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名将牵招是如何投靠曹操的?背后哪些缘由

曹魏名将牵招是如何投靠曹操的?背后哪些缘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70 更新时间:2023/12/8 11:53:30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牵招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建安年间,袁谭袁尚兄弟为抢班夺权而自相残杀,袁谭战败。曹操接受辛毗游说,趁袁尚出兵平原攻打袁谭之机,率部围攻袁尚的根据地邺城。袁尚获知曹操正在围攻邺城,赶紧挥师回救,袁谭的危机暂时得以解除。

暂时解除了危机的袁谭于是重新背叛曹操,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进而又攻打据守在中山的袁尚。袁尚抵挡不住,败走故安,投奔幽州刺史袁熙。袁谭将袁尚的残部全部收编,回军驻扎在龙凑。

曹操因此写信给袁谭,怒斥其违背誓约,并与他断绝婚姻关系,把袁谭女儿赶走,然后出军讨伐袁谭。

建安九年十二月,曹军到达其门。袁谭自知不是曹操的敌手,主动从自平原撤出,退守南皮,在清河沿岸布防,并派人向乌桓峭王单于求救。乌桓峭王单于答应了袁谭的请求,准备组织五千骑兵前去援救袁谭。

另一方面,曹操在没费多大劲就轻松占领了平原诸县后,乌桓峭王单于准备出兵救助袁谭,也派牵招前往柳城安抚乌桓部落,以阻止乌桓峭王单于的行动。

牵招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与田豫常年镇守边陲,其功绩仅次于田豫。

牵招幼时师从乐隐,十常侍之乱时,乐隐被害,牵招与同为乐隐学生的史路等人“触蹈锋刃”,殡敛乐隐之尸,并载其还乡。路遇山贼,史路等人皆四散逃走,唯有牵招一人留下守着乐隐之尸不肯离开,垂泪恳求。山贼觉得牵招是个有义之人,就放他离去,牵招由此声名鹊起。

袁绍夺取冀州后,牵招被任命为从事,兼领乌桓突骑。有一次,袁绍舍人犯法,牵招先斩后奏,袁绍很欣赏他的果断,没有追究此事。袁绍死后,牵招又追随袁绍之子袁尚。

建安九年,曹操率军包围邺城,袁尚派牵招到上党去督办军粮。但未等牵招回来,袁尚便败逃到中山。

当时,袁绍的外甥高干在并州任刺史。牵招认为,并州左有恒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强胡,又拥有戴甲雄兵五万,所以劝高干把袁尚迎过来,联合起来以应付时变。然而,高干非但不用牵招之计,反欲加害于他。

牵招闻讯,偷偷逃离,但因道路被阻而无法回到袁尚处,只得转而投奔曹操,被任命为从事。

正因为牵招曾有替袁绍兼领乌桓突骑的经历,故而曹操此时才会派牵招前往柳城安抚乌桓部落。

牵招来到柳城,正赶上乌桓峭王单于动员五千骑兵,准备前去援助袁谭。牵招向乌桓峭王单于说明来意,乌桓峭王单于于是召集各部落酋长会商。

令牵招意想不到的是,在乌桓部落酋长会商大会上,他见到了韩忠——一个由辽东公孙康派来给乌桓峭王送单于印绶的使者。

峭王因此质问牵招,从前袁绍说奉天子之命委任我为单于,如今曹操又说要再上表奏请天子委任我为真单于,而辽东也派人送来单于的印绶,这到底谁才是真的?我该相信谁?

牵招从容回答说,从前,袁绍代表天子发号施令,有权封授官爵;后来他违背天子旨意,曹操取代了他,说要奏明天子,重新封你为真单于。辽东不过是一个偏远小郡,无权擅自封授官爵!

代表辽东的韩忠在一旁听了牵招的话,自然很不高兴,冷笑道:“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有雄兵百万,夫馀国以及貊部都听命于我。当今的形势是强者为首,曹操怎么能唯我独尊?”

就在大家都以为牵招与韩忠之间难免要上演一番唇枪舌战的好戏时,却不想牵招突然暴起,上前揪住韩忠的头发,把他的头按在地上,并抽出佩刀架在韩忠的脖子上,大声呵斥韩忠说:

曹公以诚信待人,恭谨明智,辅佐天子,讨伐叛逆,安抚顺服,平定国乱。你们辽东上下都顽劣奸诈,嚣张跋扈。如今倚仗地形险要而又远离中原,竟敢背叛朝廷,擅自封授官爵,侮弄天子,侮辱诋毁曹公这样的朝中大臣,应当处以极刑!

