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也不是神人来看看他有哪些决策失误

诸葛亮也不是神人来看看他有哪些决策失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58 更新时间:2024/3/21 9:38:41

小时侯看《三国演义》,最喜欢本事大如天的诸葛亮,感觉他比那些浴血疆场的猛将还厉害。每当看到诸葛亮出场,心里便不慌了。

诸葛亮为刘备服务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诸葛亮那年27岁,刘备47岁,有极大耐心的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出山,也正式成就了诸葛亮的伟业。跟随刘备与后来苦撑危局,诸葛亮一直为蜀国兢兢业业工作了27年,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网络配图

人到中年,看待事物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历史有了冷静的审思,才发现诸葛亮也真不是神人,他也是肉体凡胎,一生中也有一些失误。

一、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也有失误

刚刚出山的诸葛亮,自信心爆棚,作为见面礼,他迅即为心慌意乱的刘备支了一招,就是历史上那著名的《隆中对》战略。

诸葛亮的这个《隆中对》战略,让刘备大喜过望,人才啊,人才,我三顾茅庐,看来没有白费功夫!其实认真一分析,诸葛亮的那个《隆中对》战略也是无奈之举。

诸葛亮自己也很清醒,他这样认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隆中对》战略,也成为刘备后来执政的核心思想,基本没有偏离过。有对三国时期军事感兴趣的学者这样来总结《隆中对》战略,它有四大失误。

首先是与孙权建立联盟赢得了赤壁之战,之后夺得了半个荆州,之后以荆州(加上借了孙权的南郡)为基地夺取了益州,接着又夺取了汉中,实现了“三足鼎立”的阶段性目标,总体上比较顺利。

之后,出现了关羽失荆州、刘备征东吴两大败笔,使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诸葛亮及其继任者姜维执意北伐下去,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却劳而无功。

因此,他不但没能实现“复兴汉室”的愿望,相反蜀汉还是三国中首先亡国的。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网络配图

正是按照这个《隆中对》战略,刘备在事业上的长路,走得有些跌跌撞撞的。

主要表现在:错失良机,埋下隐患。按照这个战略,刘备不愿冒其实并不算大的政治风险,未能抓住时机赶在曹操之前拿下荆州,导致赤壁之战后重新夺取,形成三家瓜分荆州的局面(关羽失荆州前是孙权三郡,刘备三郡,曹操二郡),孙刘由此产生了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为日后的联盟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也就是说,刘备失去了一个可以真正联手打击曹操的同盟者——孙权。

二、诸葛亮事无巨细搞管理,太累了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诸葛亮这个人,个人能力确实超群,但他对每个人都要在心里要防一手。他这种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的用人观,导致了他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地勤奋工作。

诸葛亮这样做的后果是,让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没有锻炼的机会,让为他服务的人不能放开手脚工作。

刘备托孤以后,那个历史上遭到嘲笑的刘禅基本上成了一个无事可做的耍皇帝了。软弱的刘禅只有憋闷着,因为追随诸葛亮的人,远远比他多。孤独的刘禅,只有在夜里望星空了。

诸葛亮做事心细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有记载,说他“事无巨细,亮皆专之”,甚至“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如此这样的集权、积劳,一方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使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有时候想想诸葛亮这样辛劳工作,也是很无奈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方面,才人的招揽和储备方面,确实有薄弱之处。尤其是当年马谡街亭战败一事,对诸葛亮带来的内心震撼极大,他才挥泪斩了马谡。自从那件事以后,诸葛亮对身边人更不放心了,连军队伙房里的事儿,也要亲自管一管。活了54岁的诸葛亮,你是累死的啊!

三、诸葛亮心胸不宽,不能人尽其才

刘备死以后,诸葛亮成为实际上大权独揽的人。他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在用人方面确实有不敢恭维的地方。历史上有周瑜的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说的是周瑜心胸狭隘。

但诸葛亮在用人上,也是心胸不大,他担心自己被夺权,牢牢控制着局面,睡觉也是半睁半闭着眼观察着风吹草动。

他还打击压制政敌人才,比如李严等。李严是何许人也,他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之一,留镇永安,统领内外军务。

网络配图

李严本人也非常有才,属于刘备集团之中的东洲派系与益州本土豪族派系关系密切,主要是牵制诸葛亮,不过诸葛亮为了集权只能对李严痛下杀手,被罢黜为平民。

李严的命运,就是被诸葛亮改写了,他本来应该有更大作为的。

刘备留下的重臣,比如那个为刘备出生入死的赵云,诸葛亮也没有大胆起用,就更别说魏延廖化王平等一干名将了。

在后来的北伐中,总是看到诸葛亮带领部队亲征的身影,他也是孤独的,因为身边没有一个真正与他平等对话的人。他死在五丈原的夜色下,也让蜀汉江山,迎来了灭亡的暮色。

四、诸葛亮选的接班人,其实扛不起大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感叹。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前,他反复思量后选定了几个接班人,分别是蒋琬费祎、姜维等,但这三个人,能力方面还是不太强,缺乏独当一面的实力。

