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末世之君唐昭宗李晔在位有何贡献?后世如何评价他的

末世之君唐昭宗李晔在位有何贡献?后世如何评价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744 更新时间:2024/1/22 3:53:13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李晔的故事。

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者和史学家,总是对亡国之君们抱有深刻的敌意和强烈的蔑视,假如从其废墟上创建的王朝乃是为读书人们所推许的,则会变本加厉,甚至编造出许许多多子虚乌有的罪名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往亡国之君们的头上扣屎盆子),故而这些可怜的亡国之君在身死国灭之后往往还要背负上诸如残暴不仁、荒淫无耻、昏庸无能等罪名。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唐朝的末代皇帝唐昭宗非但没有被苛责,反而赢得不错的名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904年,朱温杀死昭宗,将其第九子,年仅12岁的李柷立为皇帝,即昭宣帝,三年后被朱温废黜。昭宣帝是个有名无实的君主,在真正意义上并非唐朝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应该是他的父亲昭宗。)

原因只能且必须从其在皇帝位子上的作为来寻找。

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者和史学家,总是对亡国之君们抱有深刻的敌意和强烈的蔑视,假如从其废墟上创建的王朝乃是为读书人们所推许的,则会变本加厉,甚至编造出许许多多子虚乌有的罪名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往亡国之君们的头上扣屎盆子),故而这些可怜的亡国之君在身死国灭之后往往还要背负上诸如残暴不仁、荒淫无耻、昏庸无能等罪名。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唐朝的末代皇帝唐昭宗非但没有被苛责,反而赢得不错的名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904年,朱温杀死昭宗,将其第九子,年仅12岁的李柷立为皇帝,即昭宣帝,三年后被朱温废黜。昭宣帝是个有名无实的君主,在真正意义上并非唐朝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应该是他的父亲昭宗。)

原因只能且必须从其在皇帝位子上的作为来寻找。

唐昭宗李晔,唐朝第二十位皇帝(888年—904年在位)。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文德元年(888年),在杨复恭拥立下即位,当时面临的形势是,大唐帝国在持续近十年的黄巢起义打击下分崩离析,藩镇和地方实力派纷纷拥兵自重,大唐朝廷能够实施有效管理的地区仅仅局限于京畿及其附近的京兆、同州和华州三地。而从与吐蕃接壤的四川,延伸到贵州、广西、云南、乃至越南(安南)和海南岛等地,虽然归帝国管辖,但与关中地区中间被割据势力阻断,根本无法给予有力的支援。

实际上昭宗即位时的战略态势非常清晰,关中地区周边的任何一个实力派都拥有足够的能力来将大唐朝廷置于死地。昭宗精明睿智,完全明白自己和朝廷面对的困境,但是,他不是选择坐以待毙,而是选择竭尽全力的去战斗,去复兴大唐,如同黑夜中高举长矛的唐吉坷德,义无反顾的冲向风车!

昭宗的第一场战斗是铲除把持朝政的宦官杨复恭。

昭宗通过将高官和实权授予杨复恭的养子,统领神策军的宦官杨守立,并赐予其国姓的手段,成功的将杨复恭集团从内部分化瓦解。斗争失败的杨复恭逃离京师,纠集几个支持他的节度使攻击长安,结果被控制关中地区的两个节度使李茂贞和王行瑜联手击败,杨复恭被押送京师处死——唐昭宗获得了胜利,掌握了朝政。

昭宗的第二场战斗是讨伐李克用

李克用是沙陀人,他率领的骑兵在镇压黄巢起义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唐朝廷给予的酬劳是山西的大部分地区控制权,但是当地的汉民普遍对其怀有深刻的疑惧心理,同时,河南的宣武节度使朱温和东北的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也因之感受到直接的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在昭宗授意下,朝廷与朱温和李匡威结成战略同盟,共同出兵讨伐李克用,为此目的,衰弱中的朝廷征集了近10万军队,同时也耗尽了其体内的最后一滴脂肪。

假如联军能够获胜,则不但能恢复对山西部分地区的统治,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朝廷和皇帝的威望,然而,这场豪赌最终以失败告终。

