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背后什么原因?

大唐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背后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94 更新时间:2024/1/30 15:29:00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武元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武元衡出生的那一年,大唐刚刚收复两京,而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刚刚在和史思明的相州之战中失败,安史之乱还要再过四五年才消停下来,只是,安史之乱并没有真正被平定,其后遗症就是藩镇割据。而武元衡之所以在上朝路上遇刺身亡,正是因为他主张削藩,主张平定淮西。

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出生于758年,武元衡自幼就天分极高,才华横溢,27岁的时候状元及第,出任华原县令,政绩不错,后来得到唐德宗李适的赏识。做了比部员外郎,在刑部比部司掌登记户口、田地、赋税等的账册。在这一年之内,武元衡连升三级,一直做到了左司郎中。804年成为御史中丞。

李适很赏识武元衡的才华,甚至对左右的人说武元衡有宰相的才能。但在德宗一朝,武元衡并没有拜相。805年正月,李适去世,李诵继位,即唐顺宗,李诵急于改变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政的局面。用主张改革的“二王刘流”(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这是一个士族与庶族联合在一起的改革派。王叔文改革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削藩和打击宦官,但王叔文又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朋党之路,这样改革显得并不那么纯粹,而在王叔文拉拢同样主张削藩的武元衡时,却遭到了拒绝,武元衡不愿意卷进朋党之争中,他始终对皇帝效忠。

当然,李诵这个皇帝也实在当得憋屈,在太子之位上熬了26年,却只在皇帝位上做了七个月,八月的时候就被宦官俱文珍逼着让位于太子李纯(唐宪宗)。李纯继位后,武元衡得到重用,并成为宰相。

807年,在蜀地待了一年的高崇文请求到边疆去,高崇文曾在806年奉命平定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叛乱,并在同一年平定叛乱,充当剑南西川节度使。高崇文刚开始入蜀平叛的时候治军很严,秋毫无犯,不允许军队骚扰百姓,但经过一年的时间,高崇文自恃功高,在即将离开蜀地的时候,把金银财宝、歌姬舞女、能工巧匠都搜罗了个遍。奉命接替高崇文的武元衡一入蜀就不得不面对当地人不信任的眼神,不过武元衡立下了军令状,要在三年之内充实府库,并让百姓富起来。三年之后民殷府富,当地百姓纷纷归附,但武元衡一直在蜀地待了七年,这七年里,他发现了裴度这个人才,传说中还和薛涛有过一段情。

七年后,武元衡回到长安,仍然是宰相,当时同为宰相的李吉甫李绛经常吵得面红耳赤,而武元衡侍中不偏不倚,很得宪宗李纯的信任。宪宗在继位之后,也是致力于削藩,而武元衡一直坚定的支持削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很多节度使起兵造反。浙江节度使李锜请求朝见又改变主意,宰相郑絪觉得不用理会李锜,而武元衡则认为应该催促他赶快进京,这样的话,李锜如果有反心一定会反叛。果然宪宗要求李锜赶快进京,他起兵造反,好在朝廷早有准备,不过月余就被平定。

而到了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在没有告知朝廷的情况下自己掌了兵权,起兵叛乱,消息传到朝廷,武元衡是坚定的主战派,宪宗在815年正月决定让武元衡统领军队去蔡州平叛。朝廷要攻打湘西,引起了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等割据势力的恐惧。他们表面上支持朝廷的决定,暗地里却支援吴元济,李师道认为宪宗之所以下定决心攻打湘西,就是因为有武元衡这样的主战派辅佐,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的宰相谁也不敢再主张对蔡州用兵,相反他们会说服宪宗停止对蔡州用兵。

于是李师道就和幕僚研究如何秘密刺杀武元衡。六月初三的清晨,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天空更暗一些,长安城更寂静一些。宰相武元衡收拾妥当出门去上朝,上朝的队伍走到靖安坊东门时候,突然暗中传出一声“灭烛”,顷刻间侍卫们手中的灯笼就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导骑被箭射中落马。而武元衡也被从树下下来的刺客用棒槌打中了左腿。纷纷而至的刺客们已经把为数不多的侍卫都吓跑了。而其中一刺客牵着武元衡的马往东南走了十余步,然后把武元衡刺死,并将其头颅割走去邀功。