峭王见牵招突然把刀架到韩忠的脖子上,准备杀了韩忠,不禁又惊又怕,连鞋子也顾不上穿,赶紧光着脚奔过去抱住牵招,请牵招饶了韩忠。其左右之人,也都大惊失色。

牵招这才回到座位,为峭王等人分析成败祸福的原因与后果。

峭王以及在座的乌桓酋长们听后,全都离开座位向牵招跪拜,恭敬地接受朝廷命令,并把韩忠打发回辽东,解散了意见集结的准备去援助袁谭的骑兵。

在这件事情中,牵招也许算不上是一名成功的说客,但他能在关键时刻采取雷霆手段,用武力制服韩忠,威震乌桓峭王极其酋长们,从而成功阻止乌桓出兵援助袁谭,顺利地完成了曹操的使命,不辱使命,绝对算得上是一名优秀的使者。

另一个值得玩味的是,当时曹操手下谋士如云,能说会道、雄辩滔滔的人才有不少,他却偏偏派牵招这么个“武夫”出使乌桓,并最终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其识人、用人的本事,也确实令人佩服。

标签: 牵招三国

更多文章

  • 郭淮救妻的故事:愿和妻子同生共死的三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淮,妻子,三国

    郭淮字伯济,山西太原人,是曹魏后期的名将。曾经多次与蜀汉丞相诸葛亮交战,是诸葛亮在进军北伐的克星,后人评论曹魏的历史,说有三个将军曾经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神话,那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徐晃樊城败关羽,还有一个就是郭淮曾经拒蜀军于阳平。郭淮是一代名将,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他的内兄却遇到了麻烦,他的内兄名

  • 三国郭淮和姜维的关系 郭淮遣妻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淮

    三国郭淮郭淮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他汉中拒备,屡破羌胡,屡建战功,是御蜀的屏障,使得诸葛亮致死都没能攻下魏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曹魏名将郭淮的简介吧。郭淮的出生年月不详,卒于255年,是魏国有名的将领。他出身于名门世家,被推举被孝廉,开始步入仕途。动画三国演义中的郭淮220年,曹操去世,

  • 三国痴情大将郭淮救妻愿与妻子同生共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淮

    郭淮是一代名将,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他的内兄却遇到了麻烦,他的内兄名叫王凌,是曹魏重臣,曾官居太尉,手握重兵,因为看到司马懿专擅朝廷,谋杀曹爽,便有了废立之心,想秘密除去对司马懿依赖的小皇帝曹芳。他联合自己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想立楚王曹彪为帝。不想,事情泄露,王凌被诛三族。网络配图王凌被杀,王凌的

  • 三国时期大臣兼文学家、画家——桓范,桓范的个人作品及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桓范,三国,大臣,文学家,画家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正始年间,升任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 ",高

  • 三国时期文学家桓范的历史事迹及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桓范,三国,文学家,画家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正始年间,升任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 ",高

  • 司马懿灭桓范三族却漏掉一人,其后人终结西晋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刘备,曹操

    随着诸葛亮惨死五丈原,蜀汉政权再也无人可挡住司马懿征伐的脚步,司马懿以及他的子孙最终消灭蜀国和吴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在消灭蜀国和吴国前,早就野心勃勃的司马懿一心想要取代曹魏。在曹操去世后,蓄谋已久的司马懿联合自己的家族最终发动了政变。在这场政变之后,司马懿曾灭了一个人的三族,但他没想到的是,这场屠杀

  • 钟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钟会为什么会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钟会

    钟会,三国时期的将领,谋士,是与王羲之齐名“钟王”的钟繇最小的儿子,出生于文人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从小便博览群书,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众人的赏识。但是他狭隘的气量害死了不少的能人志士,竹林七贤的嵇康,一起作战伐蜀的邓艾。钟会最后之死也为后世之人提供了教训,钟会早逝,让我们看看钟会到底是个怎样的

  • 三国志都为邓艾钟会立传了,为何没有为司马懿立传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司马懿

    邓艾和钟会当然毫无问题,生前一直都是魏臣。虽然他们生前,司马氏早已实际上控制了曹魏政权,但他们至少名义上仍然是曹魏的官员和大臣,而不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的大臣。而且,他们的事迹也主要记录在《三国志·魏书》的各自传记中。而在记录晋朝主要人物的《晋书》中,并没有他们的位置。司马懿出生时,汉朝还在。到公元2

  • 钟会:三国时期的“神童”,最后被亲哥哥出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钟会,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钟会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古往今来的"神童出世"要么光宗耀祖,要么恃才傲物,无疾而终,但是在三国也出现过两个神童,一个是三国早期有着"孔融让梨"的美名的孔融。一个是三国后期被人称为"非常人也"的钟会。天资聪颖,少年成名钟会的出身其实挺好的,是当时曹魏时期

  • 姜维、邓艾和钟会谁比较厉害?是谁发现了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姜维,钟会

    姜维、邓艾和钟会谁比较厉害?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姜维、邓艾和钟会三人,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都是当时的杰出人才,这三人都建立了非常特别的功业,那么,这三人,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他们的伯乐分别是谁呢?姜维是谁发现的?姜维的伯乐是诸葛亮。姜维幼年丧父,和母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