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朱敬则人物生平简介,朱敬则墓在哪里

唐朝朱敬则人物生平简介,朱敬则墓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676 更新时间:2023/12/30 20:32:22

朱敬则家祖辈均以孝义被世人称扬,从北周到唐朝,三代旌表,地方上都赞美。朱敬则潇洒倜傥,很重节义,年轻时就以辞赋知名。他与其堂兄弟同住,财产不分。又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别交好。

咸亨年中(672年),唐高宗李治听到朱敬则的美名就召见他,与他交谈,很看重他,将要提拔任用,但被中书舍人李敬玄所贬毁,只授了洹水县尉。

长寿年中,朱敬则长时任右补阙。因武则天临朝称帝,改唐为周,天下颇多流言异议,到长寿年便渐渐地宁静下来,为了绝灭告密罗织他人罪名这一类的情况,他上疏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国丞相的时候,实行申不害商鞅的法令,重视法家学说,限制私人势力,扩张公家权势,杜绝没有实效的花费,减少并不急需的官职,珍惜时间讲究功效,积极备战致力农耕。人多财富之后,就开始消灭诸侯割据势力,这才是拯救弊病的办法。所以说:严刑峻法可以用于努力向上时期,机变诡诈可以用在攻城野战方面。天下已经太平,所以可以用宽松代替严酷,用仁厚平和的政策来润泽百姓。秦朝却不是这样,荒淫暴虐更加厉害,实行下去就不再改变,最后到了土崩瓦解的结局。这是不懂得变通的祸患。陆贾叔孙通侍奉汉高祖,在荥阳、成皋一带打仗的时候,粮饷匮乏,智穷力竭,他们不曾敢提出一种主张,进献一个奇谋,只是推荐一些狡猾残暴的人。等到社会刚安定下来,就摆出《诗》《书》,宣扬礼制,开辟仁政之道。高帝生气地说:‘我是从马上得到天下的,哪里用得上《诗》《书》呢?’他们回答说:‘马上得到天下,可以马上治理天下吗?’高帝默然不语。于是陆贾编著《新语》,叔孙通制定礼仪,这是懂得变通的好处。如果高帝斥退这两个人,抛弃《诗》《书》,一味重视攻城野战,看重杀敌数量,那么满路都是争功的人,为争论功劳闹得剑拔弩张,国家连片刻时间都不能保有,哪来十二个皇帝二百年江山呢?所以说,仁义是圣人暂住的旅馆;礼乐,是先王遗留的旧迹。祭祀祷告结束了,刍狗就应该抛弃;醇酒已经流出来了,糟粕就要丢掉。仁义尚且这样,何况那些没有它重要的东西呢?”武则天看了认为很好。

长安三年(703年),朱敬则调任正谏大夫,代理宰相之职。当时,御史大夫魏元忠、凤阁舍人张说被张易之兄弟陷害,将要受到重刑,宰相们不敢直言,只有朱敬则抗疏申理:说“元忠、张说一向忠正,加在他们头上的罪无根据。如果这样处以重刑,岂不失天下之望?”这样二人得免死刑。四年,他以年老多病辞宰相职务,批准了,又调任冬官侍郎,依旧兼修国史。张易之、张昌宗曾经命画工画武三思和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监王绍宗等十八人肖像,号称为高士图,他们每拉朱敬则参与,朱敬则都固辞不就。高洁守正达到如此境界。

朱敬则任宰相时,每以用人为先。桂州蛮叛,他荐裴怀古;凤阁舍人缺,他荐魏知古;右史缺,他荐张思敬,武则天认为他知人识才。

神龙元年(705年),朱敬则调出朝廷到郑州任刺史。不久告老还乡。第二年(706年),因侍御史冉祖雍一向与朱敬则不和,便诬告说他与王同皎亲善,贬为卢州刺史。经数月,等继任者到来,他便还乡。还乡时,身边无淮南一物,只有乘马一匹,他的子侄都步行跟随归乡。朱敬则重然诺,善与人交,每救人急难,不求其报答。他与他的堂兄弟同居四十多年,财产不分彼此。他很能识才知人,凡是他品评的人,后来都如他所评论的。

景云三年(712年)五月,朱敬则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唐睿宗李旦即位,曾对侍臣说:“神龙年以来,李多祚、王同皎恢复原官,韦月将、燕钦融都有褒赠,不晓得现在还有什么人还含有冤曲的。”吏部尚书高幽求回答说:“原郑州刺史朱敬则,过去在武则天时任正谏大夫,主持政事,忠贞义烈,为天下人所推崇。神龙年时,被宗楚客、冉祖雍等诬陷,贬授卢州刺史。长安年中,他曾对我说:‘相王一定会承运受命,我们应当尽节侍奉。’到韦庶人篡权干扰朝政,臣于是见危赴难,希望有今天的振兴,虽然是武则天造成,也与朱敬则先开我的思想分不开。现在陛下龙兴宝位,凶党就戮,但朱敬则还含冤九泉。未蒙昭雪。”唐睿宗同意刘幽求的话,追赠朱敬则秘书监,谥号为元。

