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泌:辅佐了李家四代皇帝的“山中宰相”

李泌:辅佐了李家四代皇帝的“山中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47 更新时间:2024/1/14 8:46:11

你真的了解李泌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召集天下儒、释、道三教名士齐聚长安,打算在宫中召开一场"百家讲坛"。

入宫论道说法这件事,基本相当于皇帝请私教,历朝历代都很常见,但有一点是基本统一的:凡是能够入宫给皇帝上课的,绝大多数都是些一把年纪的老头子,稍微年轻些的,至少也得有三、四十岁。

没办法,在中国这种讲究资历的文化中,年纪好像质保卡,你要没有这个,说的话还就是没人听。

然而,这一年却有些不同:当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士入宫觐见时,有一个人被唐玄宗一眼发现——不是这个人的长相有多奇怪,而是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了。

具体点说,这个人只有——七岁。

一个七岁的小孩,有可能还拖着清鼻涕,居然被称作名士,与一群老夫子们像模像样地站在一起,这场面,想想都觉得搞笑。

根据史料记载,唐玄宗估计也认为推荐这个小孩入宫的官员是在恶搞,所以,唐玄宗安排了一个特殊的考官——张说,让他来测试一下这个小孩的水平。

张说何许人也?这人年轻时策论考试天下第一,执掌大唐文坛三十年,与苏颋合称"燕许大手笔",是被唐玄宗称为"一代词宗"的文豪级人物。

让这位当考官,相当于让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给小学入学考试出题,明摆着是为难人。

考试当天,张说正在陪唐玄宗观棋,见唐玄宗下令,顺嘴便说:"以方圆动静为题,作一首诗吧。"这小孩也不怯场,说:"您得给个命题范围啊。"

张说指着棋盘,道:"方如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张说刚刚说完,小孩立马接上:"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这四句诗且不论平仄如何,在立意上比张说那首可要高的多了。当这小孩一说完,唐玄宗大喜,不仅赐给财物,还派人带话给他家人:"善视养之!"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好好把这孩子养大,以后朕用的上他!

但是,唐玄宗没想到的是,后来,这个小孩居然整整服务了李家四代皇帝,而且每每到社稷危难之时,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堪称大唐第一号"救火队员"。

这个神一般的小孩,就是唐代传奇人物,人称"山中宰相"的李泌。

1、 从狂士到隐士

有了皇帝的赏识,李泌一路顺风顺水。天宝年间,李泌正式入朝为官,先当翰林,后来又任东宫供奉,成为了太子李亨身边最亲信的人。

这时的李泌,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他曾写过一首名叫《长歌行》的乐府诗——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这首诗作气势纵横、汪洋恣肆,狂傲之气溢于纸面,大有李太白的风韵,称得上是上佳之作。

然而,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看到这首诗后,却大为忧虑,专门告诫李泌:"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

据说,当张九龄劝诫李泌时,李泌郑重地接受了批评,表示今后一定会收敛锋芒,低调行事。

看到李泌如此尊重自己的意见,张九龄很满意地离开了。但事实证明,李泌不过是哄张老宰相开心罢了,诸如"低调"、"安分"之类的官场戒律,李泌压根就没当回事。

天宝年间,杨国忠、安禄山等人把持大权,文武百官又大多明哲保身,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看到这种情况,自幼就以"王佐之才"自诩的李泌当然不会无动于衷,在自己的诗文中,他对这些当朝的权臣奸相大加嘲讽,极尽讥笑之能事,好好地过了一把嘴瘾。

按照现在的标准,当时的李泌最多算个"键盘侠",也就能骂骂闲街,但杨国忠等人可是权势滔天,真要收拾李泌,也就是动动嘴的事。

于是,杨国忠一开口,李泌只能卷包走人,被贬到蕲春郡(今湖北蕲春),成了彻头彻尾的闲人一个。

从朝廷到民间,历史上许多名臣都迈不过这道坎,而李泌居然安之若素,到了蕲春之后,他干脆躲进深山,"以习隐自适",修道去也。

2、 高水平的"救火队员"

