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八百兵大破公孙瓒的三万大军,麴义的作战能力有多强?

八百兵大破公孙瓒的三万大军,麴义的作战能力有多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30 更新时间:2023/12/28 14:17:29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麴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麴义,原本和张颌、田丰逢纪等人一样是翼州牧韩馥的手下,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和韩馥产生了矛盾,于初平二年七月(公元191年)发动叛变。韩馥当然不乐于麴义的叛变,便既派兵平叛,岂料身为一州之牧的韩馥,手下有着众多优秀的谋士武将,却仍为麴义所败。当然关于这场战争,在《资治通鉴》上虽然有记载,却语焉不详。麴义在此战的胜利,大约在于韩馥虽然有人才却不能用之有关。但此后麴义的表现却不能不让人击节感叹。

初平三年春(公元192年),公孙赞和袁绍战于界桥之难20里。且看当时锋芒正键的公孙赞的军力——步兵3万为方阵,左右各有骑兵5000牵,中间又有公孙赞引以为豪的“白马义从”几千匹,也分为左右两队,可谓杀气腾腾。而反观麴义的军队——前面为精兵八百,其后是强弩千张。相对公孙赞的军力,麴义的军队实在少得可怜。而实际上当时公孙赞也是欺负他兵少,就发动骑兵,万马奔腾,气势汹汹的准备前去践踏麴义的军队。(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然而麴义并没有被公孙赞的气势所吓到,而是命令所有的士兵躲到阻击骑兵的木椿下,一动不动,等到公孙赞的骑兵快冲到面前大约十多布的时候,忽然全部抬起头来,所有的弩兵一起发动,只见箭如雨下,将公孙赞的骑兵射得人仰马翻,大败而逃。(麴义的军士在先前之所以要躲避,是因为公孙赞的骑兵其实也是骑射之士,如果不加以躲避,定然成为白马义从的箭靶子)麴义军就势斩杀了公孙赞所任命的翼州刺史严纲,杀敌一千多人。之后率军追击,一直追到界桥(大约20里),公孙赞控制住了军队,认为现在的麴义失去了刚才躲避在木椿下的优势,准备再战雪耻,不料仍然没打过,再次被麴义打败,只好缩回营地。麴义一直追到公孙赞的大营外,打破了牙门,耀武扬威之后才撤离。

而这时候主力部队袁绍军又是什么一副光景呢?袁绍看到公孙赞逃跑,也带着兵追赶。不过其步伐的迅捷却远慢于麴义军,在离界桥还有大约10里的地方,遇到了公孙赞的部下的另一对骑兵2000人,当时袁绍手下还有原本袁绍以为可破公孙赞骑兵的大戟士百余人相随,却被这2000骑兵包围,还差点被迫躲到空墙之间避难。好在袁绍也发了一次威,没有躲进去,反而颇有大将之风的鼓励士兵一起战斗,加上该对骑兵不知道袁绍在此处,攻击不是很凶猛,袁绍得以暂时抵御住该队骑兵的攻击。后来还是麴义耀武扬威完了,回来刚好看到袁绍被围,赶跑了那队骑兵,救了袁绍。

在界桥之战发动之前,公孙赞在和胡孥交战时,其骑兵白马义从英勇善战,将以骁勇著称的胡孥骑兵也打得一看见白马,就躲开绕着走。起初袁绍也很重视公孙赞的白马义从,曾经拍着张颌的肩膀说“公孙赞有白马义从,我有你的大戟士”。而实际战斗时,张颌的大戟士却没有任何表现,战前没受到重视的麴义却三败公孙赞的骑兵,实在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小说《三国演义》上麴义在此战中被赵云所斩,而实际上此时的赵云大约应该在平原刘备那里训练骑兵呢!(也有可能因为兄长死了,回去探亲了)并没有参战。

如果说界桥之战,袁绍是成功的阻止了公孙赞的上升势头,那么之后的另一场战争,却是将公孙赞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兴平二年(公元195)冬,由于公孙赞将自己的老主子刘虞杀了,刘虞的部下为主子报仇,就联合了刘虞的儿子,鲜卑骑兵7000多人,袁绍手下大将麴义,一起对公孙赞发动了战争,关于这场战争,史书上没有什么具体的记载,但结果却是辉煌的:在鲍丘击败公孙赞军队,斩首两万余人。之后引发的连锁效应是代郡、上谷、右北平各自杀了公孙赞所设立的地方官员反叛公孙赞,公孙赞因此而屡次战败,直到以后的龟缩到自己的粮仓里准备“养老”。

也许只是上面几场战争,并不以支持麴义河北第一将的观点,但对比一下袁绍的其他状况,麴义的战绩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在界桥之战发生前,公孙赞先是率领二万步骑于公元191年冬在东光南打败了青徐黄巾30万,斩首近10万,俘虏生口七万余人,威名大振。后来公孙赞借口袁绍的部将杀死了他弟弟公孙越,要攻打袁绍,袁绍还害怕的赶忙将自己的渤海太守印送给公孙赞,以图避免战争。可见在界桥之战前,公孙赞是何等的威风。此时双方实力,恐怕还是公孙赞更具优势。

界桥之战后,公孙赞的上升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实力仍然很强,和袁绍还互有攻瘦。界桥之战后,袁绍派崔巨带领数万进攻公孙,却败于公孙的三万人民,被杀死七八千人;袁绍的儿子袁谭和公孙赞的青州刺史田楷战斗,虽然占了上风,却也不能取胜,最后不得不以讲和收场;公元192年冬,公孙赞和袁绍在龙奏(应该还有三点水),被袁绍击摆。可见界桥之战之后双方基本还是势均力敌,各有胜负。总的来说,袁绍略占优势。

