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打的热火朝天 为什么曹丕只在一旁看着没有动手呢

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打的热火朝天 为什么曹丕只在一旁看着没有动手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44 更新时间:2024/2/13 19:23:4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发生在夷陵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丕、诸葛亮和马良。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刘备大军进入夷陵地区后,兵分两路。一路由黄权率领,负责防御曹魏有可能发动的偷袭;另一路由刘备亲自统率,沿长江一线驻扎。刘备下令,沿江扎营,分成四十多个驻扎点,连绵七百多里。

刘备在夷陵连营七百里的消息传到曹魏后,曹丕仰天大笑。群臣询问原因,曹丕回答说刘备不懂兵法,这样的屯兵方式是兵家大忌,必将会败于陆逊之手。曹丕随即下令,一旦陆逊获胜并追击刘备时,曹军兵分三路入侵江东。

就在曹丕积极部署之际,马良也从夷陵回到了成都,将刘备的部署图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大惊,认为刘备这样部署,一旦遇到火攻就遭遇惨败。诸葛亮一面命马良火速返回夷陵前线提醒刘备,一面在成都调集兵马,准备策应刘备。

此时,身在夷陵前线的陆逊已经在进行战前的最后部署。陆逊命淳于丹率领五千兵马夺取刘备的江南第四营,又命徐盛丁奉率三千兵马随后接应。

随后,淳于丹率部冲入刘备第四营,守将傅彤引军杀入,与另一名刘备大将赵融夹击淳于丹。淳于丹抵挡不住,折兵大半,又在撤退途中遭到沙摩柯的截击,伤亡惨重。此时,徐盛与丁奉及时杀到,将淳于丹救出。淳于丹回营后,向陆逊请罪。陆逊表示,这只不过是自己对蜀军的一次试探。随后,陆逊调兵遣将,于当晚发动总攻,之后便有了陆逊“火烧连营”之事。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连营七百里,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文帝纪》载,曹丕说过这样一段话:“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陆逊在总攻发动之前对刘备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之事,在历史上也确有发生,但出战的将领并非名叫淳于丹,而是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东吴将领。据《三国志陆逊传》载:“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

那么,小说中出现的淳于丹是否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呢?答案是否定的,汉末三国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不过,在史料当中却有一位名叫鲜于丹的东吴将领,此人也参与了夷陵之战。有学者认为,很可能是版本传抄过程中出现失误,才出现了误将“鲜于丹”写成“淳于丹”这样的失误。不可否认,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介绍了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差异,再来谈谈另外一个热门话题:曹丕为何在夷陵之战期间采取观望的态度而没有主动向蜀汉或东吴发动进攻呢?有不少人认为这是曹丕能力不足的体现。但通过史料的分析可以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曹丕正面临四大难题,令他不敢主动出击,只能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

首先,曹丕称帝前后,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对曹魏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三国志辛毗传》就曾经提到:“文帝践阼……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三国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亦称:“且闻比来东征,经郡县,历屯田,百姓面有饥色,衣或短褐不完。”类似的记载在《三国志》相关传记中出现数次,这也足以说明当时曹魏国内面临的严重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稳定局势,发展农业生产就成了曹丕继位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嬗代仓猝,人心不稳。曹操病逝后,曹丕继位仅仅九个月后就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曹魏帝国。这件看似早已水到渠成之事其实依然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对曹丕建立的曹魏帝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第三,兄弟阋墙,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尽管曹操在世之时已经确立了曹丕的继承人地位,但在曹操病逝后,曹魏内部依然出现巨大混乱,这其中尤以曹丕的弟弟曹彰为甚。曹丕称帝后,开始极力剪除、削弱曹植、曹彰的党羽。

在此期间,曹植的心腹丁廙兄弟被诛杀,曹植被贬为安乡侯。对于如何处理曹彰,曹丕的动作更为谨慎。直到夷陵之战结束后的黄初四年(公元2223年),曹丕才终于下毒将曹彰铲除,至此才消除了这一隐患。

第四,北方边境地区叛乱不断,令曹丕难以发动对蜀汉或东吴的战争。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自曹丕继位起,西北及东北地区多次出现外族叛乱,曹仁郭淮张既、曹真、张郃等一大批曹魏名将先后被调往边境地区平叛。在这种情况下,曹丕既无法调集足够的兵力主动出击蜀汉或东吴,也没有善战之将进行指挥。

