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著名宰相郑畋:出将破贼之功入相运筹之益

唐朝著名宰相郑畋:出将破贼之功入相运筹之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84 更新时间:2024/1/11 8:36:12

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25年,字台文,荥阳人,其父亲是桂管的观察使郑亚。

郑畋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宣武军节约度的推官和秘书省的校书郎。公元846年郑畋因为书判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直史馆事,但是还没有等到郑畋去上任,郑畋的父亲就被贬到了桂州即今天的广西桂林,郑畋便跟随父亲一起去了桂州。

公元869年,唐玄宗病逝,郑畋被朝廷任命为从事,不久后,郑畋开始担任部员外郎,但是后来因为右丞相的阻挠,郑畋只能依然担任从事。公元864年,郑畋被任命为刑部的员外郎,后来担任万年县的县令。公元868年,刘瞻被授为宰相,于是推荐郑畋担任户部郎中和翰林学士,不久后又加任知制诰。

公元869年,朝廷讨伐庞勋,郑畋当时负责起草诏书,因为他构思敏捷,诏书文笔又十分华丽,所以得到同僚不少好评。战乱被平定后,郑畋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和翰林学士承旨。公元870年,刘瞻因为惹怒了唐懿宗被罢免,郑畋在起草诏书的时候因为对刘瞻有很多赞美之词,所以被贬为梧州刺史。公元873年,唐僖宗继位,郑畋被召回朝廷,并被任命为散射常侍、兵部侍郎。877年郑畋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加同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公元883年郑畋在陇州病逝,死后被追赠太尉和太傅,谥号文昭。

郑畋的评价

郑畋,唐朝宰相、诗人。因为他在文学方面的出类拔萃和为大唐做出的卓越贡献而青史留名。那么,关于郑畋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郑畋的父亲是桂管观察使郑亚,因为郑亚卷入了党派斗争,所以一直被朝廷上得势的权贵所排挤,作为郑亚之子,郑畋也无可避免的卷入明争暗斗的权力较量之中。由于郑薰的阻挠,郑畋一直没有进入朝廷大展身手的机会,但是,郑畋官至丞相之后,依然重用郑薰,因此有人评价他以德报怨,深明大义,在大唐的江山社稷及百姓的安危面前,再大的私人恩怨,他都能不记前嫌,有这样的好官,是大唐和百姓的大幸。

黄巢叛乱时,天下大乱,大唐江山分崩离析,百姓流离失所,皇帝四处奔走,慌忙逃窜。但是,被召回朝廷的郑畋对被贬官一事毫无芥蒂,在皇帝面前写血书以表退黄巢之决心,他与众将士歃血为盟,发布檄文,团结人心,最终将黄巢打回了岭南。对于此,王夫之、黄震、欧阳修等都写过文章,赞颂郑畋的慷慨大义,赤胆忠心。

有诗这样评价郑畋,说他“出将有破贼之功,入相有运筹之益”。的确,郑畋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征时,他亲临战场;太平时,他躬身朝堂。到了晚年,丝毫不留恋权势,功成身退。这种豁达的气度折服了无数的仁人志士。

郑畋的成就不光体现在仕途上,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令人望尘莫及,刘昫就曾夸赞他,“文学优深,尤能赋诗”。

郑畋传檄

郑畋,字台文,唐朝时宰相。广明元年时,黄巢起义军揭杆叛变,郑畋发出号召,及时凝聚了人心而将唐王朝从即将崩溃的边缘又拉了回来。这正是典故“郑畋传檄”的出处。那么,郑畋传檄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咸通十三年时,唐僖宗继位后对被贬官的郑畋重新重用。乾符四年时,郑畋从兵部侍郎改任吏部侍郎,不久后又升官至宰相。乾符六年时,黄巢起义军举兵谋反,大军盘踞在岭南一带,威胁皇帝封其为天平节度使,唐僖宗于是与大臣们商量此事,时任宰相的郑畋建议皇帝不宜大动干戈,不如就封黄巢为岭南节度使。但是同为宰相的卢携却与郑畋的意见相左,那时卢携正重用淮南节度使高骈,想让高骈借此建功立业,因此上书朝廷应主动出兵打击。于是,郑畋和卢携二人各持己见,谁也不服谁,最后甚至公然起了争吵,皇帝大怒之下撤了二人的相位。皇帝对他的军队充满自信,于是听取了卢携的建议。不料想,黄巢起义军声势浩大,兵力强悍,高骈根本无力抵抗,不久后,黄巢军攻陷长安,唐僖宗慌乱出逃中连忙召回郑畋,郑畋面见皇帝之后,痛哭陈词说为了大唐社稷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郑畋返回凤翔之后,召集将领们共商讨伐黄贼之事,郑畋刺破手指,写血书以表决心,与诸将歃血为盟,最后经过一番殊死抵抗之后,黄巢渐渐落了下风,郑畋发布檄文,众将士同仇敌忾,赤胆忠心,吃了苦头的黄巢军不得不退回老巢,从此断了西进的念头。

