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中国古代智商最高十人,诸葛亮只能排第六

盘点中国古代智商最高十人,诸葛亮只能排第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74 更新时间:2024/1/24 0:48:32

中国古代人才辈出,其中很多人有勇有谋,如果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智商过人。所以小编为大家排行了一下古代智商最高的十人,我们一起去看一下都有谁。

TOP1、韬略鼻祖、兵家之宗——吕尚(姜子牙)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是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

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TOP2、春秋第一霸的主谋者——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东周春秋时代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国着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

TOP3、奇谋成霸业、经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汉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春秋末着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二十余年。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富甲天下的范蠡

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而不受,后迁往陶地(今山东肥城湖屯镇陶山,幽栖寺本名“陶公幽栖寺”,俗称西幽寺,始建于宋代,紧邻范蠡墓。)经商积资巨万,世称“陶朱公”。

TOP4、计关秦王朝兴衰成败——李斯

李斯是千古一相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李斯贡献巨大,但是害死了韩非,后被赵高所害。

TOP5、辅佐刘邦创建西汉王朝的谋略家——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精通黄老之道 不留恋权位

TOP6、辅佐二主建立蜀汉霸业——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TOP7、唐太宗的治国媒臣——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着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着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着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唐时王方庆所编《魏郑公谏录》和吴兢所编《贞观政要》两书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

魏徵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TOP8、建立北宋的第一功臣——赵普

赵普(公元922-公元992),字则平,出生于幽州蓟县(今北京),后先后迁居常山(今河北正定)、洛阳(今河南洛阳)。北宋初期的杰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谋士。他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三度为相,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

赵普三度为相,为一代名臣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普声名并非显赫,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

TOP9、辅佐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一谋士——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TOP10、兼仕两朝功劳卓着的谋士——洪承畴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他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

洪承畴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

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洪承畴于崇祯年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及《经略纪要》24卷。

这些就是古代智商过人一等的奇才,就连我们眼中的旷世奇才诸葛孔明先生都未能进入前五。可见古人的智商之高,是我们今天要去追赶的目标。

标签: 智商最高十人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凭什么让刘备对他推心置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被后人形容为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臣的典范,但是这一切毕竟只是后面才发生的事情,对于刚出山的诸葛亮来说,并不足以让刘备对他推心置腹。有人将这个功劳拨给了《隆中对》,认为是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让刘备动了心,从而才会对刚出山的诸葛亮信任有加。《隆中对》确实是诸葛亮审时度势所制定的战略方针,从他出山之后所

  • 历史上的赵云是否参与过诸葛亮的“一出祁山”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云,三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发生在诸葛亮“一出祁山”期间,主人公是赵云。原文如下:赵云深入重地,只听得四面喊声大震。邓芝急收军退回,左有董禧,右有薛则,两路兵杀到。邓芝兵少,不能解救。赵云被困在垓心,东冲西突,魏兵越厚。时云手下止有千余人,杀到山坡之下,只见夏侯楙在山上指挥三军。赵

  • 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四次出祁山,为何后世说六出祁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六出祁山

    诸葛亮对曹魏用了六次兵,其中有四次是出祁山,只有三次算真正意义上的北伐。下面一一道来。第一次:公元228年,诸葛亮命赵云、邓芝出箕谷,引诱魏军主力曹真,诸葛亮自己亲率大军出祁山。这次用兵,赵云兵败,但是因为山路狭窄,并无大损失。诸葛亮初期进展非常顺利,夺取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魏明帝曹叡亲临长安,

  •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每次都要绕远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六出祁山,诸葛亮

    诸葛亮北伐,一直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为啥总是绕远路?诸葛亮的基地在汉中,战略目标是首先拿下关中,然后再进取中原。按常理来说,这就要向东北抄近道直接进攻关中平原。汉中到长安,最近的路只有780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选择的却是先到陇西天水郡一带,再向东打长安,距离加起来近1500里,也就是说,足足远

  • 诸葛亮墓墓主介绍 有关于墓地的相关传说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人。东汉末,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岗,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先生”。与当时的南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并娶黄承彦之女为妻。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便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去了三次才

  • 诸葛亮怎知邓艾偷渡阴平?如果当时刘禅不投降邓艾会赢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偷渡阴平,诸葛亮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直以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连他死后,依然还预言了很多蜀汉的遭遇。比如邓艾偷渡阴平诸葛亮早前就已经预料到了 ,诸葛亮怎知邓艾过阴平的?邓艾偷渡阴平导致了蜀汉的最终灭亡,不过倘若当时刘禅不投降的话邓艾会赢吗?邓艾偷渡阴平究竟是不是运气成分多一些呢?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末期,蜀汉第一个灭

  • 都说刘备假仁义,诸葛亮那么聪明看不出来假仁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诸葛亮

    从春秋重义,到汉唐重孝,经历几轮外族入侵,当前社会充斥太多虚伪,以阴谋角度看问题。刘备有没有阴谋我不知道,不过熟悉当时状况的都知道刘备靠的就是关张支持,在益州本质上是外地殖民者(稍显不合适,但我是为了说明当时状况),三兄弟都死了,要是其他历史阶段或者地方,估计差不多蜀国也一样回到以前一样各方势力林立

  • 此人轻易斩杀蜀汉两位大将,诸葛亮束手无策,却被一老将轻松解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蜀汉

    三国是一个修罗场,刀剑无情,有时候小兵也可以杀死大将,比如说张飞便是死于小人之手。今天小知君要讲的这位将领并不出名,却是在诸葛伐魏中先后斩杀两位蜀将。最后,蜀国出来一位老将轻易斩杀此人。我们都知道,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掌大权,并且一心完成主公未完成的愿望,为了这个目的,诸葛亮生前先后出祁山讨伐魏国,

  • 揭秘:为何烧3万藤甲兵诸葛亮却说必损阳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三国

    大家好,继续讲历史,三国中很多人名字已被历史遗忘,但是诸葛亮的名字却是深入人心,刘备曾这样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而司马炎却说: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可见所有人对诸葛亮的好评真大,而且蜀汉也因为有诸葛亮,才得以幸存几十年,孔明还没出山便将天下三分,出山后他的三把火更为世人所知

  • 诸葛亮“舌战群儒”事迹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诸葛亮

    三国时的诸葛亮,可谓闻名了古今中外。特别是他过江东舌战群儒的故事,更是成了了千古美谈。但是,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舌战群儒”事迹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三国演义》的小说,故意夸大了诸葛亮的能力。但是,不管历史上诸葛亮是否真的舌战群儒,但这件事的历史背景,却是确实存在的——史书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