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法正竟排第一

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法正竟排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3 更新时间:2024/2/13 12:59:01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很有的一段,那么,在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中谁是刘备心中最佳的人选呢?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永安,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说到刘备托孤,其实在刘备的心目中诸葛亮并非最佳的人选,然后世事难料,最后不得选择诸葛亮。那么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到底是哪些呢?

网络配图

说到托孤大臣,我们首先得认识一下刘备手下到底有哪些人,准确来说,刘备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颠沛流徙,没有固定的据点。难得的是有一群忠心耿耿的人才始终聚集在他的周围。这群人就包括关羽、张飞、简雍、糜竺、糜芳、赵云等人。他们来自北方各地,组成了蜀汉政权的原从派系。刘备入驻新野,最后成为荆州牧的时候,刘备获得了多数本地地主的支持,庞德公、庞统、马良、马谡、黄忠、伊籍、诸葛亮、张南、冯习等人都投入了刘备阵营。刘备入川,接管刘璋的人马和手下,法正、张松孟达黄权刘巴、李严、吴懿等人组成了四川派系。

那么刘备托孤大臣必然将从这三个派系之中选出,很明显,白帝城托孤的时候,确实召见了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诸葛亮,李严,赵云。然后,这并不是刘备心中最满意的人选。

那么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到底是谁呢 ?

第三顺位候选人:李严,马良,赵云

top 9 赵云

赵云,仅存的原从派系大佬,作为刘备的中护军,而且一直担任留守大将,跟随刘备三十余年,南征北讨,刘备最信任的嫡系之一,托孤之时单独召见赵云,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刘备言下之意就是,我走以后,你要为我看护好儿子,如果有人胆敢推翻后主,你赵云就完全可以替我将他除掉。

top 8 马良

马良,作为荆州派系的代表人物,是刘备的重要谋臣之一,刘备东伐孙吴,官居侍中的马良被派往招纳安抚武陵一带的五溪蛮各部,招纳五万余人跟着刘备征伐孙权,夷陵之战,不幸阵亡。

top 7 李严

李严,作为四川派系的代表人物,在地方官任上,李严表现出其出色能力,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而且政绩非常好,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刘备多次笼络提拔李严,历任裨将军、犍为太守、兴业将军、辅汉将军。刘备伐吴败回,征召李严到永安宫,由太守提拔为尚书令,成为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物。

第二顺位候选人:庞统,黄权,张飞

网络配图

top 6 张飞

张飞,作为原从派系的大佬之一,跟刘备有着过命的交情,情同手足。其本人也战功赫赫,为蜀汉的建立贡献极大,官居车骑将军,只可惜在阆中的准备起兵跟着刘备伐吴的时候,被部下暗杀。

top 5 黄权

黄权,作为四川派系的代表人物,本事刘璋的忠臣,劝诫刘璋小心刘备,结果刘璋不听,益州归刘备所有。投降刘备之后,汉中争夺战中,黄权立下赫赫战功,曾击败了杜濩、朴胡。刘备自立汉中王时,黄权被提升为治中从事一职,这也是刘备对黄权在汉中之战中的优异表现的一种奖励。刘备称帝不久,马上倾举国之兵讨伐东吴,黄权又劝刘备,不要亲临前线,刘备不听,结果大败。但是刘备还是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虽然刘备对黄权的意见不予接受,但是对黄权的军事能力还是非常放心的,所以才委以重任,督江北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黄权在刘备心目中的分量和黄权的出色能力。夷陵之战失败,黄权却因为“在江北,道绝,不得还,八月,率其众来降(曹魏)”,被迫投降魏国。

top 4 庞统

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

庞统,荆州派系的大佬之一,是刘备的主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刘备入川,庞统献计,跟着刘备作战,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

第一顺位候选人:法正,诸葛亮,关羽

top 3 关羽

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

关羽,作为原从派系的大佬,和张飞一样,基本靠军功立足于蜀汉,与刘备情同兄弟,为刘备镇守荆州,然而建安二十四年,遭到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这也是刘备兴兵征伐东吴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络配图

top 2 诸葛亮

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

诸葛亮,作为荆州派系的大佬之一,就不必多说了,正史之中,诸葛亮以内政见常,谋略次之。在刘备夺取荆州的时候,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入川作战和汉中作战的时候,基本属于发挥后勤保障的作用。白帝城托孤之时,蜀汉政权的所有高声望和高资历的人选已经都死亡了,所以不得不选择诸葛亮。

