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牵招:刘备对他视而不见,投靠曹操后成就一番事业

牵招:刘备对他视而不见,投靠曹操后成就一番事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70 更新时间:2023/12/8 11:49:4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牵招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时代的魏蜀吴三个皇帝中,曹操与孙权都出身世代官宦之后,唯有汉昭烈帝刘备,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草根出身。虽然刘备为了增加号召力与影响力,多次声称他是西汉皇族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却无凭无据,后世史学家都对此表示极大怀疑,认为可信度不高,刘备有极大可能就是平民之后。

《三国志》记载,刘备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糊口,不得不以编织草席、贩卖草鞋为生。好在他的母亲深明大义,为了让刘备有个好的前途,她省吃俭用攒下点钱,在刘备15岁那年,把他送出家门,让他去拜师求学。

当时的九江太守卢植,以文武全才著称,不仅是能战善战的一代名将,还是一位学识渊博、才高八斗的一代儒学宗师。刘备于是拜在卢植门下,正式成为卢植的门生,读书习武,学习儒家经典和用兵之道。

卢植的名气太大,他的门下收留了很多和刘备一样的年轻学子。刘备极有远见,他非常注重结交朋友,与很多同学都成了莫逆之交,史书记载他“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身边总是聚拢一堆铁哥们,如日后的三国名人刘德然、公孙瓒等人,都是他的同学兼密友。

《初学记》记载,刘备有一个同学,名叫牵招,和刘备一样也是河北人,他与刘备惺惺相惜,意气相投,二人成为“刎颈之交”,关系非同一般。二人分手后,牵招跟随当时的另一个大儒乐隐继续学习。董卓之乱时,乐隐遇害,牵招冒着生命危险安葬师父后,返回故乡耕读为生。

公元188年左右,刘备眼看天下大乱,于是投笔从戎,拉起了自己的一支队伍,逐渐发展成一个小军阀。刘备最初的活动区域就在河北,也正在用人之际,关羽张飞赵云都在此时被他招到麾下,不知怎么却对当年的铁哥们牵招视而不见,弃之不用,事实证明这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最大的一个失误。

牵招没有得到刘备的任用,后来他辗转投奔河北军阀袁绍,成为袁绍集团的一个从事。此时牵招的非凡胆略和军事才干逐渐显露出来,他多次向袁绍献计献策,规范发展方略,结果却得不到采用。不仅如此,牵招耿直敢言的作风让他得罪了袁绍大将高干,高干一怒之下要杀了他,牵招只得亡命江湖。

牵招落魄天涯,正在百无聊赖之际,却被曹操捡了漏。曹操听说了他的名声,于是把他招到麾下,牵招从此成为曹操阵营的一个得力干将。曹操平定北方之战中,牵招鞍前马后紧紧跟随,先后参加了击灭袁谭袁尚之战,平定乌桓之战,军事才能初露锋芒,得到曹操的赏识与重用。

当时的魏国北方存在着一个实力强大的军事集团:鲜卑部族,鲜卑首领步度根、轲比能等人,野心勃勃,屡屡兴兵南下,突破魏国边境,给魏国北疆造成重大威胁与压力。但曹操因为要集中主力对付内地的刘备孙权,无暇北顾,于是把抵御鲜卑的千钧重担交给牵招。

牵招被曹操任命为右中郎将、雁门太守,独自承担起防御鲜卑入侵中原的重任。牵招在任上面对鲜卑人的强大军事压力,沉着冷静应对有方,他整修城池,制造军械,修建一座座堡垒与哨卡,还大力招募流民,开荒屯田、养马,为军队提供源源不断兵源、粮草与战马,魏国北疆边防军兵强马壮,气象一新。

同时他还施展合纵连横之术,“构间离散,使虏更相猜疑”,分化瓦解鲜卑人的内部关系,使得步度根与轲比能自相残杀,内斗不止,严重削弱鲜卑人的实力。轲比能贼心不死,带领鲜卑骑兵大举南下攻打魏国,牵招则组织兵力予以迎头痛击,在云中郡之战中大败轲比能,阵斩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打得轲比能龟缩不出。

牵招主持魏国北疆防务期间,“夷虏大小,莫不归心”,“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使得魏国北疆形势日益稳定固若金汤。曹操统一中原,牵招为他除去后顾之忧,是最大功臣之一。牵招由此成为威震三国一代名将。甚至于有一年孙权进犯魏国,曹操特意把牵招千里迢迢从北方调到南方,抵御孙权。听说牵招要来,孙权不战而退。

