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英雄臧洪有雄气壮节以兵弱敌强

三国英雄臧洪有雄气壮节以兵弱敌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239 更新时间:2024/2/10 2:35:01

《三国志-魏书》共三十卷,记录汉末晋初这段时间内几百人的事迹,每个人在篇幅上大受限制。除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个皇帝人外,其他人都是多人合为一传,动辄三四个乃至十几个人“挤”在一起。

其中,汉末在群雄中董卓、袁绍、袁术、刘表四人合为一传,公孙瓒、公孙度、陶谦张杨、张绣、张燕张鲁这七人合为一传,这还算少的了,只是因为他们皆为一路诸侯,所以给予特殊“照顾”,但是在《魏书七》中是个例外,这部传记只写了两个人:一个是名动天下的飞将军吕布,另一是名不见经传的臧洪

和《魏书六》到《魏书八》的其他八位主角不同,严格的来说臧洪不是一方诸侯,更与曹家争霸天下没太直接的关联,生前职位也在平凡不过,但他做的事却是惊天动地。所以陈寿给他做传,写了一大堆文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汉末英雄记》、《后汉书》中也有对臧洪的重点描述,无一例外的对他的节义给予高度赞扬。

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他老爸臧旻,“干事才,达于从政,为汉良吏”,先是在广陵被徐州刺史辟为从事,入司徒府,在任卢奴令,升迁扬州刺史、丹杨太守。

在担任护匈奴中郎将期间立有战功,被朝廷征为议郎,回到京师,太尉袁逢(袁绍的生父)接见了他,问他一些西域诸国的土地、风俗、人物、民族等情况,臧旻对答如流,“口陈其状,手画地形”,对于西域百余国的大小、道路近远、人数多少、风俗情况以及山川、草木、鸟兽、异物等了如指掌,让袁逢大为惊奇,袁逢赞叹说:“即使让班固作西域传,也不过如此啊。”臧旻不久后转任长水校尉,又升为太原太守。

臧洪体貌魁梧,格外优秀,15岁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洛阳太学)读预科班(童子郎),学习成绩出类拔萃,20多岁被选为孝廉而为郎,即公务员的考察期。后来朝廷在年轻郎官里选拔一批人下去当县长,琅邪的赵昱为莒长,东莱的刘繇为下邑长,东海的王朗为菑丘长,而广陵的臧洪则担任即丘长(四县全在徐州一带,这四个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俊杰,日后也都成为风云一时的知名人物)。

年轻时的臧洪似乎和曹操走的路有点相似,孝廉——郎官——县长——弃官还家。但之后两人的人生轨迹就不一样了,曹操弃文从武,担任朝廷新组建的西园军的年轻将校,臧洪在家,受广陵太守张超邀请担任广陵郡功曹(人事部部长)。

后来发生了董卓之乱,董卓杀少帝刘辩,臧洪预感到天下大乱,于是劝张超道:“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国恩,你们兄弟俩都掌握着一方大郡,现在王室经此劫数,乱臣贼子未被惩处,这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恩效命之时。

眼下广陵郡比较安定,郡内十分富裕,如果动员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万人,以此来诛除国贼,给天下人做个榜样,那将是最大的节义呀!”张超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开始行动。张超领着臧洪到了陈留郡,张超的哥哥张邈在这里当太守,张邈也早有这个想法,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有了酸枣会盟。关东联军后来形成了燎原之势,如果探究其发起者,当数臧洪最早。

酸枣大会时,张邈对张超道:“听说老弟你在广陵,行政教化赏罚等什么的,自己都不管,全都交由臧洪来做。这个臧洪是个怎样的人啊?”张超回答:“臧洪才干智略全比我强,我特别喜欢他,他可谓海内奇士。”张邈一听,马上接见这位臧洪,对话后张邈“大异之”,发现臧洪确实是个人才,即刻向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推荐臧洪,两位刺史二人也喜欢的不得了。

后来队伍都到齐了,酸枣盟军开了一次大会,向大家宣讲一下此举的行动方针,但是等到设坛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于是共推臧洪上坛。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臧洪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涕泪交流,发表了汉末时期最鼓舞人心的演说:

一、声讨董卓暴行【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

二、讨董的仁人义士【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三、我要是违背誓言一定会天打五雷轰【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讲完了,很可能还会高喊“誓词宣读完毕”之类的口号,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当时在场听到这篇誓言的,上至公卿将侯、下至卒伍仆隶,无不感动得稀里哗啦、热血沸腾,爱国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莫不欲誓死报效国家。

但由于种种原因,酸枣会盟在初平二年宣告瓦解,张超留在了陈留,派臧洪前往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臧洪到达河间国时,恰逢袁绍与公孙瓒交战,臧洪无法通过,恰好袁绍在那里。

袁绍见到臧洪也很器重他的才能,“奇重之”。这时青州刺史焦和病卒,袁绍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当时青州黄巾军很活跃,连年战乱,致使“州遂萧条,悉为丘墟”,臧洪在任前后两年,在他的治理下,青州呈现出新的面貌,“群盗奔走”。袁绍“叹其能”,改任他为兖州刺史部的东郡太守,治所在东郡境内黄河北岸的东武阳。