李泌虽然躲到了深山里,但像他这种不世出的天才,老天爷不会让他闲太久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亡蜀地,太子李亨在甘肃灵武即位,也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

虽然当上了皇帝,但面对四分五裂的时局,唐肃宗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在困局中,他想起了曾经的好友李泌。

就在他派人四处寻访李泌时,李泌居然自己穿越半个中国,主动跑到了灵武,还带来了极其详尽的平叛攻略:"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徐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四)

从史料中所记载的这份平叛策略来看,蛰伏在山中的李泌在修道之外,也没少关注天下局势,与其说他像个道士,不如说像诸葛亮更恰当。

李泌的出现,让唐肃宗李亨大喜过望。自从李泌归来后,唐肃宗与他"寝则对榻,出则联镳",不仅如此,李泌因为修道,基本不吃荤腥,唐肃宗便常常亲自为他烤梨吃,待遇之高,在整个唐朝算的上绝无仅有。

在李泌和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内外配合下,公元757年,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成为了安史之乱的一大转折点。然而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出现了:虽然唐肃宗已经当了近两年的皇帝,可他的老爹唐玄宗还在好端端地在四川活着呢,首都光复了,唐朝却有两个皇帝,这就很尴尬了。

当时,唐肃宗虽然对皇帝之位恋恋不舍,却也不得不摆出一副要退位姿态;唐玄宗靠政变起家,对儿子的想法更是门儿清,由于害怕唐肃宗再来一起"玄武门之变",干脆赖在四川不走了。这一来,两下里便僵持住了。

自古以来,皇帝的家事一向是大臣的禁区,一旦插手,多半会死无葬身之地。但在李泌看来,平叛才是当务之急,如果为了这种事耽误了军情大事,简直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于是,李泌毫不犹豫地出手干预了:他一方面劝说唐肃宗继续当皇帝;另一方面多次上书劝谏唐玄宗安于太上皇之位,好让唐肃宗能够在身边尽孝。经过李泌的居中调停,唐玄宗终于放下了顾虑,回到了长安,使得皇权内部实现了稳定过渡。

在外能平定叛乱,在内能解决皇帝的"家庭矛盾",经过这件事后,李泌"权逾宰相",成了整个朝廷中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3、 来去自如的"山中宰相"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代人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李泌作为当时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果没人给他穿小鞋、下绊子,那才真是怪事。

自从李泌随侍在唐肃宗身边起,来自权臣的嫉妒和毁谤一刻也没有停息过。而此时的李泌,已经对官位、权力毫无兴趣,更不屑与这些小人同朝为官。

于是,当两京收复、天下大局已定后,李泌便辞官而去,隐居在衡山之中,重新过起了修道生活。

唐肃宗驾崩后,唐代宗即位,又将李泌召入朝中委以重任。但不久后,李泌又先后受到元载常衮两任宰相的嫉妒和排挤,长期在地方任职,每到一处都是政绩斐然,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工作。特别是在杭州任上,他引西湖水为井,结束了杭州地区"水泉咸苦"的历史,使得杭州真正富裕了起来。

在经历了三朝的风波后,李泌终于对官宦生涯感到了彻底厌倦,于是再次远离政治,又到了衡山隐居起来。

然而,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兵变爆发,唐德宗逃出长安。在唐德宗的召唤下,已经六十余岁的李泌再度出山,开始了他最后一次"救火任务"。

入朝之后,李泌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平定叛乱、抵御吐蕃、联合回纥、维护太子,成为了德宗一朝的中流砥柱。

在为唐德宗鞠躬尽瘁了六年后,唐德宗贞元五年,李泌病逝于长安,时年六十八岁。

李泌一生,以神童始、以宰相终,而真正封侯拜相的时间不过短短数年,但他却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在幕后切切实实地起到了"扶大厦之将倾"的作用,成为了唐朝乃至后世代代相传的传奇之一。

