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子仪心胸坦荡不与人结仇不设围墙的表现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与人结仇不设围墙的表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14 更新时间:2023/12/14 16:20:49

郭子仪待人宽厚,不与人结仇,不得罪小人,以真诚打动皇帝,朋友遍天下。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心胸坦荡;平易近人,府中不设围墙。宦官鱼朝恩之前十分嫉妒郭子仪,甚至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后被郭子仪感化。军官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得势后报复,后与郭子仪合作无间。

郭子仪心胸坦荡,面对宦官的恶意中伤,一直对自己进行反省。有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前去参观修建好的庙宇,寻常人肯定把这次邀请当作鸿门宴,郭子仪的儿子也都劝郭子仪不要前去赴宴,即使赴宴也多带些兵马。郭子仪却只带了几个仆人就走了。当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到来,只带了没几个人,也很疑惑。郭子仪解释说,外界猜测鱼朝恩将对自己不利,只带了没几个仆人,如果猜测属实,鱼朝恩能更方便的解决自己。郭子仪对鱼朝恩的信任让鱼朝恩感动不已,其实这都是因为郭子仪十分大度,他明白朝廷中如果起内讧会对国家不利,所以郭子仪宽容地对待着宦官对自己的嫉妒伤害。

郭子仪在家时常要求下人不要关门,也不在门口设有护卫,谁都可以自己进去。他的儿子劝说郭子仪摆出威严来,堂堂一个显赫的家庭不能如此随便。郭子仪却说,郭府虽然人员众多,但都是靠朝廷给的俸禄养活,如果郭府一直都大门紧闭,不是给有心人找到理由来找郭府的麻烦嘛。现在打开大门,就是让所有人都监督郭府,有心人即使想诬告也没有理由了。这就是郭子仪不设围墙以退为进的安身方法。[$HR getPages$

唐代政治家郭子仪打擂是怎么回事

郭子仪作为一代名将,不少著作都讴歌了他为国尽忠,事事以国事为重的牺牲思想,有关于他的发迹,常常以安史之乱作为开篇。但是对于郭子仪青少年时期发生的事情,却鲜少有人记载。在民间传说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郭子仪和安禄山的擂台之战。

传说分为好几个版本,有人说郭子仪是与节度使安禄山在华州比武,有人说郭子仪是与镇场官安禄山在武举考场中比武,还有人说郭子仪与安禄山同参加武举,因此比武。那么到底哪个是真的呢?

其实每个都是虚构的。郭子仪比安禄山大六岁,如果那时郭子仪是十六岁,安禄山才十岁。安禄山在那时只是个碌碌无为的市井之人,不可能有节度使的身份,即使安禄山真的来到了华州,两人也不可能比武。郭子仪的情商很高,他不会让别人对他留下以大欺小的想法。安禄山是镇场官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同样因为年龄。参加武举的最低年龄是十八岁,郭子仪二十岁参加武举,那时安禄山才十四岁,既然连参加武举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作为镇场官了。且在安禄山的历史记载中,他没有参加过武举;唐代的武举选拔中也没有参赛双方相互比武的要求,因此郭子仪与安禄山真正的较量,应该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

那么民间为什么流传了这么多关于郭子仪打擂的版本,且每个版本都是郭子仪胜了安禄山呢?其实这是民众的一种情感宣泄,安禄山搞得唐代民不聊生、家破人忙,而郭子仪则是救世的大英雄,故事的流传无非是表达惩恶扬善的主观意愿。[$HR getPages$

揭秘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

郭子仪享年85岁,被称为“五福老人”。当时唐朝的人均寿命是50多,要是放在现代,郭子仪的年龄可以上百。郭子仪的一生,可以说是激情岁月,他的一生中夹杂着智慧、幸运、牺牲,近乎完美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寿终正寝。

郭子仪长寿,子孙众多。要知道郭子仪在拜寿时就有八子七婿,孙子孙女加起来有好几十。搞的郭子仪在寿宴时只能对他们简单的点头微笑,因为根本就记不得孙子们的名字。如今,郭子仪的后代分布在中国各个省,血脉众多。

