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及善真的是一个“驱驴宰相”吗 他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王及善真的是一个“驱驴宰相”吗 他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75 更新时间:2023/12/31 22:38:08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驱驴宰相故事,欢迎关注哦。

有唐一朝名相、贤相辈出,其中曾在则天朝担任过三年内史、文昌右相职务的王及善,便是很有名望的一位。不过王及善在任期间却得了个“驱驴宰相”的称号,很多野史、笔记小说也把他描述成不学无术的官僚,整天跟府衙中的驴过不去,真相的确是这样吗?

王及善是功臣王君愕的儿子,以父荫袭爵邢国公,并被授予朝散大夫,有爵位、品级,但没有任何职权,实际上属于被朝廷俸禄养起来的高干子弟,白吃饭不干活。大凡功臣子弟的才智都很一般,性格却骄横跋扈,但王及善却是个“异类”,这在正史关于他的三则记载中可见一斑。

王及善劝谏太子李弘,受到高宗的奖赏

王及善在唐高宗时担任左奉裕率,侍奉太子李弘。某日李弘与属官宴饮,畅快之余竟然让大家歌舞助兴,结果轮到王及善时却吃了个“闭门羹”。王及善板着脸对太子说跳舞不是属臣的任务,如果自己奉命跳了,有亏辅佐之道。太子听后倍感惭愧,赶忙向王及善道歉。事后,唐高宗特赐王及善百匹绢,不久又授予他右千牛卫将军的职务,在身边服侍自己。

孝敬之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赐绢百匹。寻除右千牛卫将军...见《旧唐书·卷九十·列传第四十》。

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契丹进犯中原,朝廷准备任用王及善为滑州刺史。在送别仪式上,武则天告诉有病在身的王及善,路上可以缓行慢走,到滑州后务必阻断黄河通路,防止敌军深入。接着又向他询问朝廷得失情况,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策十余条,让武则天大为惊叹,遂改变主意让王及善留在身边,让他担任内史(由中书令改名为来,属于宰相职务)。

武则天欣赏王及善的才能,任命他为宰相

后契丹作乱,山东不安,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与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引文同上。

武则天晚年宠幸张易之兄弟,二人恃宠而骄,每次参加内宴时都肆意欺凌大臣,毫无体统。王及善此时已身居宰相之职,面对此情此景曾屡次上书女皇,请求制止二张的不轨行为。武则天对王及善的上奏不厌其烦,竟然警告他不许多管闲事。王及善很气愤,上书称病一个多月,武则天也不闻不问。王及善心灰意冷之余,便向女皇乞骸骨还乡,但依然遭到驳回。

王及善劝武则天约束张氏兄弟,反遭忽视

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臣之礼。及善数奏抑之,则天不悦,谓及善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及善因病请假月余,则天都不问之,及善叹曰:“岂有中书令而天子得一日不见乎?事可知矣。”乃上疏乞骸骨,三上不许。引文同上。

从以上三则记载来看,王及善是一位正直清高、敢于谏言的贤臣,而且对于朝政的得失很有独到的见解,并非庸庸碌碌、尸位素餐的“混子”宰相。所以正史也说,王及善虽然学术素养比较浅,但在职时清高正直、临事坚定,有大臣之节(“及善虽无学术,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引文同上)。

王及善颇有作为,绝非庸碌宰相

王及善在相位上坐了3个年头,任内最大的贡献,便是力劝武则天诛杀酷吏来俊臣,以及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不过在政敌抹黑和野史、笔记小说的歪曲下,王及善被塑造成一位不学无术的宰相,在任期间毫无作为,唯一实行的政策,便是禁止属官将驴牵进官署,并且每天忙着赶驴,所以时人戏称他为“驱驴宰相”。不过从史实来看,属于赤裸裸的丑化、抹黑。

王及善才行庸鄙,为内,时谓“鸠集凤池”。俄迁右相,无他施设,惟不许令史辈将驴入台,终日驱逐。时号“驱驴宰相”。见《古今笑史·迂腐部》。

王及善被抹黑成“驱驴宰相”,实属不该

圣历二年(699年),王及善转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但就职不到十天就去世,虚龄82岁。王及善去世后,武则天废朝三天以示哀悼,并追赠他为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古今笑史》等

标签: 唐朝宰相

更多文章

  • 王及善是什么人?能带刀面见皇帝,太子被拒绝还得向他道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及善,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及善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及善是武则天时文昌左相(宰相)。他担任内史时,人称为“鸠集凤池”。唐高宗时,累官至礼部尚书。他规定官员不准骑驴上班,又派人终日驱逐,人称“驱驴宰相”。王及善的父亲父王君愕于隋末率义军投唐,拜大将军,贞观十九年,王君愕随唐太宗征讨

  • 崔珏是谁?他有哪些奇闻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崔珏,钟馗,判官

    唐朝诗人崔珏,民间俗称崔府君,他也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判官位于酆都天子殿中,负责审判来到冥府的幽魂。最著名的四大判官为: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为职位名,不可考。但最后一位崔判官,却是十分的出名。在《西游记》及各地的传说中,均有出现。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年间人。鬼判官取材于中国传

  • 崔珏和西游记有什么关系?他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崔珏,钟馗,判官

    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张纪中版《新西游记》中的崔珏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

  • 崔珏是什么人?他跟唐太宗有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太宗,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崔珏是什么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冥府有四大判官,分别为赏善司魏征、罚恶司钟馗、查察司陆之道、阴律司崔珏。四位判官都是心地善良之人,秉持的都是世间公道,但是只有最后这位崔判官最为有名,因为他常常因为重感情而做出徇私的事,人们

  • 唐朝杜景俭人物生平简介,家庭成员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景俭,唐朝

    杜景俭(?-700年),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武则天时期宰相。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

  • 【旧唐书杜景俭传】原文及翻译,杜景俭,少举明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杜景俭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

  • 骗子宰相韦什方的剽悍狗血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韦什方

    古代中国科学不发达,也不能强求古代人坚信无神论。尤其是皇帝们,更是注重天命、神迹这样的东西。武周女皇武曌,又称武则天,就是其中一位。公元694年,她接见了三个号称有特异功能的人。第一个是来自河内的老尼,自称“净光如来佛”,能预言未来;第二个叫韦什方,是老尼的助手,来自嵩山,自称在东吴孙权年间的238

  • 韦什方人物生平简介,韦什方是怎么骗武则天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韦什方

    据记载,694年武则天被三个教授神秘技能的人所吸引:第一个是一个来自河内的老尼,在洛阳麟趾寺居留,自称“净光如来佛”,能预言未来;第二个就是韦什方,是老尼的助手,来自嵩山,自称生于东吴孙权年间的238年,已经456岁了;第三个是个老胡人,自称500岁,200年前就遇见过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武则天很尊

  • 唐朝韦巨源人物生平简介,韦巨源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韦巨源

    韦巨源早年以门荫入仕,在武周年间历任司宾少卿、司府卿、文昌右丞。长寿二年(693年),韦巨源以文昌右丞(《资治通鉴》作左丞)之职拜相,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长寿三年(694年),韦巨源改任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当时,内史李昭德独揽朝政。韦巨源与豆卢钦望、陆元方、苏味道、杜景俭虽同为宰相,但都依附李昭德

  • 唐朝宰相韦巨源轶事趣闻,家庭成员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韦巨源

    韦巨源(631年-710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玄孙。韦巨源出身京兆韦氏郧公房,以门荫入仕,历任司宾少卿、司府卿、文昌右丞、文昌左丞、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先后四次被拜为宰相,官至尚书左仆射、尚书令,爵封舒国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