康熙六十一年,在李泌去世近千年后,他与历史上的四十位贤臣名将一起,从祀于京城的历代帝王庙中,千古英名,以此不朽。

标签: 李泌唐朝

更多文章

  • 李泌时出生不凡,问皇帝要封赏为何大臣都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泌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的李泌是个很好玩的人。说他是隐士吧,他出入于皇宫高第;说他是官僚吧,他又常常处于山林泉下。隐时学道练功,练就了一副仙风道骨;仕时经时济世,甘当一个马奔牛走;傲时敢与皇帝叫板,弱时任由君主拿捏。《太平广记》中

  • 史书称其为“小李世民”,李泌在历史上有多厉害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李泌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在官僚政治没有构建成熟前,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从初唐到中唐的种种乱象,其实都是由这个主要矛盾衍生而来的。如果老皇帝不培养太子,太子肯定无法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等老皇帝死后,太子肯定会受乱臣贼子的欺负。如果老皇帝大力培养太子

  • 四任皇帝都离不开李泌的辅佐,他到底有多神?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时期有一位大臣叫李泌,七岁就能作诗论文,被称为神童。六岁时,就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并大为赏识,赏赐给李泌一些礼品,还嘱咐李家要好生抚养。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也特别喜欢李泌,经常和李泌交谈甚欢,并亲切的称他为“小友”。而且不

  • 多次挽救唐朝于危难之中的中堂重臣李泌,为什么会受人排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堂重臣李泌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说起李泌这个名字,我相信十之八九的人可能对其没有印象,但是也并不能说明这个人无所作为。与之相反的是,作为中唐时期的一名贤臣,李泌几次在关键时间点做出的决策,都救唐王朝于危难之中,使

  • 裴寂是大唐开国功臣,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后来排斥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唐太宗

    如果对隋唐历史了解的朋友一定对裴寂这个人感到不陌生,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好友并且还是大唐的第一任相国,就是这样显赫一时的大人物后来却无缘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那么为何出任大唐第一相国的裴寂得不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肯定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裴寂这个人对大唐有什么贡献?裴寂是促使大唐建国的关键人物,这样说丝毫都

  • 唐朝宰相裴寂屡吃败仗,为何还能稳居初唐群臣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裴寂,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裴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很多人的眼里,封建帝王大都冷酷无情,杀伐决断。即便有几个好朋友也像光武帝刘秀与严子陵、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那样无法君臣同朝。但唐高祖李渊与他的好友裴寂却是例外,君臣之间始终推心置腹,惺惺相惜。裴寂之所以稳居初唐群臣之首,与高祖李渊和他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会排斥作为开国功臣的裴寂?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裴寂,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裴寂是大唐开国功臣,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后来排斥他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如果对隋唐历史了解的朋友一定对裴寂这个人感到不陌生,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好友并且还是大唐的第一任相国,就是这样显赫一时的大人物后来却无缘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那么为何出任大唐第一相国的裴寂得不到

  • 裴寂:唐朝开国第一任宰相,最后善终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裴寂,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裴寂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开国第一任宰相的名字叫裴寂。长大后,裴寂眉清目秀,是个优雅的公子哥。杨坚建立隋朝后,裴寂先后担任左亲卫的职务,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等职务。裴寂和太原李渊关系很好,两人经常坐在一起喝酒玩乐,相处得特别融洽。隋朝时,唐高

  • 李世民为什么不放过裴寂?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为什么不放过裴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李世民那是当时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李世民贡献还是很大的,李世民上位后唐朝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后面的贞观之治也是做了很好的铺垫,不过,历史上能够登上皇位也并不光彩,当时的李世民的父亲是李渊,李

  • 裴寂刘文静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他们为什么会水火不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裴寂,唐朝

    裴寂刘文静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进入长安,第二年称帝,改元武德。到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立次子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内禅,李世民成了皇帝,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