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原文及翻译,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原文及翻译,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94 更新时间:2024/1/5 12:34:45

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粱肃荐其有公辅才,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中书舍人。书陈谠言,宪宗嘉纳。惠昭太子薨,是时,遂王嫡,而澧王长。帝将建东宫,诏群为澧王作让。群奏:“大凡己当得则让,不当得之,乌用让?今遂王嫡,宜为太子。”帝从其议。

元和十二年,李师道既诛,师古等妻子没入掖廷,帝疑,以问群,群请释之,并还其奴婢赀产。盐铁院官权长孺坐罪抵死,其母耄,丐子以养。帝欲赦之,以问宰相,群对:“陛下幸怜其老,宜即遗使谕旨,若须出敕,无及矣。”于是免死。群凡奏,平恕如此。帝堂语宰相:“听受之际,不亦难乎!”群对:“无情,曲直辨之至易;有情,则其为难审也。若陛下择贤而任,待之以诚,纠之以法,则人自归正,而不敢以欺。”帝韪其言。

处州刺史苗积进羡钱七百万,群以受之失信天下,请还赐其州,以纾下户之赋。是时,皇甫镈幸于帝,阴藉左右求宰相,群数言其佞邪不可用。既入对,及开元、天宝事,曰:“昔玄宗少历屯险,更民间疾苦,故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辅以道德,苏颋李元纮孜孜守正,则开元为治。其后安于逸乐,远正士,昵小人,故宇文融以言利进,李林甫、杨国忠怙宠朋邪,则天宝为乱。愿陛下以开元为法,以天宝为戒,社稷之福也。”又言:“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明。臣谓罢张九龄,相林甫,则治乱固已矣。”左右为感动。群以是讽帝,故镈衔之。帝卒自相镈。会群臣上帝号,镈欲兼用“孝德”为号,群独以为有“睿圣”,则“孝德”并见。帝闻不乐。会度支廪赐边士不时,物多敝恶,李光颜忧甚,至欲引佩刀自决,中外皆恐。镈奏:“边鄙无事,乃群鼓动,欲以买直,归怨天子。”天是罢为湖南观察使。

初,幽、镇逆命,诏授沂州史王智兴为武宁军节度副使,领徐州兵讨伐。群以智兴早得士心,表请因授智兴旄钺,竟寝不报。智兴自河北回戈,城内皆是父兄,开关延入,群为智兴所逐。朝廷坐其失守,授秘书监,分司东都。太和五年,拜检校左仆射,兼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一,赠司空。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有删改)

译文

崔群,字敦诗,是贝州武城人。不到二十岁考中进士,陆赞主持科考,肃认为他有三公和相之才而推荐他,授予秘书省授书郎之职,多次升官后担任中书合人。(崔群经常)上书提出正直的言论,宪宗予以夸赞和采纳。惠昭太子死,当时,遂王是嫡子,而澶王是庶长子。皇上将新立太子,下诏崔群给澶王作一篇推让表。崔群上奏说:“大凡自己应当得到的(不愿得到)则需要推让,不应当得到的,哪里还用得着推让呢?现在遂王是嫡子,应该为太子。”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元和十二年,李师道被杀之后,李师古等人的妻子、儿女充没到披廷,皇上疑虑,问崔群,崔群请求把他们放了,并全部放还了他家的奴婢和财产。盐铁院官权长犯了死罪,他的母亲年纪大了(八九十岁),他就请了一个人来奉养她。皇上想赦免他,以此问宰相,崔群回答说:“陛下怜悯她年纪大了,应该立即派使者去晓谕意,如果等朝廷正式颁文,就来不及了”于是免了权长孺死罪。崔群所有的启奏,都是如此公平宽和、皇上曾经对宰相说:“(在决定是否)听从(建言)的时候,不也是很难吗!”崔群回答说:“没有私情的话,分辩曲直就非常容易;有私情,就容易被欺骗而难以审辩。如果陛下选用贤明之人,以真诚对待他们,用法度来纠正他们,那么人人自然会走上正道,而不敢欺骗了。”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

