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黄权

黄权的人物介绍

黄权

黄权的资料

本 名:黄权

字 号:字公衡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巴西阆中

主要成就:建计取汉中

官 职: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爵 位:育阳侯

谥 号:景

黄权的介绍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州牧刘璋召为主薄。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及刘备称帝,将伐吴,黄权劝谏而不纳。以其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被魏文帝所赏识,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后领益州刺史,进驻河南。景初三年(239年),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正始元年(240年)去世,谥号景侯。

有关“黄权”的历史故事

  • 三国黄权简介-三国黄权

    黄权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三国历史人物:三国黄权,历史上评为黄权,三国历史黄权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黄琼,别名:黄世英、黄忠侯,国籍:东汉黄权(?—240年4月),字公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后归曹魏。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州牧刘璋召为主薄。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

  • 黄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三次易主是怎么回事?-趣历史网

    说起黄权,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黄权在年轻时担任郡中小吏,之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令为主簿。建安十六年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蜀帮助自己对付张鲁,黄权得知后认为一国不容二君劝解刘璋不要让刘备进川,刘璋不但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还将他贬为广汉县长。建安十七年刘备与刘璋反目成

  • 黄权投降曹魏为什么刘备却说是自己对不起他?(黄权投降曹魏刘备怎么说)

    从古至今,叛逃投降的人一直被视为基石,他们会失去一个坏名声。原因可能是很多投降者只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通过投降来获得更好的生活。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是,三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虽然他是投降派,从刘备那里投降了曹魏,但是刘备说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错,与他无关

  • 黄权投到曹魏后为什么可以身居高位?(黄权投到曹魏后为什么可以身居高位呢)

    说起三国时期的黄权,我们都知道这个人很有意思。其实他一开始并不属于曹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投降了曹魏,但是他在曹魏也相处的很好,最后还当上了高官。有网友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这些问题吧!当叛军也要有原则,有技巧,不然分分钟变成吴三桂,排名第二大臣。三国中有几个投降了,投降

  • 三国黄权是谁?(三国黄权是忠臣还是奸臣)

    说到皇权,我想很多网友都不知道这个人。虽然这个人在言情和电视剧里的戏份不多,但史书上其实有不少关于这个人的记载,而且这个人对于刘备来说和马钟等人一样重要,只是刘备有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害了黄权。那么这个皇权的人是谁呢?皇权的故事是怎样的?让我们跟随边肖揭示分析,看看!首先,这个人当然是存在的。他不是

  •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刘备死后,向曹丕献计)

    汉末三国时期,黄权是蜀汉和曹魏的将军。他一开始忠于刘备,后来转投曹魏。他在刘备身边的时候,虽然在后世不是特别有名,但实际上刘备取汉中的想法是黄权说服的,让刘备下定了决心。他知道汉中对蜀汉的重要性。不过他后来还是投降了曹魏。为什么?刘备死后,曹魏一片欢腾。为什么只有黄泉一个人不觉得这是一件幸福的事?公

  • 黄权投降曹魏为何刘备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感到内疚?(三国黄权为什么投降魏军)

    自古以来,忠义一直是我们最推崇的美德之一,也有很多"忠诚度"关羽,名将,最著名的勇士。在中国人眼里,关羽是忠诚的代表。所以,忠义是君主对臣子最重要的。一般容易叛变的臣子名声都不会好,君主也不会喜欢这种人。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三国时蜀汉的重要官员黄权向曹魏投降,但刘备没有责备他,反而感到内疚。为什么?

  • 诸葛亮张飞黄权等名人的后代都死在邓艾手上?

    诸葛亮张飞黄权等名人的后代都死在邓艾手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就算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里面的有哪些名人,蜀汉名臣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都是千古名人,他们的儿子也是小有名气。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张飞的儿子张苞,赵云的儿子赵统、赵广等。这些名人的后代都死了,大家可知道他们是死在谁的手里吗

  • 三国中为何刘备唯独辜负了黄权害的蜀国这么惨

    这件事的原因有很多,要先从黄权说起。黄权,字横公,是如今四川阆中人,在他年轻时候,他曾经担任郡吏一职,后来被刘璋看中,任命为主薄。在公元211年,横公向刘璋谏言道“万万不可让刘备入蜀。”听完横公的谏言后,刘璋非但不采纳其谏言,反而让法正等人去迎接刘备,更进一步的是刘璋将横公外放为广汉长(广汉县长)。

