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言文《旧唐书·窦威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旧唐书·窦威传》原文及翻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3/12/4 17:13:55

旧唐书 窦威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标签: 窦威传

更多文章

  • 解析唐朝宰相温彦博为什么会羞愧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温彦博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温彦博剧照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

  • 温彦博是哪个朝代的人 温彦博惭而与官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温彦博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温彦博剧照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

  • 唐朝时期的宰相温彦博为何会羞愧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宰相温彦博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渊博,哥哥

  • 解析唐朝宰相温彦博到底为什么会羞愧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宰相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网络配图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渊

  • 温彦博是哪个朝代的人?温彦博惭而与官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温彦博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网络配图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渊

  • 裴略讽刺温彦博和杜如晦,为何反而自己加官进爵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裴略

    仅就畅达诉求、伸展抱负而言,发牢骚也是个技术活。如果仅仅是发泄胸中闷气倒也罢了,若想通过牢骚求得实际上的好处,就要讲究方式方法了。单纯的抱怨,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孟尝君门下的食客冯驩,入幕之初,并无建树。他之所以一再弹铗而歌,不是对待遇不满,更不是贪得无厌,而是摸准了孟尝君的脾气,有意试探

  • 杨师道的简介 如何评价杨师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师道

    杨师道简介史上杨师道简介中提到:杨师道,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他的父亲杨雄是隋朝司空、观王;兄长杨恭仁官至中书令,杨续官至郓州刺史;他的妻子是唐高祖的第五女长广公主,初封桂阳公主,先嫁给赵慈景,后嫁给杨师道;儿子杨豫之,娶齐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后来因与永嘉公主私通,被驸马窦奉

  • 世人对唐朝宰相杨师道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师道

    杨师道,字景猷,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为647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诗人。那么人们对杨师道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杨师道画像(网络图)杨师道是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陇头水》、《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初宵看婚》、《春朝闲步》、《还山宅》等。其中《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借用俞伯牙

  • 历史上对唐朝宰相杨师道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师道

    杨师道,字景猷,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为647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诗人。那么人们对杨师道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网络配图杨师道是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陇头水》、《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初宵看婚》、《春朝闲步》、《还山宅》等。其中《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借用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

  • 唐朝时期宰相杨师道生平简介,杨师道的著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杨师道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唐朝时期宰相,隋朝观德王杨雄幼子、中书令杨恭仁之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为人纯粹善良。是观王杨雄幼子,隋末客居洛阳,被王世充扣留,后投奔唐高祖。唐高祖任命他为上仪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