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扶不起的阿斗为何治理蜀国41年只因诸葛亮

扶不起的阿斗为何治理蜀国41年只因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4/2/26 16:27:20

提起刘婵,想到的都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历史上的刘禅真是这么回事吗?答案自然不是,刘禅治理蜀国41年,前面之所以表现的昏庸一些,实在是诸葛亮的风头太盛。

世人对于刘禅,多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阿斗为何扶不起,除了自身的资质问题之外,和父母师长失败的教育也分不开。

当然,刘备作为君主,自己没空教也可以请人来教孩子。刘备找的谁呢?找的是有蜀中孔子之称的儒学大师谯周。这个谯周本是刘璋的手下,看到刘备势盛,劝说刘璋投降,成了刘备的座上宾。多年之后,西晋军队大举入侵,这个谯周又劝说后主刘禅献城投降,把还在前线苦战的姜维气得半死。有人说谯周是审时度势,但同样有人说谯周不过是见风使舵的小人。太平时代,谯周可以做个道德君子,身处乱世,谯周却不过是个墙头草,是个阿附权贵的势利小人。像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学生,又能有什么好呢?

网络配图

不过,刘禅被立为太子,接触到谯周的时候,已经有十五岁了。并且,谯周再怎么说,不过是太子家令,不过是阿斗的一个管家,一个下人而已。对阿斗的影响实在有限。其实在刘禅一生当中,影响最大的那个人,还是诸葛亮。

之后,刘备提到了对刘禅的教育问题。先是说了自己的态度,“你父亲我福德薄,你不必效仿我。你寻常时可以读读《汉书》《礼记》,闲暇时可以看看诸子学说,以及《六韬》《商君书》,可以增加你的智慧。”然后提到了诸葛亮的教育观念,“听说丞相在百忙之中,亲手为你抄写了《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几种书,让人给你带过来,可惜半路上丢失了。你可以再求丞相给你一份。”之后,刘备又叫来其他几个儿子,交代他们,在自己死后,你们兄弟都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丞相,好好辅佐丞相。

对于诸葛亮开的这个书单,历代有不少学者有不同意见。在儒家学者看来,君主治理天下,自然应当以仁义为主,应该多看看《五经》之类的典籍。像刘备,就告诉刘禅,应该多读读《汉书》《礼记》。现在,我们常认为历代史册中,写得最好的是《史记》,其实,在古代正统学人看来,《汉书》的成就要大于《史记》,而其中最让人称道的则是对道德礼仪的尊崇。相对《史记》则有着浓重的个人情感色彩,一些人批评《史记》为“谤书”,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而《礼记》则是《五经》之中介绍各种礼义最全面的著作,更是古代帝王的比读书。

网络配图

《六韬》相传是西周姜子牙所作,专门讲述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之道,《商君书》则是法家代表商鞅的作品,强调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作为君王,身在乱世,一方面要讲求礼义,收揽人心;另一方面却也必须讲求兵事,在战场上取胜,而驾驭部下,管理天下,又需要推行法治。应该说,刘备给刘禅推荐的书目很全面,相对诸葛亮推荐的书目则有些偏激。

诸葛亮没有推荐《汉书》《礼记》,而添加了法家代表作《申子》《韩非子》《管子》的作品。《申子》看重外表与实际的区别,《韩非子》看重以法治国,以术御下,《管子》则宣扬权衡利弊,进去退让得到权力的平衡,这些作品那都是劝导君王专注眼前,急功近利,且一味讲求法术,以诡诈对人。诸葛亮如此教育刘禅,那还不把刘禅给教坏了?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对诸葛亮开的这个书单大加赞赏。宋代的学者唐庚就认为,历代君王拨乱反正,都要有很好的智谋权术。后主刘禅,乃是平庸软弱的君主,以仁义教导,只会加重刘禅的缺点。所以刘备也希望刘禅多看看讲究兵法军事的《六韬》讲究法治的《商君书》,只不过诸葛亮更切实际,针对刘禅的弱项,加重法家思想的教育,让刘禅多懂得一些权谋之术。对那些空谈仁义的腐儒,唐庚表示不屑一顾。

网络配图

看孙权给吕蒙开的书单,省略了自己年轻时候读的宣扬儒家仁义的作品,毕竟军情紧急,时间匆促,一切以务实为上。那么,什么对于实际的工作最有帮助呢?一个就是兵家作品,另一个就是可以作为参照的历代史书。至于法家作品,孙权没有没有提到。估计这点和蜀汉是接手刘璋,蜀中法纪废弛,亟需整顿,而东吴从孙策以来,内部相对稳定,有一定关系。而儒家经典中,孙权表示,自己不看《易》,只因《易》大多是宣扬占卜天命之说,言多虚无,不切实际。