种种现象说明,曹丕在夷陵之战期间之所以采取观望的态度,是无奈之举。一句话,心有余而力不足,并非其个人能力所造成的。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标签: 三国夷陵之战

更多文章

  • 曹丕父子为什么会如此的短命 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丕,曹叡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丕父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时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到现在也被人们津津乐道着,这些能人志士勾心斗角,费劲自己全部的心思就是为了得到这个天下,群雄四起,魏蜀吴三国鼎立,虽然魏国曹操处于优势地位,但是也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刘备和孙权虎视眈眈,都想成为最后的赢

  • 揭秘曹冲病逝之谜 他的死到底和曹丕有没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冲,曹操

    还不知道:曹冲是怎么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冲是谁?是深得曹操喜爱的儿子!那为什么最后成为接班人的人却是曹丕呢?皆是因为天妒英才,曹冲年仅13岁便因病去世。关于曹冲的病各位看客也发出了不同的看法,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为:曹冲病逝是因曹丕加害。这种说法更为大

  • 曹丕是个睚眦必报的人?杨骏、曹洪和鲍勋三人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国,鲍勋,曹丕,杨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骏、曹洪和鲍勋三人是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20年11月1日,曹丕代汉立魏,自立为帝,改元黄初,时年为黄初元年。他对待汉献帝还算客气,娶了献帝二女,然后封献旁为山阳公,行天子礼仪。汉献帝的皇后可是曹操的女儿,只不过此二女是不是曹氏所生,史

  • 曹操死前留下一句话,曹丕为何没有听懂?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三国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曹操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的生命走到尽头,回首往事,他以举孝廉出身,镇压黄巾起义起家,讨伐董卓,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不臣,最后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在史书上留下传奇。而在弥留之际,曹操却只留下一句“死而有灵,子修询问为父其母安在,为父将何辞以答?”守在他身边的曹

  • 汉献帝被迫禅位给曹丕,他想过找刘备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献帝,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汉献帝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汉献帝?估计有人会有疑问,这不就是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吗,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久,最后还是把皇位让给了曹丕。但汉献帝真是这样的吗?他并非没有反抗过,只不过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水。首先刘协并非正统皇帝继承人,他的母亲只是王美人(后追封

  • 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后只活了7年之久 曹丕如果不死魏国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丕,汉献帝

    曹丕不死曹魏还会灭亡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如果魏文帝曹丕不是那么早死,魏国绝对有一番大作为,甚至有可能统一三国,至少不会让司马懿家族坐大。三国鼎立,论实力曹魏最强大,论领导人的能力和格局,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都比蜀、吴两国的领导人要强得多。特

  • 曹操临死前给曹丕留下四位名将 这四个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曹丕

    还不知道:曹操留下的四位名将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曹操从宦官出身再到统一北方,他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击败袁绍,一统北方,也经历了失败的痛苦, 赤壁之战,一把火烧掉了曹操十年的心血,曹操想要给后代留下一个安稳的国家。曹操先后立过两个世子,分别是曹昂和

  • 曹丕篡汉称帝之后 曹丕为什么不送汉献帝到益州去恶心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丕,汉献帝

    曹丕为何不送汉献帝到益州,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曹操世子曹丕从邺城赶往洛阳继承了曹操的丞相和魏王之位。之后曹丕改建安年号为延康元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曹魏大权的曹丕自然也是志得意满了。一方面曹丕开始逼迫汉献帝禅位,另

  • 曹洪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丕为什么想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洪,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洪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丕在位的时候,为什么要杀他爹曹操的救命恩人曹洪,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曹洪是一个很有钱的人,曹操就曾经感叹说:“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就是说我的钱哪有曹洪的多啊。《魏略》说上,“文帝在东宫,尝从洪贷绢百匹,洪不称意。”就是说,曹丕当

  • 曹操临死前最小的儿子才5岁,曹丕是如何对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丕,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丕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一代奸雄的人生落下帷幕,终年六十六岁。他生前几十载岁月都在为争夺天下霸权而奋斗,但直到去世之前,他都没有废献帝而自立为王。待到他的儿子曹丕推翻汉朝之后,才将他追尊为武皇帝,建立起了曹魏的政权。同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