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正:刘备入蜀的最大功臣!

法正:刘备入蜀的最大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82 更新时间:2024/2/13 9:48:13

导读:都说诸葛亮乃旷世奇才,得到就能得天下,殊不知,他画下的隆中对那一块充饥的大饼,还是法正实现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法正,刘备的蜀国能否建立还是一个谜。

隆中对,是诸葛亮一生最出彩的地方。想想,一个毛头小子,还未走出茅庐,就摇着一把破羽毛扇,把天下当成锅盔,切成了三大块道,“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并将其做为自己的见面礼,送给刘备,让刘备赶快去拿来。刘备一听,勾得哈啦子流了老长,可智商不够,睁着眼睛望着,难以到手。孔明呢,沙盘作业虽精,口头规划出笼,可仍等于一个零。而把这个零最后变成一百,变成一个真正无限大的数字的,不是别人,是陕西眉县人——法正。可以说,隆中对能够成为现实的幕后推手,不是孔明,是法正。

网络配图

隆中对之后,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刘备集团仍是一群犀利哥,流浪流浪,流浪远方。最后,还是孙权看不下去了,善心一发,将妹妹嫁给老刘,同时,借给他一块地方。不然,自己妹妹也成了流浪者,观瞻不好。这借出去的地方,就是荆州。

可是,荆州是四战之地,用孔明的话说,“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同时,由于娶了个强势老婆——孙小妹,丫头不爱红装爱武装,整日挎着剑拎着刀,把个刘老头吓得够呛,险些没有血压飙升变成植物人。由于孙小妹娘家势大,嫁妆丰厚,腰杆就硬,不时还给自己老公来点家庭暴力,让他狠狠品尝了一下入赘女婿的滋味。此时,刘备急需自己的根据地,摆脱吃软饭境地。可是,孔明也无法,只有摇头长叹,羽毛扇摇得呼呼的,也摇不出主意。

进退不得之际,法正屁颠屁颠来了。那时,法正是做为刘璋使者,来荆州见刘备,来搞外交的。两人坐下,一番长谈,法正将二刘一比较,觉得刘璋太窝囊,简直一个林妹妹一般,守不住蜀地。这个吃软饭的刘皇叔,虽然没有胡须,可还算个纯爷们儿。于是,他打算将蜀地做为礼物,送给刘备。这样做,对法正而言,当然有私人利益在内,但是,同时也为蜀地百姓赢得一段和平日子。因为,刘备占领蜀地,毕竟给蜀地带来了一段休养生息的日子,以至于蜀地“吏不容奸,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若是刘璋,绝不会达到这种情景。在乱世,暗弱如刘璋者,难以辖制手下跋扈军人,只会让蜀地更乱,成为“杀人如麻”的乱世。法正的贡献,就在于这。他看好刘备,就很殷勤地劝他,赶快拿下蜀地,做为根据地。他的观点,比孔明隆中对更实际,也更具有实践操作性,道:“资益州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在法正的劝说下,刘备感到腰杆子硬了,欲望膨胀了,也不认刘璋这个兄弟了,终于拍板定案,决定拿下益州,再不呆在荆州受气。刘备集团的哥们儿一听,一个个高兴得鼻涕冒泡,载歌载舞的,他们已经尝够了寄人篱下的滋味。现在,他们终将有了一块根据地。

隆中对,对刘备集团而言,是画饼充饥,大家都抱着一个梦苦苦度日,遥望将来,如等待戈多的两个傻子。现在好了,法正一来,这个梦就触手可及了,这个画着的锅盔,就货真价实地放在了他们面前,散发着香喷喷的味儿。可是,要将饼子吃到嘴里,咽进肚子,还得费一番周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怎么进川,实在是当务之急。这点,法正早就想好了,没背离刘璋时,就埋下了伏笔,劝刘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刘璋一想,得,毕竟都姓刘,五百年前是一家,于是,就和刘备认了一家。