top 1 法正

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

法正,四川派系的大佬,刘备的谋主,刘备最为信赖的人之一。进图四川和汉中,法正立下赫赫战功,基本上是头号功臣。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官职要高于诸葛亮。公元220年,法正去世,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诸葛亮是股肱之臣,专门对内治理,搞后勤,处理人事。对外还是依靠法正,法正是刘备得心腹谋臣,军事才能远超诸葛!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然而,当刘备真的死得时候,准备托孤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心目中的托孤大臣竟然没有几个人了,阵亡的阵亡,病逝的病逝,归降的归降,只留下了诸葛亮,李严,赵云。于是乎,才留下下面的一段话: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庞统法正谁更厉害?对于蜀汉来说谁更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一个生于战乱之中的旷世奇才,崛起于人才辈出的英雄时代。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与惊人的判断能力成为了世人皆知的“凤雏”。世人称:“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网络配图庞统

  • 在军事方面,刘备为什么只听法正而不听诸葛亮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法正,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同为军师:刘备为何只听法正言而不听诸葛亮的,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诸葛亮出山,两人回到荆州后是天天在一起共商天下大事,弄得关羽和张飞都嫉妒了,于是刘备对他们说:我得孔明就是如鱼得水。可是在历史上被刘备封为军师将军的诸葛亮并没有受到什

  • 法正在三国是什么人物?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法正

    法正在三国是什么人物?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或许是因为诸葛亮在三国的历史中实在太耀眼,导致刘备身边其他的谋士都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当然蜀汉的能臣肯定不止诸葛亮一位,法正也是深的刘备信任和尊敬的谋士。法正原先是刘璋部下,后来被刘备劝降,此后成为刘备

  • 法正有什么实力?智谋比肩鬼才郭嘉,军事才能超过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法正,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最想得到的谋士是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枭雄曹操,戎马一生,虽然也打过不少败仗,如赤壁之战的惨败,但丝毫不影响曹操在三国历史及后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曹操知人善用,账下聚集了众多文臣武将,但令曹操遗憾的是,他一直求而不得的谋士,却跟随了刘

  • 东吴名相顾雍治国之道:顾雍是怎么举荐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雍,孙权,三国,东吴

    顾雍是东吴历任丞相中最清净的一位,也是孙权最喜欢的。官场向来就是名利场,有人为名,有人图利,有人名利都要,但顾雍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从不与人争功,也非庸碌之辈,他平时不说话,但只要说话就肯定能说到位,做了十九年丞相,名声没有诸葛亮高,但治国丝毫不比诸葛亮差。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东汉名士蔡邕曾在吴地避

  • 顾雍墓在哪里?三国时期吴国宰相顾雍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雍,三国

    顾雍墓在哪里?顾雍墓位于小王山南坡。小王山名称的来历,有一说法: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顾贵征伐其他叛汉越人部族有功,受汉封为吴侯,亦称“姑苏王”,并葬于此山。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王侯,将山名为“小王山”。自此,小王山也就成为顾氏家族墓地。顾姓祖宗,在汉代前赴后继,直到东汉末年,至三国,顾

  • 顾雍的字是什么?三国孙吴丞相顾雍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雍,三国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娄、曲阿、上虞,皆有治绩。孙权为会稽太守,不至郡,以雍为郡丞代行太守事,吏民归服。权为吴王,迁雍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后为丞相十九年。卒,权素服临吊,谥肃侯。陈寿评价说:顾雍依杖素业,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极荣位。顾雍幼

  • 顾雍墓之谜:顾氏三贤相隔数百年为何葬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雍,顾氏三贤

    随着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的热播,三国历史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说到《三国演义》中有名的丞相,大家第一印象一定是曹操、诸葛亮,当问起东吴的丞相是谁,相信不少人一定回答不上来。最近,位于苏州穹窿山景区的小王山,成了不少苏城人关注的焦点,因为相传那里埋葬的“顾氏三贤”,其一就是三国中的吴国丞相顾雍。清

  • 孙权为何选定顾雍为丞相?顾雍为何如此受重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

    孙策临死向孙权交权时,有一句著名临终嘱咐,说是“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权虽然基本遵从哥哥遗愿,让周瑜总管军事和外交,对张昭也很尊重,却并未安排张任丞相:东吴第一任丞相是孙邵,孙邵死后代替他的是顾雍。顾雍似乎不显山不显水,没有任何惊人言行,那他究竟何德何能,使孙权如此重视、重用呢

  • “东吴名相”顾雍:一生仕途亨通、善始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雍,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顾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东吴在位19年的丞相,又“东吴名相”之美誉。在三国时代,东吴孙权的手下也是人才济济,但能像顾雍那样一生仕途亨通,并善始善终的人却是屈指可数的,这是为什么呢?顾雍一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