更多文章

  • 郑畋为大唐做了哪些贡献可以青史留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郑畋

    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25年,字台文,荥阳人,其父亲是桂管的观察使郑亚。郑畋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宣武军节约度的推官和秘书省的校书郎。公元846年郑畋因为书判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直史馆事,但是还没有等到郑畋去上任,郑畋的父亲就被贬到了桂州

  • 宰相郑畋为大唐做了哪些贡献最终青史留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宰相郑畋

    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25年,字台文,荥阳人,其父亲是桂管的观察使郑亚。郑畋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宣武军节约度的推官和秘书省的校书郎。公元846年郑畋因为书判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直史馆事,但是还没有等到郑畋去上任,郑畋的父亲就被贬到了桂州

  • 唐朝宰相兼诗人郑畋:文学优深青史留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郑畋

    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25年,字台文,荥阳人,其父亲是桂管的观察使郑亚。郑畋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宣武军节约度的推官和秘书省的校书郎。公元846年郑畋因为书判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直史馆事,但是还没有等到郑畋去上任,郑畋的父亲就被贬到了桂州

  • 马嵬坡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郑畋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马嵬坡

    马嵬坡,唐代郑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

  • 隋末梁师都兵力有多强?鹰扬郎将梁师都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梁师都,唐朝

    梁师都(?―628年),夏州朔方(今陕西横山县西、靖边县东北)人。世为本郡豪族大家。仕隋为鹰扬郎将。617年(大业十三年)杀郡丞唐世宗,称大丞相,又联兵突厥共同反隋,据雕阴(今陕西省北部绥德县,位米脂县南)、弘化(今甘肃省庆阳县)、延安(今陕西省延安市)等郡,并称帝,国号梁,建元“永隆”。突厥始毕可

  • 梁师都夏州朔方人也 新旧唐书《梁师都传》原文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梁师都,唐朝

    梁师都,夏州朔方人也。代为本郡豪族,仕隋鹰扬郎将。大业末,罢归。属盗贼群起,师都阴结徒党数千人,杀郡丞唐宗,据郡反。自称大丞相,北连突厥。隋将张世隆击之,反为所败。师都因遣兵掠定雕阴、弘化、延安等郡,于是?即皇帝位,称梁国,建元为永隆。突厥始毕可汗遗以狼头纛,号为大度毗伽可汗。师都乃引突厥居河南之地

  • 梁师都部队实力如何 为什么李世民却拿他没有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朝,杨广

    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常常出动军队征讨外邦,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抢男掳女,对内则是开凿大运河,为图一己私欲,不断加重对民间的税赋,搞得百姓怨声载道,以至于天下大乱,各地群雄纷纷起义讨伐。反王割据地史书中记载,当时民间共有十八路反王,而除去这些势力较大的反王外,其他未载入史册的更是数不胜数,在这混乱的征战中

  • 裴枢是哪个朝代的?裴枢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裴枢

    裴枢,字纪圣,中眷裴。肃宗、代宗宰相裴遵庆曾孙,吏部尚书裴向孙,御史大夫裴寅子。绛州闻喜人也。咸通十二年登进士第。宰相杜审权出镇河中,辟为从事,得秘书省校书郎,再迁蓝田尉。直弘文馆。大学士王铎深知之,铎罢相失职,枢亦久之不调。从僖宗幸蜀,中丞李焕奏为殿中侍御史,迁起居郎。中和初,王铎复见用,以旧恩徙

  • 裴枢文言文原文翻译,《乾馔子》河东裴枢字环中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裴枢

    河东裴枢字环中。季父耀卿,唐玄宗朝,位至丞相。开元二十一年奏("奏"原作"春",据明抄本改。)开河漕,以赡国用,上深嘉纳之。亲姨夫中书舍人薛邕,时有知贡举之耗。元日,因来谒枢亲。乃曰:"几姊有处("处"字原空缺,据黄本补。)分亲故中举人否?"其亲指枢。邕整容端手板对曰:"三十六郎,自是公共积选之才,

  • 世上真有托梦吗?状元苏检曾梦到妻子离世,回去后真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检,托梦

    世上奇异之事千千万,民间有一种灵异之事叫“托梦”,指的是鬼神要是有什么话要告诉凡人,就会出现在人的梦境中,以话告知或以各种各样的情景示人,从这些话和情景中可预知吉凶祸福。这件事发生在唐昭宗时期的状元苏检身上。苏检,字圣用,陕西武功人,他在唐昭宗乾宁元年进京赶考并高中状元。由于苏检家乡在外地,因此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