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怎么死的 被马岱砍下脑袋,杨仪踩在脚下

魏延怎么死的 被马岱砍下脑袋,杨仪踩在脚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803 更新时间:2024/1/21 12:21:40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死后不久魏延也死了。魏延怎么死的呢?是被马岱斩下头颅献给杨仪。魏延之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己在政治上太幼稚。但是说魏延造反其实是不对的。

魏延怎么死的:被马岱斩下头颅

历史上是这么记载魏延怎么死的。建兴十二年秋,诸葛亮病情加重,魏延的意思很明确,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琬、允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

网络配图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何平在前抵御魏延。何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都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魏延之死导致了诛灭魏延三族。

魏延之死有三个原因

1、魏延性格得罪同僚

魏延是什么人?蜀汉名将,智勇双全,战功赫赫;杨仪又是什么人?蜀汉名臣,才华过人,处理事务,斯须便了。这样的两个人互相不服气是不难理解的,因为魏延不是廉颇,杨仪也不是蔺相如。诸葛亮在的时候还能管住这两人,现在诸葛亮死了,杨仪就想办法让魏延怎么死的,互相掐起来,都指责对方要谋反,那是“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啊,把成都的文武百官都搞懵了,谁也不知道究竟是谁要谋反。这个时候魏延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就成为了他现在最大的隐患。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想了,杨仪一介书生,每次和魏延发生矛盾都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况且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杨仪肯定不会反。那么魏延呢?骄横拔扈,目中无人,动不动就亮家伙,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得罪了朝中不少大臣,即使有人反,大家也一致认为魏延之死肯定是魏延反。

网络配图

2、魏延抗曹的决心太过坚定

刚开始,诸葛亮的北伐决心肯定是十分坚定的。但是当荆州失守,刘备崩殂,关张马黄赵相继死去,在北伐大业困难重重,蜀汉政权内部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况下,诸葛亮的北伐目的已经不是平定中原,匡扶汉室,而是转移矛盾,缓和蜀汉内部的紧张关系,维护蜀汉内部的和谐稳定。魏延错就错在不能领会诸葛亮的真实用意,抗曹过分激进会给本来就不稳定的蜀汉政权带来致命的灾难。所以诸葛亮在濒死之时,把秘书长杨仪、后勤兼装备部长费袆、禁卫军司令姜维都叫到了中军帐中安排后事,唯独没有召见魏延这个前线总指挥。诸葛亮深知二人势同水火,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不可能想不到,这种时候,召见杨仪而不见魏延,肯定会使二人闲隙更大。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想第一个原因可能是诸葛亮确实需要魏延稳住前线局势,不能让魏国看出蜀汉军营出了大的变故,撤军之时,正好让魏延断后;第二个原因可能是,诸葛亮深知魏延是个抗曹的铁杆,而自己此时也是将死之人,担心在宣布撤军计划时,魏延会强烈反对,难以控制局势,使魏国有机可乘;第三个原因也可能是,正因为诸葛亮深知二人的关系紧张,死后二人必定会相互残害,两个只能保留一个,保留谁呢?魏延太激进,对内不利于蜀汉和谐稳定,对外在战争中容易将蜀汉基业毁于一旦,而杨仪虽然性格狷狭,但不会对蜀汉基业构成威胁,况且有费袆和姜维在,就更放心了,所以有可能此时诸葛亮已经放弃魏延,只是委婉的借助杨仪等人之手除掉魏延而已。

网络配图

3、魏延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太过激进

魏延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太过激进,导致不知情人士的误会。当魏延知道杨仪等人要放弃自己,准备撤军的时候,魏延连夜拔营撤军,撤在了杨仪等人的前面,叫做“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魏延你回去就回去嘛,烧什么栈道嘛!他本意是要杀杨仪等人,却给人造成了一种假象,看来魏延是真的反了!这次魏延就是跳一百次黄河也洗不清了,所以在他被杀之后,背了造反之名,落了个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杨仪除掉魏延后为何有落得流亡自杀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仪

