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宰相武元衡的生平经历介绍!武元衡任相期间有哪些功绩?

大唐宰相武元衡的生平经历介绍!武元衡任相期间有哪些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94 更新时间:2024/3/19 23:38:0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大唐宰相武元衡的生平经历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武元衡是唐宪宗朝著名的宰相,由于他坚定不移地支持唐宪宗以武力平定藩镇,受到藩镇的仇视,最后被藩镇派出的刺客杀死,身首异处,是死得最悲壮的大唐宰相。

一、家世和家风

武元衡的曾祖武载德是武则天的族侄,祖父武平一是唐高宗和武周时的诗人。武平一在武则天取代李唐后,并未像其他武氏成员那样积极加入武周政权,“武后时,畏祸不敢与事,隐嵩山修浮图法,屡诏不应”。

在武氏如此风光显赫时,武平一能与武家保持距离,说明他不攀附权贵,对时局有很强的洞察力,良好的家风也影响到武元衡。

武元衡的父亲武就,曾任殿中御史,后被贬为郴县尉,但是他不以为意,寄情于山水,吟诗作赋,最后任润州司马,贞元六年(790年)病逝,享年81岁。

从武平一到武就,都保持了低调和爱好诗文的家风,这些家风都被武元衡继承并发展,使他成长为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和优秀的诗人。

二、入相前的经历

建中四年(783年),年仅25岁的武元衡考中进士,之后做过监察御史和华原县令。

“后为华原县令,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多挠吏民。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放情事外,沉浮宴咏者久之”。

唐德宗非常欣赏武元衡,曾经在一年内给他连升三次官,“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因延英对罢,德宗目送之,指示左右曰:‘元衡真宰相器也。’”

德才兼备又得到皇帝的赏识,武元衡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是他的好日子随着一个人的离去而终结。

武元衡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病死,唐顺宗继位,王叔文受到重用,武元衡不愿依附王叔文集团,因此当年三月被罢为右庶子。

但是唐顺宗在位时间非常短,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唐宪宗在宦官俱文珍等人的拥立下逼唐顺宗退位。

唐宪宗对武元衡非常欣赏,继位后,复拜其为御史中丞。

三、初次拜相不久后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元和二年(807年)正月,武元衡被提拔为宰相,这次拜相时间不长,十月,由于高崇文治理西川不力,考虑到西川的重要性,唐宪宗决定派武元衡前往治理。

武元衡

在武元衡的治理下,一直饱受战乱的西川终于得到休养生息,一年后,府库充实,西川的经济很快得到恢复。

四、二次拜相坚定支持唐宪宗讨伐淮西

元和八年(813年),武元衡回到京城,再次拜相。

元和九年(814年)八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封锁消息,以吴少阳的名义上书朝廷请求批准由吴元济接任淮西节度使。

宰相李吉甫和武元衡都主张对淮西用兵。可惜的是李吉甫十月就病逝,于是唐宪宗将讨伐淮西的事务托付给武元衡。

唐宪宗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十七日,唐宪宗正式向吴元济宣战。吴元济急忙向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求救,两人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两人以各种方式阻挠朝廷讨伐淮西。

王承宗还让在京城的下属尹少卿去劝说武元衡罢兵,还送了许多金银珠宝,却被武元衡拒绝。

五、图穷匕首见,藩镇制造帝国惊天惨案,武元衡被刺杀

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清晨,当时天还未亮,武元衡早早就在上朝的途中,他骑着马,带着随从,走在最前面的随从打着灯笼。

刚出靖安坊的东门时,只听见“咻”的一声,灯笼被暗器熄灭,随从大声呵斥,躲在暗处的刺客放箭射中武元衡的肩膀,武元衡忍着剧痛策马想要逃走,此时从黑暗中跳出十几人,他们挥舞着镔铁大棍,朝武元衡砸去,武元衡左边大腿被狠狠地敲中,他的马匹受到惊吓狂奔起来,一名刺客上前拽紧了马的缰绳,一直小跑出十几步才把马停住,然后将武元衡杀死并割下其首级。

之后这些刺客又去刺杀另一名主战的大臣裴度,幸亏天气寒冷裴度带了一顶厚厚的毡帽,缓冲了刺客刀砍的力度,加上他的随从王义舍身护主,裴度才逃过一劫,不过也身受重伤。

裴度

唐宪宗得知消息后,放声大哭,也不肯进食,他下令严查凶手。

但是,凶手气焰嚣张,他们投书于道曰:“毋急我,我先杀汝。”

如此恐怖气氛让吏卒都不敢追查,兵部侍郎许孟容向唐宪宗进言:“国相横尸路隅而盗不获,为朝廷辱。”

