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文豪韩愈也有失败的文章?得罪公主女儿就算了,还咒皇帝短命?

大文豪韩愈也有失败的文章?得罪公主女儿就算了,还咒皇帝短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2 更新时间:2024/1/21 19:30:30

大文豪韩愈也有失败的文章?得罪公主女儿就算了,还咒皇帝短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韩愈,一个众人非常熟悉的名字。文、诗皆为大家。留下不少传世名句,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而如此地位的人也曾写出“失败”的文章,还引发了社会事件,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平淮西碑

韩愈本是文官,最初是管诉讼官司的法官。如果不是国家危急,也暴露不出他的军事才能。

唐代中期,朝廷急需对淮西用兵,可两个主战的宰相都被当街刺杀,一个死亡一个受伤。一时间主和派势力抬头,政策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

关键当口韩愈挺身而出,写了一篇《论淮西事宜状》的奏折。把战略、战术,甚至后勤与地区特殊形势都分析地头头是道,最后以“我军必胜!”做为文章结尾升华了主题、鼓舞了士气。

皇帝也颇为惊讶,没想到韩爱卿你不仅是个文官,还是个将首!《论淮西事宜状》坚定了皇帝出兵的决心,显露军事家风范的韩愈被任命为这场军事行动的“行军司马”,也就是参谋长。

淮西之战以胜利告终,如此重大的胜利怎能不歌功颂德呢?

那么记录这件功绩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韩愈了。一则韩愈是当事人之一,无论全局还是细节处都比较熟悉;二则韩愈是大文豪,文采远超别人一大截。著名的《平淮西碑》一气呵成,立于蔡州城门口。

按照惯例,本文开头一定要说明胜利源于皇帝的英明领导,同时也指出了当时比较严峻的社会形势,再说淮西之战是民心所向众志成城,结尾处再次强调皇帝的高瞻远瞩……碑文顺利完成。

可作为当事人,韩愈的文章竟叙述异常平淡。

事情是这样的,最初情报显示敌人因为对外用兵造成老巢蔡州空虚,是韩愈自告奋勇要求率领一支精兵去偷袭蔡州。纵观韩愈的一生,这种“逢敌必亮剑”的精神随处可见,与一般文人比充满了血性。

同时,韩愈还稳妥地选择了富有带兵经验的李愬去完成这次具体行动,没想到创造了史册留名的奇袭。

在韩愈眼中,李愬夜袭蔡州只是淮西之战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已,可偏偏立功的叫李愬,正是他让韩愈版的《平淮西碑》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愬的老婆是唐安公主的女儿,这个丈母娘可是身份显赫。唐安公主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后来成为唐顺宗,自己虽然只活了23岁,却破天荒地成为中国历史首位享受追谥、立庙待遇的公主。后世公主能够获得追封就是沾了这位唐安公主的光。

有这样厉害的丈母娘,女儿自然也是身份显赫。李愬的老婆得知老公的功劳被埋没,当天便气势汹汹地进宫找皇帝理论,告状碑文不实,韩愈在拍总指挥裴度的马屁,却忽略将领的功劳。而李愬的部将石孝忠更加直接,他派兵将韩愈的原版真迹当众用长绳拉倒,并用工具磨去了内容。

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平淮西碑》,行文结构还是一样,只不过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主要功绩是奇袭得手的李愬,而不是总指挥裴度了。

二、《谏迎佛骨表》

真正让韩愈天下闻名的是《谏迎佛骨表》。佛骨舍利是佛祖释迦摩尼火化后留下的珠状物,被佛教徒视为圣物。

唐代皇帝大多都是佛教徒或者道教徒,因此带动了民间的风气。并且有“舍利现世、岁丰人和”的说法,唐高宗、武则天曾将舍利恭请到洛阳供养。佛祖舍利更是在外供奉了3年之久才被人不甘心地送回了法门寺地宫。

安史之乱后,国力衰退,统治者把“岁丰人和”的心愿更加寄托在佛祖舍利身上,因此唐玄宗后皇帝频繁开关恭请舍利,沿途百姓夹道围观,争相目睹。

中国古典文化在儒佛道三家的竞争与磨合中渐渐融合,而科举取士又是以儒家精髓为主,所以韩愈自然不属于佛教阵营。更重要的是,当时长安、洛阳这种大城市寺庙、道观林立,僧侣、道士的规模非常庞大,给政府税赋、征兵造成极大困难。

韩愈与柳宗元曾深刻谈论过哲学层面,发现儒家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鬼神方面却没有涉及,这在科学知识不丰富的古代是致命的。因为空白的领域就是佛教、道教广阔的精神领地。