但经过公元195年冬的那场战争,公孙赞却是屡战屡,直到战败而亡。

而相对麴义,其他河北将领的表现如何呢?张郃,只说其“瓚破,郃功多”,却没说明功多在什么地方,至少实际的战绩却是没有看到的。颜良,从第一次出现,就被关羽从军队中独自一人砍了脑袋。文丑,也是一出现,就被曹操军斩杀。而这些人物,张郃由于所活时间长,在以后的战争中得到了一些成绩,其他两人,其战绩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只不过罗贯中为了衬托关羽,将两人的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在后人的感觉里能力很高罢了。其实鄙人觉得麴义之于张郃,有点类似于高顺之于张辽。只不过后面二张活得长一些,能力得到锻炼,战绩得到表现吧。而实际在初期,其表现却不如麴义、高顺。

差点忘了交代麴义的死亡了,和高顺相比,此将虽然战斗能力颇高,却有点骄傲自大,得罪了袁绍,被自己的主子给杀了。

标签: 麴义东汉

更多文章

  • 诸葛果是不是很漂亮 诸葛果最后嫁给谁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果

    诸葛果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是因为清代年间有一位名叫张澎的人,编著了一本《诸葛亮集》,这本书中,他引用了《朝真观记》中的一段话,展示了诸葛亮之女诸葛果的人生经历。书中写到:“出(成都)少城西北,为朝真观,观中左列有圣母先师乘烟葛女之祠。”诸葛果画像故老相传,武侯有女,于宅中乘云轻举。”这句话的意思是

  • 诸葛果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为什么说是因为清代年间有一位名叫张澎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果

    诸葛果是谁诸葛果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是因为清代年间有一位名叫张澎的人,编著了一本《诸葛亮集》,这本书中,他引用了《朝真观记》中的一段话,展示了诸葛亮之女诸葛果的人生经历。书中写到:“出(成都)少城西北,为朝真观,观中左列有圣母先师乘烟葛女之祠。”故老相传,武侯有女,于宅中乘云轻举。”这句话的意思是

  • 诸葛亮传说中那个羽化成仙的女儿是否真的存在?历史上真有诸葛果这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诸葛果

    今天小编提一提武侯的一点家事,史料记载,诸葛亮娶了三国时期荆襄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又名黄硕。说到诸葛亮娶亲,小生觉得诸葛亮有点略草率,当时诸葛亮年纪到了结婚的时候,可能就让三姑四婶,邻居什么的帮忙张罗着。后来黄承彦听说了,就去问诸葛亮说:闻君择妇,吾有一丑女,黄头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纳乎?孔明

  • 关银屏为什么会拒绝孙权的提亲?诸葛亮主动为其做媒,幸福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银屏,三国

    说到关银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关羽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这份骄傲的来源有很多,从他自己所说的“矢石交攻之际,千枪万刃之中,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来看,这一份万夫不当之勇是极为重要的来源;同时这份骄傲的体现也有很多,如看不起自己的下属靡芳等人,当然最大的体现的还是关于他的女儿关银屏。关银屏是关羽最为疼

  • 关羽的女儿关银屏,她最后嫁给了谁?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蜀汉

    关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向孙权借得荆州后,以荆州为根据地占领汉中,并在汉中称王,而关羽则留守荆州。孙权派诸葛瑾前来向关羽示好,并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孙登娶关羽的爱女,谁知关羽竟勃然大怒,并训斥诸葛瑾:“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

  • 导致孙刘联盟破裂的关羽之女关银屏,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关羽,关银屏

    《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情节。关羽跟着刘备到荆州后,刘备给关羽找了一个老婆,之后关羽有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关银屏。关银屏往往被后人称之为关凤,因为在关羽的四个子女中排行老三,于是又被称作“关三小姐”或“关家三小姐”。关银屏长大后,吴国的孙权派诸葛瑾替自己的儿子孙登向关羽女儿求婚,请求联姻,诸葛瑾

  • 步练师为什么能让赤壁之战中主降的步骘代替陆逊成为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步练师,三国

    赤壁之战中,主降的步骘为何能代替陆逊成为丞相?因为步练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征讨荆州,由于刘表病逝,刘琮投降,以至于曹操兵不血刃就达成了南征的目的。而在此之后,由于荆州部分人士对曹操还有所抵触,因此,曹操本应该好好经营荆州,逐渐将荆州变成真正归属于

  • 步骘是什么样的人?在别人的鄙视中也能泰然自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步骘,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步骘,能在别人的鄙视中泰然自若,历史上有几个人能做到,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般人对于别人的鄙视,不是同样鄙视对方,就是生气,不理睬,但如果是求人遭遇鄙视,你会怎么办?三国时期东吴的步骘,年轻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步骘是淮阴士族步氏的后人,但在东汉末年避乱江东后,生活比

  • 三国名臣步骘的故事有哪些?步骘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步骘

    步骘的故事是怎样的?步骘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步骘?中国历史故事网这就为你介绍:步骘生平简介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步骘最初避难江东,于孙权统事后,被召为主记。后游历吴地,又任海盐县长,还任东曹掾,出领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

  • 如何评价枣祗?枣祗的历史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枣祗,"屯田制",东汉末年

    枣祗(音zhī),生卒年月不详,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曾任东阿令、羽林监、屯田都尉、陈留太守等职。因他英年早逝,所以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有限,但他所首倡的"屯田制",却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贡献潜心农桑在东阿县的历史上,不乏德才兼备的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