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有信任的人吗?那他最信任的武将是谁?

诸葛亮有信任的人吗?那他最信任的武将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588 更新时间:2024/2/1 15:53:40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定南)人。自幼刚正雄壮,喜好练武,遇事善于思考,肯动脑筋。青少年时期喜武但不逞强,有勇但不斗勇。曾先后在袁绍、公孙瓒帐下为将,但因此二人皆非仁德之明主,遂改投刘备,与刘备一见如故,倍受重用,从此追随刘备,直至病逝。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为曹操所败,与妻小在当阳失散。这时,赵云为寻回刘备妻小,毅然掉转马头,杀回曹军之中,上演了一场“长坂坡之战”。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杀得七进七出,怀抱幼主、保护甘夫人,来往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最终砍倒曹军大旗两面、夺槊三条、神剑一柄;砍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士兵不计其数。后人有诗赞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这种忠心耿耿,舍身忘死的拼杀精神,深得刘备和众将士之赞誉。

网络配图

诸葛亮被刘备拜友军师后,刘备手下三员大将(关羽,张飞,赵云)只有赵云能够毫无怨言地听命于他。关羽只听大哥刘玄德的吩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张飞脾气暴怒,难认驾驭。只有赵云忠实沉稳,谁说得正确他都能听。

诸葛亮备战新野,主要靠赵云实施;诸葛亮出使东吴,只吩咐赵云接应;诸葛亮入川,成都军情紧急时,又是调赵云到成都会师;诸葛亮定南中,以赵云为主将;诸葛亮北伐,在赵云活着时,每次都请他出马。所以,在诸葛亮的事业中,赵云是最可靠的支柱。他是诸葛亮最信得过的将领,当然,他也是对诸葛亮谋划支持最坚决的大将。可以说,没有赵云的大力支持,诸葛亮的许多计谋无法实施。所以,在刘备的将领中,诸葛亮最喜爱和信任赵云。

公元212年,孙权乘刘备进军益州时,派遣部将周善到荆州接回其妹(也是刘备夫人),并欲挟持刘禅作为交换荆州的人质。赵云闻知,立刻带兵拦截,单身一人跳上敌船,斩了周善并夺回刘禅。粉碎了孙权的阴谋,再次为刘备立下大功。

建安二十年(公元219年),曹操发兵二十万来争夺汉中。他把粮米运到北山之下,堆积如山。黄忠认为敌粮可取,引兵前去,但过了约定时间尚未回营。于是赵云带了几十个骑兵出营探视,正碰上曹操大军。赵云突遇大军,丝毫不乱,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兵始遭赵云猛然冲击,阵势散乱,但不久就围拢起来。赵云救出黄忠,奋力杀出重围,已靠近自己营寨。但他发现部将张着在敌阵受伤被围,遂又杀入重围,救出张着,溃围而出。

网络配图

曹军在后紧紧追赶。沔阳长张翼见曹兵追来,提议让军士闭门拒守。然而赵云不但不关城门,反而命令将营门大开,令将士偃旗息鼓。曹操大军追到,见营门大开,不见旌旗,不闻金鼓,怀疑有伏兵,引兵欲退。曹兵刚一转身,赵云一声令下,营中将士万弩齐发,赵云更令营中擂鼓,鼓声大震,号角齐鸣。曹军惊骇,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旁边,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次日,刘备特意来到赵云昨日作战之处,指点评说,欣然赞益:“子龙一身是胆也!”从此将士们愈发佩服赵云,称他为虎威将军。

赵云是三国时期一位叱诧风云的勇猛战将。他的武艺不在张飞之下,但对士卒的关怀和爱护却远非张飞所能比;他的韬略毫不逊于关羽,但却能谦虚谨慎,尊重他人,从无恃才做物之心。赵云身为行伍出身的战将,个人修养良好,贤能而明达,深受其他将帅敬重,深得士卒热爱!

赵云一生征战,该勇猛时,他能勇贯三军,该谨慎时,他能心细如发。对于战争的结果,打了胜仗他从不骄做狂妄;打了败仗,细心组织撤退,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部队失败的局面下,赵云能够稳定局势,带好部队,避免兵败如山倒的颓势出现。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蜀军直取眉县,进攻汉中,初战取得巨大胜利。但因马谡用兵不当,失去战略要地街亭,蜀军处于被曹魏追杀的状态下。赵云所率部队,兵力单薄,与敌进攻部队众寡悬殊,在败局已定,独臂难支的形势下,赵云组织失败的部队,彼此掩护,步步为营,且战且退,在败退之中没有让敌人占到一点便宜。一直把蜀军安全撤回蜀国内。在这场失败的战争中,本无赵云的责任,但他却自请降职,贬为镇军将军,表现了一位将帅的优良品质。

