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人生中最后的一个计谋 至今无人知道他被埋葬在什么地方

诸葛亮人生中最后的一个计谋 至今无人知道他被埋葬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55 更新时间:2024/2/14 8:24:03

还不知道:诸葛亮被埋在什么地方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丞相的最后一计是在防盗墓啊!

九绝龙脉打蚁洞,挖坟撅墓盗王侯,摸金校尉今何在?半江河水半江红。

阳间人有阳间宅,阴间人有阴间宅,世事如棋,黑白相合,方得规矩,而“叶落归根,入土为安”是我们华夏民族从古代延续至今的规矩。从秦始皇陵,到大清陵墓群,古代王侯将相们对“阴宅”的要求不可谓不执着,人人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在盗墓者的眼里,“黄金屋”并不在书中,而是在“墓中”。

正所谓“十墓九空”,古代盗墓者的猖獗可见一斑。

话说五丈原前,诸葛亮眼看自己病入膏肓、油枯灯灭的最后时刻,决定摆下“七星阵”,披发仗剑用七天的时间要向上天再借10年寿命。

六天过去了,在大帐外为师傅守候的姜维不由心中暗喜:“只要过了明天,师傅就可以续命10年,太好了。”

就在姜维高兴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就在当天傍晚,由于司马懿突然发起攻击,大将军魏延火急火燎来向丞相汇报情况。由于魏延脚下生风走得急,姜维一下子没拦住,魏延一阵风闯进了大帐,身后的风扑灭了七盏油灯。

诸葛亮一下子瘫坐在地下,手中的木剑扔出多远。口中喃喃道:“吾命休矣,天意不可违也!”姜维进大帐要砍魏延,被诸葛亮伸手制止了,伤心说道:“不关魏延的事,实乃天意也”。

第二天黎明时刻,也就是即将续命成功的第七天早上,一代名相诸葛亮阖然长逝,享年54岁。

众所周知,诸葛孔明在“三国时代”是智慧的化身,谋臣的代表。罗贯中老先生评价诸葛亮为“智多而近妖”,但人总要面临生老病死,即便是IQ指数接近“妖魔”等级的诸葛亮,也逃不过生死的轮回。诸葛亮的仇敌曹操,是盗墓界的大佬级人物,“摸金校尉”便是曹操创造出的官职,因此,诸葛亮死后,他的阴宅难免会遭到盗墓者的光顾。

诸葛亮为了守护最后一份安宁,特地在续命失败大限将至的时候,留下遗命告诉姜维,自己死后一定要简葬,打造一口简单的棺材就行,入殓时用自己平日穿的衣服即可,金银玉器这些陪葬品一件都不要放。遗体不要运回成都,就在定军山附近找个地方安葬。同时自己的墓不要立碑,以免引来盗墓贼。

所以在定军山有个诸葛亮的祠堂,但事实上那里并不是诸葛亮的坟墓,顶多算个衣冠冢,其实这只是刘禅为了让蜀汉臣民有一个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据说诸葛亮的遗体其实还是被运回了成都。因为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魏延和杨仪必定会因为政权而内斗,而后面又有司马懿的魏国大军,这内忧外患,很可能会让蜀军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让姜维先保全自己遗体,等到司马懿大军追来时,诸葛亮的遗体又坐到了轮车上,被推到阵前,司马懿发现诸葛亮没死,深感中计,于是赶紧撤退。

故此世人才会说:死诸葛,吓跑了活仲达。

解除了司马懿的后顾之忧后,遗体再次被秘藏起来,同时由姜维假装下葬,让断后的魏延确定丞相已死,肆无忌惮的公开与杨仪决裂,并率军阻击。最后魏延被马岱斩杀,蜀军内乱也由此解除,这才安稳地班师回朝。

而回到成都以后,刘禅见到相父遗体,心生悲痛,只觉得天快塌了。但人死不能复生,再悲痛也没用此下当务之急是如何将诸葛亮厚葬。

再刘禅看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殚精竭虑,功比天高,一定要风光大葬。但此刻姜维拿出诸葛亮的遗嘱,告诉刘禅诸葛亮早已经安排。刘禅虽然不解,但对于诸葛亮的最后要求,自然不会拒绝。

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刘禅专门安排四名能够信任的士兵给他下葬,并着重嘱咐,一定要让这四名军官抬着他的棺材一路往南走,抬棺的杠绳在哪里断掉,棺材就葬在哪里。棺材下葬后不能合土,不能立碑,棺木中不能有任何陪葬品,坟墓周围不能栽树,不准在墓前祭祀,任何参照物都不能留下。

四名士兵抬着棺材走了一天一夜,杠绳仍然没有断掉,早已体力不支的四名士兵索性把杠绳砍断,将诸葛亮的棺材按照要求就地掩埋。

四名士兵拿着砍断的杠绳回去交差,刘禅摸了摸绳子的切口,一眼便看出了端倪,自然断的绳子没有这么齐整的断口,这分明是用利器割断的。短短一昼夜的功夫,数指粗的大绳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自然断掉?

