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仪除掉魏延后为何有落得流亡自杀的下场

杨仪除掉魏延后为何有落得流亡自杀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803 更新时间:2024/1/21 5:35:34

杨仪是三国蜀汉时期刘禅手下的大臣。他替朝廷杀了魏延本是功劳一件,最后却被流放,导致最后自杀的局面。具体还要从他跟魏延之间的故事开始说起。

杨仪杀魏延

魏延本是蜀国大将。在刘备执政的年代,他英勇杀敌,屡建奇功,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他却居功自傲,企图另谋他法。当时诸葛亮病危,以免扰乱军心,所以私下跟杨仪、费祎等人商讨后事,并安排实施自己退守的战略。诸葛亮本来是让魏延去断后,如果他不同意,就命令大军自己退。

杨仪当时却没有完全按照诸葛亮的命令行事,他先让费祎去试探魏延的态度,魏延当然不同意,所以想跟费祎合作,部署接下来的具体事宜。费祎知道他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所以借口要跟杨仪商量一下,火速跑回大营。当时魏延反映过来肠子都悔青了,着急派人去打探杨仪等人的消息,知道他们要按照孔明先生生前的安排行事,当下怒火中烧,率部下朝南方撤退,在途中不断烧毁顺山建造的阁道。

杨仪一行人紧随其后,追上魏延部队就是一顿数落,他感言,丞相尸骨畏寒,他们就开始跟着魏延叛乱。部下听了立马惭愧不已,都四下逃走,魏延被逼无奈,只能带着儿子跟自己身边的亲信伺机逃亡,最后还是被杨仪的手下擒拿,并杀死了。

杨仪位居蒋琬之下

按道理来说,杨仪这是为蜀国立了一个大功,就凭这一点,他完全可以顶替诸葛亮的位置去担任丞相一职。没想到到了最后,刘禅却赐给他一个中军师的职务,既没有当上丞相,也没有自己的军队。丞相的职位却给了从各方面来讲都不如他的蒋琬。杨仪本来就心胸狭隘,心中容不下一粒沙子,这可倒好,自己生气就算了,他整天摆个臭脸,逢人就说,来表现他的不满。这样一来,身边没几个人敢接近他。

费祎当时跟他也算是交好,特意去看望他,他却口不择言地说自己要是当时跟魏延一起大伙,哪会有今天这番凄凉的场面。费祎一听,这明显是有叛逆的念头啊,于是私下揭发了他,最后杨仪被流放,即使这样,这家伙仍然是不消停,继续上书表达自己的委屈与朝廷的不公,终是被朝廷下令逮捕,最后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杨仪非孔明宰相之选

事实上,杨仪早就应该有觉悟,既然诸葛亮当时并没有给他任何的职位,而只是让他领军,那么他绝对不是诸葛亮心中的宰相人选。而他在魏延的事件上也绝不只是简单的立了大功,从根本上来讲,魏延的部队最后溃不成军是有他的责任的。当时诸葛亮要求的是让他们派人去传达丞相的遗命,而不是简单的去试探,最后才让魏延有继续作战的念头。

杨仪的犹豫,给了魏延可乘之机,人前面跑了,他后面才仓促地进行追赶,这也违背了诸葛亮当初的本意。虽然诸葛亮在魏延和杨仪两个人之间很明显是倾向杨仪,但是他不把军队的大权给杨仪,也说明了诸葛亮对杨仪也是有诸多顾虑。他们之间首先存在这思想决策上的分歧,诸葛亮认为北伐的长久战略应该是稳扎稳打,逐步攻进,而魏延的思想却是一口气打一场胜仗,所以当时魏国的问题如果让杨仪决断的话,他也会选择走跟魏延一样的路子。

杨仪失败的根源

更何况,在一路走来,诸葛亮很肯定杨仪的才能,但是他的心胸狭隘。而魏延却不一样,他对待手下很好,只是心高气傲,所以周围的人都让他三分。当然杨仪可并没有对杨仪有丝毫退让。这中间,费祎始终保持着和事佬的角色。一旦发现两人眉头不对,立马在中间进行调和。这也是后来费祎可以官居宰相的原因之一吧。毕竟人家这也算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呀!