处州否则史苗积进献了七百万赢余的赋税,崔群认为接受这些钱将失信于天下,请求赐还州县,来解除特别贫困人家的赋税。当时,皇甫铸被皇上宠信,暗地里凭借(皇上)左右的人来求宰相之位,崔群多次进言,认为他奸邪不可任用。(有一次)入朝回答皇上问话,说到开元、天宝间的事,说:“过去玄宗年少的时候就经历艰险、经受民间疾苦,所以最初得到姚崇、宋琼、卢怀慎,他们用道德辅助他,苏辫、李元孜孜以求坚守正道,就有了开元年间的安定太平,那以后玄宗安于逸乐,远离正直之士,亲近小人,所以字文融因为大谈利而得到进用,李林前、杨国忠依伏受宠而朋比为奸,便有天宝年间的动乱。希望陛下以开元年间(的做法)作为法则,以天宝年间(的做法)作为警戒,(如果这样)就是国家之幸福啊。”又说:“世人认为安禄山造反,是国家太平和动乱的分界。我认为(自从)罢免张九龄,任用李林甫为相(开始),国家太平和动乱原本就已经分开了。”左右的人被崔群所感动。崔群用这些来讽劝皇上,所以皇甫铸恨他。皇上最终自己让皇甫铸做了宰相。恰逢群臣选送帝号,皇甫铸怨兼用“孝德”为帝号,唯有崔群认为有“睿圣”二字,“孝德”就都能体现了。皇上听说了不开心。又逢度支官赏赐边士不及时,财物大多破旧,李光颜十分担忧,甚至想拿佩刀自杀,朝廷内外都很担心。皇甫铸上奏说:“边境上本没有享、是崔群鼓动,想以此来获得正直的名声,而把怨恨都集中到天子身上。”于是崔群被贬为湖南观察使。

当初,幽、镇一带抗命,皇上下诏任命诉州刺史王智兴为武宁军节度副使,率领徐州兵讨伐。崔群认为王智兴早已赢得士民之心,上表请求趁此授予王智兴军中实权,但奏章最终搁置下来没有回复。王智兴从河北倒戈一击,城内都是(王智兴的)父老乡亲,(他们打开城门迎接(王智兴)进城,崔群被王知兴驱逐。朝廷治崔群失守之罪,授予秘书监,分管东都。太和五年,被任命为检校左仆射,兼任吏部尚书。六十一岁时去世,追封他为司空。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崔群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崔群

    崔群出身于“清河崔氏”清河小房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二十一岁的崔群荣登进士第 ,又考中制策科,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累官右补阙。唐宪宗元和(806年—820年)初年,为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选拔人才较公允。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以反对用皇甫镈为相,

  • 古诗中的犬吠声:王涯用叭儿狗反衬深宫寂寞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古诗,唐朝,文化,

    中国古代诗人往往通过动物所发出的声音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古诗中经常出现一些描写马嘶、猿啸、犬吠、狼嗥、乌啼、雀噪、莺啭、鸡叫、蝉鸣、蛙唱等声音的诗句。动物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单调,不过由于场合不同,其含义也有差异,而诗人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相当丰富的。以古诗中的犬吠声为例。由于犬能替人看家

  • 【春游曲】王涯古诗及翻译,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心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春游曲

    春游曲唐·王涯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译文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整个园子里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这首表达了诗人出游时惬意的心情。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万树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杏花浸染着江水,

  • 王涯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涯

    唐元和三年(808年),王涯的外甥皇甫諟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参加制举贤良方正科策试,因“指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得罪了当朝宰相李吉甫。王涯也因“坐不避嫌”,褫夺翰林学土之职,贬出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司马,后迁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五年(810年),王涯奉召回京,历任吏部员外郎、工部侍郎、知制

  • 权德舆为什么会被称为“诗台”?他有什么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权德舆,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权德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时光荏苒,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杰出人物,单说唐朝杰出的诗人就不计其数,可是时至今日,能够为我们所熟知的,却仅有那寥寥几位。可我们要知道,唐诗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名号,绝非仅仅是那几位诗人的功劳,相反有许多诗人,虽然

  • 唐代权德舆之玉台体赏析,该诗的诗人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代,玉台体

    玉台体,唐代权德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皆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

  • 【新唐书·李藩传】原文及翻译,李藩,字叔翰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藩

    李藩,字叔翰,其先赵州人。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藩晏如也。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觊望,藩泣谓日:“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藩撼其军,有

  • 李藩人物生平简介,贵贱分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藩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

  • 解析被唐德宗称赞有宰相才能的武元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元衡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偃师东南人,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建中四年时,武元衡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武元衡的主要成就有他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临淮集》,《赠道者》。元和八年,征还秉政的时候,在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刺死,谥号

  • 大唐宰相武元衡当街被杀之谜:究竟谁是凶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元衡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偃师东南人,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建中四年时,武元衡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武元衡的主要成就有他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临淮集》,《赠道者》。元和八年,征还秉政的时候,在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刺死,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