袁绍对臧洪的调任另有玄机。臧洪虽然很有才干,在青州也为袁绍干出了成绩,但他毕竟是外姓人,袁绍对他不能完全放心。

除此之外,袁绍与张邈的关系已经恶化,他们过去是朋友,后来又是盟友,但最近以来关系很差,袁绍甚至密令此时已担任了张邈上司的兖州牧曹操把张邈杀了,曹操虽然没有执行这个命令,但此举最终导致张邈、陈宫联合吕布等人发起叛乱,给曹操背后捅一刀。曹操是袁绍阵营里的人,是袁绍南线的屏障,袁绍对张邈十分痛恨。鉴于此,袁绍更得把臧洪调离重要岗位。

东郡太守虽然也很重要,但东郡原来是曹操的地盘,在这一阶段曹操虽然依附于袁绍集团,但保持有较大的独立性,袁绍在东郡原来是插不进去手的。曹操为了对抗张邈、吕布,跟袁绍做了交换,把东郡在黄河以北的地区让给了袁绍,袁绍白得了半个东郡,于是派兵协助曹操攻打张邈、吕布。袁绍任命臧洪为东郡太守,能控制的就是黄河以北的这半个东郡,东郡的治所一直是黄河南岸的濮阳,臧洪现在把自己的治所设在了黄河北岸的东武阳。

在袁绍有力的支持下,曹操开始反击,在兴平二年秋把吕布从兖州赶了出去,把张邈打到袁术那里求援,把张超被围在雍丘。张超对部下说道:“这种情况下,也许就臧洪会来救我吧。”部下都认为袁绍与曹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毁前程,而远来赴难。

张超说:“子源这个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义士,绝不会背弃自己的原则。只可能会被袁绍约束,来不及救我。”臧洪听说张超被围,危在旦夕,光着脚大哭,立马要率领所部人马前去救援,又向袁绍请求增加人马,袁绍当然不会答应,最后托了三个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张超一家被灭族。臧洪于是对袁绍充满了怨恨,他宣布与袁绍断绝关系,这就等于宣布东郡独立,袁绍也气了,于是亲自带兵前来问罪,袁绍把臧洪围在东武阳城,但是怎么攻都攻不下来,前后长达一年。

袁绍命令陈琳写信给臧洪,劝他投降,臧洪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千字文,这篇回信完整地保留在《汉末英雄记》当中,《三国志》和《后汉书》在摘录时略有删节(后面有翻译)

袁绍间书后,知道臧洪是死不降,增兵急攻,东武阳城中粮食已尽,臧洪认为死期不远,把部下叫来对他们说:“姓袁的野心很大,对汉室江山图谋不轨,我为大义而死,死有所值,你们没必要跟着我以前死,你们在城池未破之前,带着家小逃出去吧。”

城中的部将百姓都泪流满面的说:“要死一起死!”一开始还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吃,后来什么都被吃光了,到最后只剩下了三升米,臧洪让人煮成稀粥让大家喝。最后又把自己的爱妾杀了分给将士充饥。将士们都失声痛哭,都没法抬头看臧洪。这时城中男女七八千人互相枕着大腿死在一起,但一个叛逃的也没有。

最后东武阳城还是被袁绍攻破,用了很多布幔来布置现场,大会诸将来召见臧洪,袁绍问他:“臧洪,你为何要如此背叛于我?现在服了没有?”臧洪可能饿得都站不起来了,坐在地上瞪着眼睛对袁绍说:“你们袁家事汉已四世五公,可谓国恩浩荡。现在王室衰弱,你们没有辅翼之意,反而充满自己的野心,只可惜我臧洪力量不够,不能亲手杀了你们为天下报仇,哪来的服不服?”袁绍恼羞成怒,下令把臧洪杀了。

臧洪有个同县的老乡叫陈容,在臧洪手下担任东郡郡丞,东武阳未被攻下前,臧洪派陈容出城。臧洪在法场时袁绍命陈容在一旁看,看袁绍要杀臧洪,他上来求情,袁绍不答应,让人把他拉出去,陈容大喊:“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袁绍于是下令把陈容也杀了。袁绍身边不少人对臧洪、陈容之死表示惋惜,认为是“一日杀二烈士”。

臧洪在城破之前派遣两个司马出城向吕布求援,等到他们回来时东武阳已经陷落,皆赴敌而死。(按时间推算:曹操攻破雍丘在兴平二年十二月,那么东武阳之战应该是在建安元年春,城陷落应该是在建安二年夏,这段时间曹操忙着迎天子;袁术忙着当天子;吕布在徐州一直内忧外患、自己也没多少兵马,不太可能发援兵)

评语:臧洪有雄气壮节,以兵弱敌强,烈志不立,惜哉!

