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为什么要亲手杀兄弑弟?他为什么不让尉迟敬德代劳?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为什么要亲手杀兄弑弟?他为什么不让尉迟敬德代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46 更新时间:2024/1/2 10:29:51

你知道李世民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自从李渊建立大唐后,李世民和李建成就围绕皇位的继承展开激烈的争夺,不得不说李世民对唐朝的建立是功劳最大出力最多的,常年领兵在外四处征讨,曾先后消灭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窦建德等地的义军,期间也为自己网罗了大批能人死士,象长孙无忌房玄龄、秦琼、尉迟敬德等,这些人在李世民的身边鞍前马后,为大唐为李世民剿灭各地义军立下许多战功。

既然李世民手下有这么多的能人死士,为什么在“玄武门之变”时不”借刀杀人”让别人代劳,却要亲自动手“杀兄弑弟”,落下千古骂名呢?别人动手岂不更好?

这主要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决定了这把“刀是无从可借的。李世民在全国各地虽然有很大的势力,但李建成有一个李世民永远比不上的优势,就是他“皇太子”的身份。就是这个“皇太子”的身份,让朝中的一些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文武大臣都团结在他的周围,在他们眼里,李建成才是正统合法的“皇子”。

当然也不只这些,李世民虽然长期在外作战,可李建成也不是毫无建树、碌碌无为之辈。他也是一个统兵打过仗的人,只是和李世民相比没那么出众。但长期在关内苦心经营,也让他在京城一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连皇宫卫队都在李建成的控制之下。

如果将双方的实力作一些比较,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势力范围主要是京城以外的地区。李建成所控制的范围则在京城及周边一带。李世民和李建成相比并不占优势,反倒比李建成还略显逊色。在京城要想找到信得过的人当这把“刀”的确困难。

也许还会有疑问,就算李世民在京城借不到这把“刀”,为什么不用手下的人?比如秦琼、罗成,他们的武艺也不在尉迟敬德之下。话虽如此,但除了一个尉迟敬德,李世民还真找不到让他信得过的人。秦琼、罗成他们忠心的是大唐,是李渊,你让他们去消灭王世充、窦建德,他们会义无反顾。若是让他们去杀“皇太子”肯定不会干,弄不好反倒还会走漏风声。

之所以会选中尉迟敬德,是因为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有救命之恩。当初李渊听信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谗言,要杀掉尉迟恭,是李世民把他保下来的,然后就把他留在身边。尉迟恭的性格有点憨,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二愣子,耍心眼不行,秦琼、罗成不敢干的事他就敢干。可即便是尉迟敬德这样的人在杀李建成时都有些顾忌。

这就是为什么在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只带着敬德而不带秦琼、罗成等人的原因。可单凭尉迟敬德又不能保证他能对付得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万一尉迟敬德害怕了临阵退缩或其它原因导致计划失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万无一失,李世民只有亲自出马,哪怕留下千古骂名也在所不惜。

于是,待一切计划安排妥当后,李世民就带着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外,待李建成、李元吉进宫时陡然杀出。李建成和李元吉发现情形不对想逃但为时已晚,李世民抬手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此时的尉迟敬德还有些犹豫自己是不是该动手,但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随手一箭便射死了李元吉。

李世民在干掉了大哥和三弟后,便让尉迟敬德持戈入宫面见太祖李渊,声称“太子和齐王叛乱,已被秦王所杀,我特来护驾,现叛军尚未平息,望你立刻下旨,将各路兵马交予秦王指挥”。

面对手持利器,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李渊还敢说什么?很明显,稍有反抗,就会和隋文帝杨坚一样的下场。李渊和隋文帝还是连襟,杨坚怎么死的他不可能不知道。李世民要是不敢杀他,就不会派一个二愣子去逼宫。李渊自然也明白,都是他二儿子安排好的,自己当然不想象杨坚那样,再说就只剩这一个儿子了,不传给他还能传给谁?于是便马上下了一道圣旨,立秦王为太子,一切大事都由太子处理,自己坐起了太上皇。

