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最牛宰相之一,魏征到底厉害在哪儿?

历史上最牛宰相之一,魏征到底厉害在哪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792 更新时间:2024/1/15 13:27:58

你们知道魏征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众所周知,一代名相魏徵在人生的道路中侍奉过六主,这在过去是不可原谅的背叛,理应背负历史的骂名,饱受后人的诟病。但魏徵不但没有受到同时代人以及后人的蔑视,反而成为千古直臣和忠臣的典范,被后人尊称为“一代名相”。

据《旧唐书·魏徵传》中记载,魏徵去世后,李世民心痛不已,“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还获得唐太宗“人镜”的美誉,还名列凌烟阁功臣第四位,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这里面的秘密我们不得不看。

先拿看看魏征跟了那六个人。魏徵的父亲是北齐屯留县令,后来因改朝换代及父亲早逝,魏家由北齐时的大家变成了隋时的寒门。魏家虽然落魄,但魏徵却有大志,见天下渐乱,便出家做了道士。

魏徵好读书,涉猎广泛,特别中意纵横之说,可以说魏徵是纵横家。魏徵的口才一流,嘴若悬河,滔滔不绝,见解精当,议论准确,有理有据。韬略满胸,上可经天,下可纬地,中可活人。

魏徵是有真才实学的,所以,在后来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就邀请魏徵,将其请出道观,使之参加造反队伍,并担任文书。这样元宝藏成了魏徵第一个跟随的主子。

元宝藏这个人跟另一伙人瓦岗李密来往密切,元宝藏这个人也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力量太小,于是投靠了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之前元宝藏和李密往来的书信都出自于魏徵之后,所以,李密也特喜爱魏征的才华和书法,于是李密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李密是魏徵跟随的第二个主子。

可惜李密非人中之龙,没支持多久,就投降了李唐,魏徵也归顺了唐高祖李渊。

所以,李渊是魏徵的第三个主子。魏徵虽然归顺了李渊,但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自请去招降山东河北徐茂公的数十万义军。

李渊想都没想,立即批准,魏徵来到山东后,成功规劝徐茂公,徐茂公其实早有归顺李唐的意思,所以,魏徵说完,徐茂公就愉快率5万精锐投唐。但魏徵依然留在黎阳,更惨的是,第二年黎阳被窦建德攻陷,魏徵被俘。

窦建德也曾经举兵反隋,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窦建德这个人也知道魏徵才华横溢,起用魏徵为中书舍人。

所以说窦建德是魏徵的第四个主人。

一年以后,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魏徵又重新回归大唐,一回到长安的魏徵,就被太子李建成邀请,就这样魏徵又成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马。

太子李建成是魏徵的第五个主子。之后魏徵向太子提出争夺天下的三条策略:一是争取带兵打仗,提高自己功绩声誉。二是挖解秦王府人才,要么重金收买,不接受就调离京城和秦府。三是及早决断,先下手为强。

说白了魏徵就是劝太子李建成早点除掉李世民。可惜,李建成没听,唯唯诺诺,就是不行动,以至于被李世民抢占先机。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见到魏徵后当场就是:“你为什么要离间我家兄弟?”

谁知魏徵不紧不慢、不慌不张的说:“先太子如果早听我的,哪有今天?”言下之意是,如李建成听他的话,哪有他李世民。

结果所有人都吓出一身冷汗,但李世民却很高兴。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东宫与秦王的斗争没有是非,也无关乎道德,只有一个谁先下手的问题。按照成王败寇的逻辑进行解释。魏徵的个人态度和立场也很明确:士为知己者死。

从此,魏徵得到李世民重用,成为谏官,尚书左丞(相当于宰相)。而李世民也成了魏徵第六个主人,也是魏徵最后的主人。

之后魏徵竭尽全力,为国效劳,辅佐李世民,成为千古名相。

从魏徵一生的经历来看,虽然他六易其主,但每次都是被迫的,并非他主动。而且每次换主人后,他都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臣子该做的事情,不管在李密手下,还是在李建成手下,或者在李世民手下,他都尽自己的职责和忠诚,坚守臣子应有的操守。

而且魏徵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国家利益绝对高于个人恩怨。他做事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谁当皇帝其实不重要。

