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高骈

高骈--晚唐诗人、名将

高骈

高骈的资料

本 名:高骈

别 称:落雕侍御、高太尉

字 号:字千里

所处时代:唐朝晚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渤海蓚县

主要成就:收复交趾,重创黄巢,屡败南诏

官 职:诸道行营兵马都统、检校太尉

爵 位:燕国公→渤海郡王

高骈的介绍

高骈为唐宪宗时期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他的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高骈年少时为人严谨,研习兵书。他又喜好文学,常与士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为左右神策军宦官所器重。最初在朱叔明(曾任右武卫大将军)属下担任司马,后累官为神策军都虞候。

唐懿宗初年,党项族叛乱,高骈率领一万禁军戍守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当时,诸将均未有功,惟独高骈多次发动奇袭,杀获甚多。懿宗十分赞赏他。后吐蕃犯边,懿宗就命他镇守秦州,即委任他为秦州刺史兼防御使。高骈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及浑末部一万多的帐落,收复了河州、渭州。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咸通五年(864年)七月,经宰相夏侯孜推荐,懿宗任命时为骁卫将军的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咸通六年(865年),高骈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进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高骈为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交广物资运输。后入为右金吾大将军,除天平军(今山东东平北)节度使。

唐僖宗即位后,加高骈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符二年(875年),高骈出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剑南西川节度使),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安。

乾符五年(878年),徙任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当时,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次年,又迁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后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渤海郡王。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军沿长江南岸西进,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高骈遣将领张璘、梁缵阻击,黄巢转由浙江南进广州。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北上,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击毙张璘,并于七月飞渡长江。高骈慑于黄巢威势,又与中宦田令孜有怨,故而坐守扬州,拥兵十余万,保存实力。黄巢军入长安时,唐僖宗急调高骈勤王,他不服朝廷节制,并未奉诏出兵。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高骈听到王铎加封都统,颇不以为然。同年,朝廷罢免高骈诸道兵马都统﹑盐铁转运使等职。高骈晚年昏庸,笃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吕用之专断独行,动辄谮毁诸将﹐乃使上下离心,淮南将领毕师铎恐惧,中和五年(885年)遂反,高骈召宣州观察使秦彦助战。光启三年(887年),毕师铎出屯高邮,联合诸将攻扬州,高骈派人向杨行密求救。杨行密还未抵达,扬州城陷,高骈被囚,不久被秦彦、毕师铎所杀。杨行密闻讯后,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恸三日,后发兵杀秦、毕二人。

有关“高骈”的历史故事

  • 《高骈、薛涛》原文、译文及注释

    口,有似没量斗。(高骈)川,有似三条椽。(薛涛)

  • 《献高骈》原文、译文及注释

    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人生一世事,何用苦相侵。

  • 《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原文、译文及注释

    鸾音鹤信杳难回,凤驾龙车早晚来。仙境是谁知处所,人间空自造楼台。云侵朱槛应难到,虫网闲窗永不开。子细思量成底事,露凝风摆作尘埃。

  • 揭秘:名将高骈到了晚年为何变糊涂了?

    在群雄围剿黄巢期间,高骈手握重兵坐镇淮南,却一直没有具体行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高骈昏招百出、丑态出尽,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有些老年痴呆了,可实际上,这是因为高骈一直在耗费心力,想把大唐国有资产变成他的私有财产。高骈想把大唐的国有资产变成自己的私人财产,就必须得

  • 高骈一生有何功绩?唐朝后期战功赫赫的将军

    还不知道高骈一生有何功绩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唐朝是人文荟萃,诗人辈出的时代,不要说诗仙、诗神、神圣、神魔这样神圣无比的字眼,就是一位跃马疆场的武将,也能挥毫泼墨,留下不朽诗篇,文韬武略的高骈就是其中的一位。一、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我国古代

  • 高骈:唐朝最后的名将,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唐朝前中期,名将辈出,后期虽然国势衰微,但依然出现了一些名将,比如说最后一位名将高骈。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高骈放纵黄巢北上,也不率军勤王,还断绝唐朝的赋税,妄图割据一方,死后被欧阳修列入“叛臣传”,怎么就成为唐朝最后的名将了呢?其实,这里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新审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

  • 领兵五千破敌十余万,高骈在历史上有多牛?

    唐朝前中期,名将辈出,后期虽然国势衰微,但依然出现了一些名将,比如说最后一位名将高骈。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高骈放纵黄巢北上,也不率军勤王,还断绝唐朝的赋税,妄图割据一方,死后被欧阳修列入“叛臣传”,怎么就成为唐朝最后的名将了呢?其实,这里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新审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

  • 晚唐宿将高骈是什么人?他拥兵自重真实唐僖宗的旨意吗?

