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神探狄仁杰:武则天为什么一生都信任他?

神探狄仁杰:武则天为什么一生都信任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19 更新时间:2024/2/8 12:43:32

在1315年前的今天,0700年11月11日 (农历九月廿六),宰相狄仁杰逝世。

他曾再造唐朝

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显庆元年(656年),26岁的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的判官。满腔热血的狄仁杰开始了他的工作,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次沉重打击——被胥吏诬告了一把。幸运的是,这一状告到了河南黜陟使阎立本那里。阎立本不仅弄清了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可能因为狄仁杰在地方工作出色而勤恳,特别是判案方面才能十分突出,在地方上积累了将近20年的断案经验后,上元二年(675年),他被调,当上了大理丞。狄仁杰刚到大理寺上任的时候,积压的案件已经非常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笔不停批,整整奋战了一年,就把积压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达17000人之多,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在今天看来也堪称神奇。不久,高宗就提拔他当了“侍御史”。此官的品级虽不高,和大理丞一样也是从六品,但属于“清望官”。这个官位对日后的仕途有很大帮助,一般来说,它的升迁速度比其他机构要快。这时期的狄仁杰,给世人的印象是能力超强,判案如神又铁面无私,很像后来人们心目中的包公形象。这大概就是狄仁杰会被认为是“神探”的重要原因。

网络配图

神判而非神探

唐高宗在位的晚期,高宗皇后武则天因为干练多才,逐渐掌握了最高权力,于684年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狄仁杰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宰相生涯。历史上的狄仁杰被“分割”成了两半,唐高宗时他是办事认真的能臣,武则天时是中枢决策的宰相。在小说和电视剧里,当上了丞相的狄仁杰还是每天忙着到处“微服私访”,没事就找案子来查,发挥他超强的推理能力。但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虽也是忙得到处跑,但他忙的不是查案,而是协助武则天处理政事。

狄仁杰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是兴复李唐皇室,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设法对武则天施加影响,改变她对两个儿子的看法,使李显(唐中宗)与李旦(唐睿宗)兄弟能够摆脱被囚禁的地位。后来,曾被狄仁杰举荐的张柬之,在武则天弥留之际发动“政变”,复大唐国号,唐朝复国。当然,狄仁杰已经没有机会看到这一幕,就在他力阻武则天大造佛像的那年九月,狄仁杰去世。武则天亲自为他主持丧礼,废朝三日,这是当时人臣的最高待遇。

中国“福尔摩斯”是如何诞生的?

狄仁杰能够被当作“神探”得归功于一个荷兰人,他叫高罗佩。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时,高罗佩读到了《武则天四大奇案》,他认识到书中所描写的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事侦讯本领,无论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侦破奇案的能力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素养方面,比起福尔摩斯、格雷警长等现代西洋大侦探来,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他开始着手翻译《武则天四大奇案》。高罗佩先是将之译为英文,又以狄仁杰为主角用英语创作了《铜钟案》。没想到《铜钟案》在西方大获成功,在出版商的催促下,高氏继续收集当时中国民间流传着的狄仁杰断案故事。但写着写着,他感觉故事性太差,于是干脆自己来编,一口气写了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有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等作品。高罗佩将这些故事集在一起,统称《狄法官的破案故事》,即《狄公案》。这些作品引起了轰动,狄仁杰遂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

远征高句丽的战役刚结束,狄仁杰已为中央所召,担任大理丞一职。大理寺是主司刑罚的衙门,长官为大理卿,次官为少卿,丞在其下,职位约等于今日的检察厅局长。虽然高宗依旧上朝,但健康状态已大不如前。每次他坐到王座,帘幕的后面一定有武则天在那儿。也就是说,武则天才是真正的主政者。

网络配图

过去的“皇帝”、“皇后”之名已被废除,改称以“天皇”、“天后”。过去的名称给人感觉是,皇后存在于皇帝之下,或为其附属物;而新的称呼则有近乎男女平等的感觉。

武则天对于名称非常在意。她的意图是:先改变名称,进而对旧体制有所改革。她开始有以自己的意思推行政治的意念。仪凤元年(公元六七六年)九月,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左鉴门中郎将范怀义两名重臣,犯了滔天大罪:他们为扩建自己的宅邸,寻觅大量木材。两人委托樵夫砍伐柏木这件事,本来无可厚非,但这批柏木竟然是从昭陵圣域之地砍伐得来的。