同时,魏徵上谏有两个长处:一是他才华横溢精通政治,要么不言,一言必能中的;二是他性格耿直,从不知道什么叫碰壁,什么叫后果,要么不言,一言必说个明白。

魏徵说:“忠臣是只管提意见,不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结果自己丢了性命,人君也背上恶名,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让君主成为明君,自己成为良臣。”

结果他只做良臣不做忠臣的原则,贯穿他的一生,在李建成那里是如此,到了李世民那里也是如此。

所以说,他不是忠臣,无须遵守什么忠臣不事二主。这就是魏徵为什么六易其主,依然得到后世推崇的原因所在。

标签: 魏征唐朝

更多文章

  • 魏征生前和李世民有什么仇怨 死后为什么会被李世民推到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朝

    还不知道:李世民毁魏征墓碑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代名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做了很多自相矛盾的事情。一方面,命阎立本画魏徵像,并且放在凌烟阁内,以此表彰魏征的不世功勋;另一方面,亲手诏书取消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推倒了魏征的墓碑。熟悉历

  • 唐太宗和魏征不是君臣楷模吗?后来关系如何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朝

    你们知道李世民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他们两个一直都是历代君臣的楷模,被人们称为是最为理想的君臣。唐太宗曾经给了魏征很高的评价,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三镜”之说:以铜为镜吗,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这里的人其实指的就是魏征。唐太

  • 李世民晚年到底有多昏庸 魏征如果得知估计气的跳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朝

    对李世民晚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提到古代的圣君,人们总是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后世的皇帝也大都在向李世民学习,尤其是他的善于纳谏,他和魏征的故事更是成了君臣之交的一段佳话。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李世民晚年做的一系列的事情,看完估计能让你叹为观止!反复无常李

  • 魏征和李世民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魏征为什么能赢得李世民的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征,李世民

    你真的了解魏征和李世民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唐朝的皇帝李世民有一个以敢于直接说大实话的臣子:魏征。李世民曾经把他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照鉴得失对错。那么魏征在世时凭什么就能赢得李世民如此的信任与青睐,反而在死后,太宗却大怒翻脸?其实,在太宗的朝堂之

  • 明君和贤臣,李世民和魏征两个人到底怎么看对方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征是名垂青史的明君贤相,一个度量宽宏、善于纳谏,一个忠心事主、不畏风险,两人演绎出了一段相得益彰的君臣佳话,在“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从前到后细细捋捋两人的关系,感觉还是挺复杂的。唐太宗李世民敌我对立关系。魏征早先不是李世民的手下,反而是李世民的死对头太子李建

  • 为何包拯以魏征为师?原来是魏征有“人镜”之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包拯,魏征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包拯为什么以魏征为师,欢迎关注哦。包拯任职初期便自称以魏征为师,也正是魏征的“人镜”之名,使包拯不顾忌讳,勇于直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包拯也因其直言无忌而始终没有朋友。为人处世严谨的包拯不涉党争,只为公道,实话实说。也正是其忠、孝、廉集于

  • 马周为什么会受到李世民的喜爱?名气虽然没有魏征大,但情商比魏征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马周,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周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李世民手下最为得力的谋臣,人们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魏征的名字。然而,另外一个人比魏征更加获得李世民的器重,这个人就是马周。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通过李世民对二人态度的比较,就可以轻易地判断出二人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马周是布衣出身,是

  • 魏征死后李世民下令毁掉他的墓碑 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李世民

    对李世民和魏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虽然说古代的君臣是尊卑有别,臣子是非常畏惧君主,双方是互相较量的。但是也有很多君臣和谐的典范,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他就非常的善于纳谏,从善如流,所以才有了房谋杜断等等佳话。而在李世民的朝内,有一位直言敢谏的大臣,就是魏征

  • 魏征敢犯颜直谏,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征,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魏征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是我国历史上一对君臣合作的典范,唐太宗善用人,在历史上是一个从谏如流的明君,而魏征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在我们的印象中,唐太宗与魏征的和睦关系,大概堪比三国时期刘备与诸葛亮

  • 房玄龄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房玄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房玄龄,唐朝

    出身官宦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房熊,字子,释褐州主簿。父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年少有为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