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明知“益州疲弊”,为何还要三番五次地北伐?

诸葛亮明知“益州疲弊”,为何还要三番五次地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5 更新时间:2024/2/14 3:54:4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何评价诸葛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提到我国古代最有智慧的人,相信很多人会想到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作为"武庙十哲"的一员,诸葛亮在汉末乱世可谓十分出众,战略上,他制定三分天下的目标,为迷茫的刘备提供了奋斗方向;政治上,他治理蜀地多年,事必躬亲、细致认真,为人清正廉洁,政绩卓著;军事上,他南征南中,北伐曹魏,既扫除了潜在的威胁,又在最初的北伐中让人看到了汉室复兴的希望。

历史上的诸葛亮本就已经广受赞誉,被杜甫、岳飞、康熙帝等名人视为偶像,而进到小说当中,诸葛亮就更是神鬼莫测、多智近妖了。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能设坛借东风、能设石兵八阵困住陆逊,甚至能用七星灯为自己续命,简直就是神仙般的存在。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有过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造木牛流马等著名事迹。在小说的影响下,诸葛亮智绝的形象深入人心,许多人眼里他俨然是智慧的象征。

不过,却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诸葛亮同时也是史上最败家的丞相。

我们知道,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和孙吴,其中蜀汉的实力最为弱小,不管从领土、人口还是经济实力都远远比不上其它两国。

原本按照诸葛亮的设想,蜀汉应该和孙吴合作来对抗曹魏,但刘备却因为大将关羽被孙吴袭杀而大举东征,结果白白损失数万兵马,自己也不久后病重去世。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成为了蜀汉政权的实际掌权者,他一面整顿内政、厉兵秣马,一边制定了先平定南方再北上征伐的战略。

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轻而易举便平定了孟获等人发动的叛乱,此战过后,诸葛亮又很快将目光放到了北方的曹魏上。第二年,曹丕去世,年轻的曹叡继位,诸葛亮认为时机大好,于是立刻点齐兵马北上。临行之前,他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表明自己的忠心,并提醒他自己在朝中时要如何行事。

在《出师表》的开篇,诸葛亮便向刘禅说明了当时的情况,那就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刘备时期,益州已然因为连年的战争导致百姓疲惫、民生凋敝,即使如此,诸葛亮还是坚持北伐,并不惜举全国之力来支撑这一事业。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成功使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可惜的是,因为马谡失守街亭,第一次北伐以损兵折将、无奈撤兵告终。第一次的失利让诸葛亮痛定思痛,他总结经验教训,在当年冬天再度领兵北上,但是这次,他又遇上了以守城见长的郝昭。面对郝昭,诸葛亮使出了毕生所学的攻城之法,但都被一一化解。

诸葛亮连续进攻二十多天却没有得到进展,只好在粮草不继后选择了退兵,这次北伐消耗了大量物资,却最终徒劳无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北上之前,诸葛亮曾经再度上表后主,这就是《后出师表》。在此表中,诸葛亮颇为无奈地写道:"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对于蜀汉的国力,作为丞相的他比谁都清楚,但他也知道想要保全蜀汉,只有主动北伐以求生机。

总之,在经历数年沉淀后,诸葛亮于建兴九年(231)第二次兵出祁山,这次蜀汉军队尽管斩杀了名将张郃,但还是因为粮草不足被迫撤离。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诸葛亮在占领区屯田来自给自足,打算打持久战。然而,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和对各项事务事无巨细的操心压垮了本就文弱的蜀汉丞相,他于建兴十二年(234)积劳成疾,不久病死。为了完成先帝托付的匡扶汉室的大业,诸葛亮先后五次出兵北伐,可惜的是次次都没能取得太大的进展,从结果上看甚至只是徒增了军费的支出。

刘备刚刚去世时相比,诸葛亮去世时的蜀汉已经经历了数次北伐的"摧残"。从军事方面来看,兵员数量减少、经验丰富的老将老兵大多死伤;而在民生方面,许多民众因赋税逐渐沉重和亲人赶赴战场承担起了更加巨大的生活压力,这无疑是不利于蜀汉发展的。

