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成公主嫁过去守寡31年,她为什么不回唐朝?

文成公主嫁过去守寡31年,她为什么不回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48 更新时间:2024/1/13 18:37:20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而只是宗室之女,文成公主的名字在史书中也没有记载,他的父亲是谁也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松赞干布能够迎娶文成公主,那也是费了很大的劲,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建立以奴隶制为主的王朝,作为一代明主,松赞干布大力引进先进的文化,从天竺引进了佛教,还统一度量衡,吐蕃国力强盛,但是松赞干布还是仰慕中原唐朝的文化。

或许是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所以非常的自信,而且他听说吐谷浑和突殿都迎娶了大唐的公主,他也产生了类似的想法,于是在贞观八年的时候,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希望与大唐和亲,这样吐蕃就可以加强与唐朝的往来,怎么说也是有姻亲关系的,这样可以获得更多政治、贸易方面的利益,但是松赞干布的运气不好,他面对的是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一听是在西部高寒的地方来的国家,因此严词拒绝了。

使者觉得没把事情办好,于是就回去报告松赞干布,说当时求亲的时候吐谷浑也在,可能是吐谷浑捣鬼,让大唐拒绝了我们,松赞干布也是年轻气盛,勃然大怒,于是就出兵攻打吐谷浑,先给大唐的小弟一点颜色看看,由于吐谷浑离大唐较远,而且松赞干布也是突然出兵,因此,吐谷浑被攻破并且被占领,顺带还攻打了党项等部。

首次出战的胜利,让松赞干布信心大增,认为自己还是可以跟大唐掰掰手腕,再加上唐太宗没有同意把公主嫁过来,于是在一番准备以后,出兵大唐的松洲,唐太宗一看,不给松赞干布一点颜色看看,他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于是唐太宗派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领步兵和骑兵五万来应对松赞干布的攻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先锋部队,主力由侯君集率领。

牛进达率领少量先锋部队,首先到达与吐蕃军营对阵的前线,并袭击吐蕃军营,虽然先锋部队人数不多,但个个是精英,斩获了一千多吐蕃士兵首级,实际上杀敌数更多,因为牛进达的先锋部队人数不多,以攻击杀敌为主,所以很多首级来不及带走,这表现出来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虽然后侯君集率领大军主力到达,松赞干布一看唐军的气势,再加上被牛进达攻击所表现出战斗力的震慑,松赞干布非常害怕,于是萌生了退意,并且付诸行动,松赞干布率领吐蕃部队退出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等地,并派遣使者向大唐请罪,并再次表达了求亲的想法,这次唐太宗同意了。

松赞干布听说以后,非常的高兴,于是派遣其宰相禄东赞致礼,进献黄金五千两、以及其他珍宝数百作为聘礼来到大唐迎娶公主,唐太宗便把宗室之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现在著名的布达拉宫就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的,而且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很高,松赞干布封文成公主为吐蕃王后。

此后,松赞干布还派遣贵族到大唐学习先进的文化,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文成公主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时候25岁,但是两人共同生活了9年,松赞干布就去世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是没有孩子的,松赞干布的儿子死的也早,遂由孙芒松芒赞嗣位,大论禄东赞摄政。

此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31年,最后因为天花去世,那么文成公主为什么不回大唐呢?史书中并没有对文成公主不回大唐做推测,但是从当时的环境可以做出三点原因推测:

1、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是带有政治任务的,唐太宗虽然派遣部队打败了吐蕃,但是吐蕃在高原上,如果要征服非常的困难,只能通过震慑,然后在通过和亲教化,让吐蕃心悦诚服地臣服大唐,所以文成公主要把这个政治任务做完,如果松赞干布一死,文成公主就回大唐,那就显得对于这次和亲太敷衍了。

2、文成公主毕竟是嫁到吐蕃的,而且成了吐蕃的王后,一般和亲的公主很少能够回到中原,极个别的特殊案例除外,按照中原王朝的习俗,嫁出去的姑娘除非被休掉,是不能随便回来的。