于是在僧侣迎接舍利返回长安的路上,韩愈千史留名的《谏迎佛骨表》上书给了唐宪宗。文章的内容很是犀利,本来是反对过分信奉佛教,但为了增加论据,他竟然本着不科学的态度将皇帝寿命扯上了联系。

宪宗看了奏章之后大怒,命几个宰相传阅《谏迎佛骨表》,并决定处死韩愈。老上级裴度替韩愈求情,说他虽然口无遮拦但内心忠诚。

宪宗气呼呼地问:“韩愈说我信佛过头,我承认。可他说信佛的皇帝都短命,这不是往死里咒我吗?我弄死他过分吗?”

裴度艰难地左挡右支,又拉拢一大帮人求情,才勉强保住韩愈的性命。最后一代大文豪在去潮州的路上又留下一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来表达自己的不甘。

《谏迎佛骨表》其实是佛儒之间数百年竞争的总爆发,后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可以更好地阐释、推广儒学思想,才有了后来的“唐宋八大家”。

标签: 唐朝韩愈

更多文章

  • 韩愈为什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信佛有什么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韩愈

    韩愈为什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信佛有什么后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宪宗在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之后,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个行军司马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草《平淮西

  • 韩愈:四考进士,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愈,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愈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水平自然是不用说的,但他的才干远远不止这个。01.为官之路韩愈的童年并不顺遂,在他三岁的时候,双亲去世,被哥哥拉扯大,后来哥哥去世,又跟随嫂嫂一起长大,也是这样,在学习方面很是努力。他是有才华的,

  • 韩愈:揭秘其充满了浪漫与感性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愈,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韩愈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韩愈,在文学上的造诣是众人皆知的,作为中华民族当中的一员,从小到大我们读过的无数名篇佳句当中总是会出现韩愈的文章,其中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以用盛世奇才来形容他,如果你单单认为它只是一个文学家,那真的是掩盖了他的才华,他在思

  • 韩愈是什么样的人?敢当面怒怼皇帝,被贬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愈,唐朝

    他是唐代第一“直”人,敢当面怒怼皇帝,被贬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是天之骄子,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无论皇帝做了多么错误的事情,做臣子的都不可能当面指责皇帝,只能采取“讽谏”的方式委婉劝说。纵使耿直如魏征,在面对一代贤君唐太宗

  • 韩愈:敢当面怼皇帝,被贬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愈,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愈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是天之骄子,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无论皇帝做了多么错误的事情,做臣子的都不可能当面指责皇帝,只能采取“讽谏”的方式委婉劝说。纵使耿直如魏征,在面对一代贤君唐太宗的错误时,也是转了好几个弯进行劝谏。然而,在中

  • 韩愈“谏迎佛骨”为什么被贬潮州?真正的原因不是“佛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韩愈

    韩愈“谏迎佛骨”为什么被贬潮州?真正的原因不是“佛骨”?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般认为,是因为韩愈劝谏皇帝迎佛骨导致被贬,但是,在迎佛骨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我们先看一下迎佛骨事件的前因后果。当时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凤翔的法门寺里有

  • 韩愈和范仲淹夜遇蚊子,各写下趣诗流传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愈,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没有蚊香和灭蚊器的年代,古人是如何对付蚊子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烟熏。当时民间有各种野草,专门用来熏蚊子。大户人家制作些精美的香炉,用野草做的熏香来驱蚊;普通百姓则直接烧野草,为了灭蚊搞得家里是“烟

  • 一生运气不好的唐衢,死后怎么被白居易和韩愈吹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衢,唐朝

    说到唐衢,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历史上却有几位名人是以哭而闻名于世的。刘备哭江山、宋江哭兄弟、阮籍“穷途之哭”已为大家熟知,但跟唐朝读书人唐衢一比,就立刻都是浮云了。唐衢的运气不咋的,多次参加“高考”,但他不是一块考试的料,每次

  • 韩愈的诗中是怎么描写太平公主的?太平公主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愈,太平公主

    武则天称帝,促进了唐朝成为-一个古代十分罕见的女权盛行的时代。李唐皇室的女性成员,在武则天的言传身教之下,很多人都以武则天为榜样,从深宫走上台前,肆无忌惮地干预朝政,参与皇权之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就是其中的代表。史书记载,武则天的众多

  • 唐代韩愈诗词之一,雉带箭这首诗该怎么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代,韩愈

    雉带箭【唐代】韩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此诗虽仅寥寥十句,但写得波澜起伏,神采飞动。此诗不仅以最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