郭子仪十分富有,单是经历了四代皇朝,皇帝们赏赐的金银珠宝就不计其数。郭府家大业大,郭子仪的亲人和仆人合计有三千多人。郭子仪的生活其实有些穷奢极侈,但是没有人说他的不好,因为他一年的收入就有24万石,郭子仪即使奢侈,用的也是自家的钱,都是有迹可循清清白白的钱。

郭子仪一生康予。虽然郭子仪是武将出身,戎马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战役。所幸郭子仪都没有受很重的伤,平平安安的度过了一生。再加上郭子仪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他朋友遍天下,走到哪儿都能得到帮助,很多事情化险为夷。

郭子仪始终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临危受命,不仅造就了国家,也保全了自己。他睿智能干,很多人对他都有极高的评价,皇帝为了赏赐他把他的画像放入了凌烟阁,让凌烟阁在100多年后为郭子仪重,这是多大的荣耀。

标签: 郭子仪

更多文章

  • 历经四朝而不倒:名将郭子仪为何能够安享晚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名将郭子仪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势如破竹挺近洛阳。当时有很多官员跟着变节

  • 唐朝杰出将领郭子仪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子仪

    唐朝杰出将领郭子仪(697—781年7月9日),汉族,祖籍山西汾阳。公元697年阴历十二月十二日(一说是中秋节)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

  • 历经四朝而不倒: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子仪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势如破竹挺近洛阳。当时有很多官员跟着变节

  • 郭子仪被害之后,儿子被杀,女儿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郭子仪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

  • 安史之乱后同为功臣的李光弼和郭子仪为何最后结局差距巨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李光弼,郭子仪

    在中国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并不罕见,但是能够保全自身并得以善终的却只有寥寥几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成为了功臣们逃不过的宿命。最典型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几位功臣们的悲催下场。比如堪称头功的李光弼,上了战场威震千里,下了战场就被朝中的宦官们治得动弹不得,以至于在平叛战争胜

  • 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 成吉思汗时期的著名大将郭宝玉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郭宝玉(生卒年不详),字玉臣,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人,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成吉思汗时期的著名大将。通天文、兵法,善骑射。金朝末年,他被封为“汾阳郡公”兼猛安(猛安:金初期女真族军队组织名称,辖3000户。金军南下中原时,有些猛安迁移于河北、山东一带,授田定居,相当于地方组织),领兵驻扎于定州(今河

  • 立下赫赫战功的郭子仪仅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副元帅,为什么没有战功的宋高宗赵构却是正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天下兵马大元帅,唐朝

    “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官职听起来就是这么的威武霸气,而事实上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一国军务,负责征讨劲敌,虽然天下有点夸大,但是其兵马大元帅的职权确实相当于现在的军队一把手。纵观历史,从春期时期有了元帅这个词汇后,各种大元帅便出现了历史的舞台上了,例如“行军元帅”、“西讨元帅”、“统军元帅”等等。其中最

  •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讲了什么?郭子仪是怎么智退回纥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朝,郭子仪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讲了什么?郭子仪是怎么智退回纥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郭子仪手下有一名大将叫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中立过战功。他不满意唐王朝对他的待遇,发动叛变,派人跟回纥和吐蕃联络,欺骗他们说,郭子仪已经被宦官鱼朝恩杀害,要他们联合反对唐朝。公元765

  • 郭子仪最后为什么能够善终 揭秘其善终的背后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朝,郭子仪

    说到郭子仪,一定是这样的形象,其中在这里却是这个样子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呢?在中国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并不罕见,但是能够保全自身并得以善终的却只有寥寥几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成为了功臣们逃不过的宿命。最典型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几位功臣们的悲催下场。比如堪称头功的

  • 著名的大将郭子仪为什么会将自己的大门敞开被 揭秘其大门敞开背后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郭子仪,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名将郭子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郭子仪,都知道他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将,功臣。安史之乱当中,他更是功勋卓著,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大唐的江山将不复存在。然而,虽然他功高震主,但是他从来没有被人猜忌而败落。下面就来讲讲这个故事吧!自古以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