错过牵招,堪称刘备一生最大的遗憾。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标签: 牵招三国

更多文章

  • 曹魏名将牵招是如何投靠曹操的?背后哪些缘由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牵招,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牵招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建安年间,袁谭、袁尚兄弟为抢班夺权而自相残杀,袁谭战败。曹操接受辛毗游说,趁袁尚出兵平原攻打袁谭之机,率部围攻袁尚的根据地邺城。袁尚获知曹操正在围攻邺城,赶紧挥师回救,袁谭的危机暂时得以解除。暂时解除了危机

  • 郭淮救妻的故事:愿和妻子同生共死的三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淮,妻子,三国

    郭淮字伯济,山西太原人,是曹魏后期的名将。曾经多次与蜀汉丞相诸葛亮交战,是诸葛亮在进军北伐的克星,后人评论曹魏的历史,说有三个将军曾经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神话,那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徐晃樊城败关羽,还有一个就是郭淮曾经拒蜀军于阳平。郭淮是一代名将,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他的内兄却遇到了麻烦,他的内兄名

  • 三国郭淮和姜维的关系 郭淮遣妻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淮

    三国郭淮郭淮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他汉中拒备,屡破羌胡,屡建战功,是御蜀的屏障,使得诸葛亮致死都没能攻下魏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曹魏名将郭淮的简介吧。郭淮的出生年月不详,卒于255年,是魏国有名的将领。他出身于名门世家,被推举被孝廉,开始步入仕途。动画三国演义中的郭淮220年,曹操去世,

  • 三国痴情大将郭淮救妻愿与妻子同生共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淮

    郭淮是一代名将,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他的内兄却遇到了麻烦,他的内兄名叫王凌,是曹魏重臣,曾官居太尉,手握重兵,因为看到司马懿专擅朝廷,谋杀曹爽,便有了废立之心,想秘密除去对司马懿依赖的小皇帝曹芳。他联合自己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想立楚王曹彪为帝。不想,事情泄露,王凌被诛三族。网络配图王凌被杀,王凌的

  • 三国时期大臣兼文学家、画家——桓范,桓范的个人作品及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桓范,三国,大臣,文学家,画家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正始年间,升任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 ",高

  • 三国时期文学家桓范的历史事迹及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桓范,三国,文学家,画家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正始年间,升任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 ",高

  • 司马懿灭桓范三族却漏掉一人,其后人终结西晋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刘备,曹操

    随着诸葛亮惨死五丈原,蜀汉政权再也无人可挡住司马懿征伐的脚步,司马懿以及他的子孙最终消灭蜀国和吴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在消灭蜀国和吴国前,早就野心勃勃的司马懿一心想要取代曹魏。在曹操去世后,蓄谋已久的司马懿联合自己的家族最终发动了政变。在这场政变之后,司马懿曾灭了一个人的三族,但他没想到的是,这场屠杀

  • 钟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钟会为什么会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钟会

    钟会,三国时期的将领,谋士,是与王羲之齐名“钟王”的钟繇最小的儿子,出生于文人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从小便博览群书,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众人的赏识。但是他狭隘的气量害死了不少的能人志士,竹林七贤的嵇康,一起作战伐蜀的邓艾。钟会最后之死也为后世之人提供了教训,钟会早逝,让我们看看钟会到底是个怎样的

  • 三国志都为邓艾钟会立传了,为何没有为司马懿立传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司马懿

    邓艾和钟会当然毫无问题,生前一直都是魏臣。虽然他们生前,司马氏早已实际上控制了曹魏政权,但他们至少名义上仍然是曹魏的官员和大臣,而不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的大臣。而且,他们的事迹也主要记录在《三国志·魏书》的各自传记中。而在记录晋朝主要人物的《晋书》中,并没有他们的位置。司马懿出生时,汉朝还在。到公元2

  • 钟会:三国时期的“神童”,最后被亲哥哥出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钟会,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钟会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古往今来的"神童出世"要么光宗耀祖,要么恃才傲物,无疾而终,但是在三国也出现过两个神童,一个是三国早期有着"孔融让梨"的美名的孔融。一个是三国后期被人称为"非常人也"的钟会。天资聪颖,少年成名钟会的出身其实挺好的,是当时曹魏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