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为什么要把国库珍宝全留给安禄山?

唐玄宗为什么要把国库珍宝全留给安禄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61 更新时间:2024/2/8 12:47:2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唐玄宗为什么要把国库珍宝全留给安禄山,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755年,安禄山悍然造反于范阳,掀起了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将正处于盛世中的唐朝碾个粉碎。而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唐玄宗是难辞其咎的。

安禄山原本只是河北藩镇的一位偏将,因战功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之后,安禄山完全成了唐玄宗玩弄权术的工具。当时,唐朝在西北和东北边疆均投入了重兵,设置了十大节度使。其中,西北诸节度使均为太子李亨的义弟——王忠嗣的旧部,因此政治立场皆偏向于太子。

为了制衡太子,唐玄宗将安禄山扶植为东北诸藩镇的头领,让其总帅平卢、范阳和河东三大藩镇。可以说,唐玄宗几乎将东北地区的所有防务,都交给了安禄山。为了笼络安禄山,唐玄宗不断为他加官进爵,将其封为东平郡王,还让他认杨贵妃的干娘。

然而,随着唐玄宗的一天天老去,安禄山却日渐惶恐。一开始,安禄山与李林甫合谋,准备废掉太子。谁知唐玄宗虽然多次敲打、折辱太子,却并没有废掉他的意思。他之所以放任李林甫、安禄山迫害太子,不过只是为了抑制太子势力,从而保证自己现有的权力。

由此可见,安禄山不过只是唐玄宗的工具、打手以及随时可以牺牲的弃子。唐玄宗对安禄山的恩宠,不过只是温水煮青蛙,为了稳住他而已。当唐玄宗去世,太子继位,安禄山最终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禄山已经看透了唐玄宗的伎俩。一方面,安禄山每天装疯卖傻,表现出一副忠诚、憨厚的模样;另一方面,他悄悄地换掉了河北诸藩镇的汉将,代之以来自突厥、奚以及契丹等族的番将。同时,他在入朝时,还暗中观察山川地势,随时准备造反。

许多学者认为,安禄山并不想在唐玄宗还在位的时候造反。然而杨贵妃哥哥——杨国忠对他的敌视,最终让安禄山的反叛大大提前。于是,安禄山点齐备20万精兵悍然造反。

由于内地承平日久,民不习战。而驻扎在关中的中央军,都是市井小儿,严重缺乏训练和军事经验。面对身经百战的河北铁骑,一战即溃。由于忌惮太子势力,因此唐玄宗对出身西北藩镇的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疑虑重重。

由于唐玄宗的猜忌,官军一败再败,安禄山在攻克洛阳后,又在潼关外击溃哥舒翰的军队,最终直逼长安。到了此时,唐玄宗完全慌了神。自古以来,长安就不便于防守,因此唐玄宗决定放弃首都,逃亡巴蜀。但在逃亡之前,唐玄宗仍表现出十足的帝王之器,他对百姓的关心,却意外拯救了大唐。

唐玄宗一行开拔后,经过了国库。杨国忠立即进谏:“宝库里珍宝山积,应该立即烧掉,不能为国贼守财”。然而唐玄宗却说:

“全部留给安禄山吧!叛贼攻占京师,必然掠夺百姓。还不如将这些财宝留给叛贼,避免他们伤害我的子民!”

之后,唐玄宗一行又经过去往蜀地的必经之路——便桥。通过便桥后,杨国忠就吩咐手下:“立即烧毁便桥,以免叛贼追及。”然后唐玄宗看见后,却紧急命令高力士

“如今百姓都在躲避叛贼,为何要断掉我子民的逃生之路?赶紧给我灭火!”

唐玄宗的善行,最终感动了百姓。当时,唐玄宗等人急匆匆地逃走,没有来得及携带粮食。走到半途,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士兵,皆饥渴不堪。民众看到此情况后,争着将自己仅存的粮食献给皇帝,而唐玄宗却说:

“不可让吾百姓白白献食!”

因此,唐玄宗将随身的财宝散给了百姓,并好言抚慰他们。唐玄宗放下九五之尊,爱民护民的行为,感动了周围的百姓,一时间哭声一片,连唐玄宗自己也抹起了眼泪。

唐玄宗的队伍到了扶风郡,当地的乡亲父老遮道相送,纷纷说:

“宫阙,乃是天子家居,陵寝,是陛下之坟墓。陛下为何要舍之而去?”

唐玄宗骑在马上,沉思良久,于是命令太子:

“你去宣慰这些父老吧!”