  • 黄权背叛蜀汉投降曹魏为何成为刘备最愧疚的人

    黄权背叛蜀汉投降曹魏为何成为刘备最愧疚的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部三国史数十载,英雄能人辈出,留下无数耳熟能详的故事。今人或敬其忠勇,或叹其谋略,似乎都很向往那个年代。但亦感其生不逢时,或哀其一生无奈。回首这段历史,纵然你是千里之驹,有着百般能耐,也得遇上伯乐。在那乱世之中,遇上了伯乐也可能

  • 三国后期人物之黄权

    三国后期人物之黄权刘璋留给刘备的,不仅仅是一方沃土,更有不少人才。黄权便是其中之一,只不过黄权最后又归顺的曹魏,如果吕布是三姓家奴,那么黄权这样的人算不算呢?如果说刘备是老大杀手,那么黄权这样的是不是呢?当然这都是戏言,纵观黄权一生,无愧于良将二字!跟吕布之流,根本是两个级别的。黄权年轻时就为郡吏,

  • 黄权为什么要投降魏国?原因是什么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黄权为什么要投降魏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豪杰辈出,武将谋臣更是叱咤风云,投靠各自的主公,帮助他们匡扶天下,扩张实力。在经过的不断地征战之后,天下大局基本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三个国家里,魏国地处中原,可谓是实力最强的国家,因为

  • 历史上黄权三次“易主变节”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权:三国时代的奇人,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到华夏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贰臣叛将”,真是各具丑态,让后人唾弃鄙夷,痛骂不已,不过在大汉王朝四百余年,曾经却有这样两个“背主叛将”,在当时和后世都使人“难以为恨”,就连其“旧主东家”在冷静之余,都为其百般喟叹,从而也倍

  •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

  • 黄权入魏国为官后,他如何保持着忠于蜀汉的虔诚之心?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黄权入魏国为官,但他没有为魏国出一计,一策,也没统兵攻打蜀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23年,蜀主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消息传到魏国之后

  • 黄权简介,黄权投降曹魏原因,黄权为何能得曹丕重用?

    黄权简介,黄权,三国时期蜀汉和曹魏的将军。在三国“四黄”(黄忠、黄盖,黄祖和黄权)中,黄权应该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个。尽管这个人没有进入蜀汉二十八臣的行列,但他并不是等闲之辈。?黄权早年在刘璋手下任主簿,负责起草文件,协助政府干部制定政策。后来,投降刘备,属于降臣。建安十六年,益州别驾张松向刘璋进言,要

  • 三国黄权,黄权自身有什么能力,黄权的儿子在蜀汉结局

    三国黄权,益州士人,曾在巴蜀为官,先后在刘璋和刘备麾下任职。黄权高瞻远瞩,风度翩翩,军事谋略不亚于法正。我们都知道法正帮这刘备打赢了汉中战役,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对黄权也贡献良多。刘璋还曾告诫刘璋提防不要让刘备入蜀,并为刘璋规划,可但闭境,以待河清,不给给刘备一个机会。可惜刘璋压根不听他的。后刘璋投降

  • 刘备死后,黄权是什么表现?他在悲伤什么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一段风云诡谲的历史,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时势造英雄。东汉末年朝纲腐败,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老百姓揭竿而起,纷纷加入到这场巨变之中。随着各路英豪的此起彼伏,最后中原天下一分为三:魏、蜀、吴。三个割据势力的领军人物,在那

  • 历史上黄权三次易主变节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权:三国时代的奇人,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到华夏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贰臣叛将”,真是各具丑态,让后人唾弃鄙夷,痛骂不已,不过在大汉王朝四百余年,曾经却有这样两个“背主叛将”,在当时和后世都使人“难以为恨”,就连其“旧主东家”在冷静之余,都为其百般喟叹,从而也倍受世人所怜

  • 黄权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省阆中市)人。三国时期蜀国、魏国将领。那么黄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黄权又是怎么死的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黄权简介吧。黄权年轻时任巴西郡吏,后来益州牧刘璋征召为主簿。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别驾张松建议刘璋迎接刘备入蜀,协助讨伐割据汉中的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