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究竟因何失误连续五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究竟因何失误连续五次北伐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874 更新时间:2024/3/21 9:43:22

为中兴刘氏、再造炎汉,诸葛亮连续五次北伐。可惜大势在魏,即使诸葛亮是天下英才也没有办法扭转大局。只能用主动进攻代替消极防守,借此延续国祚。

北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战略、战术都有问题。

荆州,东汉十三州里人口最多,有六百多万。其中,南阳一郡就有二百四十万,几乎等于关中加洛阳。南阳郡治宛城商业发达,王莽时期就已经闻名天下。除此之外,荆州控遏巴蜀、联系吴越,是南方第一等要地。

河北地区临海靠山、土地广阔、人烟密集,发展潜力极大。刘秀起家于河北、定都在洛阳,使得这里得到充分开发。即便汉末屡遭战乱,河北地区的恢复速度依然比其他地方快。河北以冀州为核心,是整个天下土地最肥沃的地方。袁氏集团以这里为大本营,曹操更是把自己的封国放在这里。

网络配图

关中,内有秦川沃土,外有四塞险要,加上对华北高屋建瓴。因此,一直都是帝王基业。周天子借此成为天下共主,秦国以此对抗东方六国,刘邦凭借这里统一天下。

诸葛亮在战略上的失误就是为了“联吴抗魏”而放弃荆州。这意味着北伐远离曹魏腹心,意味着战争变成拉锯。

从荆州出兵,能对曹魏腹心构成直接威胁。荆州与中原之间只隔着一个南阳盆地。而且物资转运方便,不仅一路平原,还可以利用汉水。此外,还可以掌握战争主动权,既可以进攻洛阳,也可以威胁关中。

出汉中远不如出荆州方便。东汉末年,关西总人口不足百万,粮食物资需要关东转运。所以,即使占领这里,也只能取得地利,支撑不了诸葛亮统一。为什么曹操宁可死磕孙刘,也不愿完全统一北方,就是不想把资源浪费在这里。

要从荆州出兵,与东吴的关系绕不过去。荆州在扬州上游,东吴方面没有险要可以依托。所以,不论怎么分割,孙权都不可能接受。

这种情况下,蜀汉想要保留荆州,更加需要占领南阳。南阳盆地与东汉中接壤、在长江以北、自成一体,只要防守宛城、襄阳,就可以同时阻挡曹孙。

网络配图

兵法上强调,正面交战来稳定局势,出奇兵来取得胜利。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都符合这一原则。如果完全没有风险,那就不是战争了。

诸葛亮在战术上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保守。焦点集中在魏延的“子午谷”谋划。

诸葛亮首次北伐对曹魏造成的威胁仅次于关羽襄樊之战。当时,蜀汉南中六郡叛乱,兵力被牵制在南方,与孙权的关系也没有修复,曹魏放心将主力调去东线。诸葛亮偏偏就在平定南中后出兵关中,于是形势大好。

这时争议出现了,魏延主张走子午道、直扑长安,诸葛亮坚持先取陇右再谋关中。仔细考量一下,魏延是豪赌,诸葛亮是持重。

关中东西狭长、南北缺乏纵深、险要全在外围,因此,只要长安失守,其他地方就能不战而下。汉中与关中之间有四条道路,子午道离长安最近。但是,魏延的谋划太险,只要任何一个步骤出错,五千精兵就会被葬送。

网络配图

陇右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对关中居高临下。占据这里,就能对关中构成致命威胁。西汉末年的隗嚣,隋朝末年的薛举,都是借助地利与制霸一方。不过,正是因为威胁太大,刘秀、李渊都是不惜一切代价打下去,最终平定陇右。

魏延谋划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方便抢占潼关。东汉末年,潼关取得函谷关,成为关东、关西的分界,并且更加险峻。前有曹操借此遏制关西群雄,后有金国以此阻挡蒙古铁骑。即使诸葛亮攻占陇右、杀入关中,依然会被阻挡在潼关城下。

