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揭秘诸葛亮用人之弊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揭秘诸葛亮用人之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91 更新时间:2024/1/26 17:04:06

你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吗?本文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背后,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中分析诸葛亮用人的弊端,请看本文:伦诸葛亮的用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任用贤才是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所必须要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诸葛亮是蜀国建立初期的最主要执政者,他对任用人材的问题一直是相当重视的。然而诸葛这的用人,又一直以来成为很多人辩论的焦点。一方认为诸葛亮的用人是相当客观和实际的,而另一方则认为诸葛亮用人唯亲,只提拔亲已派的人。讨论诸葛亮用人的焦点无外乎街亭用马谡和未足够重用魏延这两个问题。现在我先就诸葛亮在街亭用马谡这一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评价一下马谡这个人。

网络配图

公正地讲,马谡绝不是个庸才。马谡字幼常,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东南)人,为马良的弟弟。“马氏五常”,是当地很有名气。马谡其人“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见《三国志。蜀书。马谡传》),在军事理论上很有一套。他在诸葛亮南征时曾进言道:“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见《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裴注引《襄阳记》)。马谡提出的这套建议,应该说是对南中问题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和有着相当长远的战略眼光的。为此,马谡很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和马谡一起讨论军国大事,常常要“自昼达夜”。

蜀军在第一次北伐时,形势相当有利。当时“诸葛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蜀军占领三郡后,魏明帝曹睿非常重视,令右将军张合率领步骑五万,前往陇右进击蜀军。而且曹睿亲自赶往长安,坐镇督战。

在张合军进入陇右之前,蜀军占有以众击寡,以强击弱的绝对优势。陇右五郡,三郡叛归蜀军,只有陇西郡(今甘肃陇西附近)、和广魏(今甘肃天水东)二郡不服。当时的形势是:只要能切断关陇通道,把这种优势保持一个月左右,就会占领全部陇右地区。(参照《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注引《魏略》记载:“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由此可见,取得陇右的关键就在于切断关陇通道,而切断陇道的关键之关键就在于一定要守住由关中入陇的咽喉要地,街亭!

网络配图

街亭的战略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足以左右蜀军第一次北伐的胜败与否。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由魏延、吴壹这样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将领来镇守此处。而诸葛亮这次却十分固执,违众人之意破格提拔马谡为守街亭的主将。

我前面已经说了,马谡这个人是个人材。但是镇守街亭,马谡并不是个合适的人选。因为这是战争,是军事实践,而不是军事理论。我们通常所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战场上瞬息万变,单凭军事理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富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才能把军事理论游刃有余地运用到复杂的军事战斗中去。

而马谡所缺乏的,又恰恰是这种实战经验!之所以诸葛亮会这样安排,有人说诸葛亮用人唯亲,只重用亲已之人。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尽然。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非常重用的问题急待你去解决,而这时你又一时无法分身前往,你会怎么办?你是会用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人去做,还是用一个你自己不十分熟悉的人去做呢?我想大概大家都愿意用自己熟悉的人吧。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亲信”和“心腹”的作用。而且我认为诸葛亮这样有意安排,还出于另一种动机。

网络配图

大家应该都知道蜀国的人材是三国之中最少的。人们常把“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做为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马谡既然是个人材,那么诸葛亮肯定要对马谡多加培养和爱护。马谡缺乏实战经验,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诸葛亮这样刻意的安排,不正是要多培养马谡,使之成为蜀国的又一栋梁之材呢?让马谡在这种重要位置多磨练磨练,这样既有利于马谡本人的成长,又可以为蜀国下一代的人材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何乐而不为呢?毕竟人材是可以慢慢培养出来的,而天才却是于生俱来的!

但是诸葛亮还是失算了!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正史中马谡到底是如何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谡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的参军马谡,无疑是个非常出名的人物,虽然不是好名气,主要是因为他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镇守街亭的时候,被张合击败,导致北伐彻底失败,被诸葛亮斩杀。如果只是一个普通武将也就罢了,但是他又是诸葛亮非常器重的人,着重培养的人。《三国演义》以及京剧等相关的文化作品,皆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 诸葛亮为什么要力排众议非要任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

    “出祁山”是三国中的重头戏,是诸葛亮精心组织的第一次伐魏军事行动,可是百密而有一疏,诸葛亮任用毫无作战经验的马谡为先锋,结果导致街亭失守,蜀军惨败。初出祁山,诸葛亮应该是做足了准备,但是他为什么舍赵云、魏延不用而任用马谡呢?这的确是好多人无法解开的谜团。第一,诸葛亮兵出祁山之时,名将赵云、魏延、宿将

  • 马谡死因: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马谡以荆州从事先随刘备入蜀,曾经做过绵竹、成都县令,越隽太守,擅长军事,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刘备生前曾对诸葛亮评价马谡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诸葛亮不以为然,仍旧以马谡为参军。诸葛亮征南蛮时,马谡确实出了不少力。他曾献策不宜强服,以攻心为上,兵战为下,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正史上竟有三种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网络配图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

  • 刘备临死前为什么要说马谡 他的地位很重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诸葛亮

    众所周知,四大名著是中华文化文学著作中的经典之作。而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说的故事就是有关于三国时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刘备这个人看人的眼光是相当的毒辣而准确,而且很多的事实都证明,他是对的。更是有不少的良将被刘备发现并所用。然而有一个人,刘备却很是不看好他,而且临终前还说,这个人不死,蜀国必定灭亡。那么到

  • 为什么诸葛亮要“挥泪斩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根据无数事实写出来的三国历史,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四大名著作为一门学问,很多人都在研究,而在三国之中,最受到关注的就是诸葛亮,这一个举世无双的聪明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而挥泪斩马谡,在这之中,显示出了先生的人性,到底诸葛亮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

  • 诸葛亮真的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已误导世人两千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的马谡,字幼常,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幼常,这个名字听起来的意思好像是幼稚如常。马谡还真的似乎名如其人,尽管读的书汗牛充栋,但还是长不大,想法幼稚简单。果不其然,就在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

  • 诸葛亮斩马谡的原因是什么?只是因为他丢失了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斩马谡,并非只因他丢街亭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三国热兴起后,很多人物的形象都渐渐出现了改变,从盲目相信《三国演义》到去追求历史真相。也因此,一些人物因为在演义中与历史中的巨大反差,而在众多三国迷中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比如关羽以前无可挑剔的武圣形象、诸葛亮完美无瑕的智

  • 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是最大责任方!为何不用其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马谡

    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是最大责任方!为何不用其他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马谡失街亭,最大的过错方是诸葛亮,而马谡也要付主要责任。诸葛亮明知道街亭虽小,却是汉中咽喉,关系到北伐的进展,此地既无城池可守,又无天险阻拦,防守极难。这等重要的位置,需要一名擅长守城的将领前往。可诸葛亮却派了马谡去,这个任命在事

  • 刘备临死前说马谡此人不堪大用 为何诸葛亮看不出来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马谡

    还不知道:诸葛亮看不出来马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马谡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任用他为参军。不过,在公元228年,马谡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