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揭秘:诸葛亮属于南阳还是襄阳?

历史揭秘:诸葛亮属于南阳还是襄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5 更新时间:2024/2/27 6:27:21

卧龙岗上的诸葛孔明,他到底是南阳人还是襄阳人呢?

清朝时,顾嘉衡曾任南阳知府。他是湖北人,吟诗答对,出口成章,字写得也好。南阳武侯祠里,还保留有他题写的匾额、楹联和碑

网络配图

顾嘉衡初上任时,南阳和襄阳的文人们正为“争圣”打笔墨官司,各说各的理,相持不下,都称诸葛亮当初隐居在自己这一方。顾嘉衡是襄阳人,来南阳做官,咋表这个态呢?他想了想,就写了副对联,挂在武侯祠的正殿前。这副对联是: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必辩襄阳南阳

这副对联一传开,轰动了河南、河北两省,人们都说顾嘉衡才高,会处事。打这儿,两地的文人们再也不争吵了。

顾嘉衡的名声越传越远。第二年春天,江南才子侯镜如慕名来访。顾嘉衡对他高敬高待,言谈中发现他有些傲气,就知道他是来和自己比试才学的。

这天,主人陪客人到独山观景,侯镜如看见怪石满山,树木茂盛,随口说了上联,请顾嘉衡对出下联。这上联是:

山石岩旁,林木森,此木为柴

顾嘉衡一听这上联,虽是组字游戏,也算是奇妙,暗暗佩服。他抬头看见几个年轻姑娘在白河边洗衣裳,立即对出了下联: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网络配图

侯镜如一听,这下联对得工整有趣,十分巧妙,连声叫好。二人互相佩服,成了知已朋友。

侯镜如临走前,顾嘉衡又陪他到卧龙岗游玩。侯镜如一见满坡的黄花苗,又出一联,请顾嘉衡答对。这一联是:

南阳南,卧龙岗,金钉钉地

顾嘉衡想了又想,咋也对不出下联,只得说:“仁兄这上联出得奇绝,愚弟才拙,容日后交卷吧。”,这以后,他一有空闲就琢磨下联,可一直过了半年,还解不开这个疙瘩。

后来,顾嘉衡进京办事,闲暇到北京北郊游玩,路经飞虎山,见上面立着一座铁塔,心里不由一动,想出了下联。他高兴得不得了,办完事就赶到杭州,侯镜如交了这副绝对:

北京北,飞虎山,铁钻钻天

网络配图

侯镜如听了,高兴得直流眼泪:“顾大人真是信义君子啊。”

第二天,侯镜如陪顾嘉衡坐着小船边喝酒边游西湖。顾嘉衡掂起酒壶斟酒时,不小心把那精致的锡酒壶掉进湖里,他心疼得直咂嘴。侯镜如高兴地说:“好,掉得好,我又想起一上联,再请大人赐教一回吧。”这上联是:

执酒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顾嘉衡一听这上联全是用的谐音字,要对出下联实在太难了。他想啊想啊,不觉小船已来到湖心岛上的御碑亭前。侯镜如上岛观碑,手中还拿着玉杯,指点碑文。玉杯碰着御碑,“哗”的一声,玉杯变成了碎片。顾嘉衡见了立刻对出了下联:

捧玉杯,观御碑,御碑碎玉杯,悲玉杯

侯镜如忍不住大声叫绝:“好,你这下联算是对绝啦!我这玉杯摔得值得。”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揭秘诸葛亮一草民 凭啥让刘备听闻大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说自己“躬耕于南阳”却引来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仅仅是一介草民,为何能让大汉皇叔听到他的名头且三顾茅庐呢?其中有诸葛亮有才的原因,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关键还在诸葛亮的老婆背景实在硬!无数荆州高人,都在帮着诸葛亮打广告!诸葛亮,东汉末年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父亲诸葛做官做到

  • 谁在诸葛亮身后出谋划策?他才是最聪明的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每每提及“三国”,大家势必会想到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提到诸葛亮,就会让人想到一个人,就是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笔者突发奇想:诸葛亮与水镜先生谁更“智慧”呢?也许有人会认为伯乐和千里马不可同日而语,没有可比性的。可是,笔者倒是认为在大是大非与大智大勇面前,两位智者还是有可比性的。网络配图诸葛亮巧借东

  • 揭秘:诸葛亮的婚姻难道是政治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具智谋的智者,加之他的风流倜傥,一时风光无俩。可是如此的人中翘楚为何为选择一位丑女为妻呢?黄承彦是多有城府的人,他为什么要对外宣传女儿奇丑无比呢?还不是不让别人惦记着,而由他这 个当爹的来左右女儿的婚事?当他替女儿选中了如意郎君,便主动将女儿送上了门。这是从黄承彦这方面讲。凡事一个

  • 揭秘: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何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一提到三国演义,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以聪明而著称,草船借箭,水淹七军,空城计都是诸葛亮的代表作。但是在刘备死后,如此聪明的诸葛亮为何没能带领蜀国统一天下呢?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多次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也没能完成刘备对他的期望。那么为什么一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没能北伐成功乃至统一天下,

  • 孙权账下与诸葛亮舌战的群臣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一个片段,在小说中,诸葛亮靠一己之力,辩驳的孙权账下诸多谋士毫无还嘴之力,树立了其机智的形象。在这个片段中,罗贯中安排了包括张昭在内的7人先后向诸葛亮发难。网络配图舌战群儒那么这些谋士经历了赤壁之战后,在历史中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1、张昭是江东的元老人物,也是小

  • 司马懿干掉曹操与诸葛亮的法宝 世人真该好好学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曹操,诸葛亮

    三国中后期发生的事件不少,但诸葛亮跟司马懿在蜀魏边境的军事对峙和司马家族在魏国的崛起无疑是三国格局演变的主基调。司马懿原本只是文职人员出身,却最终当上了魏国的大都督、大将军,成为魏国政治、军事方面的头号实权人物,最终通过自己及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的功绩,掌控了魏国的朝政,最后由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曹

  • 别让三国演义骗了 诸葛亮原来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

    让三国演义给骗了,真实的诸葛亮原来是这样的。三国演义体现的诸葛亮治国才能与正史中的功绩相比,那可谓是河流与大海相比,蜀锦,都江堰,山河堰,黄沙屯,井盐,炼铁等等,数不胜数,这些演义只字未提。在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道不拾遗,人怀自厉,强不侵弱,风化肃然,这些三国志中的描写,演义也只字未提。三国演义中诸

  • 诸葛亮悔恨一生的错误 北伐兴汉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古今中外战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整。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为什么非死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谡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生于190年,卒于228年,享年39岁。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今为湖北宜城南),为三国时期蜀汉侍中马良之弟。马谡共有兄弟五人,并在五人中年龄最小,但五兄弟个个都才气过人,被人们称为“马氏五常”。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之

  • 为什么诸葛亮在曹操孙权刘备中选了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中诸葛亮是刘备帐下的一名军师,他学识渊博、料事如神,这样一位完美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呢?诸葛亮最初为何不考虑曹操《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著名宰相管仲和著名将领乐毅,对此,邻居们都一笑了之。但是,他的朋友徐庶和崔州平等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