昭宗的第三场战斗是讨伐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盘踞在关中西部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对朝廷的软弱无力和军事上的失败极为藐视,以至于893年写信给昭宗皇帝,挖苦他在军事上的失败: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陛下如果再战败的话,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昭宗自然是勃然大怒,令太子率军讨伐,仓促组建又没有数量优势的唐军被轻易击溃,昭宗再次失败。

至此,昭宗手中已经没有了任何可堪使用的军队,甚至连保护自身安全的最小规模的禁卫都不能满足,其命运完全掌握在周边的几个强大藩镇手中。

大唐王朝作为中原王朝当着武功第一的朝代,李唐皇室本身的尚武精神和坚忍同样在皇族当着排名第一,昭宗李晔作为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为了王朝和家族的尊严,知其不可而为之,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于这样的末世之君,怎么好意思苛责于他呢!?

实际上昭宗即位时的战略态势非常清晰,关中地区周边的任何一个实力派都拥有足够的能力来将大唐朝廷置于死地。昭宗精明睿智,完全明白自己和朝廷面对的困境,但是,他不是选择坐以待毙,而是选择竭尽全力的去战斗,去复兴大唐,如同黑夜中高举长矛的唐吉坷德,义无反顾的冲向风车!

昭宗的第一场战斗是铲除把持朝政的宦官杨复恭。

昭宗通过将高官和实权授予杨复恭的养子,统领神策军的宦官杨守立,并赐予其国姓的手段,成功的将杨复恭集团从内部分化瓦解。斗争失败的杨复恭逃离京师,纠集几个支持他的节度使攻击长安,结果被控制关中地区的两个节度使李茂贞和王行瑜联手击败,杨复恭被押送京师处死——唐昭宗获得了胜利,掌握了朝政。

昭宗的第二场战斗是讨伐李克用。

李克用是沙陀人,他率领的骑兵在镇压黄巢起义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唐朝廷给予的酬劳是山西的大部分地区控制权,但是当地的汉民普遍对其怀有深刻的疑惧心理,同时,河南的宣武节度使朱温和东北的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也因之感受到直接的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在昭宗授意下,朝廷与朱温和李匡威结成战略同盟,共同出兵讨伐李克用,为此目的,衰弱中的朝廷征集了近10万军队,同时也耗尽了其体内的最后一滴脂肪。

假如联军能够获胜,则不但能恢复对山西部分地区的统治,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朝廷和皇帝的威望,然而,这场豪赌最终以失败告终。

昭宗的第三场战斗是讨伐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盘踞在关中西部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对朝廷的软弱无力和军事上的失败极为藐视,以至于893年写信给昭宗皇帝,挖苦他在军事上的失败: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陛下如果再战败的话,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昭宗自然是勃然大怒,令太子率军讨伐,仓促组建又没有数量优势的唐军被轻易击溃,昭宗再次失败。

至此,昭宗手中已经没有了任何可堪使用的军队,甚至连保护自身安全的最小规模的禁卫都不能满足,其命运完全掌握在周边的几个强大藩镇手中。

大唐王朝作为中原王朝当着武功第一的朝代,李唐皇室本身的尚武精神和坚忍同样在皇族当着排名第一,昭宗李晔作为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为了王朝和家族的尊严,知其不可而为之,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于这样的末世之君,怎么好意思苛责于他呢!?

标签: 李晔唐朝

更多文章

  • 唐哀帝李柷被谁拉下马?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哀帝李柷,唐朝皇帝

    唐哀帝(904-907)李柷(chù)是唐昭宗第九子,景福元年(892)九月三日生于大内。初名李祚,乾宁四年(897)封辉王,是唐朝最后的一个皇帝,从小颠沛流离,在腥风血雨、惶惶不安中过日子。他是唐昭宗的第九个儿子。天佑元年,唐昭宗被朱温谋杀时,朱温立13岁的辉王李祚为皇太子,当天又矫皇后命太子于柩

