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新唐书姚璹原文及翻译,姚璹,少孤,力学,才辩掞迈

新唐书姚璹原文及翻译,姚璹,少孤,力学,才辩掞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40 更新时间:2024/1/1 23:14:12

姚璹,少孤,力学,才辩掞迈。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以帝王谟训不可阙纪,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授史官。从之。时政有记自璹始。坐事,降司宾少卿。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璹曰:“王敦犯顺,导典枢机;嵇康被戮,绍以忠死。是能为累乎?”后曰:“此朕意,卿无恤浮言。”证圣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圣人之道,随物示化,况明堂布政之宫,非宗庙,不宜避正殿,贬常礼。”左拾遗刘承庆曰:“明堂为天所焚,当侧身思过,振除前犯。”璹挟前语以倾后意。后乃更御端门,大酺,燕群臣,与相娱乐,遂造天枢著己功德,命墙为使,董督之。更造明堂,又以使护作。大食使者献狮子,琦曰:“是兽非肉不食,自碎叶至都,所费广矣。陛下鹰犬且不蓄,而厚资养猛兽哉!”有诏大食停献。时九鼎成,后欲用黄金涂之。璹奏:“鼎者,神器,贵质朴,不待外饰。臣观其上先有五采杂旷,岂待涂金为符曜耶?”后乃止。迁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璹擿发之,无所容贷。后闻,降玺诏慰劳,因谓左右曰:“为二千石清其身者易,使吏尽清者难,唯琦为兼之。”新都丞朱待辟坐赃应死,待辟所厚浮屠理中谋杀璹,据剑南。有密告后者,诏璹穷按。璹深探其狱,迹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狱具,后遣洛州长史宋玄爽、御史中丞霍献可覆视,无所翻,坐没入五十余族,知反流徙者什八以上,道路冤噪。监察御史袁恕己劾奏璹狱不平,有诏勿治。召拜地官、冬官二尚书。久之,致仕。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

翻译

姚璹,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他努力学习,才智机辩敏鋭超凡.永徽以后,左史和右史只是朝堂上接受圣旨,至于朝堂下的谋划和议论就不得闻知了.姚璹认爲帝王的谋划训示不能缺而不载,奏请説朝堂下所议论的军国政要,责成宰相亲自记述,称爲《时政记》,交付给史官.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时政有记载是从姚璹开始的.后来他因事受到连累而降任司宾少卿.延载初年,朝廷下令拜授他爲纳言,有关部门因姚璹的亲族犯法,不能充任侍臣,姚璹説:“王敦造反,王导主持中枢政事;嵇康被杀,嵇绍竭尽忠心而死.这能连累吗?”武后説:“这是朕的意思,你不要听了不负责任的话就有什么顾虑.”证圣初年,姚璹被加授爲秋官尚书.明堂失火后,武后打算避居正殿,以此来顺应天变.姚璹上奏説:“这是人爲火灾,不是天灾.从前宣榭失火,而周的统治世代绵延;建章烧掉,而汉代的王业昌盛.况且弥勒成佛,七宝台随即散坏.圣人之道,是随着事物发展也在变化的.何况明堂是宣布政令的宫殿,又不是宗庙,所以不应当避居正殿,而破坏正常的礼制.”左拾遗刘承庆説:“明堂是祀祭祖宗的地方,被天火焚烧了,应当戒惧思过,以改正过去所犯的过错.”姚璹还是用前面的话来劝説武后.武后就改爲亲临端门,并且举行盛大宴会,款待群臣,和大家一起娱乐.于是建造天枢来记述自己的功德,下令让姚璹任使职,监督铸造.大食使者要进献狮子,姚璹説:“这种兽类没有肉就不吃,从碎叶到都城,所耗费的已经很多了.陛下连鹰犬都不畜养,而要花巨资来畜养这猛兽呀!”于是下诏叫大食停止进献.升迁为益州长史.起初,蜀地官吏贪暴,姚璹将他们揭发出来,一点也不宽容.武后闻知此事,降玺诏慰劳他,并对身边的人説:“任二千石的地方官自身清廉容易,要使属吏们都清廉就难了,只有姚璹能兼有二者.”新都丞朱待辟因贪赃应当判处死刑,与朱待辟相好的僧人理中阴谋杀掉姚璹,占据剑南.有人向武后密告,武后下诏叫姚璹彻底查办,姚璹把案子深挖下去,行迹可疑的全部逮捕,株连了几千人.狱案已成,武后派洛州长史宋玄爽、御史中丞霍献可重新审察,结果也没有翻案,因此案而获罪被官府没收财物、人口等的有五十多族,因知道谋反而被判处流刑的也在十分之八以上,这些人一路上高声喊着冤枉.监察御史袁恕己上奏弹劾説姚璹查办狱案不平允,皇帝下诏説不要追究.后被召入朝廷拜授地官、冬官二尚书.过了好久,退休.去世,享年七十四岁,他留下遗言要求丧葬之事从简.

