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唐朝著名大臣,魏征为何对皇帝说不想当忠臣?

他是唐朝著名大臣,魏征为何对皇帝说不想当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792 更新时间:2024/1/26 3:04:0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忠臣是对一位大臣的极高称谓,无数戏曲都在歌颂“忠臣孝子”,无数官员都在追求当忠臣以青史留名。

但有这么一位朝廷重臣居然对皇帝说他不想当忠臣,他就是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初登大位,励精政道。他非常看重具有治国才干的魏征,甚至多次把魏征召到卧房里,单独询问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才能出众又性情耿直,即使面对皇帝也敢于直言是非。而唐太宗不以他的态度为忤,总是欣然接受他的意见。

很快,得到重用的魏征就升官成为尚书左丞。

魏征本来是李建成的洗马,当年经常劝诫李建成防备李世民,在一些人看来,应该对他多加防备。但是魏征现在因为整天说些不好听的话,偏又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岂能不令人妒忌。

在贞观元年十二月,有人告发魏征偏袒他的亲属,唐太宗派御吏大夫温彦博查问,结果是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文彦博对太宗汇报说:“魏征办事不留准确的行迹,远远地避开嫌疑,所以才被诽谤,他内心虽然无私,但也应受到责备。”太宗让温彦博去责问魏征,而且说道:“从今以后,办理公务必须留下确凿的行迹。”

就此事,魏徵上奏唐太宗:“我听说君主与臣应该同心一体,如果都不去追求公道,而是去追求形式,那么国家的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

唐太宗吃惊地说:“我已经后悔了。”

魏征再次拜道:“我很荣幸能为陛下做事,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

唐太宗奇怪地问:“忠臣、良臣有什么区别吗?”

魏征回答道:“后稷、契、皋陶,君臣齐心合力,共享荣耀,这就是所说的良臣。龙逄、比干犯颜直谏,身死国亡,这就是所说的忠臣。良臣者,自身获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子孙传得福禄。忠臣者,自身遭祸被杀,君主陷于残暴,国家最终破败,后代家破人亡,只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

唐太宗深以为然,对魏征“赐绢五百匹”。

这就是唐太宗和魏征的忠臣、良臣论。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忠臣,就是忠于皇帝,无论皇帝是英明还是愚昧,都一味迎合皇上,“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他们的格言,比如蒙恬扶苏,仅仅是名义上是秦始皇的一份矫诏,就令两人乖乖交出兵权,一个自杀一个被绑。良臣,就是忠于国家高于忠于君主,当皇帝的作为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以国家的利益优先,这种人就比大熊猫还稀少,因为他们基本没有当高官的机会,勉强找到王忠嗣、太史伯、李纲等人。

毫无疑问,魏征属于良臣系列的。甚至还有人说,魏征是“良臣忠国不忠君”观点的始作俑者。但我们仔细看魏征与唐太宗的谈话,还真没包含这层意思。

魏征与其是说忠臣、良臣两类大臣,不如说是在劝诫唐太宗应该做哪类皇帝。好的皇帝会造就良臣,坏的皇帝只会催生所谓的忠臣。

许多人都纳闷,唐太宗善于纳谏,怎么魏征只有一个,难道做一个勇于说真话的大臣那么难吗?只要勇敢地说真话就会成为高官,上前直言进谏的还不如过江之鲫?

勇于说真话、直言纳谏的还真不多。即使有,也早就不知道被发配到哪个犄角旮旯了,弄不好还给你个诽谤之罪。唐太宗曾经嫌弃打报告的太多,“欲加黜责”。

像魏征这样,明明是劝诫皇上,却从大臣说起,即达到目的还话语不生硬,才是谏臣的最高标准。甚至说,如果你没有卓绝的政治才能和高超的语言艺术,连做诤臣的资格都没有。

唐太宗对魏征这番话为臣论实为君论的话,十分有感触。

几天之后,唐太宗就问魏征为君之道:“君主如何做称之为明,如何做称之为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从前帝体恤民情,详细询问民间疾苦,所以知道有苗的恶行;舜帝目明视四方,耳聪听四方,所以共工、兜不能掩匿罪过。秦二世偏信赵高,造成望夷宫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招来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导致彭城阁之变。所以君主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则亲贵大臣就无法阻塞言路,下情也就得以上达。”

