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李元纮

李元纮--唐朝宰相

李元纮

李元纮的资料

本 名:李元纮

字 号:字大纲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京兆万年

官 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爵 位:清水县男

谥 号:文忠

李元纮的介绍

李元纮年轻时谨慎笃厚,初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历任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他政绩突出,颇有声誉。

开元年间,李元纮担任万年县令。他征发赋役,以公允著称,被擢升为京兆尹,并主持疏通三辅境内河渠。当时,王公贵戚都在渠岸建立碾硙,使渠水不能流入下游民田。李元纮命吏卒将其拆毁,使民田得到灌溉,深受百姓称颂。此后,他又历任工部、兵部、吏部三部侍郎。开元十三年(725年),户部侍郎杨玚、白知慎因失职被贬为刺史,唐玄宗让公卿大臣推荐可以接掌户部的官员。百官大都推举李元纮,唐玄宗便欲任命他为户部尚书,却因他资历浅薄,受到宰相的劝阻,只得授他为中大夫、户部侍郎。他上疏朝廷,陈奏时政得失,受到唐玄宗的表彰。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元纮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清水县男。当时,京官职田被废置,便有朝臣建议在关中屯田,以充实国库。李元纮奏道:“边关百姓清闲,土地荒芜,以剩余劳动力耕种荒田,能够减少运输,充实军粮,因此设置屯田有益于国。但在关中,百官职田散居各地,百姓的私田都努力自耕,不能占取。如果设置屯田,就要公私相换,调发壮丁。调发劳役则家业荒废,减免租税则国赋欠缺,内地设置屯田,自古未有,恐怕得不偿失。”唐玄宗遂停止此议。此前,吴兢担任史官,编撰《唐书》、《唐春秋》,尚未完成便因守丧离职。他上疏皇帝,请求继续修史,唐玄宗便让他到集贤院撰书。开元十五年(727年),唐玄宗命张说致仕,并让他在家中修史。李元纮认为不妥,便提议让张说和吴兢同到史馆撰修国史,既可做到保密,又可避免资料丢失。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李元纮与同列宰相的杜暹关系不睦,常在政事上产生分歧,以致纷争不断,引起唐玄宗的不满。开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免去李元纮的宰相之职,外放为曹州刺史。

此后,李元纮又调任蒲州刺史,却因病离职,并以户部尚书之职致仕。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元纮被起复为太子詹事,但不到十日便因病去世,追赠太子少傅,谥号文忠。

有关“李元纮”的历史故事

  • 李元纮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祖因归附唐朝获赐李姓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元纮(?-73

  • 有哪些与李元纮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李元纮,本姓丙,字大纲,唐朝宰相,应国公李粲曾孙,殿中监李道广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门荫入仕,谨慎笃厚。起家泾州司兵参军,历任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万年县令,迁京兆尹、户部侍郎。开元十四年(726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清水县男。李元纮任

  • 唐代名相李元纮的故事 对李元纮的评价

    李元纮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有关李元纮简介,相关史书都有记载。通过李元纮简介得知,李元纮是陕西西安人士,虽然不知道李元纮生于何年,但是史书有记载李元纮卒于公元733年。李元纮本来姓丙,曾祖父获赐李姓,于是后代便改姓李氏。李元纮的父亲名为李道广,曾在唐朝廷担任殿中监一职。李元纮李元纮年轻时,努力勤奋,

  • 唐朝大臣李元纮后人 对李元纮的历史评价

    李元纮李元纮为人谨慎笃厚,为官颇有政绩,不畏强权,很有声誉,当初他不畏太平公主权势而秉公办案为人赞颂。著有《废职田议》《绿墀怨》、《相思怨》等作品,去世后朝廷追赠太子少傅,谥号文忠。李元纮后人儿子:李有季、李有容、李有功。对李元纮的历史评价宋璟:李侍郎引宋遥之美才,黜刘晃之贪冒,贵为国相,家无储积。

  • 李元纮简介 李元纮的故事

    李元纮李元纮出生陕西西安,原本姓丙,后因曾祖归降唐朝而被赐姓李,曾任雍州司户参军、润州司马、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等职,封爵清水县男,是唐朝时期著名宰相,宋璟赞他有“宋遥之美才”。李元纮简介李元纮(?-733年),字大纲,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

  • 李元纮:唐玄宗时期宰相,门荫入仕,谨慎笃厚

    李元纮,本姓丙,字大纲,唐朝宰相,应国公李粲曾孙,殿中监李道广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门荫入仕,谨慎笃厚。起家泾州司兵参军,历任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万年县令,迁京兆尹、户部侍郎。开元十四年(726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清水县男。李元

  • 解析不为权贵折腰的唐代名相李元纮

    李元纮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有关李元纮简介,相关史书都有记载。通过李元纮简介得知,李元纮是陕西西安人士,虽然不知道李元纮生于何年,但是史书有记载李元纮卒于公元733年。李元纮本来姓丙,曾祖父获赐李姓,于是后代便改姓李氏。李元纮的父亲名为李道广,曾在唐朝廷担任殿中监一职。李元纮李元纮年轻时,努力勤奋,

  • 唐朝宰相李元纮人物简介,宁移南山不改判

    李元纮年轻时谨慎笃厚,初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历任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他政绩突出,颇有声誉。开元年间,李元纮担任万年县令。他征发赋役,以公允著称,被擢升为京兆尹,并主持疏通三辅境内河渠。当时,王公贵戚都在渠岸建立碾硙,使渠水不能流入下游民田。李元纮命吏卒将其拆毁,使民田得到灌溉,深受百姓称

  • 《旧唐书·李元纮传》原文及翻译,李元纮,其先滑州人

    旧唐书原文:李元纮,其先滑州人,世居京兆之万年。元纮少谨厚。初为泾州司兵,累迁雍州司户。时太平公主与僧寺争碾硙,公主方承恩用事,百司皆希其旨意,元纮遂断还僧寺。窦怀贞为雍州长史,大惧太平势,促令元纮改断,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竟执正不挠,怀贞不能夺之。俄转好畤令,迁润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