昭陵乃太宗陵寝,对唐朝廷而言,这是最重要的陵墓。这座陵墓由阎立德精心营造,对高宗来说,是父亲灵体永眠的圣地。不过,陵域并未围以木栅,因此很难界定圣域范围。樵夫只是误砍昭陵之木,而这大逆之罪,当然落到要求樵夫砍木的两名大臣头上。

判决会议在高宗面前召开。

两人应处死罪。——这是高宗的意见。至少高宗在群臣面前表示这个意见。实际上,这是天后武则天叫他这么说的。司法单位高级官僚持的是怎样的意见?有没有人敢反对天子的意见、直陈自己的看法?——她想知道的是这些。

处以流刑较为适当。因为两人都是人才,杀之可惜;而且处以死刑,会影响官僚士气。——这是武则天内心的想法。“胆敢砍伐昭陵之柏,堪称目无法纪,罪该万死。如皇上所言,这两人唯有处以死刑一途而已。”大理卿如此回答。

刑部尚书(法务大臣)也认为高宗的意见至为妥当。武则天在垂帘后暗暗诧异。难道没有一个人敢对这两个人的死罪表示反对意见?正当她准备口说出自己的意见时,有人以清爽的声音说:“万万不该对这两个人处以死刑——”

网络配图

“什么……你是什么人?”高宗连发言者的名字都不知道。“微臣乃大理丞狄仁杰。”“为何不可论处死罪?不处死他们,不是要使朕陷于不孝吗?”“回皇上的话,法律并无砍伐陵域之树木者以死罪论处的条文。”“你胆敢反对朕的意见!下去!朕不想看到你这个人!”

高宗勃然大怒。实际上,以死罪论处虽然不是他的意见,但此人竟敢表示异议,这一点触怒了他。体质孱弱且贫血的高宗,激怒时脸色变得铁青,相貌令人望而生畏。

“是!微臣这就遵命退下。微臣现在才知道冒大不韪直谏之难。其实,直谏之难,只对纣而言,若对舜,则无此事。适用法律无明文规定之刑罚,会使人们不信法律。还有,后世史家将如何批评皇上,微臣也以此为忧。……微臣告退了。”

狄仁杰语毕,就准备退下。这一退的后果一定不堪设想,处死是绝对免不了的事,而狄仁杰却毫不动容。“慢着!”垂帘之后传出武则天的声音。“是!”刚要退下的狄仁杰,当场跪伏。

“皇上不是没有慈悲之心。……说实在的,对这两个人的处罚事宜,皇上已和哀家讨论过,似乎处以流刑为宜。大理丞所言甚是,因此,关于本案,宜经过检讨再做定夺,如何?”武则天道。“好,那就改日再议吧!”

实际上,高宗内心也松了一口气,他并不忍心处死这两人。翌日,决定将两人流放至岭南(广东)。数日后,大理丞狄仁杰被拔擢为侍御史——这一重要的人事命令出现在公文上。

“你日前所言,令哀家深深感佩。在那样的场面敢说那样的话,勇气可嘉,值得嘉勉。”武则天召来狄仁杰,如此说道。从此以后,她一辈子都信赖狄仁杰。

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而狄仁杰在每任一职中,都心系民生,政绩卓着。在他身居宰相之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千古名相狄仁杰功不可没。

标签: 狄仁杰

更多文章

  • 揭秘:狄仁杰担任宰相后搞裙带关系是否属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狄仁杰

    虽然武则天一生欣赏、尊重狄仁杰,狄仁杰也全心全意辅佐她,但是狄仁杰说到底是一个正统的儒家,他的心其实还在大唐那一面。武则天知道这一点,但是她也无可奈何。正统的儒家讲究忠孝,狄仁杰在这方面自然是无可挑剔的,与此同时,儒家是无法接受女性当权的。《尚书》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母鸡打鸣了,是一家的灾祸