后来唐太宗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对我,安国利民,犯颜正谏,纠正朕的过失,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魏征的忠臣、良臣之谏说明,魏征是一个不愿意做“忠臣”,实为忠于国家、忠于君主的真正的忠臣。

标签: 魏征唐朝

更多文章

  • 魏征为何总敢顶撞李世民?除了魏征有才李世民英明长孙皇后也出力不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魏征,长孙皇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魏征为何总敢顶撞李世民?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大唐王朝历经玄武门之乱后,政治局势开始趋向稳定,大唐第二任皇帝李世民也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但很多玄武门之变的功臣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何太宗会对建成太子身边的重要谋士魏征青睐有加呢?我们知道,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这本身

  • 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何堕落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征,李世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征死后的李世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太宗是一代明君,我们对他的评价更多的是赞美或赞颂,其实,在贞观末期,唐太宗的所作所为并不符合我们对他的印象,他堕落了,为什么?很重要的原因是:魏征死了。当然这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还在于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一代名相”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何捣毁其坟墓?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征,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征,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感情也算是诞生在革命道路上的,早年的魏征可是太子东宫首席参谋长,玄武门之变时就是他在帮助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爱惜他的才干,就将他招到自己手下干活,有此开始了他们之间的一段佳话。魏征这个人可能是性格使然,

  • 李世民想把弟媳纳入后宫,魏征是怎么劝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征,唐朝

    对魏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的部下随即杀入东宫、齐王府中,将建成、元吉的十个儿子全部杀死。至于两府中的女性成员,李世民则网开一面,将她们接入宫中,名义上抚养建成、元吉的幼女,比如李元吉的王妃杨氏,“以亡姚之重,抚

  • 李世民的女儿和魏征的儿子有婚在身 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什么要悔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魏征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世民悔婚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魏征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臣,他以直言不讳闻名于世,正因为他的直言敢谏得到李世民器重,但是李世民并不喜欢魏征,他对魏征一再忍让,只是为了向天下臣民证明自己是一位谦虚、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皇帝,中国古代拥有贤名的皇帝大多善于伪装自

  • 揭秘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真相 魏征的真实身份比龙王还要高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征,龙王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龙王这种存在,在任何神话传说当中,都是高高在上的身份,但是在《西游记》当中,却被当成了普通妖怪一样,直接让大唐的臣子魏征梦中就给斩杀了。难道说魏征的真实身份比龙王还要高吗?其实在《西游记》当中,整个凡间就是以大唐为背景,而李

  • 令唐太宗最头疼的凌烟阁功臣——千古诤臣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魏征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魏征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古代有数不清的名臣宿将,这其中最令皇帝头疼的就是诤臣。有人会说诤臣那不就是言官吗?其实相差很大。诤臣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言官倒没有问题,但是诤臣跟别言官一比,多了一点,那就是“诤”。他们能把皇帝给“怼”死,并且这类大臣一般都有个比较不错的

  • 魏征生前为李世民尽心尽责 死后李世民为什么要毁掉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魏征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和魏征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贞观十六年,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房屋。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李世民多次亲临魏府看他,给他送药,并将公主许给魏征的儿子。不久,魏征病逝家中,李世民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

  • 历史上最牛宰相之一,魏征到底厉害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征,唐朝

    你们知道魏征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众所周知,一代名相魏徵在人生的道路中侍奉过六主,这在过去是不可原谅的背叛,理应背负历史的骂名,饱受后人的诟病。但魏徵不但没有受到同时代人以及后人的蔑视,反而成为千古直臣和忠臣的典范,被后人尊称为“一代名相”。据《旧唐书·魏徵传》中记载,魏徵去世

  • 魏征生前和李世民有什么仇怨 死后为什么会被李世民推到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朝

    还不知道:李世民毁魏征墓碑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代名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做了很多自相矛盾的事情。一方面,命阎立本画魏徵像,并且放在凌烟阁内,以此表彰魏征的不世功勋;另一方面,亲手诏书取消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推倒了魏征的墓碑。熟悉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