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析唐朝宰相温彦博为什么会羞愧做官

解析唐朝宰相温彦博为什么会羞愧做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85 更新时间:2023/12/17 8:33:54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

温彦博剧照

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渊博,哥哥和弟弟也都喜爱读书,聪颖过人。因此,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温彦博自幼博览群书,加上他性情聪慧、能言善辩,很是受到隋朝时期一些大臣的赏识。后来,他被举荐担任文林郎一职。到了616年,他又开始任职司马。

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罗艺归顺唐王朝,被封为幽州总管,温彦博也因有功而得到升迁。没多久,他又被召入朝廷,陆续担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

武德八年,突厥大军来犯,温彦博随张瑾出兵抗敌。然而,唐军战败,温彦博被俘。突厥人知道他是唐高祖身边的近臣,遂开始逼问他唐朝的兵力和粮草。但是温彦博不屈不挠,宁死也不肯说出半句,于是就被流放到了阴山的苦寒之地。

一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温彦博才得以返回唐朝,担任雍州治中,后又成为检校吏部侍郎。温彦博为官兢兢业业,坚守自己的职责,这也使得他很快就能得到升迁。

贞观十一年,温彦博因病离世,享年六十四岁。

温彦博惭而与官的原因

温彦博是太原祁县人士,也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早年为隋朝的官员,在罗艺降唐后,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功劳开始了在唐王朝的仕途之路。此后,他在官场上的升迁还是较为平稳的。

《裴略自赞》原文

现今,一直有流传着关于温彦博“惭而与官”的一则典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词说的好像是温彦博因惭愧而给予官职的意思。那么,实际上是这个意思吗?这又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呢?

说起这则典故,就不得不提到故事中的另一个主人公裴略了。在唐太宗时期,裴略是宫廷侍卫,他参加了兵部的武官考试,但不幸没有考中。不过,这个裴略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在名落孙山之后,并没有气馁,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直接去向当时的宰相温彦博进行自荐,说自己擅长嘲讽。于是,温彦博就让他对厅前丛竹和屏墙进行嘲讽,没想到裴略都答出来了,且言语中多有为有志之士鸣不平之意。这时候,温彦博感觉到他的嘲讽之语好像是在针对自己。裴略听闻,说了一句:“即扳公肋,何止伤膊!”大意是说,都已经扳了肋骨了,那么又何止是伤到胳膊啊!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温彦博的“博”字与裴略话中的“膊”谐音。温彦博听到之后,被裴略的才华所感,觉得羞愧,遂给了他官位。这就是“裴略自赞”的故事,也是温彦博“惭而与官”典故的由来。

恭公温彦博碑

温彦博是隋唐时期的人,他在两个朝代都当过官,不过还是唐朝时期的官职比较重要。他从幽州总管府长史开始,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逐渐得到升迁,成为唐朝有名的宰相。

《虞恭公温彦博碑》

温彦博的一生博览群书、才华过人、善于言辞,为了大唐江山劳心劳力。因此,在他死后,唐太宗才会忍不住叹息如果他不是因为忧虑国家而耗尽了心力,就不会精神越发不济,以致于过早地离世。

贞观十一年,温彦博逝世后,唐太宗赐他谥号为“恭”,并陪葬于昭陵,位于陕西的礼泉县。也就是在那一年,81岁的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写下了《虞恭公温彦博碑》,是陕西昭陵的陪葬碑之一。现这块碑已经与他的另外两部作品被并称为“唐人楷书第一”。此碑中的楷体书法是欧体的集大成者,结构严密,劲道有力,横势用仰,纵势用背,风格平和稳实,成为了习楷书者的范本,对后世的楷体书法影响极大,也为世人研究欧阳询的楷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这块碑与欧阳询写的另外一篇《温彦博墓志》都是为其墓主人所作,区别在于《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墓前,而《温彦博墓志》则随着温彦博的棺柩一同埋入墓穴。一个墓穴有两块刻石,而且都是当时顶尖的书法家一人所书,不得不让世人觉得欧阳询与温彦博之间的交情应该非同一般。

标签: 温彦博

更多文章

  • 温彦博是哪个朝代的人 温彦博惭而与官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温彦博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温彦博剧照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

  • 唐朝时期的宰相温彦博为何会羞愧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宰相温彦博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渊博,哥哥

  • 解析唐朝宰相温彦博到底为什么会羞愧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宰相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网络配图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渊

  • 温彦博是哪个朝代的人?温彦博惭而与官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温彦博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网络配图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渊

  • 裴略讽刺温彦博和杜如晦,为何反而自己加官进爵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裴略

    仅就畅达诉求、伸展抱负而言,发牢骚也是个技术活。如果仅仅是发泄胸中闷气倒也罢了,若想通过牢骚求得实际上的好处,就要讲究方式方法了。单纯的抱怨,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孟尝君门下的食客冯驩,入幕之初,并无建树。他之所以一再弹铗而歌,不是对待遇不满,更不是贪得无厌,而是摸准了孟尝君的脾气,有意试探

  • 杨师道的简介 如何评价杨师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师道

    杨师道简介史上杨师道简介中提到:杨师道,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他的父亲杨雄是隋朝司空、观王;兄长杨恭仁官至中书令,杨续官至郓州刺史;他的妻子是唐高祖的第五女长广公主,初封桂阳公主,先嫁给赵慈景,后嫁给杨师道;儿子杨豫之,娶齐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后来因与永嘉公主私通,被驸马窦奉

  • 世人对唐朝宰相杨师道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师道

    杨师道,字景猷,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为647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诗人。那么人们对杨师道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杨师道画像(网络图)杨师道是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陇头水》、《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初宵看婚》、《春朝闲步》、《还山宅》等。其中《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借用俞伯牙

  • 历史上对唐朝宰相杨师道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师道

    杨师道,字景猷,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为647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诗人。那么人们对杨师道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网络配图杨师道是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陇头水》、《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初宵看婚》、《春朝闲步》、《还山宅》等。其中《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借用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

  • 唐朝时期宰相杨师道生平简介,杨师道的著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杨师道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唐朝时期宰相,隋朝观德王杨雄幼子、中书令杨恭仁之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为人纯粹善良。是观王杨雄幼子,隋末客居洛阳,被王世充扣留,后投奔唐高祖。唐高祖任命他为上仪同、备

  • 作出唐玄宗最忠诚的部下 陈玄礼为什么会背叛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陈玄礼

    陈玄礼为什么会背叛唐玄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陈玄礼是唐玄宗最忠诚的部下,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陈玄礼是从小随唐玄宗一起长大的。其二,陈玄礼是唐玄宗发动唐隆事变,杀死韦后与安乐公主的主要策划人和执行者。其三,唐玄宗当了皇帝以后,陈玄礼一直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