3、文成公主嫁到吐蕃,9年以后已经物是人非了,而她在吐蕃,即使没有实权,但是地位却是一直很高的,而回到大唐,她只是一个宗室之女,可能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还不如待在吐蕃。

不管什么原因,文成公主为大唐和吐蕃的友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功绩也会被世人铭记。

标签: 文成公主唐朝

更多文章

  • 文成公主和亲之后是什么结局?成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文成公主和亲之后是什么结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文物就是会说话的历史,也是历史的见证,隐藏着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人物,谁留下的文物最多,或者与其有关的文物多,说明他(她)的贡献和影响力最大;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赞布林卡,布达拉宫,都与一个共同的名字联系在一

  •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之后的生活怎么样?令人痛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文成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7世纪的世界各地,可谓是群雄并起。从法兰西帝国、拜占庭帝国到东方的吐蕃、唐王朝,比比皆是。作为邻国,吐蕃与唐王朝也在这一时间段内,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允准文成公主以和亲公主身份,远嫁吐蕃,以缔结

  • 揭秘:文成公主孀居30多年为什么都不回唐朝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文成公主的故事。作为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实际上就是吐蕃的立国之君,正是他的努力才平定吐蕃内乱,统一西藏,逐渐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王国,这样的功绩怎么可能是在25岁之前就能完成呢?很多藏学史料

  • 揭秘:文成公主入藏后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文成公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古代中国在边防上经常会受到外邦的侵略和袭击,而每一朝的君主都为了对抗蛮夷的入侵使用过许多"硬手段"和"软手段"。比如汉朝的时候,霍去病、卫青先入为主西征匈奴,张骞出使西域,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等等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故事。而

  • 文成公主的和亲为唐朝带来了哪些利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文成公主,和亲

    你真的了解文成公主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朝的贞观之治,使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周围少数民族非常向往,纷纷派使者前来修好,称臣纳贡。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求亲,以能够与唐朝宗室联姻为荣。唐太宗为了确保边疆太平,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也制定并推行和亲政策。比如,唐太宗把妹妹衡阳公

  • 揭秘文成公主传奇的一生,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大唐与吐蕃友好往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大家好,说起文成公主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她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而只是宗室之女。她的名字在史书中没有记载,甚至连他的父亲是谁也没有详细的记载。她就是文成公主,一位伟大的和亲公主。她为了唐朝与吐蕃的和平关系牺牲了自己的岁月。她为汉族和藏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 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她在那边生活的怎样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文成公主

    史书皆言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是大唐王朝的特别恩典,显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风范。历史果真如此吗?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长安,希望与大唐和亲,并借此与中原加强往来,从而获取政治、贸易等多方面的利益。此时的唐太宗压根儿瞧不起吐蕃这个蛮夷国家,断然拒绝。松赞干布勃然大怒,出兵痛打受大唐庇

  •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什么没有回大唐而是留在了那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文成公主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和亲,这是中原王朝与周边王国的一种外交手段,也就是中原会将宗室之女嫁给周边国家,以换取和平,这种手段一般都用在中原王朝比较弱小的时候,而中原王朝一旦强大,很少用和亲这种手段,当然也有些和亲是为了能够长期保持和平,

  • 家喻户晓的和亲公主,文成公主晚年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文成公主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我们古代的时候很多的公主看起来像是有着很好的命运,而且一出生的时候就含着金钥匙。但实际上古代的很多公主都是需要和亲的,为了能够维护当时的国家稳定,所以为了能够和周边的国家和平共处,于是就有了和亲的手段。但是很多的和亲公主的命运

  • 揭秘:和亲的文成公主真的守寡了30年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文成公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古代吐蕃都不是很了解,除了《天龙八部》的鸠摩智以外,还能想到名字的应该就是松赞干布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被写在了教科书中,成为每个中国人在读书时代就知道的名人。以前有一部电视剧就全面讲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