战场上的赵云,叱诧风云,惊天动地,已如上述。平常日子里的赵云,立身正直,谋国公忠,临事不苟,审慎有识,也深受人们的爱戴。赵云与谋国事,也是殚精竭虑,出于公忠,因而一方面,见识与众不同,一方面又非常得体。

网络配图

建兴七年(公元229),赵云病逝。后主刘禅依姜维等人之议,为赵云谥号,经过一番讨论,决定追谥赵云为“顺平侯”。且因赵云征战一生,未尝败绩,后人遂称云为“常胜将军”。

赵云智勇双全,一身皆胆;贤明恃重,忠肝义胆;功齐关张,甘列其后;蜀军支柱,常胜将军。我们可以用一首诗来形容赵云辉煌的一生:“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正是赵云身上拥有这么多的优秀品质,所以才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而赵云本身对刘备也是十分的忠诚。所以在三国时期,赵云也是一个值得后人敬佩的人物。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师从何处 难道是与生俱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铁血的众多2B青年们没有区别。只不过考虑到三国时期资讯不发达,诸葛亮凭几乎闭门造车或者偶尔和其他2B中青老年聊天打屁就能准确预见之后十几年的情势也算是天赋高超。网络配图而后诸葛亮被三顾出山,虽然被刘备看重也只

  • 诸葛亮墓为何千年没人敢盗 竟隐藏3个惊天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墓

    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三国时期的谋士,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蜀国丞相,字孔明,号卧龙。他的一生充满辉煌的传奇色彩,民间所说的神机妙算,前算三百年后算三百年,指的就是诸葛亮的神通。就连死后,关于他的墓地的传说,也是多种多样流传世间,以至于盗墓贼都不敢挖盗他的墓穴。网络配图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死后安

  •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玩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都知道诸葛亮聪明绝顶,不仅治国治军是个能手,而且还发明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其中,“木牛流马”是他发明的一个典型怪物。很多人被这个词所误导。其实,据史书记载,木牛和流马是分开的,它们是不同的两种东西。据史书记载,在建兴九年和十二年,诸葛亮北伐出祁山分别用木牛和流马运送粮食。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看,流马是

  • 诸葛亮可以未卜先知 为何七星灯续命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历史上可谓是鼎鼎大名,一部《三国演义》让诸葛亮红遍大江南北,诸葛亮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够未卜先知预料后来的事情,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诸葛亮就预压三国会三足鼎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说的话是真的。网络配图在三国里,诸葛亮就是一个神仙,似乎没有他不能解决的事情,但是可惜的

  • 诸葛亮天纵奇才因何北伐失败?令人心痛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道: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

  • 当诸葛亮在阴曹地府遇到刘备会说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导读:小纵昨晚偶得一梦,梦中诸葛亮在五丈原归天之后,魂归地府,在奈何桥边遇到了先帝刘备!两人推心置腹,一番言谈,让小纵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小纵梦醒之后,赶紧奋笔疾书,记录下此次奇遇!01诸葛亮去世后,晃晃悠悠,来到了地府,脑子里还在想着杨仪是不是能治得了魏延,万一压不住魏延怎么办。“孔明,你来了啊

  • 揭秘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墓

    诸葛亮是民间的传奇人物,不仅品行被后人称颂,更是以神机妙算闻名于世,诸葛亮生前为蜀汉帝国刘备刘禅父子可以说是费尽心血,他自己都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为了报答昭烈帝的知遇之恩,一生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可惜刘禅不争气,诸葛亮在前边拼死拼活,刘禅在后方花天酒地,由于诸葛亮常年在外征战,也没有太多时间

  • 刘备率兵打仗为什么带智谋无双的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这位三国顶级智者之后,诸葛亮就成为了刘备最为看重的一位助手,可以说从刘备开始创业,到后来蜀国的建立,刘备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诸葛亮绝对是居功至伟。而令很多三国迷疑惑的是,诸葛亮这样妖孽的人物,刘备打仗却为什么从来不带呢?难道是因为刘备不信任诸葛亮,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呢?这

  • 魏延弄灭七星续命灯是故意不让诸葛亮活着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在三国里面诸葛亮就像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虽然他的本领高强,但是他生前的抱负还是没有达成。网络配图他本来可以有续命的机会,但是因为魏延的匆忙闯入,失去了先机,最终导致了无力回天。其实他未能成功续命,和他生前放的三把大火脱不了干系,第一场大火,他将曹操的几万大军都烧死了,阳寿就要折一点。第二次他借着东风

  •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 骗了世人将近2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上下五千年历史,其中丧葬文化也颇为璀璨。自古以来,帝王陵也是多不胜数,但是历经风雨的洗礼,多数都遭到了盗墓贼的光顾,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少数了。然而,就连盗墓贼和专家都找不到的陵墓。因为这些墓是不立碑,不留任何记号,一年就成为荒野,想要找到真实墓地所在是非常困难。例如成吉思汗的陵墓至今未能找到,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