唐宪宗愤而下旨:“能得贼者赏钱千万,授五品官。与贼谋及舍贼能自言者亦赏。有不如诏, 族之。”

于是长安城展开地毯式搜索,神策军的王士则和王士平告发,承德奏进院的张晏等人受王承宗指使,刺杀武元衡和裴度。

随后张晏等人被逮捕,交由京兆尹裴武和御史陈中师审理,他们供出王承宗是幕后主使。唐宪宗下令斩杀张晏及其同伙共19人。

两个月后,东都洛阳破获一起谋反案,圆净、訾嘉珍和门察等人准备配合李师道袭取洛阳,还未行动就被捕,他们招出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也参与刺杀武元衡的行动。

武元衡的功绩

1.就任西川节度使时主要功绩

武元衡接替高崇文出任西川节度使,高崇文走的时候满载军资金帛伎乐古玩而归,“蜀地几为之空”。

武元衡到任后,在西川的主要功绩有:一是发展经济,“庶事节约,务以便人。比三年,公私稍济”。

二是安抚少数民族,不以武力压迫少数民族。

三是培养了大批人才。武元衡的西川幕僚,人才济济,后来有许多人官至刺史或观察使,其中裴度、杨嗣复、柳公绰三人后来官居宰相,裴度和柳公绰是征讨淮西的得力干将,在武元衡被刺杀身亡后,裴度扛起削藩大旗,运筹帷幄,终于平定了淮西。

2.担任宰相时的主要功绩

元和元年(806年),唐宪宗平定了西川,对其他藩镇造成极大的震慑力,他们纷纷上表请求入朝,镇海节度使李锜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李锜并非真心,当唐宪宗下旨拜李锜为右仆射,让他进京任职时,李锜称病不肯前往。

唐宪宗召集宰相商议,郑絪主张对李锜姑息,而武元衡坚决反对:“不可,且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即又称疾,

是可否在锜。今陛下新临大宝,天下属耳目,若使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从兹去矣。”

武元衡的意见,与一年前平定西川时,宰相杜黄裳提出的“以法度裁制天下”思想吻合,得到唐宪宗的认同。

在武元衡的支持下,唐宪宗派兵平定了李锜,为之后的削藩打下良好基础。

武元衡二次入相时,吴元济作乱,武元衡是少数支持唐宪宗以武力解决淮西的大臣,战争爆发后,他主持军务,给唐宪宗强力支持。

武元衡不幸身亡后,裴度对唐宪宗说“淮西腹心,不可不除”。最后由裴度完成了武元衡的愿望,成功平定淮西。

与才女薛涛的爱情故事

薛涛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她出生于官宦之家,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去世的早,她的母亲在她十五岁时也病逝,孤苦伶仃的薛涛迫于生计,沦为歌妓。

薛涛长期生活在四川,与当时的许多名人交往过,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元稹李德裕等。

武元衡担任西川节度使时,对薛涛的才华非常赏识,两人在西川谱写浪漫的乐章。

元和二年,武元衡赴西川任职,途经嘉陵驿时,写下《题嘉陵驿》:“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诗里描写了蜀道之难。

为了鼓舞武元衡,薛涛寄了一首《续嘉陵驿献诗武相国》寄给他:”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诗中表达了对武元衡的激励和期望,关切之心跃然纸上。

在武元衡就任西川节度使后,忙于处理政事,也有薛涛这个佳人相伴,薛涛曾经作诗《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落日重城夕雾收,玳筵雕俎荐诸侯。因令朗月当庭燎,不使珠帘下玉钩。东阁移尊绮席陈,貂簪龙节更宜春。军城画角三声歇,云幕初垂红烛新。”

诗中描绘了武元衡勤于政事的形象,已经是深夜了他还在工作,也反映出薛涛和武元衡之间亲密的关系(不然薛涛也不会深夜还在武元衡府上)。

武元衡非常欣赏薛涛的才华,他奏请任命薛涛为校书郎。对于武元衡的知遇之恩,薛涛也很感激,后来武元衡离开四川回京城,薛涛还写诗向他问候:“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可惜两人的爱情随着武元衡回京而变淡了,也许是薛涛的歌妓身份,让官居宰相的武元衡不愿意放下身段将她娶回家。之后武元衡忙于帮助唐宪宗平定藩镇,薛涛也看破红尘,做了一名道姑,才子佳人最终未能成为眷属,让人唏嘘。

结语

武元衡处在中晚唐藩镇割据的时代,他遇到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明主唐宪宗,他倾尽自己的才华报答唐宪宗,坚定不移地支持削藩,提拔了大批人才,最后以死相报,为了削藩大业命丧藩镇之手。

