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公孙度:东汉末年辽东太守,三国被遗忘的霸主

公孙度:东汉末年辽东太守,三国被遗忘的霸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86 更新时间:2024/1/16 19:02:0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公孙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孙度和董卓部将徐荣是同乡,在徐荣的力荐下,公孙度得以出任辽东太守。190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此时中原混乱不堪,而辽东郡偏居东北,所受影响较小,公孙度借机振兴,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按照皇家规制设坛于襄平城郊,行郊礼天地之礼,无论车驾、仪仗、服饰都同大汉天子一般无二。

在保境安民的政策指引下,燕国成为乱世中难得的“世外桃源”。200年官渡大战之时,曹操为拉拢公孙度、封他为永远侯,公孙度拒绝了曹操的拉拢,史料记载“我王辽东,何永宁也!”,公孙度面对曹操也是霸气外露。并且打算在曹袁两败俱伤后进军许昌。不料天不假年,他于204年去世。子公孙康继承其位。

公孙康继位后,一直对朝廷恃远不服,甚至也想西侵中原,然而不久后,曹操派张辽收复东莱诸县,又接连击破袁谭、袁尚、乌桓等势力,兵锋逼近辽东,才令公孙康大为惊惧。为表示归顺,公孙康命人将逃难至辽东的袁尚、袁熙兄弟杀死,并将其首级奉送给曹操,才使得自己的地位转危为安。曹操为笼络公孙康,便封他为襄平侯,进拜左将军。

公孙康自知无力与曹操为敌,利用把目光转向了三韩地区,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大破高句丽,攻陷其国都,又设置了带方郡(朝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起兵讨伐韩濊,扬威朝鲜半岛。然而公孙康命短,死后因二子年幼,其弟公孙恭继位,公孙恭则因病渐渐变成了阉人,不能治理辽东。公元228年,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成年后,胁迫叔叔公孙恭让位,于是魏明帝封公孙渊为杨烈将军、辽东太守,这里有一个细微变化,公孙渊并未封侯。

公孙渊其父公孙康被曹操封为左将军,封襄平侯。爷爷公孙度拒绝曹操的封的武威将军,永宁乡侯,以辽东王自居,公孙渊对魏明帝曹叡给自己的这个很不满足。此时曹魏、蜀汉、东吴之间也相当热闹,先是曹魏与蜀汉诸葛亮之间不断的战争、又是东吴孙权在石亭之战大破曹魏不久后称帝,曹魏还要应付北边新崛起鲜卑首领轲比能,如此热闹公孙渊也想参加进去。

公孙渊便开始在曹魏与东吴之计周旋,他既接受曹魏政权的官职,又向东吴称臣,他甚至骂曹魏:“今魏家不能采录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讹得行其志,……猥兴州兵,图害臣郡。”同时对孙权极尽吹捧奉承之能事:“伏惟陛下德不再出,时不世遇。”向孙权出谋,让孙权统一天下:“诚原神谟早定洪业,奋六师之势,收河、洛之地,为圣代宗。天下幸甚!”

公孙渊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问题,他想鼓动孙权与曹魏对抗,一方面辽东就会安稳,另外一方面公孙渊也可以趁两败俱伤之际,再次拓展自己的势力。但公孙渊却没有认清当时的形势,曹魏势力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孙吴加蜀汉都不可能灭掉曹魏。

东吴还是有明白人,东吴自丞相顾雍、辅吴将军张昭以下等举朝劝谏,认为公孙渊必败,因此反对孙吴对公孙渊的支持,但这个时候称帝的孙权,早就被公孙渊忽悠住了,孙权便遣张弥、许晏等,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害怕魏国生气来打,但又垂涎东吴送来的珍宝,于是就杀了孙权派来的使者送给曹叡,曹魏一高兴又对公孙渊册封。但此时他却怀疑魏国使团,一紧张又把魏国使团包围了。

公孙渊的所作所为自然被曹魏使团告知魏明帝,为解决公孙渊与孙权联合的的这个隐患,魏明帝遂于237年命幽州刺史毌丘俭以武力为后盾,携书信印章征召公孙渊入朝。公孙渊自知已无退路,遂率军攻击毌丘俭,竟然侥幸获胜。击退魏军的公孙渊立刻自我膨胀,对魏朝的畏惧之心荡然无存,遂于同年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诱其侵扰北方减轻自身压力,又再次称臣于吴,希望得到外援

