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关于李思训的轶事有哪些 他的绘画风格是什么样的

有关于李思训的轶事有哪些 他的绘画风格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28 更新时间:2024/1/19 0:54:23

人物轶事

思训在唐高宗时做到了江都令。碰上武则天要革唐宗室的命,许多宗室贵族被陷害,李思训在这时弃官潜匿。唐神龙初年,唐中宗即位,因为李思训是幸存不多的李唐正宗,所以直接被授予宗正卿的高官,封陇西郡公,实封二百户。唐玄宗开元初,李思训被授予左羽林大将军,进封彭国公,更加实封二百户,不久又任右武卫大将军。开元六年卒,赠秦州都督,陪葬桥陵。

思训兄弟之间妙极丹青的有五人,思训最为当时人所器重。他的画作都极为超绝,尤工山石林泉,笔格遒劲,得湍濑潺湲、烟霞缥渺难写之状。天宝中,唐明皇召李思训画大同殿壁画,兼掩障。一天皇宫中夜闻有水声,唐明皇说李思训一定是通神之佳手,如果没有技进乎道,并且不为富贵所埋没,他怎么能够得此荒远闲暇之趣!其子昭道,在当时的书画界也很有名气,当时人称其父子为“大李将军、小李将军”,大李将军指李思训,小李将军指李昭道。今天所说的青绿著色山水,据说就是从大小李将军而来。

绘画风格

李思训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九成宫纨扇图》。

李思训善画山水、楼阁、佛道、花木、鸟兽,尤以金碧山水著称。其山水画主要师承隋代画家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并加以发展,形成意境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具有装饰味的工整富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在创作上,李思训除了取材实景,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奇异秀丽的自然山川外,还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境界。李思训的作品,因年代久远,现已罕见。

李思训身为皇室,其作品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理想,因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佛道思想及人隐居习尚的影响,也使他在作品中时流露出一种出世情调。即所谓“时靓神仙之事,合然岩岭之幽”。

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明代莫是龙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则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流传至今的《江帆楼阁图》据记载是他的作品,但现仍存有争议。《江帆楼阁图》,绢本,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青绿设色,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游人在江边的活动,江天空阁,风帆缥缈。画家以俯瞰的角度,描绘了山脚丛林中的楼阁庭院和烟水辽阔的江流、帆影,境界广漠幽旷。画树已注重交叉取势,显得繁茂厚重,但枝、干、叶,仍用工整的双勾填色法;山石用中锋硬线勾描,无明显的皴笔,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墨线转折处用金粉提醒,具有交相辉映的强烈效果。画法沿袭《游春图》的青绿设色而有所演进,甚至在景物布置上参考了《游春图》左段而略有变通,比之《游春图》更有雄浑的气势。

标签: 唐朝画家

更多文章

  • 有关李思训绘画作品的评价有哪些 其人物的影响和作品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画家

    画作集评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记“李思训……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唐朝名画录》称他为“国朝山水第一”。《图绘宝鉴》谓:“用金碧辉映,为一家法,后人所画著色山,往往多宗之。”明代董其昌推其为“北宗”之祖。张丑日:“展子虔,大李将军之师也。”李邕

  • 唐朝宗室 唐代杰出画家李思训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建睍,一作建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王李叔良之孙,原州都督府长史李孝斌之子,著名宰相李林甫的伯父。以战功闻名于时,唐玄宗时期晋封彭国公,卒后追赠秦州都督。曾任过右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明代董其昌推

  • 唐朝大臣是怎么骂皇帝的?郑覃骂得最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覃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有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唐代的唐太宗差不

  • 郑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郑覃,郑州荥泽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覃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

  • 郑覃是哪朝大臣?宰相郑覃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覃

    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他也因此得以在弘文馆担任校书郎,步入仕途。郑覃此后担任过拾遗、补阙这样的小官,后又历任考功员外郎、刑部郎中。入朝为官在唐宪宗年间的819年,郑覃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当上了高官。当宪宗想派五位宦官率军运粮到西北的回鹘、吐蕃边境时,郑覃上疏

  • 唐朝李固言的幸运,幸运的当上了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固言

    唐朝人李固言生于赵郡(今河北赞皇)农村,为人质朴,敦厚老实,老实得有些木讷。这有点孔老夫子提倡的人生境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只不过李固言的“讷”不是一种修为,而是一种先天的缺陷——口吃。这让他虽然饱读诗书,但却常受人嘲笑,甚至欺侮。元和六年(811年),李固言来到京城长安,借住在表亲柳氏家中

  • 李固言人物生平简介,他是怎么考上状元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固言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壬辰科状元及第。李固言生在农村。敦厚老实。元和六年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住在表亲柳氏家中,表兄弟以其憨厚嘲弄他。当时,举子为求登科,有"行卷"之说,即将自己的佳作呈教于达官贵人,求他们赏识,提高声誉,以便中第。柳氏兄弟特意让李固言先拜官职低微的许孟容,许一时羞愧难当,言明情况,

  • 孙伏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伏伽

    马上就要进行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而与高考状元相关的话题,也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热门话题。然而,人们谈论了上千年的状元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姓甚名谁。那么,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究竟是谁呢?大家知道,我国的科举制度形成于隋朝,而完善于唐朝。网络配图隋朝虽诞生了科举制度,但却只有进士

  • 孙伏伽是谁?历史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伏伽,唐朝,状元

    孙伏伽,隋朝开皇年间生于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榜

  • 孙伏伽有哪些轶事典故?关于孙伏伽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伏伽,唐朝,状元

    《登科记考》及《唐摭言》中都记有“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唐太宗在继位之前,南征北战,经常打仗。后来天下太平了,没仗可打,于是就迷上了打猎,几天不打猎心里就痒痒。一天,唐太宗又要去打猎,他领着几个侍卫,背弓插箭,带着猎鹰和猎犬,正要出发。这时孙伏伽匆匆赶来,一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