从吕蒙后来的表现看,孙权开的书单很是见效。不久之后,鲁肃再见吕蒙,不由赞叹:“非复吴下阿蒙矣!”而刘禅也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控蜀汉政权三十余年,诸葛亮教育的效果,也算不错。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揭秘:诸葛亮投靠刘备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这位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化身,虽历经了从三国时期至今的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但仍为世人所称颂。那么,就是这位英雄,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呢?诸葛亮,琅邪郡阳都县人,从17岁起开始,就隐居隆中

  • 揭秘三国刘备最重视的不是诸葛亮 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卧龙先生,君臣之间如鱼水。按照《三国演义》中所讲的,刘备对诸葛亮可是推心置腹,诸葛亮更是尽忠尽职。然则近来史学专家们从各史料记载中发现了些许痕迹,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似乎并不是众所周知的那般亲密。网络配图首先,白帝城托孤之前刘备就并未特别器重诸葛亮,其地位也并不是《三国演义》中形容

  • 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死后为何还能再当30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禅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仍能继续领导蜀国30年,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就单凭能让皇权维持这么长时间而又没出什么大乱子这一点看,刘禅并非如史评那么昏庸。历来对史事都存在不同看法,这本是正常现象。比如近日有学者称水浒一百单八将都是土匪强盗,瞬时引来板砖无数。其实,如果站在宋皇帝的立场上看,他们不是恐怖分子是什么

  • 三国谋士智谋大比拼:郭嘉远超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智谋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易中天书第十四集《天生奇才》,用了很大的篇幅,对诸葛亮与郭嘉作了比较。说他俩都是同一量级的人物,对刘备、曹操同样重要,两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怎样相似呢?易中天认为:第一,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时都只有二十六七岁。第二,他们都“审于量主”(谨慎地选择主公)。第三,他们都“谋功为高

  • 诸葛亮人又聪明长得又帅,为何却要娶一个丑媳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

    黄硕,字月英,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她长相魁梧,身材壮硕,黄头发,黑皮肤,但是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而且非常善良,这些都是诸葛亮看中黄硕的优秀品质。诸葛亮能够与黄硕成为夫妻还是黄硕的父亲先提出来的,当时诸葛亮已经二十五岁了,当那个时代,相当于一个大龄未婚男青年,而黄承彦的女儿黄硕因为长相不够美丽

  • 关羽败走麦城被杀 竟是诸葛亮设计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

    关羽,本字永生,后改字云长,是三国演义中“义”的代表,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在各地也被当做神灵供奉。关于关羽的传说不胜列举,多赞颂其英勇神武,义字当头,然而他终极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结局,也为众人唏嘘。关于关羽的死,也众说纷纭,那么一代英雄关羽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

  • 历史揭秘:诸葛亮属于南阳还是襄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

    卧龙岗上的诸葛孔明,他到底是南阳人还是襄阳人呢?清朝时,顾嘉衡曾任南阳知府。他是湖北人,吟诗答对,出口成章,字写得也好。南阳武侯祠里,还保留有他题写的匾额、楹联和碑文。网络配图顾嘉衡初上任时,南阳和襄阳的文人们正为“争圣”打笔墨官司,各说各的理,相持不下,都称诸葛亮当初隐居在自己这一方。顾嘉衡是襄阳

  • 揭秘诸葛亮一草民 凭啥让刘备听闻大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说自己“躬耕于南阳”却引来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仅仅是一介草民,为何能让大汉皇叔听到他的名头且三顾茅庐呢?其中有诸葛亮有才的原因,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关键还在诸葛亮的老婆背景实在硬!无数荆州高人,都在帮着诸葛亮打广告!诸葛亮,东汉末年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父亲诸葛做官做到

  • 谁在诸葛亮身后出谋划策?他才是最聪明的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每每提及“三国”,大家势必会想到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提到诸葛亮,就会让人想到一个人,就是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笔者突发奇想:诸葛亮与水镜先生谁更“智慧”呢?也许有人会认为伯乐和千里马不可同日而语,没有可比性的。可是,笔者倒是认为在大是大非与大智大勇面前,两位智者还是有可比性的。网络配图诸葛亮巧借东

  • 揭秘:诸葛亮的婚姻难道是政治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具智谋的智者,加之他的风流倜傥,一时风光无俩。可是如此的人中翘楚为何为选择一位丑女为妻呢?黄承彦是多有城府的人,他为什么要对外宣传女儿奇丑无比呢?还不是不让别人惦记着,而由他这 个当爹的来左右女儿的婚事?当他替女儿选中了如意郎君,便主动将女儿送上了门。这是从黄承彦这方面讲。凡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