然后,法正又趁机劝刘璋,你老先生不是怕对头张鲁吗?不是每天胆战心惊吗?得,教你一个绝招,让你刘大哥来,一顿拳头,还不把姓张的老小子揍得满地找牙。刘璋的耳朵虽没刘备的大,可特软,心说,对呀,为什么不呢?我又不是脑残,怎么想不到呢?如此以来,刘备就接受了刘璋的邀请,带着部队,明里去帮刘璋揍人,暗地里是去占领蜀地,“溯江而西,与璋会涪”,敲锣打鼓,很轻易地进入天险,随之露出本来面目,“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刘璋这才醒悟,自己这叫干什么?明显地开门揖盗。后悔莫及,又张皇无措。这时,他的一个叫郑度的参谋跑来,鼓着腮帮子,咬着耳朵,给刘璋想了一个办法,说,老板别怕,刘大耳朵带着一万多人来,没有粮草,缺乏辎重,靠向老百姓征集粮食来填饱肚子。我们来个坚壁清野,不和他作战,这样以来,他们攻不下城,没有粮食,只有喝西北风去。饿着肚子的刘备,“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这方法一出,没刺激到刘璋,把刘备吓得浑身稀软。

网络配图

当时,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你刘备没军粮,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到时,有你小子哭的。刘备慌手慌脚找到法正,说,哥们儿,我要玩完。法正听了,嘎嘎一笑,安慰老刘,别怕,郑参谋计策虽好,刘璋一定不会用的,你该吃吃嘛该喝喝嘛,该给孙小妹写情书还是照样含情脉脉地写。

刘备不信,可不信不行,间谍回来说,刘璋不采纳,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不但不用,还让郑度下了岗。刘备一听,乐得嘎嘎的,加紧进军步伐,三军一鼓作气,攻到成都门户雒城。刘璋这回很硬气,表现得很爷们儿,带领军队,坚决抵抗。刘备攻不下来,很无奈,每天呆在军营了,编起草鞋操起旧业解闷。法正又一次上场,替刘备解围,他操笔给刘璋去了封信。

在信中,法正分析当时的形势,蜀地门户洞开,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刘备,三分之二的土地已被刘备攻占,而且,后续部队仍在不断涌来,总之一句话,你刘老板蹦跶不了几天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开门迎降。信的最后,法正说:“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言外之意,投降,可以保全你和你的家人。刘璋接信,看罢长叹,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不久,举成都投降。

刘备集团终于有了一块根据地,一时文武并集,风云际会,连孙小妹也被赶回娘家,为自己的强悍付出惨重的代价。对于法正的贡献,孔明大夸特夸,“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对刘备集团来说,法正到来,让他们如虎添翼。

汉中于蜀中,自古地势相联,如同咽喉。取蜀中,如没取汉中,仍如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刘备得到蜀地,可是,此时汉中已属曹操。原来,曹操也不笨,见刘备攻蜀地,忙也下手攻汉中,把张鲁的地盘扒拉到自己怀中,心说,大耳朵,我让你聪明,以为蜀地是碉堡啊,我届时由汉中进兵,在你软勒上开刀,让你哭都来不及。也因此,此时蜀地一日数惊。

可是,攻下汉中,曹操却停下了脚步,他选了连襟夏侯渊做汉中统帅,自己巴巴地跑回许都,不为别的,为了争权夺利,分封王爵。史书言,他如愿以偿,“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老曹魏王弄到手,过了一把超级官瘾,可乐极生悲,丢了汉中,连自己连襟也丢了脑袋。从此,曹操有生之年,再也没能踏上蜀地一步。