    晚唐宿将高骈是什么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高骈是唐末名将,但是他也是争议颇多的一个武将,因为记载中他后期拥兵自重,坐视黄巢攻克大唐两京,彻底将大唐拖进了灭亡的深渊,可以说,黄巢是将大唐送入棺材的人,朱温只不过是把大唐埋葬的人,如果没有黄巢做大,祸乱关中的确,彻底拔起

  • 唐朝名将高骈戎马一生,一首《山亭夏日》流传千古

    年轻的时候,高骈在禁军任职。有一天,他看见天空中飞过两只大雁,便对身边的人说道:“我如能发迹,便能射中。”说完就弯弓搭箭,朝飞雁射去。结果弓弦响毕,两只飞雁应声而落,它们的脖子被那一支箭贯穿在一起。众人大惊,从此称他为“落雕侍御”。高骈祖上世代都任禁军将领,他也从禁军起家,后得以率军队西讨南征——平

  • 唐末名将高骈:文武双全 半生英明 晚年却昏招频出 欲独占镇压黄巢之功 使黄巢长驱直入进长安 从一代名将沦为千古罪人

    高骈是唐朝后期名将,高骈出身名门,他不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事家,还是一个著名的诗人,黄巢起义时高骈曾力挫黄巢的军队,然而在胜利在望之时驻足不前,导致黄巢得以长驱直入,直捣河洛地区,最终攻陷国都长安。唐朝有许多文武兼修之士。譬如李白、高适,剑法堪称是文人墨客中的高手。但如果要评出一名射箭冠军,晚唐时代

  • 唐朝后期将领淮南节度使高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众所周知,唐朝是人文荟萃,诗人辈出的时代,不要说诗仙、诗神、神圣、神魔这样神圣无比的字眼,就是一位跃马疆场的武将,也能挥毫泼墨,留下不朽诗篇,文韬武略的高骈就是其中的一位。一、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我国古代战事频发,边塞要地常常需要重兵把守,虽然将士们追杀来犯之敌于千里之外,但他们为了国家

  • 将星中的异类,是智者还是懦夫?揭秘高骈沦为背锅侠的迫不得已

    “急!”当疾驰的羽骑冲入扬州城时,城内的百姓们已经习惯了这段时间如雪片般的军情急报,大家赶紧纷纷闪避在一旁,为狂奔的羽骑让开了一条道路。广明元年七月,挟着在信州击溃淮南军主力的威势,黄巢带领军队迅速北上渡过长江,当天长、六合两地被围击的消息传至扬州城内的时候,扬州军府之内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天长、

  • 高骈观望坐视大唐灭国,宠信吕用之几近疯癫,最终死于部将手中

    风云变幻的晚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混乱的年代。这个时代,上接盛世顶峰的唐朝,下面开启五代乱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兴衰的转折点。在这个时代中,曾经有那么一个人,他本可以用自己的才智,挽救行将就木的大唐江山。但他却因为自己的私心,坐视家国崩溃,最后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个人就是唐末名将高骈。一、初出茅庐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唐“落雕侍御”高骈虎头蛇尾的一生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首《山亭夏日》七言绝句为唐未名将高骈所作。有唐一代,武将擅文采善作诗者,高骈称冠独步,可谓当仁不让。唐朝历史人物众多,其中高骈,确为历史异数,想当年,复交趾、败南诏、击黄巢,材超卫、霍,气盖关、张,“即席勋烈之资,克善匡抶之志”。谁知

  • 唐朝节度使高骈的一首诗,描写一个幽怨的爱情故事

    洞庭湖中,青翠的君山上,曾经耸立着一座二妃庙。二妃庙年复一年的向来访者诉说一个幽怨的故事。《湘妃庙·帝舜南巡去》唐代:高骈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相传四千年前的尧舜时代,尧向众人咨询,选出舜做继位人。尧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做妻子,她们就是二妃。舜

  • 世上最美的一首“夏日诗”,出自唐末高骈之手,后两句你一定读过

    过了立夏,天气稍长,万物郁葱。小区里、马路上树木渐渐繁盛,天气不热不燥,非常惬意。人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着各自的美好。正如这夏日,绿树成荫、池塘清浅,微风习习、花香满院。这一份宁静和生机,又是春天和秋天难以比拟的。与今人忙碌的生活相比,古人可以说更懂生活。无论在唐诗还是宋词里,那字字玑珠的字里行间

  • 《千家诗》56《山亭夏日》高骈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是夏至,跟大家分享一首武将写出来的夏日风景诗—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为什么非要强调是武将写的诗呢?因为传统来说,写诗本

  • 他是唐末最后一位勇将高骈,临危受命,平定南诏国

    唐末,摇摇欲坠的国情,皇帝李俨莫名结束了美好王爷日子,被推做皇上,但他对蹴鞠的热情,远高于做皇帝的热情。即便桌上堆满奏折,他也只会说一句:众位爱卿,这可咋弄?在摇摇欲坠的唐朝西南方,有一个南诏国,即现在的云贵川一带。所谓“南诏国”,本就是由山里的大王凑一堆建国的,现在更是蠢蠢欲动。逐步脱离唐朝的藩属

  • 王朝最后的名将——渤海郡王高骈篇

    中国历史自秦朝大统一以来,分分合合两千余年,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层出不穷,尤其是每一个王朝的上升期,从不缺乏丰功伟绩。而到了王朝末期时,暮气沉沉,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但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批人,以一己之力担负起整个国家的期望,成为了“救火队长”。他们或许救不了他所在的国家,今人也往往会批判他们

  • 从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到走火入魔的假道士,看高骈是如何成叛贼的

    高骈: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要说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之人,排在第一位的定是岳飞无疑,他不仅战力惊人,那一首《满江红》的慷慨激昂,誓扫仇敌,一雪国耻的悲壮,伴着风波亭上的寒风,留给后世无尽地感慨。岳飞的底色是武将,为诗为文都是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相伴,或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