏兵越厚。时云手下止有千余人,杀到山坡之下,只见夏侯楙在山上指挥三军。赵

  • 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四次出祁山,为何后世说六出祁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六出祁山

    诸葛亮对曹魏用了六次兵,其中有四次是出祁山,只有三次算真正意义上的北伐。下面一一道来。第一次:公元228年,诸葛亮命赵云、邓芝出箕谷,引诱魏军主力曹真,诸葛亮自己亲率大军出祁山。这次用兵,赵云兵败,但是因为山路狭窄,并无大损失。诸葛亮初期进展非常顺利,夺取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魏明帝曹叡亲临长安,

  •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每次都要绕远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六出祁山,诸葛亮

    诸葛亮北伐,一直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为啥总是绕远路?诸葛亮的基地在汉中,战略目标是首先拿下关中,然后再进取中原。按常理来说,这就要向东北抄近道直接进攻关中平原。汉中到长安,最近的路只有780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选择的却是先到陇西天水郡一带,再向东打长安,距离加起来近1500里,也就是说,足足远

  • 诸葛亮墓墓主介绍 有关于墓地的相关传说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人。东汉末,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岗,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先生”。与当时的南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并娶黄承彦之女为妻。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便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去了三次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