给刘备出此计策的,仍是法正。攻占蜀地不久,法正找到刘备,问他,曹操占据汉中,担心不?刘备说,超担心,你没发现吗,我为此吃不好睡不好,简直瘦成了赵飞燕了。法正笑笑说,别怕,我就是为汉中来出主意的。用法正的话说,老曹这家伙攻下汉中,不来攻蜀地,一定是有急事,跑回许昌,安抚后方去了。现在,他派他的连襟做统帅,那家伙脑袋被门挤过,只有一身蛮力气,没什么可怕的,他绝对不是刘将军你的对手,你揍他,那是一揍一个准。刘备摇摇脑袋,心里还有点怕。法正知道,刘备有皇帝瘾,于是就对症下药,劝他,如果能攻下汉中,广聚粮食,“上可以倾覆敌寇,尊奖王室,中可以吞食雍、凉,广拓境士,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刘备一听,好处多多,不去进攻不是傻瓜蛋嘛?于是,就开始进攻。刘备军在法正的指挥下,傍山而进,占据汉中的一处制高点,名定军山。夏侯渊一见,心说,这些家伙,站在高处,我的隐私不是全被看去了吗?不行,我得攻上去。于是,带着精锐大军,喊着口号,仰攻高山,一攻不下,再攻不下,三攻不下,极端懈怠时,法正对身边的老将黄忠说:“可击矣。”于是,黄忠带着大军,从高处飞马扑下,战鼓雷鸣,刀枪映日,“大破渊军,渊等授首”。夏侯渊是曹军猛将,少有败绩,一旦被杀,全军震动,个个浑身发抖,一时军败如山倒。

曹操接到信息,很是无奈,只有带兵自征。刘备听到消息,得意地说,来也白来,此时你军心已散,“曹公虽来,无能为矣,我必有汉川”。果然,曹操赶到,指挥大军反击,一败再败,甚至被射落一颗门牙,裹着伤口,满嘴流血急急归去,路上很是疑惑,这个织草鞋的老刘,怎么突然就会用兵如神了,难道上了什么特级军校?一问,原来是有个好参谋长,于是很不服气道:“我固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而且,回到许昌后很痛心地道:“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他所说的奸雄,不是他那样的人,是指英雄。可惜,为时已晚。

网络配图

汉中一下,蜀汉连成一体,从此,刘备集团的江山,也就是这儿一片天地了。大家守着这个摊子,乐呵呵地称孤道寡,很是满意。法正呢,仿佛是为刘备的事业而来,为了蜀汉的江山而来,为了这一片宁静祥和而来。攻下汉中的当年,刘备长袍飞舞,登上宝座,自称汉中王,法正做了尚书全、护军将军。第二年,他就死了。蜀汉的事业,从此,也就被拘限于法正规划和攻打的范围之内,再没扩大一尺一寸。以后,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曾六出祁山,向魏国叫板;姜维也曾多次出兵,和魏军对峙。可是,无论如何努力,也没给蜀汉增加一尺土地。

法正死时,四十五岁,正是盛年。刘备悲催之极,也痛苦至极,“流涕者累日”。他的参谋长死了,他的战胜攻取生涯,也终于走到了尽头。法正死后的第三年,刘备仍带着开疆拓土的想法,带着大军,拒绝所有人的劝告,顺江而下,攻打他的大舅子孙权,准备趁机把东吴给灭了,再辉煌一把。可惜,最终被东吴人一把大火,和火烧赤壁前后辉映,把刘老头烧得灰头土脸,大败而归,呆在白帝城里,气得拉稀,不久死去。

这时,大家再一次怀念起已死的那位陕西眉县人,尤其孔明,一说起法正就娘们儿一样流着泪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可惜,一切已成现实,难以穿越。法正已死去整整三年了,坟垄上的草,已经青葱一片了。他不是刘备集团的元老旧人,也不是荆襄时就归依的人。可是,他以自己的智慧,赢得刘备集团的尊敬,赢得自己一席历史的席位,成为三国天空的一颗闪亮的星座。他不是三分天下的图上作业者,却是真正的推手。