陈寿把吕布跟臧洪合为一传已经说明一切问题了,臧洪不顾个人安危报效旧主,其“节义”至深汉末无出其右,受部下爱戴、招君主待见、受朋友信任,几乎所以人都喜欢,受到后世的赞扬。他将“节义”的精神凌驾与一切,乃至个人性命,将个人道德的完善超越了所有利益目的和政治理念。但在那个时代而言,臧洪的存在终究只能算是个悲剧英雄。

标签: 臧洪

更多文章

  • 在乱世中摇摆的昌豨:每次叛乱都在节骨眼儿上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乱世

    昌豨与臧霸等人,演义中称“泰山群寇”,实际上属于青徐一带地方豪强,乱世聚众自保,《武帝记》:“泰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众”(这种情形当时很多,许褚也是一例)。吕布占据徐州时,这几位都归附了吕布;吕布败,他们又都归降曹操,“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

  • 三国第一反骨仔昌豨 数次叛曹终被亲友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昌豨

    昌豨(chāng-xī),男,是一名汉末徐州东海太守,本名昌霸,后被人侮辱成昌樨。原为泰山群寇之一,后投降曹操,然而昌豨此人反复无常,屡次叛乱,最后被夏侯渊率兵击破,投降于禁,最后被杀死。人物简介“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见《后出师表》。案胡三省通鉴注曰:“昌霸,昌豨也”。胡氏谓昌霸即昌豨,

  • 昌豨做了什么让曹操忍无可忍?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昌豨,三国

    此贼3次背叛曹操,曹操终于忍无可忍,为杀他还演了出戏,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熟知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不过七擒孟获究竟是小说之言,历史上有可能并非真实存在。但在曹操的身上,却有一个人曾经3次背叛曹操,被曹操前后5次派兵攻打,结果4次投降曹操,

  •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会痛哭庞统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庞统

    诸葛亮痛哭庞统的原因话说,庞统建议刘备攻打益州,占领川西地区。期间,诸葛亮写信劝告刘备不可鲁莽出兵,庞统没有理会诸葛亮的建议,便带着士兵前往雒县,准备攻打雒县。庞统行军至一半时,走入了一个崎岖蜿蜒的小道,四周丛林密布,这让庞统有点担心。庞统诸葛亮剧照随后,庞统便下令让士兵掉头按原路返回,不料张任已经

  • 庞会杀光关羽全家,现在关帝后人遍布全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

    关羽活捉庞德,不懂得优待俘虏,把庞德咔嚓了。后来庞德的儿子庞会随邓艾、钟会伐蜀,蜀破之后,庞会觉得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就杀了关羽全家。此事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援引《蜀书》记载。网络配图《蜀书》记载庞会杀了关羽全家,《新唐书》却记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羽,生侍中兴,其后世居信都。裔孙播,相德宗。”把这段

  • 庞会真的杀了关羽全家?陈寿:我《三国志》可没这样写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关羽

    《裴松之三国志》里有一句话“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这句话1000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充满争议的,学术界对于这句话,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笔者对于庞会杀关羽全家的说法,一直持怀疑态度,理由就是陈寿作《三国志》的时候,根本没有记载这件事情。我们先来温习《晋书.陈寿传》,来看看陈寿的个

  • 《柠檬初上》热播 张杨果而职场造型攻力十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柠檬初上

    由“偶像剧教父”刘俊杰执导,刘恺威、古力娜扎、孙艺洲、张杨果而等实力演员共同主演的都市情感剧《柠檬初上》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热播。《柠檬初上》播出后,收视率和话题度高居不下,霸道总裁孙妮的饰演者张杨果而更获得了高人气,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张杨果而在剧中霸气侧漏,不仅拥有顶尖的工作能力,同时还拥有出色的

  • 被遗忘的小人物——张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杨,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形势混乱,其中既出现了刘备等天下人,也出现过董卓等乱臣贼子,当然,也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人物,张杨就是其中的一个,所幸陈寿在《三国志》中有很短的篇幅为他立传,令这位代表了当时政局多变的汉末那形形色色的地方实力派处境的张杨不至于被彻底遗忘。一、兴起的张杨张杨,字稚叔,山西原平人。在他

  • 三国最忠诚仁义的勇士张杨,为救好兄弟吕布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杨,三国

    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今天的主角——张杨。这位张杨是吕布最好的兄弟,高顺张辽仅是吕布的部将而已。张杨(?-198年或199年)(《后汉纪》作张阳),字稚叔,并州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而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五原郡在东汉时属并州,所以说张杨和吕布是老乡。除了是老乡外,俩人还是

  • 张杨是什么人?东汉末年张杨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杨

    张杨早年时因为武勇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任命为武猛从事。汉灵帝末年,天下大乱,汉灵帝以所宠小黄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蹇硕在京都统领军队,想要统率四方,于是大肆征召天下豪杰用为自己的偏将,当时袁绍和曹操都被征为校尉跟随蹇硕,而丁原则派遣张杨率领士兵去蹇硕那里去,蹇硕让张杨暂行军司马。虎踞河内中平六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