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禄山的15万叛军为何能够摧毁掉一个“开元盛世”?

安禄山的15万叛军为何能够摧毁掉一个“开元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59 更新时间:2024/2/9 6:34:08

公元755年,唐帝国北方地区的军事将领安禄山发动了叛乱。15万叛军从范阳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在这一年的年底就攻克唐朝的东都洛阳。老迈的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但是在马嵬坡发生了那场政变。在此之后,唐玄宗成为了傀儡,唐肃宗走上台前。经过郭子仪等名将们的一系列努力,再加上回纥军队的帮助,唐军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但是长达8年的叛乱之后,唐帝国元气大伤,在此之后的100多年时间内,唐帝国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一、几次战争之后,唐军的消耗很大。在唐玄宗登基之初,名臣姚崇建议皇帝不要轻易对周边地区开战。国家内部稳定才是最主要的,那是的唐玄宗还算得上知人善任,他把经历放在了国内的建设上。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再加上李世民、武则天的老底子,开元盛世得以出现。真正的盛世是要后人来评论的,而不是统治者自己臭不要脸标榜出来的盛世。例如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被称为沾着清油烧起来的盛世,也就忽悠一下当时的老百姓。但是到了唐玄宗统治的后期,这个人开始全面堕落,他走上了历史上一切昏君的老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惜民力、好大喜功,他连续发动了对吐蕃和南诏的战争。不过战争的结果是败多胜少,宰相李林甫隐瞒了这些情报,日益老迈的李隆基沉浸在自己打造的千秋盛世之中。

由于唐帝国的疆域辽阔,周边的对手也多。由中央出兵可能会出现反应迟缓的情况,因此在唐玄宗后期确立了十节度使制度。也就是在唐朝的边境地区设立军事重镇,任命节度使为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这一制度的确有利于唐帝国的边境安全,但是也给唐帝国中央政权制造了很大的风险。由于边境上的对手很强大,一个节度使的军队可能无法对抗,因此经常需要各个节度使联合作战。后来这样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干脆由一位大将兼任各路节度使。安禄山一人就兼任了三镇节度使,可以指挥的军队超过20万。当时唐军的总兵力只有50多万,在各镇节度使手里的军队就有40多万。真正直属于中央指挥的军队不超过10万,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二、唐朝中央军成了花架子,唐玄宗临阵杀大将。边境上的军队天天与草原骑兵打交道,自然是久经战阵。即使算不上虎狼之师,那也是一支敢打敢拼的队伍。但是唐朝的中央军就简直不能看了,这些军队几乎都是那些勋贵和富户家庭的孩子,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他们从军完全是为了熬出身,当时军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唐朝中央军的铠甲鲜艳、旗帜分明,但是却只是一群花架子兵。这些军队上战场除了跑就是降,在守卫唐帝国东都洛阳的战斗中,唐朝中央军看到城下的叛军之后,吓得胆战心惊,成批成批的人丢下武器逃跑。安禄山几乎没有费多少气力就占领了东都洛阳,然后他自称大燕皇帝,开始与唐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洛阳失守之后,唐朝西京长安唯一的屏障就只有潼关。由于唐军战斗力不行,唐军需要的是死守潼关,为从各地调兵赢得时间。从唐朝内部来看,唐军也并不缺乏名将,像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都是久经战阵的大将。但是由于封常清丢掉了洛阳,暴跳如雷的李隆基命令斩杀封常清。另一位大将高仙芝由于为封常清求情,再加上与唐玄宗意见完全相左,最终也被杀害。唐玄宗命令唯一硕果仅存者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的意见也是死守潼关。但是唐玄宗执意要主动出击,监军太监一再催促哥舒翰。最终已经病重的哥舒翰只能带着那群根本睁不开眼看的花架子兵进攻安禄山,结果可想而已,哥舒翰大败亏输,潼关失守。唐帝国的西京长安危在旦夕,李隆基带着杨玉环逃往四川。

三、唐朝经过这次大的动乱以后,国力再也没有恢复。在马嵬坡发生了那场著名的政变之后,唐玄宗丧失了自己的爱妃杨玉环。李隆基已经丧失了实际权力,唐肃宗李亨开始走上台前。唐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开始反击叛军,两军展开了反复厮杀,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仅仅是东都洛阳就几次易手。战争期间,人民无法正常的生产劳动,大量的土地荒芜,人口也大幅度减少。最终唐朝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收复了长安,但是此时长安的人口已经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一。在经过这次大的叛乱之后,唐帝国的国力消耗了40%以上。更要命的情况来了,内忧和外患一起到来。安史之乱平定以后,藩镇割据的情况出现,唐朝中央政权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就在唐朝逐步衰弱时,吐蕃向唐朝发起了挑战。唐朝的国境线从现在的阿富汗快速收缩到了甘肃境内,大唐安西四镇成为了历史。

