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安禄山的安史之乱大爆发

唐朝安禄山的安史之乱大爆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8 更新时间:2024/1/28 9:59:42

在1261年前的今天,0755年12月16日 (农历冬月初九),安史之乱爆发。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距今已1261多年)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三)禄山被杀——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四)思明叛变——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称帝——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六)平定乱事——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明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lsjt.com)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安史乱起,唐王朝分崩离析,已经没有力量镇压这次叛乱,只好求救于回纥以及由少数民族出身的大将。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为了私结党羽,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仿河北中部)、李怀仙据幽州(今河北北部),皆领节度使之职。

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三镇逐渐“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赋不入于朝迁”,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以后其他地区,如淄青(今山东淄川、益都一带)李正已,宣武(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李灵曜,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据,不服朝廷管理。这些方镇或“自补官吏,不输王赋”,或“贡献不入于朝廷”,甚至骄横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没有终止。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所谓“靡室靡农,皆籍其谷,无衣无褐,亦调其庸”。唐宪宗元和年间,江南八道一百四十万户农民,要负担唐朝八十三万军队的全部粮饷,所以“率以两户资一兵,其它水旱所损,征科妄敛,又在常役之外”。

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刑暴赋”,如田承嗣在魏博镇“重加税率”,李质在汴州搞得地区“物力为之损屈”,等等。唐政府和各藩镇的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起义,代宗一朝,“群盗蜂轶,连陷县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发生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浙东袁晁起义,同年的浙西方清起义,以及同期的苏常一带的张度起义,舒州杨昭起义,永泰年间(公元765年)邠州起义等等。这些起义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此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标签: 安禄山安史之乱

更多文章

  • 解析唐朝安禄山之乱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禄山之乱

    安禄山小时候吃过苦,长大后参了军,凭借着本身的机灵一步一步做到了当官藩镇的节度使的位子,并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这也给安禄山提供了接近杨贵妃的机会,关于两人的事一直有传言流出,除了洗澡事件外,还有安禄山之爪的典故。什么是安禄山之爪安禄山自从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后,就频繁地出入皇宫。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安

  • 安禄山如何攀上了杨贵妃这位干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玉环

    历史上的杨贵妃天生丽质,是在唐玄宗后宫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有一次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网络配图大唐天宝六年,安禄山被赐为平卢节度使,并

  • 揭秘;唐朝安禄山叛真是为了杨贵妃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禄山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网络配图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

  •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以后结局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小时候吃过苦,长大后参了军,凭借着本身的机灵一步一步做到了当官藩镇的节度使的位子,并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这也给安禄山提供了接近杨贵妃的机会,关于两人的事一直有传言流出,除了洗澡事件外,还有安禄山之爪的典故。什么是安禄山之爪安禄山自从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后,就频繁地出入皇宫。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安

  • 杨贵妃安禄山绯闻:得知杨死后安数日哭泣不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贵妃

    天宝时代(742-756)起于杨贵妃,亦终于杨贵妃。当她被册立为贵妃时,按惯例封其亡父玄琰为太尉齐国公,其母为凉国夫人。之后的天宝七载(748),依次授予叔父玄珪光禄卿,堂兄杨铦鸿胪卿,杨锜殿中侍御史。三位美貌的姐姐获封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也有不同说法,称呼除叔父玄珪的五人为五家,人人投以

  • 因为杨贵妃和安禄山 竟让这这种内衣火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贵妃,安禄山

    肚兜基本上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服装,伴随了中国几千年,仅仅的几十年前,它还是中国女人独有的内衣,这种内衣可能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到了汉朝时有了明确的记载,到了唐代,肚兜有了一个奇怪的名字,称为“诃子”。网络配图诃子是一种有着独特造型的内衣,亦称“袜胸”、“襕裙”、“合欢襕裙”、“抹胸”等,也可称为妇女们

  • 杨贵妃亲自给安禄山洗澡?唐明皇本人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贵妃,安禄山,唐明皇

    在中国古代,每朝每代大臣的数量都十分庞大,其中也不乏那些小忠忠于君的臣子,这些人为了讨皇帝开心竭尽所能,为的就是能让自己的仕途一帆风顺。在唐朝玄宗朝,口蜜腹剑的权相李林甫、祸国殃民的杨国忠等人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在军队系统中,出身胡人的安禄山也得到了玄宗的宠信,安禄山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甚至不惜认

  • 唐朝历史上安禄山有免死金卷又是因何而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安禄山

    导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扬国忠为名,率众15万,号称20万,在范阳起兵;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也一起率部反叛,史称“安史之乱”。 唐朝自李渊立国一百多年来,内地长期没有战争,刀枪在武器库中生锈、腐烂。地方官员们一听说叛军来了,都吓得魂飞魄散,跑的跑,降的降

  • 同是从北往南打为何安禄山输了而满清却赢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安禄山

    公元755年12月大唐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幽州起150000大军进攻唐中央政府,安禄山叛军在迅速地攻陷了河北、河南地区诸郡县后兵临潼关城下。不久叛军又打下唐朝大将哥舒翰驻守的潼关,进而一举攻陷唐都长安城。在经过8年的苦战后公元763年2月唐中央政府军最终平定了这场来自北方的叛乱。网络配

  • 揭秘:杨贵妃竟与安禄山有私情 杨贵妃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杨玉环

    杨贵妃(719~756年),名玉环。据说其美貌如花,通晓音律舞蹈。初为唐玄宗之子寿王妃,后得玄宗喜爱,天宝四载(745年)封为贵妃。因其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其兄姐皆显贵,堂兄杨国忠把持朝政。755年安禄山叛乱,杨贵妃与玄宗逃至马嵬驿。随军诛杨国忠,并请玄宗赐其自尽。缢亡。一说其以替身代之缢,其逃向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