既然最好的机会错过了,那么后四次北伐自然就差强人意了。夺取武都和阴平、遮蔽汉中外围关卡,已经是诸葛亮最大的收获了。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这个人说话水平不亚于诸葛亮 连太后都得听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触龙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不乏能说会道之人,例如秦国的张仪、三国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在战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个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也是非常高的,这个人就是触龙。触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官左师。公元前265年,赵国的赵孝成王继位不久,秦国便发兵来攻。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提出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为

  • 诸葛亮娶丑妻 对自己的事业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才华冠绝,史载“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犹如松柏”,是不折不扣的才子加帅哥。名士黄承彦非常欣赏诸葛亮,对他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诸葛亮当即“拜谢泰山”,没有任何犹豫,就把素未谋面的黄阿丑娶了过来。网络配图黄阿丑是不是真丑,很难定论,毕竟只有黄承彦本人说过一次。诸葛亮

  • 刘备帐下两大谋士:庞统和诸葛亮谁更机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谋士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

  • 曹叡临死托孤司马懿 比刘备托孤诸葛亮诚心得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叡

    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是历史上君臣信任的典范,但也受到了无数后人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刘备所谓的“均可自取”,是在威胁诸葛亮。但是,三国还有另一段托孤,显得比刘备诚恳得多。而且,这一段托孤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曹叡托孤司马懿。曹叡死之前,感觉不妙,而小孩岁数都很小,于是紧急召几位大臣来给小皇帝辅政。网络配

  • 关羽为何不待见诸葛亮?对其命令总是阳奉阴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

    在三国时代,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那是出了名的,因此蜀汉内部,文武官员对诸葛亮基本上是唯命是从,从不敢违抗。但是,唯独关羽,对诸葛亮始终不待见,对诸葛亮的命令总是阳奉阴违,最后失荆州也是因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八字方针”。网络配图那么,关羽为何如此不待见诸葛亮?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 揭秘诸葛亮死后 刘禅为什么要开城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禅

    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欲夺荆州,出兵攻打东吴,不料起兵前夜张飞被杀,属下更是逃往东吴,这更加坚定刘备攻打东吴的决心。刘备战败逃至白帝城,次年刘备由于病情恶化在白帝城去世后,诸葛亮是一心辅佐刘禅。此时的诸葛亮深知,魏国的基础雄厚,不能给他休养生息的机会,一旦魏国恢复,那么蜀国离亡国之日就不远了。所以

  • 为什么诸葛亮那么出众:却不自己当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

    众所周知,刘备在准备自己的宏图大业的时候,曾经三顾茅庐去邀请诸葛亮担任自己的军事,这足以证明诸葛亮有非常好的军事才华。而诸葛亮出师之后也不负众望,带领着军队打赢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为刘备后来的称帝霸业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网络配图等到刘备好不容易收复了天下之后没有办法称帝,让他的儿子当了皇帝。而诸葛亮在

  • 揭秘三国智商最高之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我们说到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的时候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想必就是号称诸葛神明的诸葛亮了,的确诸葛亮的才智在三国时期是很出众,所以后人常常歌颂他的才能。但是三国时期还有一个人,他也是拥有这高智商的人,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后来曹魏政权的抢夺者。这个司马懿到底的才智有多高呢?有人说他比诸葛亮的智商还要高是三国时期智

  • 诸葛亮为何选中姜维传授毕生所学 最后真相大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

    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群雄争霸,智者、勇者、谋者大显身手,将三国时期那段历史点缀得熠熠生辉。说起智者,最为有名的当属诸葛孔明。他智力超群,精通兵法,成为刘备军师后,硬是帮着刘备在只有几万人马的情况下打出了一片江山。网络配图不过,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并没有收徒传艺,也许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够以一己之力匡扶

  • 诸葛亮足智多谋 临死前唯独此事隐瞒20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时期,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有很深厚的学识,尤其是在派兵打仗的时候,诸葛亮总会想出很多取胜的办法,常常化解危机。可以说,这么多年诸葛亮一直服侍于刘备左右,作为宰相总是能够为刘备出谋划策,鞠躬尽瘁。网络配图诸葛亮似乎用尽自己毕生的精力去保卫蜀国,然而在自己终老的时候,似乎诸葛亮可以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