许多人认为是诸葛亮的执意北伐导致了蜀汉国力大大受损,于是给他扣上了败家丞相的帽子。

不过,笔者认为诸葛亮看上去的"败家"是因为遇上了实力确实强劲的曹魏,才显得所有努力都是徒劳。北伐确实有其必要性,正如他在《后出师表》中所说:"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比起束手就擒,不如主动出击;比起负隅顽抗,不如北伐博得一线生机。

标签: 三国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马谡又守住街亭 蜀汉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马谡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马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末期,诸葛亮的北伐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人认为,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信心最足的一次,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次。如果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取得了成功,马谡成功守住了街亭,对于蜀汉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

  • 诸葛亮火烧曹军三十万兵马都不为所动 为何火烧三万藤甲兵会如此惊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藤甲兵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藤甲兵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战争中必有伤亡,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当年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辅佐刘备赢得大大小小的战役。诸葛亮也是一个相信有天理循环的人,所以当年火烧藤甲兵的时候,也于心不忍。认为这样有损阴德,必折阳寿。当年赤壁之战火烧曹军三十万兵马都

  • 盘点古代历史上那些著名谋士,诸葛亮必须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三国

    第五名:十二奇策,乱世英才荀公达。荀攸,字公达,三国时期曹操的谋主,曹魏集团前期的一号决策人物。在曹操创业的前期,有两个人在支持着他的军事行动,其一便是郭嘉郭奉孝,郭嘉奇谋百出,但英年早逝,郭嘉之后,负责曹魏集团军事策略谋划的便是荀攸,其才能不在郭嘉之下,一生出谋划策十二道,官渡之战就是在荀攸的谋划

  • 刘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人宽厚的诸葛亮为何要害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刘封

    还不知道:诸葛亮和刘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0年,魏将徐晃在孟达的帮助下,率军攻打东三郡,结果蜀将刘封战败,丧师失地,被迫逃回成都。可是刘封没有得到刘备的谅解,反而被“义父”赐死。在刘封之死这件事中,诸葛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刘备正是听了他的建议,才

  • 揭秘诸葛亮的隆中四友,他们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三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诸葛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为密友。这四位密友,除徐庶外,在演义中都没有多大的戏份,那这四人在历史上,后来各自的发展如何?一、徐庶徐庶在曹操南征荆州时,因为老母被曹

  • 五丈原之战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 仅仅是一场雨那么简单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五丈原之战

    对五丈原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其中蜀国据川蜀险恶之地,物产不丰,国境狭小,失去荆州后,蜀国仅剩下益州与半个雍州,天下九州,只占一州半,实为三国最弱的一方,至于蜀军看似强大的军事力量,背后其实是诸葛亮的穷兵黩武。诸葛亮凭借一州之地,六出祁山

  •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陈寿为何称他“名过其实” ?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瞻,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瞻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演义》中,蜀国在诸葛亮死后持续衰弱,除了姜维外,再无一个能打的。当邓艾偷度阴平成功,夜袭江油,突占涪城,直逼绵竹,此时姜维还在剑阁,在这紧要关头,蜀汉终于派出他们最后王牌,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领七万大军

  • 诸葛亮如果多活十年的话 诸葛亮能率领蜀军攻进长安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诸葛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董卓祸乱朝纲,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经过几十年的大小战事,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这个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国开始走下坡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陆逊,蜀汉元气大损,再无与魏、吴争雄之

  • 诸葛亮是因为胆小怕事才否定子午谷奇谋吗 这里面是不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子午谷奇谋,诸葛亮

    对子午谷奇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子午谷奇谋是魏延心心念念的军事计划。在第一次北伐过程中,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给自己1万军队,从子午谷开展突袭行动,不到10天就可以抵达长安。到时候,诸葛亮从陇西大道杀过来,两方面会合之后就全部占领了关中和陇西地区,北伐大业岂不是

  • 诸葛亮为什么会让蜀汉灭亡?是他能力不够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的能力那么强,为什么蜀汉还是走向了灭亡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在227年写完了《出师表》之后,又过了7年,经过6次北伐曹魏(其中第四次魏延领军),取得一定战场战绩,但对两国态势改变不大,最终在234年病逝,再之后蜀汉也走向了灭亡。既然诸葛亮的能力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