唐宪宗

幸好唐宪宗没有辜负武元衡的一片忠心,他将杀害武元衡的刺客杀死,又重用裴度,平定了淮西,完成武元衡未竟的事业,后来,成德的王承宗割地向朝廷臣服,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却负隅顽抗,被唐宪宗发兵平定,李师道被手下刘悟杀死。害死武元衡的幕后黑手,一死一降,总算可以告慰武元衡在天之灵。

标签: 唐朝武元衡

更多文章

  • 大唐宰相武元衡,还是白居易的情敌,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元衡,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武元衡。武元衡少时天资聪颖,参加科举位列进士榜首,后任华原县令。因工作出色,一年内连升三级,官至左司郎中,可参政议事,发布号令。贞元二十年,武元衡迁升御史中丞,顺宗即位后,因武元衡与顺宗宠臣王叔文不和,王叔文将武元衡贬为太子的属官。没想到顺宗即为一年就去世了

  • 大唐宰相武元衡,还是武则天曾侄孙,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元衡,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元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对于武则天都非常的熟悉,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开创了一个时代。不过在武氏族人纷纷依靠武则天占据政治权利的同时,有个武氏族人却反其道而行,遁入山中修行避祸。作为武则天的族侄,武平一“博学,通《春秋》。后在时,畏祸不与事,

  • 杜黄裳装清高,单次受贿却有4500万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杜黄裳

    今天读唐朝张固的《幽贤鼓吹》,里面有一个章节记载,李师古为了巴结唐朝宰相杜黄裳,就备了一分厚礼去行贿。李师古的礼物包括“钱数千缗,并毡车一辆,亦直千缗。”钱者,孔方兄也,唐朝的时候,银子没有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流通货币主要是制钱。缗者,

  • 唐朝宰相杜黄裳人物生平简介,惨绿少年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惨绿少年,唐朝

    杜黄裳年轻时考中进士,又中制举宏辞科,受到宰相杜鸿渐的器重,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辟为从事。大历十三年(778年),郭子仪入朝,命杜黄裳留守朔方,主持军务。李怀光趁机矫诏,欲诛杀大将温儒雅等人,以取代郭子仪。杜黄裳辨认出诏书乃是伪造,质问李怀光,使其阴谋未能得逞。升任宰相唐德宗贞元年间,杜黄裳入朝,担任

  •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原文及翻译,《旧唐书·柳宗元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旧唐书·柳宗元传》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 唐朝宰相韦执谊:风波跌宕的宦海生涯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韦执谊

    我国历朝历代都不乏革新,成败缓急累载史册。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有誓死相抗的守旧,两种势力常常演化成朝廷党争或皇室内斗。失败的一方要么被赐死,要么被贬,黜谪戍边屡见不鲜。隋唐至明中,海南一直是贬谪流人的重要去所。往往越是重臣贬得越远,而“唯崖州地望最重”。海岛崖州一地,李唐一代,贬谪于此的宰相就有十多位

  • 韦执谊人物生平简介,二王八司马事件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二王八司马事件

    韦执谊自幼聪慧,颇有才气,后考中进士,授为右拾遗,二十余岁便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深受唐德宗宠信。他常与唐德宗以诗歌唱和,并与裴延龄、韦渠牟等出入禁宫,以备顾问。后因母丧离职,期满后起复为南宫郎。唐德宗贞元末年,翰林待诏王叔文得到太子李诵的赏识,参与处理东宫事务,暗中结交了一批投机快速升迁的知名

  • 杜佑因《通典》而彪炳史册的唐朝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佑

    杜佑(公元735-公元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生于累世仕宦之家。杜佑18岁就进入官场,历经玄、肃、代、德、顺、宪六朝,仕宦60年,先后在刑、工、户、度支各部任官。这些任职履历使他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典章制度非常

  • 杜佑是什么人?杜佑任务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佑

    杜佑早年以门荫入仕,补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后投奔润州刺史韦元甫。韦元甫因其父对自己有恩,遂以故人之子对待杜佑。一次,韦元甫办公时遇到难以决断的案件,恰见杜佑在侧,便随口征询杜佑的意见。杜佑应答如流,所言都切中要害。韦元甫大喜,当即表奏他为司法参军。后来,杜佑随韦元甫到浙西、淮南任职,深受信任,累迁

  • 《放弃我抓紧我》将播 陈乔恩王凯宠溺对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放弃我抓紧我

    《放弃我抓紧我》在六一儿童节曝光一组“童真”拍摄花絮和剧照,穿着米妮、唐老鸭人偶装的陈乔恩和王凯两个人看着对方笑得不能自已,剧照中还带着一丝宠溺,网友捂胸大喊“万万没想到,儿童节也被秀了一脸恩爱”。陈乔恩饰演的女王厉薇薇身着波点卡哇伊米妮人偶装,王凯饰演的霸道总裁陈亦度扮成了穿着水手装的唐老鸭“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