朱敬则墓

朱敬则墓位于福州仓山区建新镇怀安村桃源山。墓从东南向西北,墓埕占地面积约104平方米,二层墓埕,封土用红砖砌造,内填黄土。墓牌高0.625米,宽0.38米,上刻楷书:“唐故丞相敬则朱公之墓。光绪庚子立,裔孙仲冬修”。墓前有石刻文臣武将一对,各高2.6米。石獬一对,一高0.70米,长1.06米;一高0.75米,长0.93米。墓砖、石翁仲、石兽均为唐代遗物。据其后裔说,此墓是唐末朱敬则七世裔孙朱光启入闽迁过来的。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韦安石是谁?太平公主为什么会陷害韦安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韦安石,太平公主,唐朝

    韦安石简介上提到韦安石生于公元651年,曾担任唐朝的宰相,是京兆万年人,其曾祖父是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早年在朝廷历任乾封尉、永昌令、文昌右丞等官职,后来做到宰相,但是因为得罪张易之,所以被外放为扬州长史。公元714年韦安石病死在沔州。公元689年韦安石担任司兵参军,当时当人文昌左相的是苏良嗣,苏良嗣非

  • 【新唐书·韦安石传】原文及翻译,韦安石,京兆万年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新唐书·韦安石传》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于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陵州刺史,卒。父琬,仕为成州刺史。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器之。永昌元年,迁雍州司

  • 韦安石其人其事!韦安石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韦安石

    韦安石(651年——714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唐武则天、中宗、睿宗三朝宰相、诗人。早年考明经入仕,深受当时的雍州长史苏良嗣器重。等到苏良嗣做到高位之时,能与武则天提会儿意见,推荐些人才时,他独独推荐了韦安石。韦安石性格稳重,不苟言笑,为政清廉,直言不讳。武

  • 献妹救父的唐朝著名宰相家吉顼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吉顼

    吉顼简介上提到吉顼是唐朝的宰相,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其出生的年月,卒于公元700年,其祖籍在洛州河南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唐朝著名的酷吏吉温是他的亲侄子。吉顼剧照吉顼身长有七尺,为人非常阴毒狠辣,也敢于向朝廷上谏言,早年考取进士后,就一直在朝廷为官。公元697年,刘思礼意欲谋反,吉顼知道后,心中非常不安,

  • 唐朝吉顼是什么人?人物生平简介,主要成就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

    吉顼早年参加科举,以进士及第,累迁至明堂尉。他生性阴毒,但敢于进谏。神功元年(697年),箕州刺史刘思礼自称善于相术,称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有天子之命。而这历来都被视为禁忌。 吉顼得知消息,心中不安,便告知酷吏来俊臣,让他向朝廷告发。但来俊臣不但将功劳据为己有,还罗织罪名,准备加害吉顼。吉顼忙向朝廷告

  • 吉顼在史书中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吉顼为什么会留下负面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吉顼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吉顼为什么会留下负面形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个丑角叫吉温,此人拙劣而又令人作呕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作品对吉温的形象描述不夸张,正史中的吉温就是靠无底线的捧臭脚上位。吉温有个叔叔叫吉顼,跟吉温一样官至宰相。在《旧唐书》中,吉顼被列入《

  • 宗楚客是谁?他跟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宗楚客,唐朝

    还不知道宗楚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宗楚客是武则天的侄儿,他的孙女是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宗氏。他曾三次担任宰相,是唐朝前期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依附武三思、韦皇后等人,参与皇权斗争,最终随着韦后被诛杀,他也死于李隆基之手,他所追求的一切终于幻梦一场。宗楚客(?

  • 母亲是武则天同族姐妹,宗楚客为何成了王朝祸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宗楚客,唐朝

    你们知道宗楚客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人才济济的古代诗歌王国唐朝,说起诗人宗楚客,大家估计也会像对与上官婉儿有染的帅哥诗人崔湜一样,感觉比较陌生,事实上宗楚客在唐朝诗坛也不算是真正的“大咖”,虽然他属于“科班出身”(进士),工于诗歌,用词精美,颇得诗本选家的赏识,不过作为一个政

  • 王方庆人物生平简介,和王羲之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方庆

    王方庆起家越王府参军,受司马迁、班固二史于记室任希古,希古它迁,就卒其业。武后时,累迁广州都督。南海岁有昆仑舶市外区琛琲,前都督路元睿冒取其货,舶酋不胜忿,杀之。方庆至,秋毫无所索。始,部中首领沓墨,民诣府诉,府曹素相饷谢,未尝治。方庆约官属不得与交通,犯者痛论以法,境内清畏。议者谓治广未有如方庆者

  • 【旧唐书·王方庆传】原文及翻译,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方庆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