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点在哪里

历史上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点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694 更新时间:2023/12/27 19:29:27

唐朝之所以会成为现今人们心中最繁盛的朝代,究其原因,是当时的经济政治化发展的氛围,佛学的兴盛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唐朝出现了两个极为有名的圣僧,他们一个西行,而另一个东渡,虽然目的不同,但是他们对佛学的信仰却是相同的,这两人就是玄奘鉴真。那么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呢?

玄奘画像

玄奘出生于公元602年,死于公元664年,享年62岁,在他死后23年后,唐朝再次诞生了一位得道高僧,这个人就是鉴真。鉴真享年76岁,死于日本。这两人都是唐朝少有的高僧,并且做出了很相似的举动。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虽然他们的目的不同,但是却都是对佛学真理的追求,值得后世人尊敬。

玄奘西行这件事由于《西游记》这本名著和电视剧享誉中外,但是鉴真东渡这件事却是很少有人知道的。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首先,玄奘西行是为了佛教的思想分歧去寻找正确的思想才前往印度等佛教发源地,而鉴真东渡是为了向日本传授佛教真理,因为当时的日本是十分落后的,曾多次前往唐朝学习佛教知识。

玄奘和鉴真相似的点是两人都是私自行动。玄奘曾向朝廷请求西行,但是却不被首肯,所以就只身一人独自前行。而鉴真是因为要将本国的佛教思想教授给日本,而且当时他已经是唐朝少有的名僧,朝廷不愿失去这样一个人才,曾屡次派人阻止鉴真去日本。

但最后,玄奘还是西行了,鉴真也东渡成功了。这两位圣僧对佛教思想的追求是十分可贵的,值得后人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

玄奘西行取经

《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大家都看过,里面的每个人物都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最重要的主角就是唐僧了,毕竟整部剧的危难都是围绕着唐僧展开的。其实唐僧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这个原型就是玄奘。那么玄奘西行取经又是怎样的一个传奇呢?

玄奘画像

玄奘是唐朝有名的高僧,他在佛经上翻译的功绩让他成为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的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这样高的评价,是对玄奘西行取经和翻译事业的肯定。

由于佛教思想上的种种分歧,在贞观元年,玄奘有了西行的想法。在贞观二年,玄奘开始了自己的西行之路。他在途中经过了凉州、玉门关、五烽等地,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伊吾。在高昌国,玄奘受到了当地国的礼遇。过了高昌国治国,玄奘继续一路西行,先后经过了屈支、碎叶城、赤建国、葱岭等地,玄奘停留在加湿弥罗国。

在那里,玄奘学习了许多梵文经典,之后他又在附近游历了四国,并且分别学习了当地的佛法知识。在玄奘31岁那年,他终于进入了印度。在印度他不仅仅是学习佛教经论,还寻访了那里的佛教遗迹,更是先后游历附近的数十个国家。在印度之后,玄奘再一次程,西行到了萨罗国、达罗毗茶国、钵伐多国等地。

直到公元643,玄奘终于开始启程归国,并且还为中国带来了超过600部的佛教经典。玄奘西行取经时总共游历了110个国家,他的经历和际遇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玄奘西行的目的

在《西游记》中,玄奘在观世音的指教下踏上了取经的道路,他的目的是为了学到大乘佛法,难道历史上的玄奘西行的目的真得也是学习大乘佛法吗?历史上踏上西行之路的玄奘真正的目的其实很多,不止这一个。

玄奘画像

首先,玄奘之所以会去取经,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人们阐释佛法。因为当时的玄奘发现,在国内很多佛法的释义大相径同,有些甚至背道而驰。具有较高佛法造诣的玄奘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佛教思想的发展是十分不易的,而他本身就是在这些解说不同的教义下长大,缺乏正确诠释这些教义的能力,所以他想要去佛教的发源地探索这些教义的真正释义。

其次,玄奘在西行前曾经遇见过波罗颇密多罗,这个僧人是在正统的印度佛学学院受戒的。他所能背诵的许多佛法经论,是当时唐朝所没有的,而这些经论一直吸引着玄奘。当得知印度有许多这样高深的佛经之后,玄奘就想要去印度将这些佛经取来传授到唐朝。

第三,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迅速得到了兴盛。但是印度佛经的翻译却是一个难题。在唐朝,虽然已经有了许多被翻译过的佛经,但远远不够僧人们学习,玄奘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想要西行,他希望自己通过游历印度等国家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从而为唐朝翻译更多更正确的佛经。事实上,玄奘回国后,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玄奘西行的目的很多,但综合而言就是为了能够在唐朝弘扬佛法。

