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四人抬棺绳断棺落就地葬 诸葛亮究竟葬在何方

四人抬棺绳断棺落就地葬 诸葛亮究竟葬在何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160 更新时间:2024/2/29 0:49:27

公元234年10月,诸葛亮带着遗恨死于第六次北伐途中。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未出山便能料到天下三分,出山后帮助刘备称霸一方。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过统一天下的重任,苦苦支撑起蜀汉的天下。然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去世后,他葬在何地也成了一个谜。

网络配图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等人遵照他的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也就是诸葛亮被葬在定军山,且为薄葬。汉魏时期,定军山位于古代沔阳县境内,北面十里便是沔阳故城。到了后主景耀六年,刘禅同意大臣给诸葛亮建庙要求:“宜近其墓,立之于沔阳”。既然诸葛亮庙在沔阳,那么他的葬在定军山也就是公认的了。

网络配图

当然,定军山武侯墓至今尚存,但其系后人起封。对此,郦道远曾在《水经注》中写道诸葛亮葬在定军山,但因山而葬,不起坟茔,没有人知其所在。据此可知,现存的诸葛亮墓不是真的。

当然,有人也反对此说。据《粱州记》记载,刘禅遵照诸葛亮生前安排,敲墙命令四名壮汉抬着其棺木一直往南走,直到绳断之时,就地埋葬。然而,四个壮汉行进了一天一夜,绳子依旧未断,便选择以荒山野岭悄悄将棺木掩埋,然后回去复命。后主刘禅知道里面有诈,经调查后将四人满门抄斩。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葬身之处。当然,此说有点荒诞不经。

网络配图

为什么诸葛亮不葬在成都呢?有人认为,诸葛亮死时,后有追兵,蜀军内部不和,且蜀道艰险,大军撤退无法将其带走。这是一种说法。但是,笔者认为,一者诸葛亮壮志未酬,葬于定军山以提醒后人不忘北伐,另外,诸葛亮生前集大权于一身,犯了古代帝王的忌讳,葬于此处是迫不得已。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发明的怪物“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

    都知道诸葛亮聪明绝顶,不仅治国治军是个能手,而且还发明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其中,“木牛流马”是他发明的一个典型怪物。很多人被这个词所误导。其实,据史书记载,木牛和流马是分开的,它们是不同的两种东西。据史书记载,在建兴九年和十二年,诸葛亮北伐出祁山分别用木牛和流马运送粮食。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看,流马是

  • 诸葛亮为何多用火攻?临终点灯续命揭开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名将,大多是玩火的高手。纵观三国大小战役无数,“火攻”总是不离左右,即便是最着名的“三大战略决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之处,同样没有离得开一个“火”字。从卧龙被张飞的一把火烧醒开始,诸葛亮也就和火结下了缘。第一次施计火烧博望坡,第二次火烧新野,诸

  • 诸葛亮死后留下了什么?竟让司马懿狂笑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罕逢敌手,如果真要算,老狐狸司马懿应该算一个。大家可不要小看了司马懿,这个人的家族在曹魏的势力相当强大,而且司马懿是个天才级别的阴谋家,他特别了解诸葛亮,在汉曹相持阶段,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出兵可谓是用尽心机。网络配图使用离间计让曹丕罢免司马懿大司马的职位,让人给司马懿送女人的衣服,等等。

  • 历史揭秘:大臣刘伯温为何要挖诸葛亮的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伯温

    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然后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能算后世出伯温,你能算后世出何人?此诗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网络配图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

  • 诸葛亮爱玩火:揭诸葛亮用计为何总离不开火?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古人云:玩火者必自焚。火,是上苍的恩赐,也是神灵的象征,只可供奉,不可亵渎。如果用得恰当,它就是文明的使者,反之,则是野蛮的破坏。若是用于战场杀伐,成为逞强斗狠的工具,那就必定是人类的灾难了。从来天命不可违,古人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之所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一定要将“火攻篇”放到靠后甚至再靠后的位置

  • 三国刘禅与诸葛亮:虽不是父子竟胜似父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禅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时,蜀汉皇帝刘禅特意换上白色丧服,下令举国哀悼三日。有个在诸葛亮手下不得志的官员李邈,却上书称:「诸葛亮倚仗强军,狼顾虎视,独揽大权,是对国家和社稷的重大威胁。如今幸好他死了,边疆战事可以停止,皇室宗族可以保全,全国上下都为此感到欢庆。」刘禅接到

  • 五千年的悬案: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

  • 街亭击败诸葛亮的张郃:魏明帝时期的第一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现在不少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由于只看过少许有关三国时代的书,所以对三国时代很多人物都不甚了解。有的人甚至把一部《三国演义》当成“圣经”来膜拜。将书中许许多多虚构的成份当成是历史。故而模糊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它成书于元末明初,那是封建的时代,作者免不了会受封建糟粕的影响,为

  • 为何诸葛亮空城计能成功?司马懿遗言给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

    三国中后期,风云变幻,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你退我进,我退你进,两人斗得旗鼓相当,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诸葛亮的空城计。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错用马谡,导致战略重地街亭失守,让西城的诸葛亮措手不及,迎来了司马懿的15万大军。此时诸葛亮身边只有文臣,没有大将,而且只有2500名后勤

  • 诸葛亮究竟因何失误连续五次北伐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

    为中兴刘氏、再造炎汉,诸葛亮连续五次北伐。可惜大势在魏,即使诸葛亮是天下英才也没有办法扭转大局。只能用主动进攻代替消极防守,借此延续国祚。北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战略、战术都有问题。荆州,东汉十三州里人口最多,有六百多万。其中,南阳一郡就有二百四十万,几乎等于关中加洛阳。南阳郡治宛城商业发达,王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