雷霆震怒的刘禅将私人抓了起来,并用大刑伺候,四人最终承认了造假,刘禅以欺君之罪将四名士兵处斩。事后,刘禅猛然想起没问四人把丞相埋在哪里。他只顾发怒,正事都忘了,现在死人不会说法,刘禅懊恼的只拍自己的脑袋。从此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人知晓诸葛亮墓的下落了。

其实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才使出这样的计谋。

以诸葛亮的智慧,怎么可能不知道绳子不会断呢?诸葛亮早就料到了士兵们会偷奸耍滑,也料到了刘禅一定会杀死抬棺的士兵,那四名士兵,一开始就是陪葬品。

这就是“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的典故。

当然了,对此还有其他的解读,比如诸葛的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汗马劳累。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诸葛亮死后留下的遗言。关通关,意为权力;材通才,人才;绳通神,生命,枷锁。有才有权的人往南走,如果生命结束就立衣冠冢。如果能够活下去,那么将会是一个火种的延续。

不过以上都是野史传闻,真实性不高。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的遗嘱就是自己死后能够葬在汉中定军山(今定军山勉县武侯墓)中,然后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只需要容纳下一副棺材即可,且要薄葬不需要任何陪葬品。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标签: 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司马徽是谁?水镜先生司马徽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徽,三国

    对司马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的一个超级隐士,此人便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简直是被神话的人物,其“逼格”之高,比起孔明来,也犹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卧龙凤雏的名号也是他给取的,甚至诸葛亮求见司马徽,还都得行跪拜之礼。因此司马徽在三国中有着

  • 司马懿一生中最怕的人是谁?不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三国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的历史上,有很多非常有能力的人,比如说司马懿。说起他来,很多人觉得他是一个天才,但是他这个人也是非常善于使用心理战术的。而且在曹操的手底下,特别会装,虽然这样,他也给曹操带来了很多的帮助。但是就算他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也有害怕的人。在我国历史上,很多人都觉得司马懿害怕的人无非就是

  • 王朗与诸葛亮对骂的内容是什么?为何句句在理却被骂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王朗,诸葛亮

    在历史长河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王朗和诸葛亮对吗的具体经过吗?《三十六计》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又言“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这两句话,大抵适合用于描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朝”一回中,诸葛亮与

  • 传说中藤甲兵战无不胜 诸葛亮为什么不组建这一支部队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藤甲兵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不组建藤甲兵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的北伐在历史上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因为当时的蜀汉,在国力上与曹魏相比是大大不如的,甚至于不足其十分之一,所以诸葛亮会在《出师表》中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种情况下,

  •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过程,赢了四次最后一次真的输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与司马懿十分相像,不是指人品与德行,而是经历。俩人都是以文臣身份,执掌军事,并且都做得很好。俩人区别之处在于,诸葛亮通过掌朝堂大权而管军事,司马懿则通过军事掌握了朝堂大权,从另一面来说,诸葛亮成全了司马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 向宠到底有什么能耐 诸葛亮为什么会在出师表中推荐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向宠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推荐向宠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们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诸葛连在里面推荐了很多能人给刘禅用,一种武将只提到了一位就是向宠。不过向宠的名气实在太小了,可能大家都没听说过这个人,那这个向宠到底有什么能耐让诸葛亮这么重视呢?其中一

  • 蜀汉山东出名臣!七大名臣诸葛亮家出了四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蜀汉的山东名臣们,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如今的山东省,在汉末三国时期分属青州、徐州和兖州。此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名臣勇将,其中大多数在曹魏,效力蜀汉和东吴的相对较少。不过,虽然蜀、吴山东籍名臣较少,但却是名扬天下的辅国股肱之臣。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效力蜀汉政权的山东籍名臣共

  • 诸葛亮的两个儿子真的是“庸才”吗?诸葛亮一家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一门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其“多智近乎妖”,不管是军事、政治还是文学上都是一把好手,还是个发明家,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改造连弩,成了后世小说推崇备至的人物,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将蜀汉治理的井井有条,改善了蜀汉民

  • 诸葛亮病逝,为什么李严也跟着“激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严,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严。李严与诸葛亮共同受命托孤公元222,刘备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不幸被陆逊火烧连营,惨败而回。他退回到白帝城后,住在永安宫。此时,刘备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也许是没脸回到成都,而是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李严,何许人也?他虽然也是蜀汉一个年轻有为

  • 诸葛亮重用姜维和王平,处处压制魏延,背后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为何重用降将姜维和王平,而处处压制魏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一生知人善用,爱惜人才,可是他对于魏延的态度却是非常的耐人寻味。诸葛亮十分的信任敌军投降过来的姜维和王平,为何对拥有同样机遇的魏延处处压制呢?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