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回轶事趣闻,“唐故相李回”原文翻译

李回轶事趣闻,“唐故相李回”原文翻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41 更新时间:2024/1/15 12:18:30

唐故回,少时久疾。兄軿,召巫觋,于庭中设酒食,以乐。方面壁而卧,忽闻庭中喧然。回视,见下有数十人,或衣黄衣绿,竞酒食而啖之。良久将散,巫欲撤其席,忽有一人自空而下,左右两翅。诸鬼皆辟易而退,且曰:"陆大夫神至矣。"巫者亦惊曰:"陆大夫神来。"即命致酒食于庭。其首俯于筵,食之且尽,乃就饮其酒。俄顷,其貌頳然,若有醉色。遂去,群鬼亦随而失。后数日,回疾愈。(出《宣室志》)

唐代做过宰相的李回,得病很久不哥李軿为李回请来了男巫女巫,在院里摆上酒食供果,求神佑助。李回在屋里脸朝墙躺,忽然听见院里人声嘈杂,一看,是院里有好几十个鬼,有的穿黄衣有的穿绿衣,抢着吃摆设的酒食。过了好半天人们快散去时,巫师想去撤掉桌,忽然有个人从空中飞下来,左右着两只翅膀。那些鬼怪都吓得四下奔逃,边跑边喊,"陆大夫神来了!"巫师也惊呼,"真是陆大夫神到了!"于是让赶快重新摆上酒菜,那神就扒在桌上,吃完了菜,又喝酒,不一会儿喝得满脸通红,有点醉了才飞走。那群鬼也都消失了。过了几天,李回的病就好了。

标签: 唐朝,李回

更多文章

  • 渤海郡王大祚荣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渤海

    在1298年前的今天,0719年4月2日 (农历三月初八),渤海郡王大祚荣逝世。大祚荣(?——719.4.2),本名祚荣无姓,后因其尊称而取姓为大氏。靺鞨族粟末(松花江的简称)部人,公元7世纪末中国东北地区渤海郡国的创始人(698—719年在位),谥号:大圣明武高大王。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军

  • 大祚荣是谁?渤海国创始人大祚荣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祚荣,唐朝,渤海国

    家世背景大祚荣粟末靺鞨(靺鞨族分支之一)人,他的父亲乞乞仲象原是粟末靺鞨中的一个部落首领,曾依附于高句丽政权。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之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将大批高句丽遗民和一部分靺鞨人强行迁往内地。其中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率其

  • 渤海国是怎么灭亡的?大祚荣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祚荣,唐朝,渤海国

    唐朝鼎盛时期,在中国的东北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以粟末靺鞨族为主的靺鞨国。公元713年,其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该国在后来的战乱神秘消失。而在北京郊区怀柔区,有一个怀柔第一行政大村“渤海所村”,这里边是纯属巧合还是有其内在的联系?史料记载公元698年至926年,靺鞨人大祚荣在大唐东北地区建立

  • 崔彦昭人品这么样?忠孝仁义的谦谦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彦昭

    同时崔侍郎个人品质也十分不错。当时兵部侍郎王凝与彦昭、同举进士,但王凝先及第,曾身着便服与彦昭见面,并冷讽地说道:“君为何不考明经科呢”。当时崔彦昭年少气盛十分恼怒,遂与王凝不和。这也难怪,唐代科举考试分成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

  • 崔彦昭是什么人?唐朝崔彦昭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彦昭,唐朝

    崔彦昭,字思文,清河人。父岂。彦昭,大中三年进士擢第,释褐诸侯府。咸通初,累迁兵部员外郎,转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再迁户部侍郎,判本司事。特长彦昭长于经济,儒学优深,精于吏事。前治数郡,所莅有声,动多遗爱。十年,检校礼部尚书、孟州刺史 、河阳怀节度使,进阶金紫。十二年正月,加检校刑部尚书、太原尹

  • 韦保衡是什么人?韦保衡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韦保衡

    公主郭淑妃所生,妃有宠,出降之日,倾宫中珍玩以为赠送之资。寻以保衡为翰林学士,转郎中,正拜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承旨。不期年,以本官平章事。保衡恃恩权,素所不悦者,必加排斥。王铎贡举之师,萧遘同门生,以素薄其为人,皆摈斥之。以杨收、路岩在中书不加礼接,媒孽逐之。自起居郎至宰相,二年之间,阶至特进、扶风

  • 于琮是怎么当上驸马的?为什么换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于琮

    唐宣宗李忱(847—749年在位)有个二女儿,受封为永福公主,到了适婚年纪还没嫁出去,急得皇帝老爹团团转。这时, 唐宣宗的大女婿郑颢看到了老岳父的烦恼, 就对皇上说:“有个进士叫于琮,此人仪表堂堂、才华出众,您可以召开一公开选聘驸马大会, 届时我让于琮去应征, 您直接敲定他为驸马就行了。”郑颢找到于

  • 于琮人物生平简介?他是怎么做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于琮年轻时以门荫入仕,虽胸怀大志,却一直未得重用,只有驸马都尉郑颢对他赏识有加。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挑选驸马,士族子弟都不愿应选。郑颢对于琮道:“你很有才华,只是不拘小节,你愿做驸马吗?”于琮应诺。郑颢便托付李藩,让他在主持贡举时将于琮取为进士。四月,唐宣宗任命于琮为左拾遗、内供奉,并将广

  • 才貌俱佳的唐朝宰相刘瞻其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才貌俱佳的唐朝宰相刘瞻

    刘瞻,字几之,父亲刘景是诗人刘禹锡的老师。刘瞻于唐大中年间登进士第,他“貌奇伟,有文学,才思丰敏”。那么,这样一位才貌俱佳的唐朝宰相刘瞻的故事有哪些呢?刘瞻雕像刘瞻祖籍彭城(今徐州),后来先祖迁徙至连州。成年之时,娶原丞相李德裕(牛李党争之李党首领)孙女为妻。刘瞻才思敏捷、学识渊博,进士及第后又于大

  • 【郑絪】文言文翻译及译文,刘瞻之先,寒士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言文

    刘瞻之先,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