    杨仪是三国蜀汉时期刘禅手下的大臣。他替朝廷杀了魏延本是功劳一件,最后却被流放,导致最后自杀的局面。具体还要从他跟魏延之间的故事开始说起。杨仪杀魏延魏延本是蜀国大将。在刘备执政的年代,他英勇杀敌,屡建奇功,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他却居功自傲,企图另谋他法。当时诸葛亮病危,以免扰乱军心,

  • 还原一个真实的杨仪:斩杀魏延实为背主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仪

    三国是一部解读人性丑恶的最好范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争权夺利争到最后不过一坡黄土罢了。小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位三国里的十足小人,一起来看看吧。魏延,字文长,三国时蜀汉名将,巅峰时曾被刘备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后因在北伐战略方针与诸葛亮意见不一,认为自己无法发挥才能。诸葛亮死

  • 诸葛亮病逝后接掌兵权的为啥是杨仪而不是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仪

    在我们认识之中,姜维一直是以诸葛亮的接班人的身份存在着,从诸葛亮招降他之后,一直格外看重,甚至迅速破格提拔,换句话说,基本上就是师傅和徒弟的关系,诸葛亮把自己毕生所学尽授予姜维了。然而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病逝五丈原,让人意外的是接掌兵权的是杨仪,而不是姜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说说姜维,从建兴六年(

  • 魏延并非死于孔明之策 而是被小人杨仪陷害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魏延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死后,魏延谋反。杨仪没办法,只能打开丞相留下的锦囊,里面说让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自有杀他之人出现。杨仪如计而行,对魏延说你大声说三遍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里,得意洋洋大叫了三声,身后一人忽然拨马冲了上来,厉声喝道:“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把他斩于马下。此人正是马岱

  • 三国杨仪的结局:后悔未投魏国 遭流放后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仪

    诸葛亮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本文倒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神人多疑的一面。《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乘机以所谓“叛逆”之罪将魏

  • 刘备和诸葛亮都中意的谋士,杨仪有何本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仪,三国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杨仪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看过三国演义的大家都知道,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大将魏延密谋造反,最后在自大中大喊三句谁敢杀我时,在最后一句谁敢杀我声音刚落,就被人从后面斩杀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不是的,其实魏延谋反是被人陷害的,而这个人就是——杨

  • 杨仪堪称孔明的左右手,最后为何被迫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仪,三国,蜀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杨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234年,后主刘禅加封蒋琬为尚书令、大将军等职,让其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这个决定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他就是杨仪。当时,杨仪的能力与蒋琬不相上下,而且他的资历、功绩还要超过蒋琬,更重要的是他长期在诸葛亮身边任职,堪称是孔明的左右手

  • 诸葛瑾与诸葛亮:诸葛兄弟二人为何各事其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瑾,诸葛亮,三国

    一1951年底,毛泽东乘火车南下视察,走到济南时停下,在那里看了看。在视察期间,毛泽东向当时济南市委书记、市长谷牧问了三个问题,据说全将那位山东荣成出来的才子问倒了。其中的一问题是:诸葛亮为什么姓诸葛?谷牧看了看毛泽东,没有答上来。毛泽东笑了笑,从容地说:你读过陈寿的《三国志》吗?在《诸葛瑾传》里有

  • 诸葛瑾的军事能力很差 孙权为何还多次派他伐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瑾,孙权,伐魏

    诸葛瑾的一生,没有办成过一件事儿,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他的故事没有什么精彩,却极为耐人寻味。乍一看,诸葛瑾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什么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类、他的反常识,是那么的无与伦比、登峰造极。研读诸葛瑾,不仅可以刷新我们对三国历史的认识,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刷新我们的历史观、人生观。无为26岁那

  • 诸葛瑾:在东吴没有战功为何还备受孙权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东吴,孙权,诸葛瑾

    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诸葛家族有三个兄弟被后世史学家称为“龙虎狗”。其中,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诸葛亮,是龙;在曹魏被赐封为征东大将军的诸葛诞,是狗;至于今天本文要说的诸葛瑾,虽然没有独自带兵打过胜仗,却备受孙权的信任和重用,官拜东吴大将军,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三国时期,表面上是曹操、孙权、刘备这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