  • 狄仁杰被称为“国老” 一年结案一万七千件起五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狄仁杰

    狄仁杰的智慧因忠诚而显得难能可贵,他是智慧和忠诚二者的奇妙结合:大度正派,不失幽默开朗;睿智机敏却不矫饰,清廉刚正却不拘泥古板,秉公执法而不苛刻,勤政爱民又能为国举贤。一、睿智机敏,深谋远虑网络配图狄仁杰任并州都督府法曹(级别不高的属官)的时候,有一次,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出游,要路过并州(今太原

  • 狄仁杰力阻武则天造佛像:得其亲自主持丧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仁杰

    就在他上疏力阻武则天大造佛像的那年九月,狄仁杰去世。武则天亲自为他主持丧礼,废朝三日,这是当时人臣的最高待遇。网络配图一年判定数千件铁案史书记载,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狄孝绪,曾任贞观朝尚书左丞,其父狄知逊,曾任夔州长史。显庆元年(656年)

  • 狄仁杰效忠武则天很“纠结”:曾被亲戚嘲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仁杰

    说到狄仁杰就不得不提武则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狄仁杰对于武则天的态度用于赓哲的话说,“纠结”。网络配图 “他刚开始对于武则天还是支持的,他肯定武则天的能力,纵观当时全天下有能力当皇帝的人也就是武则天,但再往后狄仁杰却策划了将武周政权归还给李唐,一方面是看到武姓子嗣都太不像话、

  • 唐朝名相狄仁杰和包拯谁的断案能力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仁杰和包拯谁的断案能力更厉害

    狄仁杰和包拯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关于他们的事迹,百姓们一直都口口相传,赞颂不已。那么他们俩人谁厉害呢。狄仁杰是唐朝名相,而包拯则是北宋名臣,他们都是德高望重,备受百姓称赞的人物。只是他们俩并不是出于同一个时期,所以两者之间,其实并不好比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人认为,单从断案这

  • “坑爹”少爷:名相狄仁杰因儿子暴虐被砸毁生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仁杰

    儿子“坑爹”固然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却也同样是父母教育的失败。对照历史现实,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网络配图眼下,“坑爹”成了网上网下人们热议的话题,“坑爹”的现象并非某人独有,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把老爹的一世英名葬送,真是“坑爹”没商量。唐朝狄仁杰是一代名相,他一生清正刚直,不畏权贵,为

  • 一年断案1.7万起:狄仁杰绝对是神探中的战斗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狄仁杰

    “神探”是狄仁杰在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但这距离真实的狄仁杰有不少差距。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是再造唐室的大功臣。网络配图根据史料记载,狄仁杰由明经科中第,从此踏上仕途。按照唐代规定,明经科上来的人,根据考试成绩,授予不同品级的官职。狄仁杰被派到汴州担任判佐,是个从七品下的官。很快

  • 武则天为什么对狄仁杰百依百顺,是有原因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

    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是最善于发掘人才的。贞观一朝,文臣武将,济济一堂,声势豪华,都是不世出的人中之龙。给李世民当臣子很难。难就难在,自己必须有才华然后还要发掘人才,保举人才。要是一个忠臣不能为他举荐人才,他就会觉得此人不称职。贞观初年,有一个宰相叫封德彝。封德彝是个老臣,李渊在位时,他就是宰相。李世

  • 历史解密:狄仁杰如何一年断案一万七千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狄仁杰

    影视中的狄仁杰,大都身手不凡,断案入神,“狄仁杰‘神探’称号主要来自他在地方和中央大理寺担任司法官员时候的业绩。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有说他一年断案一万七千起,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网络配图 史籍中没有留下他断案的详细细节,有野史说他断案效率

  • 历史上智慧超群的狄仁杰一生仕途多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狄仁杰

    狄仁杰超群的智慧,傲人的风骨,一直以来,都被百姓们所传颂。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位唐朝时期的名相。狄仁杰生于630年,卒于700年,是李唐、武周时期有名的政治家。狄仁杰为人刚正,不畏权贵,他也因此而屡屡得罪小人,导致仕途坎坷。但他深得武则天的信任,最终能够否极泰来,官拜丞相,福荫子孙。早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