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为什么要给杜伏威平反?杜伏威是怎么死的?

唐太宗为什么要给杜伏威平反?杜伏威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91 更新时间:2024/3/6 12:30:07

唐太宗为什么要给杜伏威平反?杜伏威是怎么死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01

李渊当政时期,天下还没有统一,地方势力猖獗,东突厥和吐谷浑则是边关的大患。

现在唐太宗自己执政了,必须要有个新气象,才能体现出政权变化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力性。因此,李世民开始改革,割除一切旧弊。

首先,为了笼络人心,他的政权结构用人标准是唯才是举,而不管你过去是什么立场,现在只要能为我所用,就可以既往不咎。

比方说,原太子李建成李元吉阵营中的魏徵、王圭、薛万仞都得到重用。

还有一些冤假错案,也必须予以纠正。首先,给唐高祖时期的杜伏威冤案平反。

02

杜伏威是隋末最早的割据势力之一,在江淮一带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后来杜伏威归附了唐朝,主动入朝为质,而他的副手辅公祏就接替了他的一摊子。

但此时的杜伏威对辅公祏已经产生猜忌,因此在临行之前,杜伏威特意把他的义子、麾下猛将王雄诞安插在辅公祏身边,命他掌管军权,并郑重叮嘱说:“我到长安后,要特别主意,千万不能让辅公祏生变!”

王雄诞是一名勇将,胆识和忠心都够,但在辅公祐眼中就是个嫩伢子,小麻雀怎能逗得过老家贼。

在杜伏威入朝后不久,辅公祏就略施小计。他放出一条消息,说他接到杜伏威的一封密函,信中对王雄诞的忠心甚表怀疑。王雄诞立刻中计,从此心灰意冷,托病不入州衙,军政大权随即落入辅公祏手中。

直到辅公祏做好了一切叛变准备,胁迫王雄诞参加叛军时,他这才才如梦初醒,但已经悔之莫及。

他说义父(杜伏威)现在在京师,自己唯有一死而已,不敢陷于不义之中。随即被辅公祏缢杀。

随后辅公祏处心积虑打着杜伏威的招牌,说是奉他的密令起兵。

辅公祏这一个楔子楔得,让杜伏威百口莫辩。没过多久,杜伏威有一天突然在长安暴毙,死因不明。

03

一个多月后李孝恭率领的大军平定了辅公祏,抄出了杜伏威与辅公祏之间的所谓“反书”上报朝廷,声称杜伏威是辅公祏叛乱的幕后主使。

李渊立即下诏追夺杜伏威的官爵,并将其妻儿全部籍没为奴。

随同杜伏威入朝的义子阚稜在唐军大举征讨辅公祏时,也参与了平叛战役,并且在战场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大军攻克丹阳后,李孝恭不但没有论功行赏,反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抄没了杜伏威、王雄诞和阚稜在丹阳的所有家产。理由是辅公祏被捕后供认阚稜与他串通谋反。

阚稜当然不服,于是据理力争,李孝恭索性以谋反罪名将阚稜就地斩首,连上报朝廷的环节都省了。

04

不经过朝廷同意就擅杀一个朝廷命官、平叛功臣?如果李孝恭背后没有朝廷撑腰、没有天子李渊事先授意,他敢这么做吗?

还有,王雄诞是因为不愿参与反叛而被辅公祏杀害的,这一点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按说他应该算是李唐的忠臣和烈士,可为何连他也被视同谋反?这一切都让人不可思议。

也不是不可思议,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李渊的手笔。事实确实是这样,李渊觉得虽然杜伏威归顺了朝廷,但江淮这股旧势力最终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从辅公祏反叛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状态看,再有人继辅公祏之后造反,还是个麻烦,倒不如借此机会赶尽杀绝,一劳永逸地根除后患。

所以为了实现李渊的“既定目标”,杜伏威这些人只能个体“服从于”全局了。

05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当年就为杜伏威平反昭雪。

他之所以替杜伏威平反,就是要把自己的“怀柔”政策执行到底,改变过去威服的方式来统治天下的传统思路,他要用征服人心的方式来统治天下。

要让归顺者都能抛弃后顾之忧,得到良好的待遇。后来他的这一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06

公元628年6月3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至此,唐朝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统一了全国。