  • 唐哀帝李柷甘做傀儡让难逃被毒死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哀帝李柷

    唐哀帝李柷是一个并不知名的皇帝,他是唐昭宗的第九个孩子,他的母亲是何皇后,他是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算起来,他是唐朝的第二十任皇帝。当然,这个计算是不包括武则天和殇帝的。他在位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他是在904年登基当上皇帝的,但是其在907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废除了。其在908年的时候去世,死的时候仅仅只有

  • 亡国之君唐哀帝李柷是被谁拉下马?在位几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柷

    少年皇帝唐哀宗在13岁的时候登基,在16岁的时候就被迫退位,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那么,到底是谁逼迫唐哀帝退位的呢?唐哀帝被谁拉下马呢?唐哀帝他从小就生活在变幻不断的政治风云中,当时的唐朝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挽救唐朝,因此唐哀宗一直都生活在恐惧当中。作为一个皇帝,他却并不

  • 短命皇帝唐哀帝为何16岁就被朱温逼迫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哀帝

    唐哀帝李柷是一个并不知名的皇帝,他是唐昭宗的第九个孩子,他的母亲是何皇后,他是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算起来,他是唐朝的第二十任皇帝。当然,这个计算是不包括武则天和殇帝的。他在位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他是在904年登基当上皇帝的,但是其在907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废除了。其在908年的时候去世,死的时候仅仅只有

  • “昭宣光烈孝皇帝”唐哀帝李柷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光烈昭宣皇帝

    892年9月27日即景福元年九月初三日末代皇帝、“昭宣光烈孝皇帝”、唐哀帝李柷出生在长安宫廷里,初名李祚,是唐昭宗第九子。唐哀帝李柷(zhù)(892年-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乾宁四年(897年),封辉王

  • 唐哀帝李柷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唐哀帝

    【历史上的今天】892年9月27日“昭宣光烈孝皇帝”唐哀帝李柷出生892年9月27日即景福元年九月初三日末代皇帝、“昭宣光烈孝皇帝”、唐哀帝李柷出生在长安宫廷里,初名李祚,是唐昭宗第九子。唐哀帝李柷(zhù)(892年-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乾宁四年(897年),封辉

  • 唐哀帝李祝:大唐的亡国之君,他的后代有多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哀帝李祝,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祝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唐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温弑唐昭宗后假传圣旨,立辉王李祚为皇太子,并改名李柷。年仅13岁的唐哀帝李祝就这样登上皇位,成为了朱温手中的傀儡,也成了大唐的亡国之君。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了这一天,曾经辉煌强盛无比

  • 薛仁贵五万精锐为何被吐蕃全歼?大唐最大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薛仁贵,唐朝,吐蕃

    人们已无法想象,1300多年前的大非川经历过怎样一场血腥的战争,只知道战争结束后,10万唐军将士化为了尘埃。与士兵生命一同消亡的,还有大唐在亚洲创下的帝国神话,以及他们在“安西四镇”土地上披荆斩棘,用百年时间来创造的灿烂文明……当时,吐蕃军队大举入侵唐帝国统治的西域,并攻陷了西域十八州,使唐帝国安西

  • 苏定方和薛仁贵什么关系?苏定方薛仁贵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苏定方,薛仁贵,唐朝

    苏定方和薛仁贵什么关系?苏定方算是薛仁贵的老前辈,俩人没有特殊关系。若硬要说的话都是唐高宗手下大将,一起讨伐过高句丽。二人均是唐初名将,苏定方是全程参与了唐朝开国到贞观之治的,比薛仁贵年纪大了22岁。苏定方已经功成名就,薛仁贵才刚刚崭露头角。苏定方和薛仁贵都参加了太宗李世民的讨伐高句丽之战,双双建立

  • 唐代名将薛仁贵的后人为何反唐参与了安史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薛仁贵,安史之乱,唐玄宗,

    在有关薛仁贵一族的民间文学中,除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外,还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薛刚反唐》。小说讲述的是薛仁贵的孙子薛刚因满门遇害,遂起兵反唐,辅佐庐陵王李显,讨伐武则天的故事。这虽然是小说之言,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薛仁贵的孙子确实曾叛乱,反抗李唐王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参与叛乱的薛氏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