他们算是诸葛亮的心腹,但依然在执政战略思想上完完全全吃诸葛亮那一套老本,按照诸葛亮的方式来治理蜀汉,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成效。

网络配图

延熙十六年,费祎遇刺身亡,蜀国的军事大权完全掌握在姜维手中。姜维完全采取诸葛亮以攻为守的方针,不顾蜀国国力,“玩众黩旅”,频繁发动对曹魏的战争。

姜维连续三年对曹魏用兵,虽有小胜,但都因粮食运输困难,不得不撤军。

此后,姜维对曹魏用兵,屡屡受挫,至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最后,在哀歌声中,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先消亡的政权。

以历史的再审视盘点诸葛亮的这些决策失误,或者是人性弱点,但依然不能否定他的杰出智慧,他为蜀汉江山立下的赫赫功劳!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三国最神秘的三大墓穴诸葛亮墓至今无人能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君王将相的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只有极少知道墓地所在之处而没被盗的陵墓。现实中的盗墓远没有小说中那么玄,首先墓葬就没有书里写得那么神奇,大多是十分普通的,更不要提什么巨大的空洞的墓室以及厉害的机关。至于说盗墓贼,他们当然也要讲技术,但跟书里讲的差得很远,也没有那么厉害,网络配图

  • 探秘历史神人:诸葛亮真实能耐究竟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都是东吴人干的,那么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究竟有多大呢?诸葛亮是个口才极佳、但是尖酸刻薄的人。他不仅有舌战群儒这样的光辉业绩,还曾经在两军阵前直接骂死老王朗。王朗想凭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说服诸葛亮降曹魏。这老头以为自己有能耐,他没想到诸葛亮嘴皮子比他利落多了。他上来

  • 诸葛亮埋葬之谜 四人抬棺南走绳断后要立刻磕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称他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但他死后究竟葬身何处无人知晓,这与他的神机妙算有关。 他的墓地,据《三国演义》和历代的一般说法,均认为是陕西勉县的定军山。其实,定军山并不是他的真墓。 原来诸葛亮自五丈原一病不起后,自知寿数已尽,便对后事作了精心安排。网络配图他早已

  • 三国密史: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其实并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那么,历史上,此二人这

  • 诸葛亮晚年打压刘备的托孤大臣结果出大事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羽丢了荆州,掉了脑袋。刘备发兵攻打孙权,一则想夺回荆州,二则想为二弟报仇。刘备这一仗输得非常惨,只能在白帝城等死。刘备弥留之际,给他的接班人刘阿斗安排了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李严。李严,字正方,南阳人,是诸葛亮的老乡。李严在刘璋手下效力,刘备揍刘璋的时候,李严临阵倒戈,帮助刘备夺取西川。

  • 曹操曾错过的四位谋士 每一个都不比诸葛亮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曹操,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人们评价其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不仅会打仗,也常会将自己的豪情写进诗句中。他对人才可以说是极其珍惜,真的是求贤若渴。可是,有四个一流的谋士,曹操错过了。一、张松(?-212年)原来是益州(巴蜀)守将刘璋的属下。在当地是有名的足智多谋的谋臣。张松想把益州献给曹操,

  • 谋士诸葛亮一生中的遗憾事:居然还有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导读:再聪明的人也有遗憾的事情。诸葛亮是一个奇才,但是奇才的人生并不是十分的美好。诸葛亮的一生之中也有很多遗憾的事情。具体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其一,早孤。诸葛亮从小就死了父母,依靠自己叔父生活。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妈的孩子像根草,诸葛亮小时候没能得到父母的关爱,这可能是早年诸葛亮最大的遗

  • 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是精明选择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话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不降,被东吴所害。意气用事的刘备为报兄弟被害之仇,亲率全部大军远征东吴,结果被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败了个一塌糊涂。退到白帝城的刘备因此一病不起。临终前,刘备托付诸葛亮:“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则自立为王”。简单说来就是如果我儿子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你就尽力

  • 诸葛亮有洞悉天机之能 但被迫做了三件逆天之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

    自从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前,诸葛亮早有预言,天下将会出现三足鼎立之势,而最后的局势也验证了诸葛亮的预言,让后世无不对诸葛亮神鬼莫测,洞悉未来的神机妙算之法感到叹服。网络配图 在三国中,论谋略,诸葛亮首当其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在当时就是一个神仙般的存在。似乎没有他应对不了的事情。虽然三

  • 只能靠诸葛亮:三国“第一家族”的结局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

    汉末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开始兴盛并最终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因此这一时期的天下政坛上涌现了很多颇具影响的大家族,比如“四世三公”的袁氏、笑到最后的司马氏等等。但要说三国时期的“第一大家族”非琅琊诸葛氏莫属。汉末三国是乱世,很多大家族往往只能在某个政权内兴盛,哪怕曹氏、刘氏、孙氏这三家皇族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