更多文章

  • 大唐灾星安禄山是如何顺利成为唐玄宗的宠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禄山,胡人,唐朝,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旧唐书·安禄山传附子庆绪传》谓“禄山父子僭逆三年而灭”,到宋人欧阳修等编《新唐书》则把安禄山列入《逆臣 传》中。史学家从来把“安史之乱”称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是直接把大唐帝国从太平盛世拖入衰败深渊的元凶。多年来,人们对于唐玄宗时代之“盛 世”的解说倾注了

  • 唐朝安禄山:生时造反死后成圣 最后被掘墓毁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禄山,李隆基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的杂种胡人。营州柳城就是今天的辽宁朝阳。啥叫杂种胡人,顾名思义,就是非纯种胡人。旧唐书没写他姓啥,新唐书说姓康。康姓来自于昭武九姓的康国,在西域境内。从西域到东北,隔着好几千里地。安禄山老妈是个突厥巫师,以占卜为业。巫师一般来说是不结婚的,她们跟修女尼姑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神。

  • 安禄山为何要造反:一半为江山 一半为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

    安禄山,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康姓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属于昭武九姓之一。轧荦山在突厥语中就是战神的意思。其母阿史德氏是个巫婆,多年不育,便去祈祷扎荦山,遂于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其母信的是袄教,也就是拜火教。安禄山长大后,通晓六种语言,当一互市牙郎,省称"互市郎",亦称"互郎

  • 安禄山是怎样被他儿子杀掉的 安禄山的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儿子安禄山有名有姓记载的儿子有十个,分别是安庆宗,安庆绪,安庆恩,安庆和,安庆余安庆则,安庆光,安庆喜,安庆祐和安庆长。但是很多儿子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也就安庆宗、安庆绪、安庆和与安庆余几人在历史上有较多的文笔来记叙。影视剧中的安禄山当初唐玄宗察觉到安禄山的反叛之心的时候,就准备用给安庆宗赐

  • 李林甫到底有何能耐竟让安禄山忌惮不敢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代玄宗皇帝时期的宰相。是唐朝由胜转衰的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之一。李林甫这人,有几个很显著的特征。一、文化程度不高。根据记载,李林甫从小精通音律,也就是很会填词作赋。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文化水平不低。李林甫的文化水平确实比普通百姓好一点,但和他之前的几任宰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有一次,他看到

  • “安史之乱”安禄山:好可怜的一个大胖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禄山

    唐朝人以肥为美,大约是专指女子;男人若是胖呢,恐怕就只能称其蠢了。譬如安禄山,今儿个给你讲讲这个“巨人”吧。网络配图一:出奇大胖子安禄山到底有多胖?《新唐书》云:“腹缓及膝,奋两肩若挽牵者乃能行。”说禄山老兄胖得肚子上的肥膘赘肉垂盖到了自己的膝盖,行走时,要费力地先耸动双肩,以便牵起大肚皮,然后才能

  • 惊人!安禄山被亲生儿子杀死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之死,似乎没有什么疑团。多部正史记载:他当皇帝后眼瞎患疽,性情暴躁,经常打人,亲信严庄和宦官李猪儿挨打最多。安禄山宠段氏及她生的庆恩,常想以庆恩代长子庆绪。长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使安禄山宠幸的宦官在替安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网络配图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平卢、范阳、

  • 揭秘:杨贵妃与安禄山私通是安史之乱的源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贵妃,安禄山

    被后世推崇为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不仅天生丽质,雍容华贵,而且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堪称大唐演艺圈的“一姐”。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杨玉环却不甘心只占有一个皇帝,偏偏喜欢上了胡儿安禄山。安禄山请求给贵妃当干儿子,唐玄宗鼓励贵妃收下这个“好孩儿”。自从杨贵妃当了安禄山的干娘,

  • 唐朝安禄山的安史之乱大爆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

    在1261年前的今天,0755年12月16日 (农历冬月初九),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距今已1261多年)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

  • 解析唐朝安禄山之乱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禄山之乱

    安禄山小时候吃过苦,长大后参了军,凭借着本身的机灵一步一步做到了当官藩镇的节度使的位子,并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这也给安禄山提供了接近杨贵妃的机会,关于两人的事一直有传言流出,除了洗澡事件外,还有安禄山之爪的典故。什么是安禄山之爪安禄山自从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后,就频繁地出入皇宫。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