公元630年,李世民令李靖领军,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亡东突厥。

至此,西域各小国家、小部落都臣服于大唐的麾下,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共同尊为“天可汗”(意思即天下盟主)。

至此,李世民不光是大唐的掌舵者,还是当时“联合国”的主宰。他的权力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顶峰。

标签: 唐朝唐太宗杜伏威

更多文章

  • 杜伏威是谁?杜伏威是反叛的主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杜伏威

    杜伏威是谁?杜伏威是反叛的主谋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隋末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当中杜伏威的出身最为贫苦,甚至无以为生,结果好友辅公祏偷了一只羊给他。后来事情泄露,被官府追捕,于是两人一起造起反来。那是业九年(611),杜伏威此时才十六岁。靠着做战勇猛,在他投的那个部队里杜伏威成

  • 隋末英雄杜伏威:少年当过强盗,三千山东兵霸占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伏威,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杜伏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饿疯了的少年强盗山东自古出豪士。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自然少不了山东人的戏份。齐州章丘有一位叫作杜伏威的,就对大隋江山有了点野心。杜伏威是贫民出身。大业九年,他年方十六岁,生来豁达大气,年纪轻轻已是一方豪侠。当然,这个豪侠

  • 唐初名将杜伏威,在战场上无人敢用箭射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伏威,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杜伏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打仗,弓箭是十分有效的远程攻击武器,在战场上屡见不鲜,古代有很多人都是被弓箭射死,像三国时期的庞统就是被乱箭射死,元末明初的陈友谅也是被流矢射死等等,所以不要小瞧弓箭在古代发挥的作用。但是,在唐朝,有一位将军,此人

  • 杜伏威本来可以跟李世民争天下,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伏威,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杜伏威。隋末众多英雄人物中,有一个人我们不得不看。如果他没有走错一步的话,我觉得隋唐的历史可能要改写,此人就是隋末起义领袖杜伏威。有史可查的是李世民16岁带兵打仗,这已经很牛了,16岁是个什么年纪。有句话叫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一个花季少年都已经可以带

  • 杜伏威是什么地位?李渊为什么要逼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伏威,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地位超过李元吉的大唐亲王杜伏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隋唐演义类小说里面,经常有“一字并肩王”出现。比如王世充封罗成为一字并肩王,李世民封薛仁贵为一字并肩王。演义类小说里面的一字并肩王,原型其实是隋唐时期的亲王。隋唐时期,一个字的王,是亲王,比如

  • 杜伏威是什么人?地位超过李元吉的大唐亲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伏威,唐朝

    杜伏威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隋唐演义类小说里面,经常有“一字并肩王”出现。比如王世充封罗成为一字并肩王,李世民封薛仁贵为一字并肩王。演义类小说里面的一字并肩王,原型其实是隋唐时期的亲王。隋唐时期,一个字的王,是亲王,比如李世民的秦王,李元吉的齐王。两个字的王,

  • 李世民当政后做得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他为什么要给杜伏威冤案平反昭雪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唐朝

    你们知道李世民当政后为何首先要给杜伏威冤案平反昭雪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李渊当政时期,天下还没有统一,地方势力猖獗,东突厥和吐谷浑则是边关的大患。现在唐太宗自己执政了,必须要有个新气象,才能体现出政权变化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力性。因此,李世民开始改革,割除一切旧弊。首先,为了笼络人心,

  • 隋末农民起义领导之一杜伏威简介,杜伏威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末,杜伏威

    杜伏威(584-624年),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漳丘(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联合辅公祏率众起义,连败隋将宋颢、公孙上哲、陈棱等,占领江淮广大地区。大业十四年(618年),向皇泰主

  • 揭秘宁王李宪让帝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宪

    让皇帝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大儿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被封为宁王。皇帝不做让给弟弟做,李宪是一个,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让皇帝李宪剧照在武则天死之后的第六个年头,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武延秀合谋毒死了中宗皇帝李显,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的韦皇后在这时被李隆基的羽林军杀掉,之后废除了少帝李重茂,

  • 揭秘李宪让帝位给李隆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宪

    让皇帝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大儿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被封为宁王。皇帝不做让给弟弟做,李宪是一个,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在武则天死之后的第六个年头,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武延秀合谋毒死了中宗皇帝李显,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的韦皇后在这时被李隆基的羽林军杀掉,之后废除了少帝李重茂,让李旦重新登上