事情发展到这我们也就明白,当初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并非不想借“刀”,李建成和李元吉无论死在谁手都比他亲手所杀要好听的多。只是形式所逼,没有更多让他信得过的人,只得亲自动手。一旦能借到他会毫不犹豫的拿过来,象后来逼宫时就是巧妙的运用了尉迟敬德这把“刀”,而不是由自己亲自去动手便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

标签: 唐朝李世民

更多文章

  • 诗囚是指哪位诗人?被命运薄待的唐代诗人孟郊!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孟郊

    诗囚是指哪位诗人?被命运薄待的唐代诗人孟郊!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眷眷者,慈母之意。拳拳者,游子之情。《游子吟》总共三十字,竟无一字不是催泪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岁前,孟郊丧父,他与两个弟弟孟酆、孟郢由母亲裴氏辛苦养大。

  • 孟郊是个怎么样的人?和韩愈齐名为何一生穷困?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孟郊

    孟郊是个怎么样的人?和韩愈齐名为何一生穷困?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他和韩愈齐名,一生穷困潦倒,写了一首小诗,来感动所有人1200年。公元751年,正值唐天宝十年,浙江湖州武康,小吏昆山县尉孟庭玢喜得长子。贫苦交加的孟庭玢,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儿子,日后却能留名千古,被我们现代人

  • 孟郊有哪些诗词?为什么称孟郊为诗囚?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孟郊,诗囚

    孟郊诗词都有哪些?孟郊为什么被称为诗囚?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孟郊的诗词。孟郊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

  • 唐朝名臣娄师德能连任宰相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名臣娄师德

    娄师德,生于公元前630年,卒于公元前699年,是郑州原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军,曾经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大臣。因为他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迹和贡献,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个宰臣上等之一,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名臣齐名。娄师德在二十岁的年纪便考取了进士,随后被任命为

  • 狄梁公与娄师德之间发生过什么传扬后世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狄梁公与娄师德

    娄师德,生于公元前630年,卒于公元前699年,是郑州原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军,曾经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大臣。因为他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迹和贡献,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个宰臣上等之一,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名臣齐名。娄师德在二十岁的年纪便考取了进士,随后被任命为

  • 娄师德唐朝最高雅的人,狄仁杰自叹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娄师德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需多言了,其人才辈出,强者如云。因此,意气奋发、飞扬跋扈之人比比皆是,而忍让谦和、宁静淡泊之士,却是少之又少,难得一见。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后者中的代表,说他是唐朝最有涵养的人,一点都不过分。他就是娄师德。对于此人,估计有部分朋友不是很熟悉,我们下面就简单来看下史

  • 说起娄师德就能想起唾面自干 他到底忍到什么程度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娄师德

    娄师德的忍耐到底有多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娄师德,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重臣。提起他,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唾面自干”这个成语。为什么这个成语会这样有名呢?主要是由于这件事,娄师德真的将他的“忍术”表达到了极致。那故事的细节是怎样的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 娄师德凭什么能让狄仁杰自愧不如?娄师德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娄师德

    娄师德凭什么能让狄仁杰自愧不如?娄师德是个怎么样的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娄师德是唐朝宰相,也算是一位名臣。历史上对于娄师德有着诸多典故,其实他和狄仁杰之间的故事最吸引人。而且狄仁杰还曾愧对娄师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狄仁杰当宰相以后,曾多次排挤娄师德,还将他放了外任。有一

  • 唐朝的“厚黑学”大师,娄师德到底多能隐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娄师德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有一位很有作为的重臣名将娄师德,不过,他留给后世的形象却稍显异类:超级能忍耐,堪称无敌“忍者”,至今他仍被认为是“忍学”的鼻祖,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据《资治通鉴》、《新唐书·娄师德传》记载,娄师德的弟弟曾授任代州刺史。赴任前,娄师德问他:“如今我备位宰

  • 娄师德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受到狄仁杰的排挤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娄师德,唐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娄师德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唐朝宰相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今河南原阳),进士出身。娄师德起初为江都县尉,扬州长史卢承业赏识娄师德的才能,曾经说:“娄师德有当宰相的才能,我应该将子孙托付给他,岂能将他视为下属,以平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