在公孙渊心里,他以为孙权会帮他,但其不知道,孙权虽然打战不行,但玩政治手段他公孙渊可不是对手,他玩的一套都是孙权当年都玩过,因此孙权表面对公孙渊说:“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于中原,吾所甘心也。”,但根本就没有动作。魏明帝已经开始排兵布阵,命令司马懿率军远征,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公孙渊被俘。至此,割据辽东五十年、历三代四任“当家人”的辽东公孙氏政权覆亡。

标签: 公孙度东汉

更多文章

  • 公孙度占据辽东割据一方 曹操和袁绍为什么都不去攻打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袁绍

    很多人都不了解公孙度政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魏景初二年,司马懿挥军灭掉辽东,公孙渊被杀,至此公孙家族在辽东的割据政权被彻底消灭。公孙家族在三国时期是有名的大家族,公孙瓒也曾打下一大片疆域,与袁绍在河北争雄,可惜他最终兵败。但公孙家族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他们还顺利割据辽东,维

  • 魏晋第一药人何晏:首先服用五石散 夜御数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何晏

    魏晋·何晏【言志诗】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网络配图何氏“独立人格”何晏,字平叔,现在的河南南阳人,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汉灵帝时大将军何进的孙子。《魏略》认为他是何进的弟弟何苗的孙子。话说他爷爷何进被张让等十常侍干掉后,何家衰落

  • 何晏曹不是操亲生子为何能深得曹操喜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何晏

    魏武帝爱何晏的故事中的魏武帝是指汉末魏王曹操。生性猜忌的曹操为什么会对何晏宠爱有加呢?何晏的生父是何咸。何咸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儿子。但是,何晏的生父早逝,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在何晏幼年时期,他的母亲被魏武帝曹操納为妾室,何晏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曹操的继子。何晏的母亲尹氏备受曹操宠爱。曹操爱屋及乌,对何晏

  • 曹操最大的错误把女儿嫁给了娘炮何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

    三国时期,战火纷纷,东汉末年文武双全者可谓是“琳琅满目”,而三国时期也有一位学子出了名的白,因为白此人还留给后人一个典故谓之“傅粉何郎”!网络配图何晏,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虎父无犬子对于何晏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大关系。此人在文学界倒是有一定声望,不过也是因为其身份导致的。何晏娶了曹操的金香公主,从而结

  • 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何晏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何晏

    何晏的生父是何咸,爷爷是东汉大将军何进。何晏的身上有着他们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影子。何晏的亲身父亲何咸早逝。据史料记载,何晏可能是何咸的遗腹子。何晏是一个可怜又幸运的孩子。何晏的母亲丧夫后,却有幸被魏武帝曹操相中,成了曹操的妾室。何晏便自小跟着母亲在魏王宫里长大。何晏在王宫里接受着优越的教育,深受曹

  • 三国魏国玄学家何晏和五石散是什么样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魏国玄学家何晏

    何晏是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除此之外,何晏还被成为魏晋第一药人。何晏自幼形貌绝美,为人特立独行,行事从不循规蹈矩。何晏面容白皙,穿着华丽,是魏王曹操的继子,就俨然当下的高富帅。何晏的一举一动标志着时尚,引领着民间的风潮。在京师洛阳就曾因为何晏的一句话,刮起了一股服用五石散的风气。

  • 何晏:曹操的养子兼女婿,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何晏,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何晏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何晏,字平叔,出生年月不详,父亲何咸是大将军何进之子(一说为何进弟何苗之子),母亲为尹氏。何咸病逝后,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随母亲进入曹家。何晏自幼“明惠若神”,曹操非常喜欢他,一直想收他为养子,何晏住在曹家

  • 何晏是什么人?他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何晏,三国

    说到曹操继子何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众所周知,司马懿是西晋王朝实际上的奠基者,率领司马氏夺取了曹魏大权。但在取代曹魏的过程中,司马懿表现出了其残忍与无耻的一面,以至于东晋皇帝都认为祖上德行有亏。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的最大阻碍就是曹魏的宗室重臣、大将军曹爽,最终通过“高平陵之变”消灭了曹爽集团。司马懿随

  • 曹魏著名大臣何晏,为何被称为“台中三狗”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何晏,三国

    对何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的曹魏,人才辈出。但有三位虽负才名,却被称为“台中三狗”,三狗指何晏、邓飏、丁谧。何晏、毕轨、邓飏、李胜、丁谧等在当时都有才名。当时的谤书称:"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崖柴,是狗狂吠咬人状;默,是曹爽

  • 何晏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会被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何晏,三国

    对何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语中有一个成语“傅粉何郎”,形容男人长得好看、颜值高,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口若悬河,醉心于夸夸其谈,是把五石散当补药的第一人,他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拥有多重尊贵身份:既是东汉王朝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又是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