标签: 唐朝,姚璹

更多文章

  • 姚璹人物生平简介,主要成就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姚璹

    姚璹年幼时既父母双亡,因独自一人照顾弟弟妹妹被时人称道。博览群书,很有才能。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正月至655年十二月)参加经科考试中选。多次晋升后任太子宫门郎。与司议郎孟利贞等人奉名撰写《瑶山玉彩》一书,书成后,升任秘书郎。调露年间(679年至680年),姚璹升任中书舍人,被封吴兴县男。武后专政

  • 朱敬则的评价:学富五车且节行无愧天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敬则

    朱敬则简介上提到朱敬则生于公元635年,字少连,祖籍在亳州永城即今天的河南永城。他是唐朝著名的朝廷官员,也是杰出的史学家,为人热心仗义,好学重礼节,作为史学家他也有不少代表作品,如《十代兴亡论》、《五等论》等。朱敬则画像朱敬则祖上都是孝子,深受世人称赞。在这样的礼义世家,朱敬则不仅重礼节还是个学富五

  • 揭秘历史对唐朝著名大臣朱敬则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敬则

    朱敬则简介上提到朱敬则生于公元635年,字少连,祖籍在亳州永城即今天的河南永城。他是唐朝著名的朝廷官员,也是杰出的史学家,为人热心仗义,好学重礼节,作为史学家他也有不少代表作品,如《十代兴亡论》、《五等论》等。网络配图朱敬则祖上都是孝子,深受世人称赞。在这样的礼义世家,朱敬则不仅重礼节还是个学富五车

  • 唐朝朱敬则人物生平简介,朱敬则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

    朱敬则家祖辈均以孝义被世人称扬,从北周到唐朝,三代旌表,地方上都赞美。朱敬则潇洒倜傥,很重节义,年轻时就以辞赋知名。他与其堂兄弟同住,财产不分。又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别交好。咸亨年中(672年),唐高宗李治听到朱敬则的美名就召见他,与他交谈,很看重他,将要提拔任用,但被中书舍人李敬玄所贬毁,只

  • 韦安石是谁?太平公主为什么会陷害韦安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韦安石,太平公主,唐朝

    韦安石简介上提到韦安石生于公元651年,曾担任唐朝的宰相,是京兆万年人,其曾祖父是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早年在朝廷历任乾封尉、永昌令、文昌右丞等官职,后来做到宰相,但是因为得罪张易之,所以被外放为扬州长史。公元714年韦安石病死在沔州。公元689年韦安石担任司兵参军,当时当人文昌左相的是苏良嗣,苏良嗣非

  • 【新唐书·韦安石传】原文及翻译,韦安石,京兆万年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新唐书·韦安石传》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于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陵州刺史,卒。父琬,仕为成州刺史。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器之。永昌元年,迁雍州司

  • 韦安石其人其事!韦安石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韦安石

    韦安石(651年——714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唐武则天、中宗、睿宗三朝宰相、诗人。早年考明经入仕,深受当时的雍州长史苏良嗣器重。等到苏良嗣做到高位之时,能与武则天提会儿意见,推荐些人才时,他独独推荐了韦安石。韦安石性格稳重,不苟言笑,为政清廉,直言不讳。武

  • 献妹救父的唐朝著名宰相家吉顼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吉顼

    吉顼简介上提到吉顼是唐朝的宰相,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其出生的年月,卒于公元700年,其祖籍在洛州河南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唐朝著名的酷吏吉温是他的亲侄子。吉顼剧照吉顼身长有七尺,为人非常阴毒狠辣,也敢于向朝廷上谏言,早年考取进士后,就一直在朝廷为官。公元697年,刘思礼意欲谋反,吉顼知道后,心中非常不安,

  • 唐朝吉顼是什么人?人物生平简介,主要成就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

    吉顼早年参加科举,以进士及第,累迁至明堂尉。他生性阴毒,但敢于进谏。神功元年(697年),箕州刺史刘思礼自称善于相术,称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有天子之命。而这历来都被视为禁忌。 吉顼得知消息,心中不安,便告知酷吏来俊臣,让他向朝廷告发。但来俊臣不但将功劳据为己有,还罗织罪名,准备加害吉顼。吉顼忙向朝廷告

  • 吉顼在史书中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吉顼为什么会留下负面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吉顼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吉顼为什么会留下负面形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个丑角叫吉温,此人拙劣而又令人作呕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作品对吉温的形象描述不夸张,正史中的吉温就是靠无底线的捧臭脚上位。吉温有个叔叔叫吉顼,跟吉温一样官至宰相。在《旧唐书》中,吉顼被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