在武元衡被刺死的同时,他的副手裴度也被刺杀,只是裴度并没有死。之后,裴度继任宰相之职,并统兵平定淮西叛乱。算是为武元衡报了一仇。

标签: 武元衡唐朝

更多文章

  • 大唐宰相武元衡的生平经历介绍!武元衡任相期间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武元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大唐宰相武元衡的生平经历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武元衡是唐宪宗朝著名的宰相,由于他坚定不移地支持唐宪宗以武力平定藩镇,受到藩镇的仇视,最后被藩镇派出的刺客杀死,身首异处,是死得最悲壮的大唐宰相。一、家世和家风武元衡的曾祖武载德是武则天的族侄,祖父武平一是唐高宗和武

  • 大唐宰相武元衡,还是白居易的情敌,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元衡,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武元衡。武元衡少时天资聪颖,参加科举位列进士榜首,后任华原县令。因工作出色,一年内连升三级,官至左司郎中,可参政议事,发布号令。贞元二十年,武元衡迁升御史中丞,顺宗即位后,因武元衡与顺宗宠臣王叔文不和,王叔文将武元衡贬为太子的属官。没想到顺宗即为一年就去世了

  • 大唐宰相武元衡,还是武则天曾侄孙,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元衡,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元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对于武则天都非常的熟悉,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开创了一个时代。不过在武氏族人纷纷依靠武则天占据政治权利的同时,有个武氏族人却反其道而行,遁入山中修行避祸。作为武则天的族侄,武平一“博学,通《春秋》。后在时,畏祸不与事,

  • 杜黄裳装清高,单次受贿却有4500万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杜黄裳

    今天读唐朝张固的《幽贤鼓吹》,里面有一个章节记载,李师古为了巴结唐朝宰相杜黄裳,就备了一分厚礼去行贿。李师古的礼物包括“钱数千缗,并毡车一辆,亦直千缗。”钱者,孔方兄也,唐朝的时候,银子没有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流通货币主要是制钱。缗者,

  • 唐朝宰相杜黄裳人物生平简介,惨绿少年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惨绿少年,唐朝

    杜黄裳年轻时考中进士,又中制举宏辞科,受到宰相杜鸿渐的器重,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辟为从事。大历十三年(778年),郭子仪入朝,命杜黄裳留守朔方,主持军务。李怀光趁机矫诏,欲诛杀大将温儒雅等人,以取代郭子仪。杜黄裳辨认出诏书乃是伪造,质问李怀光,使其阴谋未能得逞。升任宰相唐德宗贞元年间,杜黄裳入朝,担任

  •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原文及翻译,《旧唐书·柳宗元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旧唐书·柳宗元传》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 唐朝宰相韦执谊:风波跌宕的宦海生涯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韦执谊

    我国历朝历代都不乏革新,成败缓急累载史册。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有誓死相抗的守旧,两种势力常常演化成朝廷党争或皇室内斗。失败的一方要么被赐死,要么被贬,黜谪戍边屡见不鲜。隋唐至明中,海南一直是贬谪流人的重要去所。往往越是重臣贬得越远,而“唯崖州地望最重”。海岛崖州一地,李唐一代,贬谪于此的宰相就有十多位

  • 韦执谊人物生平简介,二王八司马事件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二王八司马事件

    韦执谊自幼聪慧,颇有才气,后考中进士,授为右拾遗,二十余岁便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深受唐德宗宠信。他常与唐德宗以诗歌唱和,并与裴延龄、韦渠牟等出入禁宫,以备顾问。后因母丧离职,期满后起复为南宫郎。唐德宗贞元末年,翰林待诏王叔文得到太子李诵的赏识,参与处理东宫事务,暗中结交了一批投机快速升迁的知名

  • 杜佑因《通典》而彪炳史册的唐朝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佑

    杜佑(公元735-公元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生于累世仕宦之家。杜佑18岁就进入官场,历经玄、肃、代、德、顺、宪六朝,仕宦60年,先后在刑、工、户、度支各部任官。这些任职履历使他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典章制度非常

  • 杜佑是什么人?杜佑任务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佑

    杜佑早年以门荫入仕,补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后投奔润州刺史韦元甫。韦元甫因其父对自己有恩,遂以故人之子对待杜佑。一次,韦元甫办公时遇到难以决断的案件,恰见杜佑在侧,便随口征询杜佑的意见。杜佑应答如流,所言都切中要害。韦元甫大喜,当即表奏他为司法参军。后来,杜佑随韦元甫到浙西、淮南任职,深受信任,累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