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第一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选择了谁?

千古第一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选择了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70 更新时间:2023/12/17 17:54:34

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前病逝,临死前,他为了保全蜀国实力,安排诸军撤退。诸葛亮经过慎重考虑,召集杨仪费祎姜维安排撤退事宜。诸葛亮临终托付的人中,有杨仪,却没有魏延,结果待诸葛亮死后,魏延不愿撤退,杨仪以谋反罪诛杀魏延。然而杨仪本人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回成都后并没有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由于多次抱怨朝廷,被贬后于235年自杀。

据《三国志》记载,魏延骁勇善战,但是性格孤傲,朝中大臣都选择避其锋芒,“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二人素来不和,且都不是心胸豁达之人,这为后来的兵变埋下隐患,诸葛亮也很无奈,一个是骁勇的大将,军中二号人物,一个是自己臂膀(丞相长史),颇有才干。谁也不好偏袒。

魏延和杨仪都是有才无德的人,孙权曾对费祎说,“杨仪、魏延,牧术小人也”,然而诸葛亮也没办法,两人都是颇为得力的人才,用人之际,不可能废了其中任何一个。

诸葛亮的考虑:从诸葛亮的选择和用意之深来看,不愧为千古肱股之臣,先说说诸葛亮的真实选择,诸葛亮在自己命不久矣时,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第一,短期的,蜀汉精锐尽在此,如今两军对垒,自己死后,军心动荡,如何保存这支关系蜀国之国本的军队,也就是怎么安全的撤退?第二,长远的,选择谁作为自己接班人,能够保证蜀国的长治久安?

诸葛亮的选择:撤退重任交给杨仪、费祎、姜维,其中杨仪临时掌军,费祎、姜维辅之。没有跟魏延说,魏延听命撤就撤,不撤就由他自由发挥。但是,请注意,诸葛亮只是让杨仪临时掌军代理撤退事宜,而不是让杨仪当接班人,诸葛亮真正安排的接班人既非魏延也非杨仪,而是蒋琬和费祎。

为什么诸葛亮要这么安排?先,诸葛亮无意杀魏延,就算魏延不听话,诸葛亮的安排仅是“君便自发”,他深知魏延随孤傲,但是绝对是忠臣,事实上,最终结果也是如此,魏延本有北走降魏的机会,但他没有这么做。

先来看看诸葛亮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他为什么弃魏延安排杨仪作为临时指挥长官。其一,杨仪长久一来,一直是诸葛亮的助理,“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军戎节度,取办於仪”,军中大小事务杨仪一手操办,很得力,所以交给杨仪放心。部下也最能服从,不会出乱子。其二,魏延刚愎自用,自视太高,若交给他,必然不会听命撤退,战败则后果不堪设想,而杨仪则会听从自己的安排。其三,魏延有政治野心,如果大权交给他,以后蜀汉可能无人能控制得了他,有可能被他把持朝政,而杨仪则文人出身,临时交给他,后面收回权力也方便。

第二个问题:蜀汉的长治久安。他则既没有选择魏延也没有选择杨仪,为什么?因为诸葛亮考虑到,杨仪、魏延都是有才无德之人,且心胸狭隘,锱铢必较,在朝廷中,也不是很得人心。若由他们中的任意一人当权,朝廷中必定生乱。影响蜀汉的稳定。所以诸葛亮放弃了他俩。而蒋琬、费祎呢?“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是理想的接班人选。

最后的结果:诸葛亮不愧为“神人”,深谋远虑,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两个目标。他的第一个目标,保全蜀国精锐顺利撤退,王平报上武侯大名就已经吓退魏军。实现了。第二个目标,蒋琬和费祎接班,维持蜀汉的安定,也实现了,

蒋琬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呢?中军师,无所统领。蒋琬和费祎虽无大才,但是也算继承了武侯遗志,蜀汉至少维持了二十年的安定。

至于魏延和杨仪,魏延果然不愿撤退,杨仪借此诬陷魏延造反,诛杀魏延及其三族。并且踩着魏延的头说“庸奴,复能作恶不!”,而杨仪自己,也没有好下场,回去就被夺了军权,仅仅被任命为中军师,杨仪本以为自己应该接班武侯的,落空之后,对蒋琬、费祎在自己位置之上愤愤不平,到处抒发不满,后被贬,被贬后自杀了。