所以杨仪失败的根源就在这里,他既容不得别人跟他意见不和,也不听从上级的指示。虽然他的能力和才干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诸葛亮早就预测到,如果宰相由他来担任的话,那么周围跟他意见相悖的人势必是要遭殃的。尤其在面对魏延那件事上,他不但没有考虑到因为自己传达的失误,导致军队的支离破碎,反而居功自傲,到处抱怨自己的处境。这也决定了他最终的结局肯定不会那么乐观。

标签: 杨仪

更多文章

  • 还原一个真实的杨仪:斩杀魏延实为背主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仪

    三国是一部解读人性丑恶的最好范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争权夺利争到最后不过一坡黄土罢了。小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位三国里的十足小人,一起来看看吧。魏延,字文长,三国时蜀汉名将,巅峰时曾被刘备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后因在北伐战略方针与诸葛亮意见不一,认为自己无法发挥才能。诸葛亮死

  • 诸葛亮病逝后接掌兵权的为啥是杨仪而不是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仪

    在我们认识之中,姜维一直是以诸葛亮的接班人的身份存在着,从诸葛亮招降他之后,一直格外看重,甚至迅速破格提拔,换句话说,基本上就是师傅和徒弟的关系,诸葛亮把自己毕生所学尽授予姜维了。然而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病逝五丈原,让人意外的是接掌兵权的是杨仪,而不是姜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说说姜维,从建兴六年(

  • 魏延并非死于孔明之策 而是被小人杨仪陷害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魏延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死后,魏延谋反。杨仪没办法,只能打开丞相留下的锦囊,里面说让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自有杀他之人出现。杨仪如计而行,对魏延说你大声说三遍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里,得意洋洋大叫了三声,身后一人忽然拨马冲了上来,厉声喝道:“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把他斩于马下。此人正是马岱

  • 三国杨仪的结局:后悔未投魏国 遭流放后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仪

    诸葛亮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本文倒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神人多疑的一面。《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乘机以所谓“叛逆”之罪将魏

  • 刘备和诸葛亮都中意的谋士,杨仪有何本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仪,三国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杨仪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看过三国演义的大家都知道,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大将魏延密谋造反,最后在自大中大喊三句谁敢杀我时,在最后一句谁敢杀我声音刚落,就被人从后面斩杀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不是的,其实魏延谋反是被人陷害的,而这个人就是——杨

  • 杨仪堪称孔明的左右手,最后为何被迫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仪,三国,蜀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杨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234年,后主刘禅加封蒋琬为尚书令、大将军等职,让其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这个决定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他就是杨仪。当时,杨仪的能力与蒋琬不相上下,而且他的资历、功绩还要超过蒋琬,更重要的是他长期在诸葛亮身边任职,堪称是孔明的左右手

  • 诸葛瑾与诸葛亮:诸葛兄弟二人为何各事其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瑾,诸葛亮,三国

    一1951年底,毛泽东乘火车南下视察,走到济南时停下,在那里看了看。在视察期间,毛泽东向当时济南市委书记、市长谷牧问了三个问题,据说全将那位山东荣成出来的才子问倒了。其中的一问题是:诸葛亮为什么姓诸葛?谷牧看了看毛泽东,没有答上来。毛泽东笑了笑,从容地说:你读过陈寿的《三国志》吗?在《诸葛瑾传》里有

  • 诸葛瑾的军事能力很差 孙权为何还多次派他伐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瑾,孙权,伐魏

    诸葛瑾的一生,没有办成过一件事儿,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他的故事没有什么精彩,却极为耐人寻味。乍一看,诸葛瑾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什么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类、他的反常识,是那么的无与伦比、登峰造极。研读诸葛瑾,不仅可以刷新我们对三国历史的认识,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刷新我们的历史观、人生观。无为26岁那

  • 诸葛瑾:在东吴没有战功为何还备受孙权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东吴,孙权,诸葛瑾

    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诸葛家族有三个兄弟被后世史学家称为“龙虎狗”。其中,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诸葛亮,是龙;在曹魏被赐封为征东大将军的诸葛诞,是狗;至于今天本文要说的诸葛瑾,虽然没有独自带兵打过胜仗,却备受孙权的信任和重用,官拜东吴大将军,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三国时期,表面上是曹操、孙权、刘备这三大

  • 诸葛瑾一生没办成过一件事却为何步步高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瑾,弘咨,诸葛亮,孙权,刘备

    诸葛瑾的一生,没有办成过一件事儿,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他的故事没有什么精彩之处,却极为耐人寻味。乍一看,诸葛瑾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什么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类、他的反常识,是那么的无与伦比、登峰造极。研读诸葛瑾,不仅可以刷新我们对三国历史的认识,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刷新我们的历史观、人生观。诸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