天府之国,在诸葛亮治理下成为最富裕的地方,可是,在法正手上,才有了这个基础。以一人之身兼一国兴亡之重任,就蜀汉而言,不是孔明,应是法正。

所以说,诸葛亮有政治才能却缺乏军事谋略,如果没有法正的辅佐,相信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刘备都会饱受欺凌之苦,说不定哪天就城破身死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功臣法正:连诸葛亮都不敢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法正

    导读:学者根据史实对诸葛亮作出这样的评价:“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这样的完美程度。看起来好像诸葛亮是一个真正执法如山的执法者。可那只是对于普通人罢了,在三国时期,有一个人是诸葛亮绝对不敢招惹的,这个人就是法正。网络配图法正是谁?法正(1

  • 若法正还在:蜀汉不会这么早退出三国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法正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铁面无私,却不知他身为蜀郡太守因为小小的恩怨就打死打伤数人。甚至诸葛亮还替他向刘备辩解:“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诸葛亮言语之意便是”法

  • 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法正竟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很有的一段,那么,在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中谁是刘备心中最佳的人选呢?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永安,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说到刘备托孤,其实在刘备的心目中诸葛亮并非最佳的人

  • 庞统法正谁更厉害?对于蜀汉来说谁更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一个生于战乱之中的旷世奇才,崛起于人才辈出的英雄时代。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与惊人的判断能力成为了世人皆知的“凤雏”。世人称:“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网络配图庞统

  • 在军事方面,刘备为什么只听法正而不听诸葛亮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法正,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同为军师:刘备为何只听法正言而不听诸葛亮的,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诸葛亮出山,两人回到荆州后是天天在一起共商天下大事,弄得关羽和张飞都嫉妒了,于是刘备对他们说:我得孔明就是如鱼得水。可是在历史上被刘备封为军师将军的诸葛亮并没有受到什

  • 法正在三国是什么人物?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法正

    法正在三国是什么人物?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或许是因为诸葛亮在三国的历史中实在太耀眼,导致刘备身边其他的谋士都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当然蜀汉的能臣肯定不止诸葛亮一位,法正也是深的刘备信任和尊敬的谋士。法正原先是刘璋部下,后来被刘备劝降,此后成为刘备

  • 法正有什么实力?智谋比肩鬼才郭嘉,军事才能超过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法正,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最想得到的谋士是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枭雄曹操,戎马一生,虽然也打过不少败仗,如赤壁之战的惨败,但丝毫不影响曹操在三国历史及后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曹操知人善用,账下聚集了众多文臣武将,但令曹操遗憾的是,他一直求而不得的谋士,却跟随了刘

  • 东吴名相顾雍治国之道:顾雍是怎么举荐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雍,孙权,三国,东吴

    顾雍是东吴历任丞相中最清净的一位,也是孙权最喜欢的。官场向来就是名利场,有人为名,有人图利,有人名利都要,但顾雍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从不与人争功,也非庸碌之辈,他平时不说话,但只要说话就肯定能说到位,做了十九年丞相,名声没有诸葛亮高,但治国丝毫不比诸葛亮差。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东汉名士蔡邕曾在吴地避

  • 顾雍墓在哪里?三国时期吴国宰相顾雍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雍,三国

    顾雍墓在哪里?顾雍墓位于小王山南坡。小王山名称的来历,有一说法: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顾贵征伐其他叛汉越人部族有功,受汉封为吴侯,亦称“姑苏王”,并葬于此山。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王侯,将山名为“小王山”。自此,小王山也就成为顾氏家族墓地。顾姓祖宗,在汉代前赴后继,直到东汉末年,至三国,顾

  • 顾雍的字是什么?三国孙吴丞相顾雍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雍,三国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娄、曲阿、上虞,皆有治绩。孙权为会稽太守,不至郡,以雍为郡丞代行太守事,吏民归服。权为吴王,迁雍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后为丞相十九年。卒,权素服临吊,谥肃侯。陈寿评价说:顾雍依杖素业,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极荣位。顾雍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