杨仪和魏延本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二人本都可以成为诸葛亮死后蜀汉最为倚重的重臣,然而,却由于自己的性格和品行,误了自己,也险些误了国家。这也更加凸显了诸葛亮的伟大,不世出的大才之下,仍然殚精竭虑,一心为公,实在难能可贵。可堪称千古第一相。

更多文章

  • 他是曹操最器重的人可与诸葛亮媲美但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嘉

    郭嘉,字奉孝。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三国争雄,英雄辈出。对于各路英雄来说,拥有高明的谋士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时来运转,从寄人篱下的狼狈状态开始走向成

  • 解析刘备托孤之谜:并非真心让位于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解析刘备托孤之谜

    危难之际:刘备的遗产《三国志》作者陈寿评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和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一样,相似的地方极多:“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而更出奇相似的是,两人一样经常打败仗,一样的

  • 三国十大忠心良将 第一竟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良将

    导读:忠诚是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的品质。古代行军打仗,下属的忠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三国时期涌现一大批智士、良将,但是论到忠诚度,谁才是对主公最忠心的人呢?NO10董承董承受血衣带诏,在曹操剿灭吕布,权势正大的时候临危受命,组织“七义灭曹组”,最终事情败露,慷慨就义。但他时任车骑大将军,理应出头。

  • 褪去“神话”光环 揭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

    导读:我们了解诸葛亮大多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治国有方,料事如神,但小说毕竟有太多虚构成分,鲁迅就曾有“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的评论。那么,让我们褪去他的“神话”光环,作为“凡人”的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真实的“三顾茅庐”有关诸葛亮最出名的典故就是三顾茅庐了,还原真实的诸葛亮,首先要从他的

  • 为何姜维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维

    导读:诸葛亮也算是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并且在他死后还找了一个好的接班人,继续为刘备卖命。这个接班人就是姜维,诸葛亮为什么选他呢?网络配图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朝中大权有诸葛亮掌控。因为北伐支持者甚少,所以诸葛亮内心忧惧,曾经两次给后主刘禅上表,阐述北伐的意义。诸葛亮在慢慢寻找着继承人,谁能够承

  • 诸葛亮砍断青石!宝泉涌出救回千万兵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青石弯山山峦起伏,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很久以前,有一座以青石弯山紧紧相连的小山,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率兵到过此山,在此扎过营盘,故名诸葛寨山。有一日,夕阳西下,只见一支溃败的骑兵奔驰而来,后面的追敌也尾随而至。网络配图前面的那支军队原是诸葛亮所率的骑兵,他们快马加鞭,很快就占领了地势险要

  • 另眼看三国人际关系 诸葛亮放任终害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放任终害关羽

    《三国志》评价张飞、关羽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诸葛亮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良好关系,因为关羽并不十分买军师账的。孔明的联吴方针,他执行不力,就是一证。虽然关羽远在荆州,但这个人从来未把自己的地位摆正。马超投蜀以后,为解决益州问题立下功勋,获

  • 揭秘威龙诸葛亮为何要隐居于襄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

    襄阳现如今为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诸葛亮本是山东人事,为何要隐居于襄阳呢?网络配图诸葛卧龙原籍山东。据说在原籍,原来有两支姓葛的名门望族。为了区别,诸葛亮的家族就改成了诸葛氏。首先,一个山东人被作为襄阳的标志,说明了这个山东人的成功。其次,诸葛卧龙的老婆黄秀英是襄阳人。虽然长得不太好,但是诸葛亮就是服

  • 揭秘为何诸葛亮娶一个拿不出手的丑女做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毛宗岗说《三国演义》有三奇,也可以称作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云长义绝,曹操奸绝。也就是说,诸葛亮、关云长、曹操是《三国演义》的三大主角。这三大主角中,男一号无疑是诸葛亮。拜《三国演义》所赐,诸葛亮被刻画成了智足多谋、能掐会算,甚至可以呼风唤雨的“古今来贤相中

  • 他的战略思想不下诸葛亮《隆中对》是曹操手下令曹操雄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曹操

    在三国这个将星云集,名臣若雨的年代,有很多战略家的思想在这个时代大放光彩,其中又以诸葛亮的《隆中对》而闻名于天下。网络配图一文《隆中对》,从此让刘备势力的奋斗有了前进的方向,又因赤壁之战一举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除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事实上,在刘备的老对手曹操的部下还有很多战略家,比如荀彧、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