玄奘西行意义

玄奘是我国最伟大的佛家翻译家之一,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西行取经和他的翻译事业。那么玄奘西行意义是什么?他西行对我国古代佛教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玄奘之所以会西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发现唐朝许多佛经的释义有许多,并且不同的释义所表达的意思相差极大,这一点对于佛教思想的弘扬是十分不利的。醉心于佛学知识的玄奘不愿看到将来佛学的没落,所以就下定决心要西去学习佛经的准确含义,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翻译能够得到更多的汉文佛经。他正是在这样的决心下,才会孤身一人出发,经历十九年的时间去西行取经。

而玄奘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在他西行回国之后,带回了许多印度的佛教典籍,其中包括526策、657部佛经,这对我国的佛教研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外游历多年的玄奘,精通梵文,所以他所翻译的佛经比从前人们半知不解的翻译更为准确和浅显易懂。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佛教文化发展越来越兴盛。

所以玄奘西行意义在于对佛教经纶的正确释义,将错误的佛教思想进行纠正,并且翻译了更多从印度得到的佛经。除此之外,由于玄奘在印度学习佛教思想,促进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尤其是玄奘回国后,将印度的种族文化、唯识哲学等知识融合到中国的佛学之中。到现在玄奘还被中印两国看做是两国友好的代表。

更多文章

  • 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圆寂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僧人

    763年10月4日,(唐代宗广德癸卯)中国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圆寂于日本奈良。鉴真(687~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网络配图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 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人为什么要邀请他去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鉴真,唐朝

    古时候鉴真东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日本人为什么要邀请他去日本?他把什么带去了呢?说起来疑问数不胜数。我们下面先从已知的历史记录说说,然后再来探究真实的历史。他在佛教的建筑、雕塑方面,也颇多成就。鉴真传授佛法戒律,时常在讲经之余出去做好事。 那时,日本留学僧邀请他去日本教授戒律,鉴真爽快的答应了,随后

  • 鉴真东渡简介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鉴真

    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

  • 鉴真是谁?鉴真六次东渡有什么作用和历史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鉴真

    鉴真是谁?鉴真六次东渡有什么作用和历史意义?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

  • 唐朝时期是不允许私自出海的 为何鉴真执意要东渡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鉴真

    还不知道:鉴真为何执意东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要知道,在唐朝的这个时候,航海的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如果说当时的人想要度过这一片海洋,到达其他的国家去看一下的话,那么对他来说,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巨大的,并且甚至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有一位人,他竟然

  • 鉴真东渡是干什么去的?鉴真东渡有什么影响和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鉴真

    鉴真东渡是干什么去的?鉴真东渡有什么影响和意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到鉴真其实应该还是有不少人知道这个人的,毕竟在历史上还是非常的出名的,话说这个鉴真是一位大师,是唐朝的高僧,鉴真最为出名的历史事件就是东渡日本,一般人看的话,那就是给日本带去了佛教相关的东西,那么还有没有其

  • 和玄奘齐名的高僧,鉴真和尚东渡中都有哪些趣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鉴真和尚

    唐朝不光有一位西行取经的玄奘法师,还有一位东渡日本传道解惑的鉴真和尚,两位高僧都是中华历史名人。鉴真比玄奘小了86岁,生活在武则天至唐玄宗执政年间。他是中国佛教律宗南山宗传人,东渡后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思是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最高峰。鉴真和尚鉴真是扬州

  •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 鉴真为何会被后人诟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鉴真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鉴真东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在诸多方面都到达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而各个宗教的发展也是如此,鉴真作为唐朝盛世的见证者,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无疑是整个唐朝最好的时期,佛教的兴盛发展使得信徒广布,而外面的国家也是对佛教崇拜无比,那当年的鉴

  • 不懂人情世故而被排挤的唐朝宰相崔玄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崔玄暐

    崔玄暐简介上提到崔玄暐是唐朝的一位宰相,博陵安平人,原名叫毕。崔玄暐是博陵家族的一元,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过库部员外郎、天官郎中、天官侍郎等等很多的官职,之后由于自己功绩显赫,晋升凤阁侍郎成为宰相。崔玄暐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在自己掌权的时候从来不收任何人的钱财和礼物。虽然这种性情是好但是受到了很多

  • 唐朝宰相崔玄暐有何故事?崔玄暐的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宰相

    崔玄暐简介上提到崔玄暐是唐朝的一位宰相,博陵安平人,原名叫毕。网络配图崔玄暐是博陵家族的一元,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过库部员外郎、天官郎中、天官侍郎等等很多的官职,之后由于自己功绩显赫,晋升凤阁侍郎成为宰相。崔玄暐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在自己掌权的时候从来不收任何人的钱财和礼物。虽然这种性情是好但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