当时,唐玄宗已经70多岁了,对于这场席卷中华叛乱,已然力不从心。况且这场叛乱是因自己而起,自己总要负起责任。从此时起,唐玄宗已经准备放权,并将天子之职和天下的兵马,全部交给太子。在关中父老的支持下,太子在灵武登上帝位,而唐玄宗也爽快地交出了传国玉玺,逊位为太上皇。

唐玄宗为人精明,一生之中最善于操弄权术,因此才得以稳坐天下数十年。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唐玄宗却深深陷入权术之中不可自拔,最终不幸玩脱,酿成了惨烈的安史之乱。但令人欣慰的是,唐玄宗却在最后幡然醒悟,选择以诚挚之心对待自己的臣民,不仅拯救了自己和许多臣民的性命,也让大唐的国祚得以延续百余年。

安禄山等叛贼攻破长安后,果然将国库内的珍宝搜罗一空。由于他们本就是粗鄙豪勇之人,胸无大志,得到这些珍宝后,他们日夜纵酒,声色犬马,沉醉于长安的温柔乡中不可自拔,没有继续向西追击唐玄宗父子。由此,唐玄宗才得以安全地逃亡巴蜀,而太子才能成功地在灵武与朔方军会师,稳住了局势。

在军队和百姓的支持下,唐肃宗最终驱逐了叛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为平定安史之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唐玄宗唐朝

更多文章

  • 唐玄宗为什么要把国库留给安禄山?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玄宗,唐朝

    对唐玄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做了几十年的太平天子,自己把国家治理得很不错,他也开始渐渐飘了,对待政务越来越不上心,这也导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差点就把江山给葬送了。由于唐朝国内很长时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内地的军防是相当糟糕的,安禄山起兵之后,叛军从河

  • 大腹便便的安禄山是如何能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安禄山

    唐玄宗晚年有多昏庸?看安禄山起兵之前怎么邀宠的就能明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率所部及一些少数民族军队10余万人,号称20万人,由范阳(今北京)急速南征。大军所到之处,绝大多数州县望风瓦解,或降或逃或被杀,

  • 盘点安禄山手下谋臣猛将 他们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安禄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安禄山手下猛将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起点,而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安禄山,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安禄山手底下的那些谋臣武将。安禄山手下的谋士诸如严庄、阿史那承庆、高尚三人。其中严庄和高尚是安禄山的左右臂,而阿史那承庆则为安禄山的亲

  • 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军队为什么七年就被打败了?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禄山,唐朝

    说到安史之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安史之乱的双方决策层感觉就是菜鸡互啄,明明都有很多机会消灭对方,但是彼此都在接连犯低级错误,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绝佳战机,让这场本无悬念的战役变得如此丰富有料。安史之乱是唐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一次重大交锋,最终朝廷虽然平息了此次叛乱,但是也元气大伤,成为唐朝由盛

  • 安禄山是什么出身?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跟随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禄山,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安禄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自唐朝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短短八年时间,就让唐朝的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更是为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情形埋下了一个伏笔。这场战乱也因此而被现代史学家称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可问题是《旧唐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安禄山,营州柳

  • 杨贵妃给45岁安禄山洗澡,李隆基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贵妃,唐朝

    说到杨贵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李隆基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之一,杨贵妃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美人,唐代审美是以丰腴为美,而杨贵妃可以说是绝对的胖美人了,一般来说,皇上的占有欲都是非常强的,他们的皇位权利和他们的女人都是不能够被染指的。可是当27

  • 薛嵩参加过安禄山的叛军,后来为何能被封为节度使?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薛嵩,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薛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的人物,他自从军以来,战功赫赫,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深受皇帝的信任,并且他的家族也得到了唐王朝的重用。在《薛仁贵征西》、《薛丁山征东》等多部小说中,也展现了薛家的勇猛和对大唐

  • 安禄山喜欢杨玉环吗?这二人真的有私情之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禄山, 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安禄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据说“安史之乱”的之时,安禄山打出的一个口号就是将杨玉环夺过来纳为己有。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安禄山一定是非常非常喜欢杨玉环的,但针对二人是否有私情之事,却实在难说。无论是新旧唐书,对这点是没有任何记载的,反观野史和杂记之

  • 安禄山为什么敢起兵作乱?他是什么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安禄山,唐朝

    你真的了解安禄山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历史上安禄山起兵作乱,在他看来,兵多马壮,长年习战,哪一项不是能颠覆唐朝的利剑?试问侯景反叛时部众才区区多少人?李隆基晚年衰老迷昏,至此大错,无论如此都谈不上安禄山高估自己。倒是胡人握此好牌,若是安禄山身体再好几年,恐怕提早100多年进

  • 唐玄宗那么重用安禄山真的是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玄宗,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宗。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安史之乱前,能威胁皇权的主要是两股势力,一个是外戚,汉朝最明显,以至于东汉末年,窦家、梁家等外戚轮番登场,皇帝想对抗,就只能重用宦官集团。另一个就是藩王势力,啥西汉的七王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搞得皇上很受伤!而唐朝自安史之乱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